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苻融問計
開局即亡國,什麽?我是慕容衝 作者:燕城河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前秦陽平郡公苻融,字博休,宣昭帝苻堅之弟。
王猛:“伏見陽平公融,明德懿親。光祿西河任群,忠貞淑慎。處士朱肜,博識聰辨。並宜左右彌綸,暉讚九棘。
少而岐嶷夙成,魁偉美姿度。且文武雙絕,善騎射擊刺,百夫之敵也。未弱冠便有台輔之望,長而令譽彌高,為朝野所屬。——《晉書》。
……
陽平公府:
苻融在書房靜坐了許久,一個時辰前他送走了權翼,事情到了如此地步他也不知道怎麽辦?他再猶豫,內心有一個不確定的答案。
“玄伯和仲永到了嗎?”苻融輕聲詢問,語氣中帶著一絲期待。
“公爺,去請了,應該在路上了。”
不久,一位身著華麗衣裳的男子步入府邸,他步伐穩健,神色從容。“陽平公相召,我怎敢不來?”他聲音清朗,帶著一絲笑意。
“你這個太子舍人也是大忙人呐!”
男子拱手道:“正要與陽平公分說,昨日家中來信,家母身體不虞,我正想著辭官歸家侍奉家母於榻前。”
苻融聞言,神色微變,但隨即恢複常態,他深知崔玄伯的孝心,卻也明白此刻的局勢緊迫。“玄伯,你的孝心我自然理解,也定會成全。我定向陛下上書,隻是今日卻有一樁要事需你崔玄伯助我一謀。”
崔玄伯正是崔宏,出身關東名門士族清河崔氏,三國時期曹魏司空崔林的六世孫。其祖父崔悅、父親崔潛,分別仕於後趙、前燕,都以才學而著稱。
崔宏從小就才智過人,被稱為冀州神童。前秦陽平公苻融任冀州牧時,虛心向崔宏請教,對其十分尊敬,並任命他為陽平國侍郎兼冀州從事,對外總理日常事務,入內被視為賓客密友。
繼仕後燕慕容垂,任吏部郎、尚書左丞、高陽內史。後為北魏道武帝求得,獲授黃門侍郎,與張袞執掌機要,草創北魏典章。
皇始三年(398年),議改國號為魏,為道武帝采納。改任吏部尚書,總裁律令、朝儀、官製,又通製三十六曹,權傾一時。
北魏明元帝即位,奉詔與穆觀查處不法官吏,又與長孫嵩疏決刑獄,為“八公”之一。曾建議明元帝起用壽光侯叔孫建,討平並州羯胡。升任天部大人,累封白馬公。
泰常三年(418年),崔宏病逝,獲贈司空,諡號文貞。太和年間,北魏孝文帝追錄先朝功臣,以崔宏配饗太廟。
……
苻融將權翼所說之事詳細告訴崔宏:“我心中難以決斷,還請玄伯為我一謀。”
崔宏聽完苻融的敘述,眉頭緊鎖,神色間透露出幾分為難。他如今想要辭官就是要遠離長安這一政治中心,遠離朝堂紛爭。
苻融待他甚厚,麵對苻融的懇求和當前的局勢,他又無法輕易拒絕。
“權大人所言之事,涉及後宮與朝廷重臣,錯綜複雜。”
他微微一頓,似乎在思考如何措辭更為妥當:“公爺身為宗室重臣,聲望日隆,若此時卷入此等紛爭,恐會引來不必要的猜忌和非議。
再者,此事背後是否真有慕容家之影,尚需更多證據來支持。公爺不妨先靜觀其變,暗中調查,待時機成熟再做決斷。”
苻融微微頷首,神色凝重地道:“玄伯的顧慮,我自然都明白,隻是這的確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啊!”
