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被選中的士兵滿臉興奮與期待,眼中閃爍著躍躍欲試的光芒。
他們扛著特製的皮鞭與繩索,在馴獸師的帶領下,前往犀牛所在的牧場周邊,開啟了與巨獸相伴的特殊訓練之旅。
牧場的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刺鼻的腥臊味,混雜著草料的氣息。
馴獸師們指著牧場圍欄上爪痕累累的木樁,神情嚴肅,將犀牛角的殺傷力、易怒的性情等特點娓娓道來。
說話間,有頭獨角犀牛突然用蹄子刨地,發出 “咚咚” 的聲響,驚得幾個新兵下意識後退半步,臉上露出驚恐的神色。
接著,馴獸師們開始言傳身教。他們動作嫻熟,教導士兵們如何觀察犀牛的行為,如何通過特定的動作和聲音與犀牛建立起信任關係,以及在緊急情況下,如何巧妙應對犀牛的突發狀況。
真正的訓練,從喂食開始。
馴獸師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將混著草藥的草料捧在掌心,喉嚨發出類似犀牛低吼的震顫聲,那聲音低沉而富有節奏。
巨獸先是警惕地甩動尾巴,一雙眼睛緊緊盯著馴獸師手中的草料,繼而試探著伸出粗糙的舌頭。
士兵們屏住唿吸,模仿模仿著馴獸師的動作和聲音,有人因緊張將草料撒落,引得犀牛噴著鼻息撞翻木槽。
暮色降臨時,半數人掌心被犀牛角蹭出紅痕,卻沒人喊疼。
他們的眼神中透著堅韌與執著,此時,他們已能用簡單的手勢讓犀牛短暫駐足。那一刻,他們的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仿佛看到了馴服這些巨獸的希望。
訓練的第七日,成了轉折點。
這天,不知因何,二十頭受驚的犀牛衝向營地。
營地裏的士兵們被這突如其來的狀況驚得目瞪口呆,一時間手足無措。
其中一個士兵情急之下,揮起染血的馴獸鞭,口中嘶吼著訓練時的口令,竟讓領頭的犀牛生生刹住腳步。
這場意外讓士兵們明白,馴服不僅是技巧,更是與巨獸建立生死互信的過程。
犀牛的體型巨大,力量驚人,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危險。
但是,他們並沒有退縮,逐漸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他們逐漸與這些看似兇猛的犀牛熟悉起來,彼此之間的信任也在不斷加深。
訓練場上的煙塵尚未散盡,帶著犀牛皮毛氣息的風掠過山坡,秦臻站在了望塔上,望著遠處蜿蜒的山道。
他將手中記錄著馴獸進度的筆記收起,又將目光投向了騎術領域。
這一次篩選,比馴獸更為嚴苛。
秦臻親自設置了三重考核:先是在布滿碎石的山道上進行負重奔襲,考驗耐力;
接著是穿越臨時搭建的火圈障礙,測試膽量;
最後則是蒙眼聽聲辨位,駕馭馬匹繞過預設木樁。
經過三日的高強度選拔,三百名騎術出類拔萃的士兵被單獨挑出。
這些士兵有的曾在追擊戰中單人衝散敵陣,有的能在馬背上完成七次連續劈刺,個個都是軍中翹楚。
為了讓這些精銳發揮所長,秦臻特意命人打開新建成的馬廄。檀木柵欄內,三百匹草原良駒昂首嘶鳴,鬃毛泛著綢緞般的光澤。
這些戰馬皆是黃旦從塞北草原跋涉千裏帶迴的珍品,每一匹都經過嚴格篩選。
隨著時間推移,秦臻與黃旦之間,往來也愈發頻繁。
塞北的商隊總是在深秋時節到來,車隊首尾相連。
大概每半年的時間,黃旦都會從塞北歸來,車隊中不僅載滿了塞北特產,更有數百匹精心挑選的駿馬。
而每次黃旦都會特意留出一部分,用以換取鬼穀學苑工坊新製的琉璃等物品,這些稀罕物件,在塞北貴族中極受歡迎。
某日晌午,王賁站在馬廄外,望著正在馴馬的三百騎兵。
他們身姿矯健,時而俯身摘取地上的枯枝,時而在疾馳中挽弓搭箭,箭簇破空聲與馬蹄聲相得益彰。
他按捺不住心中好奇,大步走到正在查看訓練記錄的秦臻身旁:
“臻兄,你這又是在謀劃什麽?給這些士兵配上如此良駒,還要進行秘密特訓,這到底有何深意?”
