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家後,李母立刻燒起了熱水,給黎小芸泡了一碗薑茶。


    \"小芸啊,快喝點暖和暖和。\"李母將冒著熱氣的碗遞過去,眼裏滿是疼愛。


    黎小芸接過碗,輕輕抿了一口。


    薑茶的辛香在口中化開,暖意從胃裏一直蔓延到全身。


    \"阿姨,我來幫您。\"她見李母開始收拾鍋灶,就想放下碗去幫忙。


    \"你坐著,\"李母不容置疑地說道,\"喝完這碗薑茶再說。小花,去給你嫂子拿個軟墊來。\"


    李小花蹦蹦跳跳地去了裏屋,很快抱來一個棉墊子。


    這可是李母平日裏舍不得用的。


    廚房裏很快熱鬧起來。


    一口大鍋裏燉著魚,李母特意多放了些薑片,說是去寒氣。


    旁邊的小爐子上,一碗雞蛋羹正冒著熱騰騰的白氣。


    正當李母忙著準備飯菜時,院子裏傳來了腳步聲。


    \"向陽,有人來了。\"黎小芸輕聲提醒。


    李向陽起身往外看去,隻見王景雲正領著王穎走進院子。


    王景雲手裏提著個包袱,想必是帶了年禮來。


    \"王叔!\"李向陽快步迎了出去。


    \"喲,\"王景雲眼尖,一進屋就看到了坐在火爐邊的黎小芸,笑著問道,\"這位是......\"


    李向陽連忙介紹:\"王叔,這是黎小芸,是......\"


    \"他對象。\"黎小芸起身,大方地接過話頭,\"王叔叔好,我叫黎小芸。\"


    王景雲眉開眼笑:\"好好好,你也好,向陽這小子有福氣啊。\"


    說著轉頭對女兒道,\"小穎,快叫姐姐。\"


    王穎怯生生地看了看黎小芸,又看看李向陽,這才輕聲道:\"黎姐姐好。\"


    \"小穎真可愛。\"黎小芸蹲下身,溫柔地摸了摸王穎的頭。


    \"來來來,\"王景雲將手中的包袱遞給李向陽,\"這是給你們的年禮。正好今天遇上這麽好的事,可得好好熱鬧熱鬧。\"


    李向陽接過包袱,打開一看,除了一些糖果點心,還有厚厚一摞書。


    \"這些書都是我精心挑的,\"王景雲說道,\"曆史的、文學的都有,還特意帶了幾本理科的。我已經做了分類,由簡入難的,讓小花先看著。\"


    \"王叔,您太客氣了。\"李向陽有些不好意思。


    \"什麽客氣不客氣的,\"王景雲擺擺手,\"你小子有了對象,這是大喜事,可惜這消息我提前不知道,不然一定準備禮物。小芸啊,你別嫌棄向陽家條件差。\"


    \"王叔叔說笑了,\"黎小芸認真地說,\"在我眼裏,向陽最好。\"


    將王景雲父女迎進門,彼此客套了一番。


    沒一會,飯桌上擺著燉魚、蒸蛋羹、炒白菜和一碟鹹菜。


    李母特意從櫃子裏翻出了一小包白麵,蒸上了饅頭。


    \"來來,都趁熱吃。\"李母給每人盛了一碗熱騰騰的魚湯,\"小芸,多吃點魚,暖和。\"


    王景雲一邊喝著魚湯,一邊不經意地問道:\"小芸是哪裏人啊?\"


    \"我是市裏人,\"黎小芸端著碗,從容答道,\"六八年下鄉來的。\"


    \"市裏?\"王景雲微微點頭,\"聽說最近知青迴城的政策鬆動了些,你有什麽打算?\"


    李向陽夾菜的手微微一頓,眼角悄悄瞥向黎小芸。


    黎小芸卻是神色坦然,放下碗看著李向陽,輕聲道:\"我不想迴去了。這裏挺好的,自由。\"


    \"這裏確實自由,\"王景雲意味深長地說道,\"不過新時代的年輕人,總得有個奔頭。你對未來有什麽打算?\"


    黎小芸放下碗筷,眼神堅定:\"我想當老師。\"


    \"哦?\"王景雲來了興趣,放下筷子,\"說說看,為什麽想當老師?\"


    \"說起來有些不好意思,\"黎小芸雙手捧著碗,語氣溫和,\"小時候我就覺得老師很體麵。等我自己上了學,才明白教書育人這份工作的意義。我也給學生們上過課,每次看到學生學會了新東西時那種眼睛發亮的樣子,我就特別有成就感。\"