崔宏輕輕搖頭,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涉及後宮之事,終究還是陛下說了算。後宮的巫蠱案是否會重演昔日漢武帝的冤案,誰也無法預料。僅憑一把匕首,想要定慕容家的罪,實在是難上加難。”
苻融聞言,情緒略顯激動,猛地站起身,目光如炬:“難道陰謀刺殺陛下,還不算謀反嗎?”他意識到自己失態,連忙朝崔宏作揖致歉。崔宏見狀,連忙避讓,不願受此大禮。
苻融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心情,道:“既然玄伯如此說,那我就再等等吧。”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絲不甘,但更多的是無奈。
崔宏離開後,苻融依舊坐在書房中,眉頭緊鎖,顯然崔宏的話並未完全打消他的疑慮。他的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隻是還需要一個能夠堅定他信念的人。
……
崔宏走後,又來了一位重量級人物,申紹申仲永。
昔日苻融出鎮關東,以房默、申紹為冀州別駕,苻融執政初期用法較為嚴苛,申紹常勸其執政寬和,苻融很尊敬申紹,但終究沒有徹底改正。後來申紹升任濟北太守,苻融執政屢次失誤,很後悔沒有聽從申紹的話。
這次苻融入京也將申紹調迴長安。
雙方落座後,苻融將權翼對自己說的話再次複述了一遍,苻融道:“昔日關東之時,仲永勸我執政寬和,我沒有聽從,後來每每想之,慚愧慚愧。還望仲永這次不吝賜教。”
申紹沒有迴答反問道:“公爺以為如何?”
苻融麵色猶豫:“我一時不知如何自處,還望仲永教我。”
申紹笑道:“臣效命燕國多年,也算是慕容屬僚,此等之事臣也沒有良策。”
苻融笑道:“仲永玩笑了!”
申紹的神色變得更為深沉,他緩緩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勸解之意:“巫蠱之案,曆來撲朔迷離,證據難以確鑿。若無鐵證如山,僅憑一把匕首就能扳倒慕容家?
慕容家在朝堂可以說是列官滿朝,父子具在。慕容垂又是老謀深算,詭詐狡猾。若此時無確鑿證據,他們大可將一切罪名推至清河夫人身上。
屆時,巫蠱與匕首之案便可輕易了結。到時候巫蠱和匕首案就都可以了結了,這樣一來滿朝的群起而攻之又有何用?”
申紹微微一頓,目光深邃:“再者,陛下仁慈之名,天下皆知。昔日王景略使出‘金刀計’,可結果呢?
陛下不僅親自為慕容垂解開繩索,還赦免了他的罪行。如今,慕容垂依舊身居侯爵之位,掌管京畿重地京兆尹。
由此可見,陛下對於慕容家的信任與寬容,非同一般。”
苻融聞言,眉頭緊鎖,心中暗自思量。申紹所言,句句在理,字字珠璣,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眼前的局勢……
王猛:“伏見陽平公融,明德懿親。光祿西河任群,忠貞淑慎。處士朱肜,博識聰辨。並宜左右彌綸,暉讚九棘。
少而岐嶷夙成,魁偉美姿度。且文武雙絕,善騎射擊刺,百夫之敵也。未弱冠便有台輔之望,長而令譽彌高,為朝野所屬。——《晉書》。
……
陽平公府:
苻融在書房靜坐了許久,一個時辰前他送走了權翼,事情到了如此地步他也不知道怎麽辦?他再猶豫,內心有一個不確定的答案。
“玄伯和仲永到了嗎?”苻融輕聲詢問,語氣中帶著一絲期待。
“公爺,去請了,應該在路上了。”
不久,一位身著華麗衣裳的男子步入府邸,他步伐穩健,神色從容。“陽平公相召,我怎敢不來?”他聲音清朗,帶著一絲笑意。
“你這個太子舍人也是大忙人呐!”
