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真正的帝王心術,崇禎皇帝又悟了!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永樂位麵。
“不是。”
永樂大帝朱棣一臉的難以置信,“除了老頭子我以外,後世皇帝就再也沒有出過山海關?”
這未免也太丟他的人了。
朱棣默默的看向自己最得意的好聖孫朱瞻基。
“爺爺,你是了解我的,如果是我當皇帝的話,肯定會遵循你的遺誌,繼續北征。”
朱瞻基被朱棣看得渾身不自在,趕緊表明自己的態度。
朱棣點點頭,再次將目光放到朱高煦的身上。
“爹,你是了解我的,如果是我當皇帝的話,完全就不需要從山海關,就能將遼東的那些建奴全都一網打盡。”
朱高煦自信的說道。
朱棣露出一絲不屑的笑容。
這小子說大話可以,打仗也是一把好手,還是當皇帝,嗬嗬,還是算了吧。
……
【“陛下,廣寧府以南所有土地已全部收複。”】
【洪承疇、孫傳庭、盧象升、楊嗣昌等人,紛紛來到朱由檢麵前。】
【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興奮的笑容。】
【這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仗,大明朝已經很多年沒有這樣的大勝仗了。】
【尤其還是正麵擊潰滿清八旗,這對大明將士們是一種極大的鼓舞。】
【二十多年來,滿清騎兵在關外橫掃天下,幾乎已經成為不可戰勝的神話,大明除了袁崇煥曾經小勝過兩場之外,其餘與滿清對戰的戰爭,全部以失敗而告終。】
【這在很多明將士們的心中,留下一個滿清八旗不可戰勝的印象。】
【而如今,在朱由檢的帶領下,明軍終於在戰場上光明正大的打破了滿清八旗不可戰勝的神話!】
【“很好,諸位辛苦了,此次戰役能大獲全勝,全部仰賴諸位之功,迴朝以後,朕定會論功行賞,給諸位加官進爵。”】
【朱由檢沒有任何廢話,每一句話都說在洪承疇等人的心坎裏。】
【這些大明的有識之士,之所以願意不遠千裏來遼東浴血奮戰,除了朱由檢的賞識和心中的一腔熱血外,當然也需要更多的物質激勵。】
【想要讓別人賣命,當然要拿出相應的報酬。】
【光談感情和理想,君臣之間早晚都會產生嫌隙。】
【洪承疇等人所以說也客氣推脫了一番,但最終還是跪地謝恩。】
【加官進爵,是官場上每一個人奮鬥的目標,他們當然也不例外。】
【洪承疇等人心中非常感動,終於遇到可以為之追隨一生的明主。】
【其實這場戰爭,他們這些人隻不過是配角而已,真正占據主導地位的,全部都是朱由檢。】
【從最初籌措銀兩,到打造海軍戰艦,再到出兵遼東,一切的戰略規劃,全部都是朱由檢一手完成。】
【可以說,這裏缺了任何人都可以,但缺了朱由檢,誰也無法完成在關外用騎兵戰勝滿清八旗的奇跡。】
【所以功勞最大的人,其實是他們的皇帝朱由檢。】
【可朱由檢卻並不貪功,而將所有的功勞全部送給了自己的臣下。】
【試問這樣的君主,誰不願意誓死效忠?】
不隻是洪承疇等人,大明各個時代,很多官場失意的人,也都滿臉的羨慕嫉妒恨。
唐伯虎:“恨不能生在小陛下的時代,否則,我願為做下一走狗!”
王陽明:“可惜啊,不能與小陛下坐而論道。”
戚繼光:“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若能在小陛下的麾下效力,這海軍戰艦群,或許也能有我的一份力量。到那時,何愁倭寇不滅?”
