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人才根本不夠用
重生72,打獵養全家,我把妹妹寵上天 作者:南柯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會議室裏,雙方開始正式談判。
\"我們的想法是這樣的。\"趙建華拿出一份資料,\"在我們的連鎖店裏設立專門的櫃台,銷售您的產品。銷售額的三成作為我們的費用。\"
\"三成?\"李向陽眉頭一皺,\"這個比例是不是有點高?\"
\"李廠長,您考慮一下我們的價值。\"趙建華解釋道,\"二十多家店,覆蓋全省的主要城市,這可是現成的銷售網絡。\"
陳經理在一旁計算著:\"如果按這個比例,我們的利潤空間會很小。\"
\"這樣吧。\"李向陽想了想,\"我們可以合作,但比例要重新商定。而且,我們要保留對產品質量的監督權。\"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確定銷售費用為20%,並且趙建華的連鎖店要保證產品的陳列和宣傳。
合同簽訂後,趙建華主動提起了以前的事:\"李廠長,以前的事是我不對,我向您道歉。\"
\"過去的就過去了。\"李向陽淡淡地說道,\"現在既然是合作夥伴,就好好做生意。\"
趙建華點了點頭:\"您放心,我一定全力推廣您的產品。\"
送走趙建華後,馬慶福有些擔心:\"咱們跟他合作真的沒問題嗎?這個人以前可是想搞垮咱們的。\"
\"商場如戰場,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李向陽笑了笑,\"隻要對咱們有利,為什麽不合作?\"
\"可是萬一他又搞什麽花樣...\"
\"那咱們就見招拆招。\"李向陽語氣堅定,\"況且現在的形勢跟以前不一樣了,他再想搞破壞也沒那麽容易。\"
一個月後,趙建華的連鎖店開始銷售藍莓幹。
銷售情況出乎意料的好,第一個月就賣了五千盒。
\"看來東北人對家鄉特產還是很認可的。\"陳經理看著銷售報表很高興。
\"這隻是開始。\"李向陽分析道,\"關鍵是要保持品質,建立口碑。\"
正說著話,電話響了。
\"李廠長,我是趙建華。\"電話裏傳來興奮的聲音,\"咱們的產品賣得太好了,顧客反應很熱烈。我想追加訂單。\"
\"追加多少?\"
\"兩萬盒,能不能這個月底前交貨?\"
李向陽算了算產能:\"時間有點緊,但應該能完成。\"
掛了電話,李向陽心情不錯。看來這次合作是正確的選擇。
趙建華的追加訂單讓生產線再次滿負荷運轉。李向陽站在車間裏,看著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心中既滿意又有些擔憂。
\"廠長,咱們這樣下去設備會不會吃不消?\"張建軍擦了擦額頭的汗珠,走到李向陽身邊。
\"確實有點緊張。\"李向陽看了看正在高速運轉的包裝機,\"這樣吧,讓設備組加強巡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正說著話,生產線突然停了下來。
\"怎麽迴事?\"李向陽快步走向出故障的設備。
\"封口機出問題了,可能是連續工作時間太長,溫控係統過熱了。\"維修工小劉蹲在機器旁檢查著。
李向陽心中一沉。這批貨要是不能按時交付,不僅會影響與趙建華的合作,更重要的是會損害企業的信譽。
\"能修好嗎?\"
\"需要換個控製器,但現在沒有配件。\"小劉為難地說道,\"得從廠家調貨,最快也要三天。\"
三天?那肯定趕不上交貨期了。
李向陽在車間裏來迴踱步,腦子裏快速思考著解決方案。
\"建軍,咱們還有備用的封口機嗎?\"
\"有是有,但那台老設備效率低,而且經常卡紙。\"張建軍如實匯報。
\"先用著,總比停產強。\"李向陽當機立斷,\"另外,讓人去附近幾個廠看看,能不能借到配件。\"
陳經理聞訊趕來:\"要不咱們跟趙總說一下,延遲幾天交貨?\"
