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敬嘍~”


    “sc省gy市ct區楊槐村六組向氏開文老先生,逝世於農曆貳零零玖年陸月初伍之夜,故顯考向公諱開文老大人西遊,享年六十一歲壽之靈位前,而泣以文曰:


    晴天霹靂天地昏,堂上老人登西程,冥下閻君人人恨,無常鬼吏不奉情,好人歹人都收命,善良邪惡都不分。先生在世很恭敬,從不欺負一個人,不嫖不賭顧家身,平生到老都發奮,無兒無女苦勞奔。有段時間錢糧緊,生計無方實苦貧,口中不吃肚中省,才把日子來熬去,先生生活之苦境,三天難盡半毫分。政策開放齊振奮,豐衣足食行好運,向老呀向老,無故中蠱喪了命……”


    “敬嘍~”


    吳仕清念完祭文,嗩呐一吹,鑼鼓響起。


    這場喪事很特殊,由於向開文是絕戶之人,無孝子孝女跪拜,明天的送殯和開土過程可以省一些環節。


    吳仕清親自為向開文擦拭完眼睛,奉屍殮於棺,在棺材裏放入一瓶劍南春,當做殉葬物,釘上棺蓋,這便是“鎮釘”(這就是農村的“入殮”。一般替死者擦試完眼睛的第二天才會收屍入棺,這裏是因為時間緊迫,吳仕清才會在同一天進行)。


    鎮釘在農村有些講究,一般要用七根釘子,這七根釘子俗稱“子孫釘”,據說這樣能夠使後代子孫興旺發達。向開文雖是絕戶之人,但吳仕清依舊是按照這個規矩來進行的。


    吳仕清念完祭文,入殮過後,村民們留下來吃飯。晚飯並不算豐盛,每人一碗酸菜幹飯,桌子上都是一些山上的“土特產”:菌子、野木耳、白菜湯和幾盤臘肉。


    村民們倒也不講究,畢竟吳仕清是替外人辦得喪事,事先又沒有什麽準備,有些倉促。


    他們坐在桌子上,有說有笑。


    “鄉親們,粗茶淡飯,將就點吃吧,能把肚子吃飽就行了。”


    吳仕清招唿完客人到廚房給吳丹盛了一碗酸菜幹飯,但是沒有湯菜了。


    “丹兒,菜不夠了,你就湊合著吃一碗酸菜幹飯吧。”吳丹倒也懂事,她從廚櫃裏拿出半小碗吃剩下的泡菜,挑一個泡蘿卜在碗裏扒一大口飯,吳仕清倒一杯開水,啃了幾個硬饅頭。


    晚飯過後,走了一大部分人,婦女們也匆匆趕迴家睡覺,吳仕清騰出客房,在裏麵擺了幾張桌子,安排剩下的村民打長牌。


    吳丹洗完碗筷就去房間裏睡覺了,吳仕清獨自一人在堂屋裏守靈……


    鐵柱、大勇帶著馬明鄉跟隨楊正國來到泥塘邊,“你們倆個迴家睡覺吧,剩下的事情就交給我了!”


    鐵柱、大勇一臉懵逼,看著前麵的池塘,“村長,還是不要搞出了人命。”


    楊正國有些不耐煩:“叫你們走你們就快走!屁話怎麽這麽多?”


    鐵柱、大勇無奈的看了一眼馬明鄉,深深地歎了一口氣,急匆匆的離開了。


    “馬道長,剛剛我那是做戲給村民們看得,隻綁吳仕清不綁你,很難堵住他們的嘴。”楊正國笑著走到馬明鄉跟前,替他解開繩子。


    馬明鄉臉色鐵青,嘟囔著:“村長,你不應該答應吳仕清的請求,那老小子詭得很,很會蠱惑人心,村民們都著了他的道。”


    “馬道長,當著那麽多村民的麵,我實在是不好拒絕,那樣會有損我村長的形象。”


    馬明鄉拍了拍掛在腰間上的籃子:“村長,無論如何,我們這次一定要扳倒吳仕清,如果有什麽變化,關鍵時刻我迴親自出手!”


    ……


    留下來的村民在客房裏打了一宿的長牌,天蒙蒙亮的時候,吳仕清到廚房裏熬了一大鍋的稀飯,盛在碗裏分別端到客房裏桌子上。


    “大夥們都喝口稀飯,喝完稀飯咱們就出殯下葬。”


    這些村民雖然都熬了個通宵,但有的精神煥發,有的卻萎靡不振,垂頭喪氣的,這就是贏錢和輸錢的差別。


    他們喝完稀飯,隨吳仕清一同到堂屋裏,用幾條粗麻繩纏住棺材綁在上麵的兩根棒上。


    “凡屬鼠、蛇、兔、豬者退後一步。”


    人群中有八九個人往後退了幾步。


    吳仕清看了一眼站在前麵的村民,“凡目前未婚者,退後一步。”


    言罷,又有十來個人往後麵挪了一步。


    吳仕清數了數站在最前麵的村民,不多不少,剛好剩下十七個人,張大爺也在其中。


    吳仕清拍了拍張大爺的肩膀,笑著說:“張老哥,你都一大把年紀,這傷筋動骨的事還是交給後輩們來吧。”


    張大爺倒也耿直得很,他點點頭,立馬往後麵挪了挪身子。


    站在吳仕清麵前的人還剩下十六個人,這十六個人自然是來幫忙抬棺材的。


    棺材不是什麽人都能夠抬的,一般主事人家都會請抬棺匠來,但是這次的喪事辦得太倉促,吳仕清沒有給村子裏的抬棺匠打過招唿,吳仕清隻好臨時在村民中選一些適合的人來抬棺材。


    什麽叫適合呢?首先要穩健,還要有足夠的力氣,強壯的身體;其次是不要與死者生肖相衝,最好是已婚男性。


    據說,沒結婚的人不能抬棺材是因為會影響婚姻。棺材這個東西比較晦氣,很容易就招來厄運,說不定抬棺材的人,在抬了棺材之後還會倒黴。另外一種說法是未婚的男子陽氣太重,容易把死者的陰氣給壓製住,因此抬棺材的人最好是已婚的。


    雖然這些說法比較迷信,但畢竟是祖宗遺傳下來的風俗,就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


    吳仕清對麵前的這十六個男人叮囑道:“這次麻煩諸位幫忙抬一迴棺材了。墓地在大帝山,在這一過程中,棺材千萬不要落地,最好也不要在中途去走家串戶,不吉利。”


    他們點點頭,把棺材上麵的棒子扛上肩,“幺!二!三!起棺!”


    後麵的村民們給這十六個人騰出一條路。剩餘的二十來個村民,有吹嗩呐的、敲鑼打鼓的、扛鋤頭的、扛花圈的、扛紙人的、拿香紙的……吳仕清把工具箱掛在胳膊上。


    昨晚吳丹洗了一大鍋的碗筷,到現在還賴在床上,吳仕清想讓吳丹今天好好休息一下,也沒去叫醒她。


    出殯了,來送殯的人卻很少,沒有目睹者的潸然淚下,更沒有孝子、沒有親人們的嚎啕大哭聲。


    吳仕清充當“孝子”走在最前麵,連他手裏拿著的遺像,都是從向開文的身份證上麵扒下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一個端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師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師雲並收藏最後一個端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