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作鳥獸散
穿越三國?不慌,我先拐走關二爺 作者:肝動不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台!”
袁紹急得站了起來:“你不能走啊!”
他著急是很正常的。
聯軍裏就踏馬孫堅能打,他走了誰幹活啊?
其他各路諸侯也紛紛起身勸說。
有說等救下天子,要給孫堅頭功的,有說要孫堅大度,不要揪著以前的事情不放的,有指責孫堅半途而廢的。
勸說聲,恭維聲,指責聲,交雜在一起,不絕於耳。
孫堅停住腳步,衝著袁紹冷冷一笑:“閣下有大將顏良文醜,還有公路兄這等英豪,留我作甚,哈哈哈哈哈!”
“在下去意已決,諸公不必挽留了,至於什麽功勞,就留給諸位享用吧!”
說完,他領著孫賁,大步離去。
曹操、孫堅離開之後,袁紹長歎一聲:“這曹孟德、這孫文台,氣煞我也!”
“我不過是一時決策失誤罷了,卻要被他們如此羞辱,真是豈有此理!”
他強壓下情緒,對眾人說道:“罷了罷了,他們要走,誰也攔不住,在座的諸公還能留下就是好事。”
“過不了幾日那董卓就要到長安了,還請諸位與在下,共謀討賊之策!”
“各位有什麽想法,都可直說。”
各路諸侯麵麵相覷,寂靜無聲。
這時劉臻站了起來:“袁盟主。”
袁紹眼前一亮:“劉縣令可是有什麽討賊妙計?快快說與大家聽聽!”
眾人也全都將目光落在劉臻身上。
沒想到,劉臻卻給他們當頭潑了盆冷水:“呃,妙策沒有,請求倒是有一個。”
袁紹略顯失望,不過礙於顏麵,還是微笑著說道:“什麽請求不請求的,劉縣令關縣尉先前為聯軍立下了汗馬功勞,有什麽話直說便是!”
“好,既然袁盟主如此大方,那我也不客氣了。”
劉臻直言道:“這幾日我與二哥救下了不少洛陽百姓,其中不少人家宅被毀,居無定所,洛陽城有被焚毀了大半,若是不給予一些支持,這些百姓怕是活不下去。”
“還請袁盟主撥些軍糧出來,賑濟落難的百姓們,至少讓他們活到明年。”
袁紹聽完,不由皺緊了眉頭:“不行不行,聯軍還要討伐董卓,怎可將糧草隨意撥出?”
“洛陽城內的百姓,少說也有幾萬人,白白養活他們到明年,這仗還打不打了?”
各路諸侯也都紛紛出言附和,幫著袁紹婉拒劉臻的請求。
劉臻見狀,不免歎道:“盟主有難處,我能理解,可是咱們也不能眼睜睜看著這些百姓餓死,不是麽?”
“這……”
袁紹心虛地躲開了劉臻的眼神:“這豈能混為一談?軍糧都百姓吃了,士兵們吃什麽?”
“那……不如這樣。”
劉臻又提議道:“勞煩盟主少撥一些糧草,我跟二哥將這些百姓護送到附近的城郭,給他們找個安身的地方,如何?”
“如此便不需要養百姓們整整一年,隻需幾日的糧草便夠了。”
百姓的生死,袁紹是肯定不能不管的。
否則,他放棄追擊董卓,而是帶兵挺進洛陽便沒有了正當理由。
總不能把搜刮財富這個目的,放在明麵上說吧?
劉臻這第二個辦法,袁紹還是比較滿意的。
這樣一年的糧草直接給縮到了幾天,勉強可以承受。
於是袁紹忙不迭地答應道:“好好好,這個辦法好,那就勞煩劉縣令和關縣尉,將這些百姓好生安置下來。”
“多謝盟主。”
劉臻拱了拱手,最後說道:“另外,我跟二哥此來乃是應了玄德兄的邀請,應對強敵攻破汜水關。”
“如今強敵已除,我二人便不多留了,安置好這些百姓,便返迴涿郡。”
袁紹一聽這話,坐不住了:“你也要走?劉縣令你這……”
劉臻直接打斷他的話,說道:“聯軍各路諸侯齊聚,英雄林立,少我區區一個縣令不礙事的。”
“祝各位連戰連捷,早日斬下董卓的狗頭!”
“告辭!”