\"不行。\"李向陽搖了搖頭,\"咱們剛開始合作,就出這種問題,會讓人怎麽看?\"
就在這時,馬慶福急匆匆地跑進車間:\"向陽,咱們可以找馬老三朋友幫忙。\"
\"那太好了,你趕緊去聯係。\"李向陽眼前一亮。
兩個小時後,馬慶福帶來了好消息:\"馬老三說他朋友那邊沒問題,他們廠現在訂單不滿,可以幫咱們代工。\"
\"價格呢?\"
\"按市場價,不過他說看在老朋友的份上,可以優惠一些。\"
李向陽算了算,雖然成本會高一點,但總比違約強。
\"行,那就這麽辦。半成品運過去,包裝好再運迴來。\"
接下來的兩天,工廠開始了緊張的調度。半成品從這邊生產出來,立即運到馬老三朋友的包裝廠,包裝好後再運迴來入庫。
雖然流程複雜了一些,但總算保證了交貨期。
\"李廠長,您這應變能力真不錯。\"趙建華來提貨時,對李向陽豎起了大拇指,\"遇到問題不慌不忙,還能想出解決辦法。\"
\"哪裏哪裏,這次也是運氣好。\"李向陽謙虛地說道,但心中卻在總結經驗教訓。
送走趙建華後,李向陽召集管理層開會。
\"這次的事給咱們敲響了警鍾。\"李向陽嚴肅地說道,\"設備管理必須加強,不能等到出了問題再想辦法。\"
劉萬山點了點頭:\"確實,咱們的設備利用率太高了,沒有給維護保養留出足夠的時間。\"
\"那從下個月開始,實行預防性維護製度。\"李向陽做出決定,\"每台設備都要建檔案,定期檢修保養。\"
張建軍提出了擔心:\"這樣的話,產能會不會受影響?\"
\"短期內可能會有些影響,但長遠來看是有利的。\"李向陽解釋道,\"設備故障造成的損失,比正常維護的成本要大得多。\"
陳經理也表示讚同:\"而且隨著訂單量的增加,咱們確實需要考慮擴大產能了。\"
\"擴產的事不急。\"李向陽擺了擺手,\"現在最重要的是練好內功,把管理水平提上去。\"
會議結束後,李向陽獨自留在辦公室思考。
企業發展到現在這個規模,管理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以前規模小的時候,自己一個人盯著就行。
現在員工多了,訂單也多了,但是人才根本不夠用。
\"我們的想法是這樣的。\"趙建華拿出一份資料,\"在我們的連鎖店裏設立專門的櫃台,銷售您的產品。銷售額的三成作為我們的費用。\"
\"三成?\"李向陽眉頭一皺,\"這個比例是不是有點高?\"
\"李廠長,您考慮一下我們的價值。\"趙建華解釋道,\"二十多家店,覆蓋全省的主要城市,這可是現成的銷售網絡。\"
陳經理在一旁計算著:\"如果按這個比例,我們的利潤空間會很小。\"
\"這樣吧。\"李向陽想了想,\"我們可以合作,但比例要重新商定。而且,我們要保留對產品質量的監督權。\"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確定銷售費用為20%,並且趙建華的連鎖店要保證產品的陳列和宣傳。
合同簽訂後,趙建華主動提起了以前的事:\"李廠長,以前的事是我不對,我向您道歉。\"
\"過去的就過去了。\"李向陽淡淡地說道,\"現在既然是合作夥伴,就好好做生意。\"
趙建華點了點頭:\"您放心,我一定全力推廣您的產品。\"
送走趙建華後,馬慶福有些擔心:\"咱們跟他合作真的沒問題嗎?這個人以前可是想搞垮咱們的。\"
\"商場如戰場,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李向陽笑了笑,\"隻要對咱們有利,為什麽不合作?\"
\"可是萬一他又搞什麽花樣...\"
\"那咱們就見招拆招。\"李向陽語氣堅定,\"況且現在的形勢跟以前不一樣了,他再想搞破壞也沒那麽容易。\"
一個月後,趙建華的連鎖店開始銷售藍莓幹。
銷售情況出乎意料的好,第一個月就賣了五千盒。
\"看來東北人對家鄉特產還是很認可的。\"陳經理看著銷售報表很高興。
\"這隻是開始。\"李向陽分析道,\"關鍵是要保持品質,建立口碑。\"
正說著話,電話響了。