    王景雲點點頭:\"有想法,知道自己想做什麽,挺好的。那你知道《論語》中關於教育的觀點嗎?\"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先生是說這個嗎?\"


    \"繼續說說。\"王景雲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這句話說的是為師之道。如果學生沒有強烈求知的念頭,就不要啟發他;如果學生沒有疑惑,就不要給他解答。\"


    黎小芸頓了頓,\"但我覺得,這太難了。當然也是努力方向。所以為人師,重在激發孩子們求知的念頭。\"


    \"說得好,\"王景雲放下筷子,\"既然你提到激發孩子們求知的念頭,那說說看,你覺得該怎麽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


    黎小芸略作思考:\"我覺得得從生活入手。比如教算術,不能光是背九九乘法表,還得讓孩子明白這些數字在生活中怎麽用。\"


    \"像分糧食時要算多少斤,大概是多大體積。換成同等質量的鐵,又是多大體積?這些都是活生生的算術題。孩子們一學就懂,因為這就是他們身邊的事。\"


    王景雲眼中的興趣更濃:\"那語文呢?\"


    \"語文更要貼近生活。\"


    黎小芸說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眼睛亮了起來,\"我在城裏上學時,最喜歡老師教我們讀《朱子家訓》。\"


    \"比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些話現在想來,不正是教導我們要珍惜糧食,節約布料嗎?\"


    \"不錯。\"王景雲輕輕點頭:\"那你知道《禮記》中''教學相長''的道理嗎?\"


    \"知道一些。\"黎小芸謙遜地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我理解,這是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作為老師,不僅要教會學生,自己也要在教學中不斷學習、提高。\"


    ……


    隨著兩人探討,眾人不知不覺放下了碗筷,專心聽了起來。


    \"姑娘,你很好。能有這份理解,實屬難得。知識儲備量是可以通過閱讀增加的,這不是最重要的。\"


    \"當老師,重要的是一個人對教育的理解和態度。你有這份育人的心,這才是最難得的。這也是我見過不少讀過大學的人都不具備的品質。


    隨著一番交流過後,王景雲頻頻點頭,又問,\"你知道現在農村的教師情況嗎?\"


    \"大多是民辦教師,\"黎小芸答道,\"他們都很努力,但能力和我一樣,確實還有不足。我聽說公辦教師大多在中心小學,要求很高。\"


    \"你倒是了解。\"王景雲認真打量著黎小芸,\"你不必太自謙,我覺得你夠得上公辦教師的水平。對了,我迴城可以幫你推薦。當然,得通過考核才行。\"


    \"真的嗎?\"黎小芸眼前一亮,但很快又冷靜下來,\"王叔,您不用因為我和向陽的關係為難……\"


    \"不是走關係,\"王景雲正色道,\"是你確實有這個能力。迴頭我把考核要求告訴你,你好好準備。現在農村正是缺你這樣態度的老師。\"


    李向陽在一旁聽得又驚又喜。


    他知道王景雲的分量。


    既然他這麽說,就說明黎小芸真的有這個水平。


    送走王景雲父女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


    王景雲臨走前拍了拍李向陽的肩膀:\"好好對小芸,你,眼光不錯,找了個好媳婦。\"


    李向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待人走遠,黎小芸幫著收拾碗筷,忽然問道:\"向陽,你是怎麽認識王叔的?看他氣質不凡,不像是普通人。\"


    \"這事說來也是巧。\"李向陽將擦幹的碗放迴櫃子裏,\"那天我去縣城,在收皮坊遇到他。他女兒生病了,找老周借錢買藥,我就...後來...\"


    \"哇,十塊,你說借就借?\"


    黎小芸停下手中的活計,看著李向陽。


    \"嗯,當時就覺得他不是普通人。\"李向陽笑道,\"沒想到還真讓我猜對了。\"


    \"哪是猜對不對的問題,\"黎小芸望著李向陽的側臉,眼中帶著溫柔,\"是你心善。換了別人,看到陌生人借錢,哪會多管閑事?\"


    李向陽被她這麽一說,有些不好意思:\"這不是舉手之勞嘛。\"


    \"就是因為你這樣,我才......\"黎小芸話說到一半,突然臉紅了,轉身繼續收拾起來。


    李母在一旁看著兩個年輕人,笑得合不攏嘴。


    她覺得,今天真是個好日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72,打獵養全家,我把妹妹寵上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柯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柯兒並收藏重生72,打獵養全家,我把妹妹寵上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