曹操、孫堅相繼離開,十八路諸侯少了兩路,更是給聯軍之間的穩固,撕開了一條口子。
各路諸侯雖嘴上還說著討賊,其實心裏早已經暗自打起了別的算盤。
而劉臻的離開,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各路諸侯心裏清楚,曹操歸來說的那些話,句句屬實。
在洛陽的時候,十八路諸侯齊聚都沒能奈何得了董卓。
如今董卓遷至長安,能動用的力量,與先前不可同日而語。
這場戰爭,不用打。
他們根本就沒有什麽勝算。
各路諸侯畢竟不是真心為了漢庭,而是各自有著各自的利益。
這一路走來,雖說各路諸侯手下的軍力都有折損。
可一場場戰鬥下來他們也各自收獲了地盤和財富,總的來說是賺的。
可再打下去,就要損失利益了。
於是緊接著,公孫瓚提出離開,然後是韓馥、鮑信、陶謙、劉備……
一場戰術商討會,變成了聯軍的解散會。
袁紹沒能力阻攔,也沒有阻攔的意思。
聯軍解散,對他來說不是什麽好事,也並非什麽壞事。
董卓活著,挾持著皇帝。
這對袁紹來說不是壞事,反倒是一件好事。
隻有這樣,他才能名正言順地,打著討賊的旗號,招兵買馬,擴充實力。
其他各路諸侯,大概也是存的這種心思。
於是各路諸侯,作鳥獸散了。
……
劉臻和關羽二人離開洛陽後,便往東北方向行進。
沿途將那些因為財產糧食全被燒毀的洛陽難民,安置在了沿途大大小小的城郭中。
每每分離。
那些難民都對劉臻關羽千恩萬謝。
每個人都將劉臻這個名字,牢牢記在了心中。
這些難民中,有幾十個人說什麽也要跟著劉臻和關羽——他們就是那批親眼看到劉臻祈雨的人。
在這些人眼中,劉臻絕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縣令、青天。
而是能救人性命的英雄、偉人。
甚至他們私下傳說,大漢將亡。
而能駕馭水龍,救國都洛陽於大火之中的劉臻,則是下一任的真命天子。
成皋縣外,劉臻已經給這最後一批人找好了落腳之處。
可他們卻齊齊跪在劉臻麵前:“劉青天,求求你,千萬不要拋下我等,我等隻想追隨劉青天左右!”
袁紹急得站了起來:“你不能走啊!”
他著急是很正常的。
聯軍裏就踏馬孫堅能打,他走了誰幹活啊?
其他各路諸侯也紛紛起身勸說。
有說等救下天子,要給孫堅頭功的,有說要孫堅大度,不要揪著以前的事情不放的,有指責孫堅半途而廢的。
勸說聲,恭維聲,指責聲,交雜在一起,不絕於耳。
孫堅停住腳步,衝著袁紹冷冷一笑:“閣下有大將顏良文醜,還有公路兄這等英豪,留我作甚,哈哈哈哈哈!”
“在下去意已決,諸公不必挽留了,至於什麽功勞,就留給諸位享用吧!”
說完,他領著孫賁,大步離去。
曹操、孫堅離開之後,袁紹長歎一聲:“這曹孟德、這孫文台,氣煞我也!”
“我不過是一時決策失誤罷了,卻要被他們如此羞辱,真是豈有此理!”
他強壓下情緒,對眾人說道:“罷了罷了,他們要走,誰也攔不住,在座的諸公還能留下就是好事。”
“過不了幾日那董卓就要到長安了,還請諸位與在下,共謀討賊之策!”
“各位有什麽想法,都可直說。”
各路諸侯麵麵相覷,寂靜無聲。
這時劉臻站了起來:“袁盟主。”
袁紹眼前一亮:“劉縣令可是有什麽討賊妙計?快快說與大家聽聽!”
眾人也全都將目光落在劉臻身上。
沒想到,劉臻卻給他們當頭潑了盆冷水:“呃,妙策沒有,請求倒是有一個。”
袁紹略顯失望,不過礙於顏麵,還是微笑著說道:“什麽請求不請求的,劉縣令關縣尉先前為聯軍立下了汗馬功勞,有什麽話直說便是!”
“好,既然袁盟主如此大方,那我也不客氣了。”
劉臻直言道:“這幾日我與二哥救下了不少洛陽百姓,其中不少人家宅被毀,居無定所,洛陽城有被焚毀了大半,若是不給予一些支持,這些百姓怕是活不下去。”
“還請袁盟主撥些軍糧出來,賑濟落難的百姓們,至少讓他們活到明年。”
袁紹聽完,不由皺緊了眉頭:“不行不行,聯軍還要討伐董卓,怎可將糧草隨意撥出?”