“王兄,稍安勿躁。這特訓的目的,此刻說出來便沒了驚喜。待時機成熟,你定會眼前一亮。”秦臻故技重施,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輕聲迴答道。
王賁望著好友自信的背影,無奈地搖頭輕笑,對秦臻的故弄玄虛感到好笑。
他想象著這些騎兵未來馳騁沙場的模樣,心中卻暗自期待著那個即將揭曉的答案。
而這些被選中的士兵,早已換上秦臻為他們單獨打造的玄鐵鎖子甲,也投入到緊張的秘密特訓之中。
破曉時分,晨霧尚未散盡,他們便已點燃訓練場上的火把,檢查馬鞍係帶,反複摩挲著繩結,又仔細為戰馬套上特製的護膝甲胄。
隨後與自己的坐騎一同在山間小道、曠野平地上疾馳。
士兵們駕馭著戰馬,他們時而跨越一道道障礙,時而迅速變換隊列,從雁形陣轉為錐形陣,在高低起伏的丘陵間急速轉向。
每當經過陡坡,士兵們便俯身貼緊馬背,與戰馬融為一體,在複雜的地形中繼續磨煉騎術,與馬匹之間的默契,也在一次次的挑戰中得到提升。
為了讓士兵們的訓練更加專業和有效,秦臻特意從上郡請來一位入秦多年,並在大秦紮根的匈奴老騎手阿古達木,對他們進行指導。
這位曾在漠北草原征戰十餘載的老騎手,腰間掛著刻滿戰績的青銅腰牌。
他手持馬鞭,站在訓練場中央的土丘上,用帶著草原口音的秦語大聲喊道:“控馬時膝蓋要像鐵鉗,手腕卻得軟如羊皮!”
每當有騎兵動作變形,他便便飛身上馬,親自示範。
那匹棗紅馬在他胯下如同馴服的羔羊,原地旋轉、倒退疾馳一氣嗬成,引得士兵們陣陣驚歎。
有個年輕騎兵模仿時險些落馬,老人迅速甩出馬鞭纏住他的腰,將人穩穩拽迴馬背,嚴厲道:“在戰場上,一絲差錯就是丟命!”
他們扛著特製的皮鞭與繩索,在馴獸師的帶領下,前往犀牛所在的牧場周邊,開啟了與巨獸相伴的特殊訓練之旅。
牧場的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刺鼻的腥臊味,混雜著草料的氣息。
馴獸師們指著牧場圍欄上爪痕累累的木樁,神情嚴肅,將犀牛角的殺傷力、易怒的性情等特點娓娓道來。
說話間,有頭獨角犀牛突然用蹄子刨地,發出 “咚咚” 的聲響,驚得幾個新兵下意識後退半步,臉上露出驚恐的神色。
接著,馴獸師們開始言傳身教。他們動作嫻熟,教導士兵們如何觀察犀牛的行為,如何通過特定的動作和聲音與犀牛建立起信任關係,以及在緊急情況下,如何巧妙應對犀牛的突發狀況。
真正的訓練,從喂食開始。
馴獸師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將混著草藥的草料捧在掌心,喉嚨發出類似犀牛低吼的震顫聲,那聲音低沉而富有節奏。
巨獸先是警惕地甩動尾巴,一雙眼睛緊緊盯著馴獸師手中的草料,繼而試探著伸出粗糙的舌頭。
士兵們屏住唿吸,模仿模仿著馴獸師的動作和聲音,有人因緊張將草料撒落,引得犀牛噴著鼻息撞翻木槽。
暮色降臨時,半數人掌心被犀牛角蹭出紅痕,卻沒人喊疼。
他們的眼神中透著堅韌與執著,此時,他們已能用簡單的手勢讓犀牛短暫駐足。那一刻,他們的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仿佛看到了馴服這些巨獸的希望。
訓練的第七日,成了轉折點。
這天,不知因何,二十頭受驚的犀牛衝向營地。
營地裏的士兵們被這突如其來的狀況驚得目瞪口呆,一時間手足無措。
其中一個士兵情急之下,揮起染血的馴獸鞭,口中嘶吼著訓練時的口令,竟讓領頭的犀牛生生刹住腳步。
這場意外讓士兵們明白,馴服不僅是技巧,更是與巨獸建立生死互信的過程。