……
【“陛下,山海關總兵袁崇煥,還有山海關一眾將軍到了。”王承恩走到城樓上說道。】
【朱由檢點點頭,示意讓他們進來。】
【“末將等叩見陛下。”城樓上,一群將軍紛紛跪在地上,向朱由檢行禮。】
【滿桂、趙率教、祖大壽、吳三桂等人心裏激動不已。】
【他們總算能見到自己最崇敬的人,當今的陛下朱由檢。】
【之前山海關缺兵少糧,朝廷還積欠餉銀,眼看著遼東士卒就要引起嘩變,多虧了朱由檢及時將糧餉送來,提供了穩定的後勤保障,這才讓山海關的士氣穩定下來。】
【還有陳新甲不停給他們灌輸忠君的思想,讓他們明白要為何人而戰,讓他們知道朱由檢為了籌措糧餉有多麽不容易,更讓吳三桂等遼東係將領,心中無比崇敬當今陛下。】
【“聽說諸位將軍為鞏衛山海關,各個披堅執銳,浴血奮戰,朕聽聞此事之後,心中甚為欣慰。”】
【朱由檢點點頭,用話語激勵山海關諸將。】
【滿桂、趙率教、祖大壽、吳三桂等人,全部都心頭一跳,大喜過望。】
【他們都是一群久在邊疆的粗人,在朝中也沒有什麽人脈,有多少人就算拚了命,也不會得到朝廷和皇帝的正眼相待。】
【朱由檢的這句話,從側麵承認了這些人的功勞,以及他們曾經所做的一切,對吳三桂等人來說,這句話比任何賞賜都要珍貴。】
【這足以證明朱由檢將這些人放在心裏,那他們這麽多年拚命為國征戰,也算是值了。】
“記下來!朕要全部記下來!馬上下發嘉獎旨意。”
崇禎皇帝禦筆揮的飛快,將這次在場將領的人員名單全部都記了下來。
朱由檢隨意的一次帝王心術,便讓崇禎皇帝受益匪淺。
像洪承疇這些皇帝近臣,早就與朱由檢榮辱與共,更需要的是實質性的賞賜。
像吳三桂這些邊疆將領,他們更多的是需要一種認可,尤其是皇帝的認可,讓他們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值得的。
不同的人,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對待。
“看來朕要向他學習的還有很多啊。”
崇禎皇帝看著墨跡未幹的名單,露出滿足的笑容。
經過這麽長時間的觀看,崇禎皇帝早就將天幕裏的朱由檢當成了自己的老師,開始逐幀學習分析朱由檢的任何決策和行動。
“假以時日,朕也要像老師一樣,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
崇禎皇帝如是道。
“不是。”
永樂大帝朱棣一臉的難以置信,“除了老頭子我以外,後世皇帝就再也沒有出過山海關?”
這未免也太丟他的人了。
朱棣默默的看向自己最得意的好聖孫朱瞻基。
“爺爺,你是了解我的,如果是我當皇帝的話,肯定會遵循你的遺誌,繼續北征。”
朱瞻基被朱棣看得渾身不自在,趕緊表明自己的態度。
朱棣點點頭,再次將目光放到朱高煦的身上。
“爹,你是了解我的,如果是我當皇帝的話,完全就不需要從山海關,就能將遼東的那些建奴全都一網打盡。”
朱高煦自信的說道。
朱棣露出一絲不屑的笑容。
這小子說大話可以,打仗也是一把好手,還是當皇帝,嗬嗬,還是算了吧。
……
【“陛下,廣寧府以南所有土地已全部收複。”】
【洪承疇、孫傳庭、盧象升、楊嗣昌等人,紛紛來到朱由檢麵前。】
【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興奮的笑容。】
【這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仗,大明朝已經很多年沒有這樣的大勝仗了。】
【尤其還是正麵擊潰滿清八旗,這對大明將士們是一種極大的鼓舞。】
【二十多年來,滿清騎兵在關外橫掃天下,幾乎已經成為不可戰勝的神話,大明除了袁崇煥曾經小勝過兩場之外,其餘與滿清對戰的戰爭,全部以失敗而告終。】
【這在很多明將士們的心中,留下一個滿清八旗不可戰勝的印象。】
【而如今,在朱由檢的帶領下,明軍終於在戰場上光明正大的打破了滿清八旗不可戰勝的神話!】
【“很好,諸位辛苦了,此次戰役能大獲全勝,全部仰賴諸位之功,迴朝以後,朕定會論功行賞,給諸位加官進爵。”】
