第235章 一戰定乾坤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消息傳到叛軍營地,叛軍將領全都懵了。】
【尤其是李自成,之前他還信誓旦旦聲稱朝廷大軍不會找他們的麻煩,大話還沒說出去幾天,就被啪啪打臉,當場嚇得抖若篩糠,無地自容,差點一口氣就背過去。】
【張獻忠、高迎祥等人全都咬牙切齒,恨不得當場砍李自成這貨。】
【要不是他一天到晚唧唧歪歪,總是迷之自信,他們早已領著本部兵馬離開西北,轉戰其他地方。】
【現在好了,朝廷二十萬大軍前來征剿,他們想逃都逃不了。】
【“慌什麽?朝廷有大軍,我等也有大軍!他們是人,我等也是人!你們怎麽不想想,朝廷懼我否?”】
【說話的是一員威猛將軍,名字叫做羅汝才,同樣也是叛軍將領之一。】
【眾人一聽這話,慌亂的心態終於平靜下來,也恢複了往日的自信。】
【就是!大家都是人,憑什麽隻有我們怕朝廷的份,沒有朝廷怕我們的份?】
【之前我們在西北南征北戰,朝廷官兵次次都望風而逃,這次還能有什麽不一樣?】
【“羅將軍說的對,咱們逃得了這次,逃不了下次,不如就跟朝廷硬碰硬的打一場,看看誰更厲害。”李自成仿佛找到了自己的救星,又開始眉飛色舞的忽悠起眾人。】
【可偏偏這些叛軍好像都沒腦子似的,被羅汝才和李自成這麽一說,還真覺得自己是那麽迴事兒,於是便紛紛同意與朝廷開戰。】
“哈哈哈,真是奇才啊!有李自成這樣的人在,叛軍要是不滅亡,那都見鬼了。”
“不是,他們是怎麽敢的啊?”
“幾萬人組成的烏合之眾,還都是一些貪生怕死的地痞流氓,居然要跟朝廷二十萬正規軍硬碰硬。”
“沒有二十年妄想症,幹不出來這事兒。”
大明各個時代的老百姓,紛紛評論著那些叛軍各種奇葩行為。
他們開著上帝視角,自然很清楚的知道叛軍和朝廷之間的實力差距有多大。
……
【幾日後,戰場上,左良玉率領的二十萬大軍,與李自成等人率領的八萬叛軍,終於在野外相遇。】
【兩軍剛一對峙,左良玉二話不說,直接就下達命令全體衝鋒。】
【李自成等人甚至連陣型都沒擺出來,就被迫要與二十萬朝廷精銳正規軍短兵相接。】
【結果隻一個照麵,八萬叛軍便被打的潰不成軍,四處逃亡。】
【這是一次完全不成比例的戰役。】
【左良玉率領的二十萬大軍,是由朱由檢親自培養出來的新式精銳部隊,每個人都配備燧發槍,采用的是三三製行進方式。】
【在戰場上,這種行進方式搭配燧發槍,會給敵人一種極大的衝擊力。】
【李自成等人隻感覺漫山遍野全部都是朝廷大軍,好像來的不是二十萬人,而是五十萬人。】
【這些士卒源源不斷的湧出來,不要說與之戰鬥,僅僅隻是看一眼,靈魂深處便已經產生一種死亡的恐懼。】
【可以說,這場戰爭甚至還沒有打,就已經有很多人預料到了結局,那是一種生物的本能。】
【當實力的差距大到一定程度,就算是一名小兵,都能看得出誰輸誰贏。】
【“快跑啊!”】
【“媽呀,他們都是鬼嗎?”】
【“救救我!”】
【戰場上,朝廷的二十萬大軍在左良玉的指揮下,開始拚命追擊叛軍。】
【僅僅不到半天的時間,就已經殲滅五六萬叛軍,這些人大部分都是當地的地痞流氓,就算他們全部都死光了,也不會有人覺得可惜,反倒會讓西北地區的治安更加穩定。】
【一天一夜過後,戰爭徹底結束。】
【擾亂西北地區近十年的起義叛亂,在此次朝廷出兵的情況下,一戰而定。】
【消息傳到京城,朝野上下全都一片歡騰。】
