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隨著工作的逐步推進,來自秦國勳舊老臣的阻力也開始顯現。


    這些人擔心六國人才的大量湧入,會對他們的既得利益和政治地位造成衝擊。


    於是,他們便在暗中開始盤算對策,企圖給李斯製造麻煩。


    有的人居心叵測,企圖散播謠言,惡意中傷秦國此次納賢之舉,妄言秦國不過是表麵功夫,做做樣子而已,最終並不會真正重用那些外來的人才;


    更有甚者,暗中密謀在之後的人才考核的現場蓄意搗亂,妄圖破壞選拔的秩序。


    而李斯,也很快便察覺到了勳舊老臣們隱秘的動向。


    他們暗中串聯,試圖憑借在秦國多年積累的根基,阻礙新的納賢政令推行,意圖維持舊有的權力格局。


    李斯深知,若任由這些暗流湧動發展,納賢之路必將受阻。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決定先從輿論方麵入手。


    為此,他特意去拜訪荀況,並在鬼穀學苑內找來了一些昔日在蘭陵的同窗好友,眾人紛紛各抒己見,很快便擬定了詳盡的應對之策。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他們奔赴鹹陽城的各個角落,如集市、茶館、客棧等地,向民眾講述秦國納賢的重要意義。


    他們強調這是大秦持續走向強盛、實現統一天下大業的關鍵舉措。


    隻有廣納天下賢才,秦國才能不斷強大,招攬各方奇能異士,為軍事、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注入新鮮血液,最終成就千秋霸業。


    通過這種方式,李斯等人成功引導了輿論的走向。


    鹹陽城的民眾們,原本對朝堂之上的權力爭鬥、納賢新政懵懵懂懂,在他們的講述下,逐漸對秦國納賢有了更為清晰和正確的認識。


    民眾們開始自發地在街巷中議論,對那些別有用心的謠言嗤之以鼻。


    如此一來,那些謠言如同無根之萍,自然就失去了可信度,其傳播空間也被大大削弱,在鹹陽城的大街小巷中再難掀起波瀾。


    而另一邊,呂不韋也在相府內時刻關注著李斯的工作進展情況。


    起初,呂不韋見李斯如此年輕,對讓其承擔這般重任,心底難免泛起疑慮的漣漪。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看到李斯有條不紊地在推進各項工作,一樁樁、一件件,皆處理得井井有條。呂不韋瞧在眼裏,心中也不禁暗暗讚賞。


    為了助力他,呂不韋召集了自己門下的眾多門客,吩咐他們盡快整理出一份關於秦國過往招攬人才經驗與教訓的紀要。


    在眾人整理完畢後,呂不韋親自審閱了這份紀要,遇到存疑之處,便又喚來門客細細詢問,反複斟酌,務必確保其中內容精準無誤,且對當下招賢事宜具有切實可行的參考價值。


    確認無誤後,他便派人將其送給了李斯。


    這份紀要中,筆觸細膩詳盡,把秦國曆史上幾次大規模招賢活動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都一一記錄在案。


    從籌備階段遇到的棘手難題,像是各方勢力的暗中掣肘、信息傳播的重重阻礙,到應對之策,如巧妙運用人脈關係,再到最終的成效,吸納了多少賢才、這些賢才為秦國帶來了怎樣的變化,都寫得清清楚楚。


    不久,這份紀要便送到了李斯手中。


    李斯打開紀要,目光迅速被上麵的文字吸引,不禁麵露驚喜之色。


    他發現其中對考核流程、人才安置等方麵的見解十分獨到,許多地方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


    也從中汲取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思索著如何借鑒這份紀要,完善自己的籌備工作。


    同時,李斯心中也對呂不韋的相助頗為感激,他憶起過往,意識到自己可能對呂不韋存在諸多誤解和偏見。


    如今經此一事,方才徹悟,自己忽視了呂不韋對秦國的一片赤誠。


    呂不韋周旋於各方勢力之間,憑借高超的政治手腕,為秦國營造了相對穩定的局麵,這份功績不可磨滅。


    在秦國未來這一宏大願景麵前,個人的偏見是何等微不足道。


    想到此處,李斯心中豁然開朗。


    當下唯有放下過往齟齬,攜手各方有識之士,匯聚眾人之力,方能為秦國開辟出一條更加光明的道路。


    而在鬼穀學苑內,秦臻也沒有閑著。


    他時刻關注著局勢的發展,尤其是在得知勳舊們已悄然開始有所行動之後,當機立斷,迅速布局,采取了一係列縝密且直擊要害的應對措施。


    書房內,他看著涉英道:“挑選一些聰慧且口才出眾的學子,讓他們前往鹹陽城內,在城中各處,宣稱以往入秦的外來賢良們,早已在大秦各領域取得顯著成效。


    細細闡述納賢革新對大秦民生、軍事、經濟等諸多方麵的益處,以理服人,從正麵迴擊勳舊老臣的短視言論。


    將這些成果通過學苑學子、市井百姓之口傳播出去,營造納賢革新深得民心的輿論氛圍,使得勳舊老臣們的反對之聲,在民眾支持浪潮中顯得蒼白無力,無法產生實質性的阻礙,徹底被淹沒在這滾滾的民意之中。”


    “先生高見,我這便去安排。”


    涉英領命後,便快步走出書房,準備將秦臻的指令一一落實。


    ..........


    半月之後,章台宮。


    這天,嬴政比平日更早的來到了內殿,他的案幾上,已然堆滿了呂不韋已經批閱完畢的各種奏折。


    嬴政坐在案前,認真審閱著這些奏折,時而沉思,時而奮筆疾書。


    在處理完這些政務之後,嬴政並未如往常那般立刻起身舒展疲憊的身軀,而是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他在思索,接下來如何將六國士人真正融入大秦的朝堂與各個機構,發揮出他們的最大作用,成了關乎大秦未來長治久安、開疆拓土的關鍵所在。


    這不僅是一場人才的吸納,更是一場文化與製度的融合博弈。


    正當嬴政沉浸在思考之中時,劉高踏入內殿,輕聲稟報:“大王,李斯求見。”


    “宣他進來。”嬴政微微點頭,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哀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癲叁捯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癲叁捯肆並收藏大秦哀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