【朱由檢沒有任何廢話,每一句話都說在洪承疇等人的心坎裏。】
【這些大明的有識之士,之所以願意不遠千裏來遼東浴血奮戰,除了朱由檢的賞識和心中的一腔熱血外,當然也需要更多的物質激勵。】
【想要讓別人賣命,當然要拿出相應的報酬。】
【光談感情和理想,君臣之間早晚都會產生嫌隙。】
【洪承疇等人所以說也客氣推脫了一番,但最終還是跪地謝恩。】
【加官進爵,是官場上每一個人奮鬥的目標,他們當然也不例外。】
【洪承疇等人心中非常感動,終於遇到可以為之追隨一生的明主。】
【其實這場戰爭,他們這些人隻不過是配角而已,真正占據主導地位的,全部都是朱由檢。】
【從最初籌措銀兩,到打造海軍戰艦,再到出兵遼東,一切的戰略規劃,全部都是朱由檢一手完成。】
【可以說,這裏缺了任何人都可以,但缺了朱由檢,誰也無法完成在關外用騎兵戰勝滿清八旗的奇跡。】
【所以功勞最大的人,其實是他們的皇帝朱由檢。】
【可朱由檢卻並不貪功,而將所有的功勞全部送給了自己的臣下。】
【試問這樣的君主,誰不願意誓死效忠?】
不隻是洪承疇等人,大明各個時代,很多官場失意的人,也都滿臉的羨慕嫉妒恨。
唐伯虎:“恨不能生在小陛下的時代,否則,我願為做下一走狗!”
王陽明:“可惜啊,不能與小陛下坐而論道。”
戚繼光:“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若能在小陛下的麾下效力,這海軍戰艦群,或許也能有我的一份力量。到那時,何愁倭寇不滅?”
……
【“陛下,山海關總兵袁崇煥,還有山海關一眾將軍到了。”王承恩走到城樓上說道。】
【朱由檢點點頭,示意讓他們進來。】
【“末將等叩見陛下。”城樓上,一群將軍紛紛跪在地上,向朱由檢行禮。】
【滿桂、趙率教、祖大壽、吳三桂等人心裏激動不已。】
【他們總算能見到自己最崇敬的人,當今的陛下朱由檢。】
【之前山海關缺兵少糧,朝廷還積欠餉銀,眼看著遼東士卒就要引起嘩變,多虧了朱由檢及時將糧餉送來,提供了穩定的後勤保障,這才讓山海關的士氣穩定下來。】
【還有陳新甲不停給他們灌輸忠君的思想,讓他們明白要為何人而戰,讓他們知道朱由檢為了籌措糧餉有多麽不容易,更讓吳三桂等遼東係將領,心中無比崇敬當今陛下。】
【“聽說諸位將軍為鞏衛山海關,各個披堅執銳,浴血奮戰,朕聽聞此事之後,心中甚為欣慰。”】
【朱由檢點點頭,用話語激勵山海關諸將。】
【滿桂、趙率教、祖大壽、吳三桂等人,全部都心頭一跳,大喜過望。】
【他們都是一群久在邊疆的粗人,在朝中也沒有什麽人脈,有多少人就算拚了命,也不會得到朝廷和皇帝的正眼相待。】
【朱由檢的這句話,從側麵承認了這些人的功勞,以及他們曾經所做的一切,對吳三桂等人來說,這句話比任何賞賜都要珍貴。】
【這足以證明朱由檢將這些人放在心裏,那他們這麽多年拚命為國征戰,也算是值了。】
“記下來!朕要全部記下來!馬上下發嘉獎旨意。”
崇禎皇帝禦筆揮的飛快,將這次在場將領的人員名單全部都記了下來。
朱由檢隨意的一次帝王心術,便讓崇禎皇帝受益匪淺。
像洪承疇這些皇帝近臣,早就與朱由檢榮辱與共,更需要的是實質性的賞賜。
像吳三桂這些邊疆將領,他們更多的是需要一種認可,尤其是皇帝的認可,讓他們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值得的。
不同的人,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對待。
“看來朕要向他學習的還有很多啊。”
崇禎皇帝看著墨跡未幹的名單,露出滿足的笑容。
經過這麽長時間的觀看,崇禎皇帝早就將天幕裏的朱由檢當成了自己的老師,開始逐幀學習分析朱由檢的任何決策和行動。
“假以時日,朕也要像老師一樣,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
崇禎皇帝如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