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秦臻從懷中掏出一份早已備好的羊皮卷地圖,緩緩展開,繼續說道:


    “大王,臣此前就曾向先王進言過此事。若這水渠一旦建成,關中大片農田將擁有穩定且豐沛的灌溉水源。莊稼得水滋養,糧食產量必將大幅提升,倉廩亦會隨之充實。洪澇和旱災對農業的侵襲將得到有效遏製,極大增強秦國國力。


    如此一來,將為秦國日後的霸業,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秦臻一邊講解,一邊詳細闡述工程的走向與預期功效。


    嬴政聽得全神貫注,目光緊緊鎖定在地圖上,仿佛已透過這張羊皮卷,看到了水渠建成後秦國沃野千裏、百姓富足的盛景,心中對這項工程的期待也愈發強烈。


    待秦臻話音落下,他緩緩起身,在殿內來迴踱步。


    過了一會兒,嬴政的身形驟然停住,站定在大殿中央,沉聲道:“先生所言,正合寡人心意。


    此乃富國強兵之良策,亦是關乎秦國千秋萬代的大事。


    水利不修,農田無水灌溉,糧食難豐,農業根基不穩,國本又何以牢固?秦國欲圖大業,根基穩固方為首要。”


    隻是這般浩大工程,所需人力、物力、財力甚巨,朝堂之上,恐有異議。”


    見狀,秦臻拱手堅定道:“此雖工程艱巨,需開山辟路、引渠修堤,但長遠看來,益處無窮。


    但隻要籌備充分,精心調度,定能成功。


    此工程若成,關中之地將得水利之便,沃野千裏,成為秦國永不枯竭的糧倉。為大王日後東出掃六合,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資支撐。”


    嬴政聽聞,眯起雙眼,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片刻後,嬴政睜開雙眼,目光中滿是決斷,重重點了點頭:“好!不過此事幹係重大,於明日朝會,寡人便與眾臣共同商議,務必謀定而後動,讓這利國利民之策早日落地。”


    ..........


    翌日,章台宮大殿內氣氛凝重。


    嬴政端坐在高台之上,目光掃視著下方群臣,手中緊緊攥著秦臻呈上來的策論。


    長久的沉默過後,嬴政緩緩開口道:“諸卿,左庶長呈上來一份提議,欲在我秦國境內,修建一條規模宏大的大型水渠。


    此渠若能順利建成,可保秦國水患永息,農田亦將灌溉無憂。這對我大秦成就霸業,其意義不可估量。今日,便就這一議題,大家盡可暢所欲言,無需拘謹。”


    此言一出,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顯然這個提議引起了他們的廣泛關注。


    這時候蔡澤站出來,躬身道:“大王,臣以為此乃天賜良機!當下,我大秦國力蒸蒸日上,此時修建水渠,恰逢其時。


    不僅可以將各方力量凝聚在一起,齊心協力,共同為國家的長遠發展貢獻力量,更能為秦國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水患平定後,飽經憂患的百姓們,對安居樂業充滿渴望,讓他們投身到水渠的建設中來,可謂一舉兩得。


    既能讓他們為國家出力,又能借此解決他們的生計難題,得以養家糊口。


    如此這般,必定能極大地激發百姓心底的熱情與積極性,使他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這項工程之中。


    再者,秦國向來以耕戰為本,水渠建成,糧食產量必將大增,使得大秦兵強馬壯。到那時,何愁六國不平,天下盡歸我大秦所有!”


    話音剛落,立刻有反對的聲音響起。


    昌文君羋顛神色凝重,緩緩走出隊列,憂心忡忡地躬身說道:“大王,修建大型水渠,從長遠眼光審視,固然對秦國大有裨益,能潤澤千裏沃野,穩固國之根基。


    可其中艱難險阻,實非言語所能盡述。


    此工程所需耗費無數的人力、物力、財力,恐難以估量。


    如今水患初息,百姓們流離失所,家園盡毀,即便僥幸存活,也疲憊不堪,且尚在艱難重建家園。


    國府亦因全力救災,府庫空虛。


    此時若貿然大興土木,恐怕會讓百姓們不堪重負,久而久之,甚至會引發民怨,動搖國之根本。”


    羋顛的話語,引起了在場許多人的共鳴,紛紛點頭。


    呂不韋聽聞,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閃過一絲思索的光芒。


    他撫著胡須,不緊不慢地說道:“大王,臣亦深以為然,與昌文君所見略同。當下秦國雖呈蓬勃發展之勢,但根基仍需穩固。


    修建水渠這般浩大工程,稍有不慎,便有傾覆之險。


    故而,確實需要深思熟慮,從長計議。”


    呂不韋頓了頓,他繼續說道:


    “待國家更為富強,百姓更加富足之時,再來謀劃修建水渠之事,亦為時未晚。


    畢竟,如此浩大的工程,複雜無比,若稍有差池,便會前功盡棄,付諸東流。更甚者,可能動搖大秦國本,使大秦多年積累之功毀於一旦!”


    秦臻見狀,急忙跨步出列,神色懇切地說道:“相邦,諸位大人!此次水患雖已暫且平定,但隱患仍在,仍在威脅著秦國萬千百姓。


    放眼望去,那些被洪水肆虐過的村莊,滿目瘡痍,百姓流離失所的慘狀仍曆曆在目。


    若不趁此時機修建水渠,日後一旦再遭水患侵襲,百姓恐怕又將陷入生靈塗炭、餓殍遍野的絕境。


    至於耗費,諸位大人不妨將目光放遠。


    當下六國賢才紛紛匯聚於秦,他們帶來了各地的技術與理念,定能在工程中發揮巨大作用,從而極大降低成本。


    而且,我們完全可以合理規劃,將其分為若幹個階段,分期實施,逐步推進。


    先從水患頻發的重點區域入手,集中人力物力,打造樣板工程,積累經驗後再向周邊拓展。


    如此這般,既能有條不紊地推進工程進度,又不會給百姓們帶來過大的負擔,也不會對國府造成難以承受的壓力。


    再者,一旦這條水渠建成,將是福澤後世之舉。


    不僅能徹底解決水患之憂,還能灌溉農田,讓秦國的土地年年豐收,為秦國帶來源源不斷的收益,充實國庫,增強國力。


    這等利國利民的千秋大業,何樂而不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哀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癲叁捯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癲叁捯肆並收藏大秦哀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