男子拱手道:“正要與陽平公分說,昨日家中來信,家母身體不虞,我正想著辭官歸家侍奉家母於榻前。”
苻融聞言,神色微變,但隨即恢複常態,他深知崔玄伯的孝心,卻也明白此刻的局勢緊迫。“玄伯,你的孝心我自然理解,也定會成全。我定向陛下上書,隻是今日卻有一樁要事需你崔玄伯助我一謀。”
崔玄伯正是崔宏,出身關東名門士族清河崔氏,三國時期曹魏司空崔林的六世孫。其祖父崔悅、父親崔潛,分別仕於後趙、前燕,都以才學而著稱。
崔宏從小就才智過人,被稱為冀州神童。前秦陽平公苻融任冀州牧時,虛心向崔宏請教,對其十分尊敬,並任命他為陽平國侍郎兼冀州從事,對外總理日常事務,入內被視為賓客密友。
繼仕後燕慕容垂,任吏部郎、尚書左丞、高陽內史。後為北魏道武帝求得,獲授黃門侍郎,與張袞執掌機要,草創北魏典章。
皇始三年(398年),議改國號為魏,為道武帝采納。改任吏部尚書,總裁律令、朝儀、官製,又通製三十六曹,權傾一時。
北魏明元帝即位,奉詔與穆觀查處不法官吏,又與長孫嵩疏決刑獄,為“八公”之一。曾建議明元帝起用壽光侯叔孫建,討平並州羯胡。升任天部大人,累封白馬公。
泰常三年(418年),崔宏病逝,獲贈司空,諡號文貞。太和年間,北魏孝文帝追錄先朝功臣,以崔宏配饗太廟。
……
苻融將權翼所說之事詳細告訴崔宏:“我心中難以決斷,還請玄伯為我一謀。”
崔宏聽完苻融的敘述,眉頭緊鎖,神色間透露出幾分為難。他如今想要辭官就是要遠離長安這一政治中心,遠離朝堂紛爭。
苻融待他甚厚,麵對苻融的懇求和當前的局勢,他又無法輕易拒絕。
“權大人所言之事,涉及後宮與朝廷重臣,錯綜複雜。”
他微微一頓,似乎在思考如何措辭更為妥當:“公爺身為宗室重臣,聲望日隆,若此時卷入此等紛爭,恐會引來不必要的猜忌和非議。
再者,此事背後是否真有慕容家之影,尚需更多證據來支持。公爺不妨先靜觀其變,暗中調查,待時機成熟再做決斷。”
苻融微微頷首,神色凝重地道:“玄伯的顧慮,我自然都明白,隻是這的確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啊!”
崔宏輕輕搖頭,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涉及後宮之事,終究還是陛下說了算。後宮的巫蠱案是否會重演昔日漢武帝的冤案,誰也無法預料。僅憑一把匕首,想要定慕容家的罪,實在是難上加難。”
苻融聞言,情緒略顯激動,猛地站起身,目光如炬:“難道陰謀刺殺陛下,還不算謀反嗎?”他意識到自己失態,連忙朝崔宏作揖致歉。崔宏見狀,連忙避讓,不願受此大禮。
苻融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心情,道:“既然玄伯如此說,那我就再等等吧。”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絲不甘,但更多的是無奈。
崔宏離開後,苻融依舊坐在書房中,眉頭緊鎖,顯然崔宏的話並未完全打消他的疑慮。他的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隻是還需要一個能夠堅定他信念的人。
……
崔宏走後,又來了一位重量級人物,申紹申仲永。
昔日苻融出鎮關東,以房默、申紹為冀州別駕,苻融執政初期用法較為嚴苛,申紹常勸其執政寬和,苻融很尊敬申紹,但終究沒有徹底改正。後來申紹升任濟北太守,苻融執政屢次失誤,很後悔沒有聽從申紹的話。
這次苻融入京也將申紹調迴長安。
雙方落座後,苻融將權翼對自己說的話再次複述了一遍,苻融道:“昔日關東之時,仲永勸我執政寬和,我沒有聽從,後來每每想之,慚愧慚愧。還望仲永這次不吝賜教。”
申紹沒有迴答反問道:“公爺以為如何?”
苻融麵色猶豫:“我一時不知如何自處,還望仲永教我。”
申紹笑道:“臣效命燕國多年,也算是慕容屬僚,此等之事臣也沒有良策。”
苻融笑道:“仲永玩笑了!”
申紹的神色變得更為深沉,他緩緩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勸解之意:“巫蠱之案,曆來撲朔迷離,證據難以確鑿。若無鐵證如山,僅憑一把匕首就能扳倒慕容家?
慕容家在朝堂可以說是列官滿朝,父子具在。慕容垂又是老謀深算,詭詐狡猾。若此時無確鑿證據,他們大可將一切罪名推至清河夫人身上。
屆時,巫蠱與匕首之案便可輕易了結。到時候巫蠱和匕首案就都可以了結了,這樣一來滿朝的群起而攻之又有何用?”
申紹微微一頓,目光深邃:“再者,陛下仁慈之名,天下皆知。昔日王景略使出‘金刀計’,可結果呢?
陛下不僅親自為慕容垂解開繩索,還赦免了他的罪行。如今,慕容垂依舊身居侯爵之位,掌管京畿重地京兆尹。
由此可見,陛下對於慕容家的信任與寬容,非同一般。”
苻融聞言,眉頭緊鎖,心中暗自思量。申紹所言,句句在理,字字珠璣,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眼前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