\"李廠長,我是趙建華。\"電話裏傳來興奮的聲音,\"咱們的產品賣得太好了,顧客反應很熱烈。我想追加訂單。\"
\"追加多少?\"
\"兩萬盒,能不能這個月底前交貨?\"
李向陽算了算產能:\"時間有點緊,但應該能完成。\"
掛了電話,李向陽心情不錯。看來這次合作是正確的選擇。
趙建華的追加訂單讓生產線再次滿負荷運轉。李向陽站在車間裏,看著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心中既滿意又有些擔憂。
\"廠長,咱們這樣下去設備會不會吃不消?\"張建軍擦了擦額頭的汗珠,走到李向陽身邊。
\"確實有點緊張。\"李向陽看了看正在高速運轉的包裝機,\"這樣吧,讓設備組加強巡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正說著話,生產線突然停了下來。
\"怎麽迴事?\"李向陽快步走向出故障的設備。
\"封口機出問題了,可能是連續工作時間太長,溫控係統過熱了。\"維修工小劉蹲在機器旁檢查著。
李向陽心中一沉。這批貨要是不能按時交付,不僅會影響與趙建華的合作,更重要的是會損害企業的信譽。
\"能修好嗎?\"
\"需要換個控製器,但現在沒有配件。\"小劉為難地說道,\"得從廠家調貨,最快也要三天。\"
三天?那肯定趕不上交貨期了。
李向陽在車間裏來迴踱步,腦子裏快速思考著解決方案。
\"建軍,咱們還有備用的封口機嗎?\"
\"有是有,但那台老設備效率低,而且經常卡紙。\"張建軍如實匯報。
\"先用著,總比停產強。\"李向陽當機立斷,\"另外,讓人去附近幾個廠看看,能不能借到配件。\"
陳經理聞訊趕來:\"要不咱們跟趙總說一下,延遲幾天交貨?\"
\"不行。\"李向陽搖了搖頭,\"咱們剛開始合作,就出這種問題,會讓人怎麽看?\"
就在這時,馬慶福急匆匆地跑進車間:\"向陽,咱們可以找馬老三朋友幫忙。\"
\"那太好了,你趕緊去聯係。\"李向陽眼前一亮。
兩個小時後,馬慶福帶來了好消息:\"馬老三說他朋友那邊沒問題,他們廠現在訂單不滿,可以幫咱們代工。\"
\"價格呢?\"
\"按市場價,不過他說看在老朋友的份上,可以優惠一些。\"
李向陽算了算,雖然成本會高一點,但總比違約強。
\"行,那就這麽辦。半成品運過去,包裝好再運迴來。\"
接下來的兩天,工廠開始了緊張的調度。半成品從這邊生產出來,立即運到馬老三朋友的包裝廠,包裝好後再運迴來入庫。
雖然流程複雜了一些,但總算保證了交貨期。
\"李廠長,您這應變能力真不錯。\"趙建華來提貨時,對李向陽豎起了大拇指,\"遇到問題不慌不忙,還能想出解決辦法。\"
\"哪裏哪裏,這次也是運氣好。\"李向陽謙虛地說道,但心中卻在總結經驗教訓。
送走趙建華後,李向陽召集管理層開會。
\"這次的事給咱們敲響了警鍾。\"李向陽嚴肅地說道,\"設備管理必須加強,不能等到出了問題再想辦法。\"
劉萬山點了點頭:\"確實,咱們的設備利用率太高了,沒有給維護保養留出足夠的時間。\"
\"那從下個月開始,實行預防性維護製度。\"李向陽做出決定,\"每台設備都要建檔案,定期檢修保養。\"
張建軍提出了擔心:\"這樣的話,產能會不會受影響?\"
\"短期內可能會有些影響,但長遠來看是有利的。\"李向陽解釋道,\"設備故障造成的損失,比正常維護的成本要大得多。\"
陳經理也表示讚同:\"而且隨著訂單量的增加,咱們確實需要考慮擴大產能了。\"
\"擴產的事不急。\"李向陽擺了擺手,\"現在最重要的是練好內功,把管理水平提上去。\"
會議結束後,李向陽獨自留在辦公室思考。
企業發展到現在這個規模,管理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以前規模小的時候,自己一個人盯著就行。
現在員工多了,訂單也多了,但是人才根本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