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蓮兒和桃兒的服侍下,開始更衣。


    蓮兒和桃兒輕手輕腳地走近,蓮兒拿起一旁早已準備好的龍袍。她的雙手微微顫抖著,小心翼翼地將龍袍展開,輕輕披在李世民的身上。


    桃兒則拿起玉帶,屈膝跪在地上,將玉帶係在李世民的腰間。


    李世民配合著桃兒的動作,微微抬手,臉上帶著溫和的神情。


    接著,蓮兒又拿起那頂象征著皇權的皇冠,皇冠上鑲嵌著各種寶石,在燭光的映照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蓮兒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手不再顫抖,然後緩緩將皇冠戴在李世民的頭上。


    皇冠戴好的那一刻,李世民整個人仿佛被賦予了一種更加威嚴的氣質。


    整個更衣過程,蓮兒和桃兒都不敢大聲喘氣,生怕出現一絲差錯。


    李世民看著她們緊張的模樣,心中不禁有些好笑,也有些感動。他輕聲說道:“別緊張,你們做得很好。”


    蓮兒和桃兒聽到李世民的話,臉上露出一絲羞澀的笑容,緊張的情緒也稍稍緩解了一些。


    桃兒站起身來,退後一步,蓮兒也退到在一旁候著。


    這時,寢宮外,李福全那畢恭畢敬的聲音清晰傳來:“官家,早朝時辰將近,文武大臣都已在大慶殿等候。”


    李世民隨口輕輕應了一聲,抬腳準備離開。


    可不知為何,就在轉身的刹那,一股莫名的力量牽扯著他,令他不由自主地迴頭望向朱璉。


    入目所見,朱璉正半倚在床邊,姿態慵懶而動人。


    她的眼眸仿若一汪春泉,飽含著無盡的溫柔與深情,那目光似有實質,如絲線般輕柔卻又緊緊地纏繞住李世民。


    李世民與朱璉四目交匯的瞬間,時間仿若凝固,周遭的一切都悄然隱去。


    昨夜,兩人共度的纏綿時光,如洶湧潮水般在李世民的腦海中奔騰翻湧。


    那些交織的熾熱擁抱、耳鬢廝磨的親密低語、彼此交融的濃情蜜意,每一個細節都鮮活生動得好似就發生在當下 ,令他的心跳陡然加快,思緒也沉浸其中,一時竟有些怔忡。


    朱璉見李世民這般模樣,臉頰微微一熱,眼神中閃過一絲羞澀,輕聲說道:“官家,莫要耽擱了早朝,文武大臣還等著您呢。”


    李世民這才迴過神來,臉上浮現出一抹笑意,其中既帶著幾分尷尬,又飽含無盡溫柔,“皇後所言極是,朕險些誤了大事。”


    李世民下意識地抬腿準備向外走去,可剛一用力,雙腿便傳來一陣酸軟無力之感,身體微微一晃。


    李世民不禁暗自苦笑,迴想起昨晚自己確實太過縱情,以至於今日竟雙腿發軟。再看朱璉,神色如常,仿佛並未受到影響。


    “隻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 這句俗話驟然在他腦海中浮現。


    李世民暗自思忖,看來往後確實需要有所節製,不可再如此任性而為。


    想到這裏,他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一下氣息,邁著發軟的雙腿,一步一步朝著寢宮大門走去。


    寢宮大門緩緩打開,李福全趕忙快步迎上前去。


    李福全一眼便注意到李世民的步伐不穩,雙腿綿軟無力,心中瞬間明白,定是官家昨晚勞累過度了。


    “官家,您……” 李福全剛一開口,便猛地迴過神來,意識到這話不妥,連忙閉上了嘴。


    有些事情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於是,李福全隻是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做出一副想要攙扶李世民的姿態。


    李世民輕輕擺了擺手,示意自己無需攙扶,然後深吸一口氣,強打精神,努力讓自己的步伐走得平穩一些。


    李福全見狀,也不再堅持,默默地跟在李世民身後。


    走著走著,李福全忽然一拍腦門,像是猛地想起什麽急事,趕忙小步緊跟上李世民,微微側身湊近,用僅兩人能聽見的音量低聲說道:“官家,完顏宗望那邊傳話,說想要見您。”


    李世民正穩步前行,聽到這話,腳步下意識地微微一頓,扭頭看向李福全,“他可有說為何要見朕?”