【紫禁城內,百官上朝。】
【首輔軍機大臣孫承宗站出來恭賀道:“陛下,西北大捷,左良玉將軍在戰場上一戰定乾坤,叛軍已經全軍覆沒。”】
【“陛下萬年!”】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若不是陛下乾綱獨斷,及時取消糧稅,可能此次叛軍的禍患還會遺留很久。”】
【“是啊,那叛軍都已經提出不納糧的口號,要是咱們朝廷不及時作出表態,老百姓們肯定都會成為叛軍的同黨。”】
【“這些都是陛下的功勞,我等燭火之光,真不可與皓月爭輝啊。”】
【“陛下真乃神人也!置之死地而後生,聽說西北地區的老百姓,今年都是大豐收,雖然取消了糧食稅,可百姓還是自發的給朝廷送糧,解決西北兵馬糧草的問題。”】
【“不爭,弗能與之爭,陛下此舉,當真是千古無二!”】
【朝堂上的大臣們全部都已經徹底服了。】
【朱由檢當初取消糧食稅的政策,居然直接讓西北叛亂在僅僅一年之內徹底平定,甚至沒有出現大的動蕩,老百姓的豐衣足食,隻大戰了一場,就拯救了整個西北。】
【這可是不得了的行動。】
【要知道,在朱由檢登基稱帝之前,西北地區就已經屢次發生叛亂,可前幾任的皇帝哪怕派重兵圍剿,可當地的叛亂卻總是死灰複燃,永遠清理不幹淨。】
【而朱由檢僅用一年時間,就讓當地百姓過上好日子,並且所有人都奉之為神明。】
【這樣的能力,這樣的手段,就算是太祖在世,估計也無法匹敵。】
“哼!”
當朱元璋看到最後這一句話的時候,忍不住哼出了聲,仿佛在表達自己不滿。
可旁邊的朱標和馬皇後看得出來,朱元璋雖然不服氣,不過心裏卻還是很開心。
能看到自己的子孫如此爭氣,沒有哪一個祖先不會感到高興。
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
更何況。
人家天幕說的確實不錯。
就算朱元璋坐在朱由檢的那個位置上,也不一定能做得更好。
要是沒有超越時代的眼光,還有為國家社稷而死的決心,就不可能做到這一切!
【尤其是李自成,之前他還信誓旦旦聲稱朝廷大軍不會找他們的麻煩,大話還沒說出去幾天,就被啪啪打臉,當場嚇得抖若篩糠,無地自容,差點一口氣就背過去。】
【張獻忠、高迎祥等人全都咬牙切齒,恨不得當場砍李自成這貨。】
【要不是他一天到晚唧唧歪歪,總是迷之自信,他們早已領著本部兵馬離開西北,轉戰其他地方。】
【現在好了,朝廷二十萬大軍前來征剿,他們想逃都逃不了。】
【“慌什麽?朝廷有大軍,我等也有大軍!他們是人,我等也是人!你們怎麽不想想,朝廷懼我否?”】
【說話的是一員威猛將軍,名字叫做羅汝才,同樣也是叛軍將領之一。】
【眾人一聽這話,慌亂的心態終於平靜下來,也恢複了往日的自信。】
【就是!大家都是人,憑什麽隻有我們怕朝廷的份,沒有朝廷怕我們的份?】
【之前我們在西北南征北戰,朝廷官兵次次都望風而逃,這次還能有什麽不一樣?】
【“羅將軍說的對,咱們逃得了這次,逃不了下次,不如就跟朝廷硬碰硬的打一場,看看誰更厲害。”李自成仿佛找到了自己的救星,又開始眉飛色舞的忽悠起眾人。】
【可偏偏這些叛軍好像都沒腦子似的,被羅汝才和李自成這麽一說,還真覺得自己是那麽迴事兒,於是便紛紛同意與朝廷開戰。】
“哈哈哈,真是奇才啊!有李自成這樣的人在,叛軍要是不滅亡,那都見鬼了。”
“不是,他們是怎麽敢的啊?”