“洛陽城內的百姓,少說也有幾萬人,白白養活他們到明年,這仗還打不打了?”
各路諸侯也都紛紛出言附和,幫著袁紹婉拒劉臻的請求。
劉臻見狀,不免歎道:“盟主有難處,我能理解,可是咱們也不能眼睜睜看著這些百姓餓死,不是麽?”
“這……”
袁紹心虛地躲開了劉臻的眼神:“這豈能混為一談?軍糧都百姓吃了,士兵們吃什麽?”
“那……不如這樣。”
劉臻又提議道:“勞煩盟主少撥一些糧草,我跟二哥將這些百姓護送到附近的城郭,給他們找個安身的地方,如何?”
“如此便不需要養百姓們整整一年,隻需幾日的糧草便夠了。”
百姓的生死,袁紹是肯定不能不管的。
否則,他放棄追擊董卓,而是帶兵挺進洛陽便沒有了正當理由。
總不能把搜刮財富這個目的,放在明麵上說吧?
劉臻這第二個辦法,袁紹還是比較滿意的。
這樣一年的糧草直接給縮到了幾天,勉強可以承受。
於是袁紹忙不迭地答應道:“好好好,這個辦法好,那就勞煩劉縣令和關縣尉,將這些百姓好生安置下來。”
“多謝盟主。”
劉臻拱了拱手,最後說道:“另外,我跟二哥此來乃是應了玄德兄的邀請,應對強敵攻破汜水關。”
“如今強敵已除,我二人便不多留了,安置好這些百姓,便返迴涿郡。”
袁紹一聽這話,坐不住了:“你也要走?劉縣令你這……”
劉臻直接打斷他的話,說道:“聯軍各路諸侯齊聚,英雄林立,少我區區一個縣令不礙事的。”
“祝各位連戰連捷,早日斬下董卓的狗頭!”
“告辭!”
曹操、孫堅相繼離開,十八路諸侯少了兩路,更是給聯軍之間的穩固,撕開了一條口子。
各路諸侯雖嘴上還說著討賊,其實心裏早已經暗自打起了別的算盤。
而劉臻的離開,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各路諸侯心裏清楚,曹操歸來說的那些話,句句屬實。
在洛陽的時候,十八路諸侯齊聚都沒能奈何得了董卓。
如今董卓遷至長安,能動用的力量,與先前不可同日而語。
這場戰爭,不用打。
他們根本就沒有什麽勝算。
各路諸侯畢竟不是真心為了漢庭,而是各自有著各自的利益。
這一路走來,雖說各路諸侯手下的軍力都有折損。
可一場場戰鬥下來他們也各自收獲了地盤和財富,總的來說是賺的。
可再打下去,就要損失利益了。
於是緊接著,公孫瓚提出離開,然後是韓馥、鮑信、陶謙、劉備……
一場戰術商討會,變成了聯軍的解散會。
袁紹沒能力阻攔,也沒有阻攔的意思。
聯軍解散,對他來說不是什麽好事,也並非什麽壞事。
董卓活著,挾持著皇帝。
這對袁紹來說不是壞事,反倒是一件好事。
隻有這樣,他才能名正言順地,打著討賊的旗號,招兵買馬,擴充實力。
其他各路諸侯,大概也是存的這種心思。
於是各路諸侯,作鳥獸散了。
……
劉臻和關羽二人離開洛陽後,便往東北方向行進。
沿途將那些因為財產糧食全被燒毀的洛陽難民,安置在了沿途大大小小的城郭中。
每每分離。
那些難民都對劉臻關羽千恩萬謝。
每個人都將劉臻這個名字,牢牢記在了心中。
這些難民中,有幾十個人說什麽也要跟著劉臻和關羽——他們就是那批親眼看到劉臻祈雨的人。
在這些人眼中,劉臻絕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縣令、青天。
而是能救人性命的英雄、偉人。
甚至他們私下傳說,大漢將亡。
而能駕馭水龍,救國都洛陽於大火之中的劉臻,則是下一任的真命天子。
成皋縣外,劉臻已經給這最後一批人找好了落腳之處。
可他們卻齊齊跪在劉臻麵前:“劉青天,求求你,千萬不要拋下我等,我等隻想追隨劉青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