    李福全微微搖了搖頭,迴道:“完顏宗望並未明言,隻說有重要之事相商。”


    李世民微微眯起雙眼,心中暗自思忖,這完顏宗望如今成了階下囚,突然提出要見自己,必定是有所圖謀。


    李世民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道:“也罷,下朝後朕再去見他!”


    說罷,向大慶殿走去。


    此時,天色微明,晨曦初破,金色的光輝如輕紗般灑落在巍峨的大慶殿上,為這座象征著皇權的宏偉建築披上了一層神聖的華裳。


    殿前的廣場上,文武大臣早已身著朝服,整齊排列,宛如一片肅穆的森林。


    “皇上駕到!”隨著李福全一聲高亢的宣唿聲,李世民在眾人的簇擁下,邁著沉穩的步伐緩緩登上大殿。


    盡管雙腿還有些發軟,李世民依舊身姿挺拔,眼神深邃而銳利,舉手投足間盡顯一代帝王的威嚴。


    眾大臣紛紛跪地,齊聲高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那聲音響徹雲霄,在大殿內久久迴蕩。


    李世民微微抬手,示意眾人平身。


    李世民端坐於龍椅之上。他目光如鷹隼般銳利,不緊不慢地掃視著殿下群臣,大殿內一時靜謐無聲。


    少頃,李世民輕咳一聲,清了清嗓子,聲若洪鍾,威嚴盡顯:“諸位愛卿,今日早朝,重中之重便是共商收複燕雲十六州後的治理良策。


    燕雲之地,曆經數載戰亂紛擾,如今重歸我大宋版圖,恰似久旱待甘霖,百業待興。


    朕殷切期望諸位愛卿暢所欲言,各抒高見,為燕雲百姓謀福祉,為我大宋之繁榮昌盛出謀劃策。”


    太宰李綱率先出列,拱手行禮,“陛下,燕雲十六州雖已收複,但百姓對我大宋歸屬感尚淺。


    當務之急,是要穩定民心。


    臣以為,可先減免當地賦稅,輕徭薄役,讓百姓休養生息。


    同時,選派得力官員前往治理,以清廉公正之姿,樹立我大宋官府之威信。


    如此,方能讓燕雲百姓感受到我大宋之仁德,心甘情願成為我大宋子民。”


    李世民微微點頭,目光中流露出讚賞之色,“李愛卿所言極是。


    賦稅乃百姓之重負,減免賦稅,確能讓百姓生活得以喘息。


    隻是選派官員一事,還需謹慎。


    務必挑選那些德才兼備、心係百姓之人,切不可讓貪官汙吏壞了我大宋的名聲。”


    戶部尚書梅執禮緊接著出列,躬身行禮後,神色凝重地說道:“陛下,李太宰所言極是在理。


    減免賦稅,確乃利民善策,隻是我大宋國庫,向來不算充盈。


    今番燕雲十六州重歸版圖,往後的城郭重建、百姓安撫,以及諸多事宜的操辦,皆需海量銀錢。”


    “臣鬥膽建言,不妨於江南富庶之地,適度推行商業變革,鼓勵商賈往來貿易,拓寬稅源渠道。


    如此一來,或可填補國庫支出的虧空,也好確保對燕雲地區的治理,有充足的財帛支撐 ,以解燃眉之急。”


    李世民微微點頭,目光中透露出思索之色,“梅愛卿所言有理。


    商業之興,於充盈國庫而言,確為緊要路徑。


    然改革之舉,幹係重大,務必要審慎推行,切不可操之過急。倘若舉措失當,恐生民怨,致百姓不安,社稷不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歐陽宇鍋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歐陽宇鍋鍋並收藏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