“幾萬人組成的烏合之眾,還都是一些貪生怕死的地痞流氓,居然要跟朝廷二十萬正規軍硬碰硬。”
“沒有二十年妄想症,幹不出來這事兒。”
大明各個時代的老百姓,紛紛評論著那些叛軍各種奇葩行為。
他們開著上帝視角,自然很清楚的知道叛軍和朝廷之間的實力差距有多大。
……
【幾日後,戰場上,左良玉率領的二十萬大軍,與李自成等人率領的八萬叛軍,終於在野外相遇。】
【兩軍剛一對峙,左良玉二話不說,直接就下達命令全體衝鋒。】
【李自成等人甚至連陣型都沒擺出來,就被迫要與二十萬朝廷精銳正規軍短兵相接。】
【結果隻一個照麵,八萬叛軍便被打的潰不成軍,四處逃亡。】
【這是一次完全不成比例的戰役。】
【左良玉率領的二十萬大軍,是由朱由檢親自培養出來的新式精銳部隊,每個人都配備燧發槍,采用的是三三製行進方式。】
【在戰場上,這種行進方式搭配燧發槍,會給敵人一種極大的衝擊力。】
【李自成等人隻感覺漫山遍野全部都是朝廷大軍,好像來的不是二十萬人,而是五十萬人。】
【這些士卒源源不斷的湧出來,不要說與之戰鬥,僅僅隻是看一眼,靈魂深處便已經產生一種死亡的恐懼。】
【可以說,這場戰爭甚至還沒有打,就已經有很多人預料到了結局,那是一種生物的本能。】
【當實力的差距大到一定程度,就算是一名小兵,都能看得出誰輸誰贏。】
【“快跑啊!”】
【“媽呀,他們都是鬼嗎?”】
【“救救我!”】
【戰場上,朝廷的二十萬大軍在左良玉的指揮下,開始拚命追擊叛軍。】
【僅僅不到半天的時間,就已經殲滅五六萬叛軍,這些人大部分都是當地的地痞流氓,就算他們全部都死光了,也不會有人覺得可惜,反倒會讓西北地區的治安更加穩定。】
【一天一夜過後,戰爭徹底結束。】
【擾亂西北地區近十年的起義叛亂,在此次朝廷出兵的情況下,一戰而定。】
【消息傳到京城,朝野上下全都一片歡騰。】
【紫禁城內,百官上朝。】
【首輔軍機大臣孫承宗站出來恭賀道:“陛下,西北大捷,左良玉將軍在戰場上一戰定乾坤,叛軍已經全軍覆沒。”】
【“陛下萬年!”】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若不是陛下乾綱獨斷,及時取消糧稅,可能此次叛軍的禍患還會遺留很久。”】
【“是啊,那叛軍都已經提出不納糧的口號,要是咱們朝廷不及時作出表態,老百姓們肯定都會成為叛軍的同黨。”】
【“這些都是陛下的功勞,我等燭火之光,真不可與皓月爭輝啊。”】
【“陛下真乃神人也!置之死地而後生,聽說西北地區的老百姓,今年都是大豐收,雖然取消了糧食稅,可百姓還是自發的給朝廷送糧,解決西北兵馬糧草的問題。”】
【“不爭,弗能與之爭,陛下此舉,當真是千古無二!”】
【朝堂上的大臣們全部都已經徹底服了。】
【朱由檢當初取消糧食稅的政策,居然直接讓西北叛亂在僅僅一年之內徹底平定,甚至沒有出現大的動蕩,老百姓的豐衣足食,隻大戰了一場,就拯救了整個西北。】
【這可是不得了的行動。】
【要知道,在朱由檢登基稱帝之前,西北地區就已經屢次發生叛亂,可前幾任的皇帝哪怕派重兵圍剿,可當地的叛亂卻總是死灰複燃,永遠清理不幹淨。】
【而朱由檢僅用一年時間,就讓當地百姓過上好日子,並且所有人都奉之為神明。】
【這樣的能力,這樣的手段,就算是太祖在世,估計也無法匹敵。】
“哼!”
當朱元璋看到最後這一句話的時候,忍不住哼出了聲,仿佛在表達自己不滿。
可旁邊的朱標和馬皇後看得出來,朱元璋雖然不服氣,不過心裏卻還是很開心。
能看到自己的子孫如此爭氣,沒有哪一個祖先不會感到高興。
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
更何況。
人家天幕說的確實不錯。
就算朱元璋坐在朱由檢的那個位置上,也不一定能做得更好。
要是沒有超越時代的眼光,還有為國家社稷而死的決心,就不可能做到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