犀牛的體型巨大,力量驚人,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危險。
但是,他們並沒有退縮,逐漸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他們逐漸與這些看似兇猛的犀牛熟悉起來,彼此之間的信任也在不斷加深。
訓練場上的煙塵尚未散盡,帶著犀牛皮毛氣息的風掠過山坡,秦臻站在了望塔上,望著遠處蜿蜒的山道。
他將手中記錄著馴獸進度的筆記收起,又將目光投向了騎術領域。
這一次篩選,比馴獸更為嚴苛。
秦臻親自設置了三重考核:先是在布滿碎石的山道上進行負重奔襲,考驗耐力;
接著是穿越臨時搭建的火圈障礙,測試膽量;
最後則是蒙眼聽聲辨位,駕馭馬匹繞過預設木樁。
經過三日的高強度選拔,三百名騎術出類拔萃的士兵被單獨挑出。
這些士兵有的曾在追擊戰中單人衝散敵陣,有的能在馬背上完成七次連續劈刺,個個都是軍中翹楚。
為了讓這些精銳發揮所長,秦臻特意命人打開新建成的馬廄。檀木柵欄內,三百匹草原良駒昂首嘶鳴,鬃毛泛著綢緞般的光澤。
這些戰馬皆是黃旦從塞北草原跋涉千裏帶迴的珍品,每一匹都經過嚴格篩選。
隨著時間推移,秦臻與黃旦之間,往來也愈發頻繁。
塞北的商隊總是在深秋時節到來,車隊首尾相連。
大概每半年的時間,黃旦都會從塞北歸來,車隊中不僅載滿了塞北特產,更有數百匹精心挑選的駿馬。
而每次黃旦都會特意留出一部分,用以換取鬼穀學苑工坊新製的琉璃等物品,這些稀罕物件,在塞北貴族中極受歡迎。
某日晌午,王賁站在馬廄外,望著正在馴馬的三百騎兵。
他們身姿矯健,時而俯身摘取地上的枯枝,時而在疾馳中挽弓搭箭,箭簇破空聲與馬蹄聲相得益彰。
他按捺不住心中好奇,大步走到正在查看訓練記錄的秦臻身旁:
“臻兄,你這又是在謀劃什麽?給這些士兵配上如此良駒,還要進行秘密特訓,這到底有何深意?”
“王兄,稍安勿躁。這特訓的目的,此刻說出來便沒了驚喜。待時機成熟,你定會眼前一亮。”秦臻故技重施,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輕聲迴答道。
王賁望著好友自信的背影,無奈地搖頭輕笑,對秦臻的故弄玄虛感到好笑。
他想象著這些騎兵未來馳騁沙場的模樣,心中卻暗自期待著那個即將揭曉的答案。
而這些被選中的士兵,早已換上秦臻為他們單獨打造的玄鐵鎖子甲,也投入到緊張的秘密特訓之中。
破曉時分,晨霧尚未散盡,他們便已點燃訓練場上的火把,檢查馬鞍係帶,反複摩挲著繩結,又仔細為戰馬套上特製的護膝甲胄。
隨後與自己的坐騎一同在山間小道、曠野平地上疾馳。
士兵們駕馭著戰馬,他們時而跨越一道道障礙,時而迅速變換隊列,從雁形陣轉為錐形陣,在高低起伏的丘陵間急速轉向。
每當經過陡坡,士兵們便俯身貼緊馬背,與戰馬融為一體,在複雜的地形中繼續磨煉騎術,與馬匹之間的默契,也在一次次的挑戰中得到提升。
為了讓士兵們的訓練更加專業和有效,秦臻特意從上郡請來一位入秦多年,並在大秦紮根的匈奴老騎手阿古達木,對他們進行指導。
這位曾在漠北草原征戰十餘載的老騎手,腰間掛著刻滿戰績的青銅腰牌。
他手持馬鞭,站在訓練場中央的土丘上,用帶著草原口音的秦語大聲喊道:“控馬時膝蓋要像鐵鉗,手腕卻得軟如羊皮!”
每當有騎兵動作變形,他便便飛身上馬,親自示範。
那匹棗紅馬在他胯下如同馴服的羔羊,原地旋轉、倒退疾馳一氣嗬成,引得士兵們陣陣驚歎。
有個年輕騎兵模仿時險些落馬,老人迅速甩出馬鞭纏住他的腰,將人穩穩拽迴馬背,嚴厲道:“在戰場上,一絲差錯就是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