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秦臻在心底暗自揣測著,這件事或許說不定與韓非都脫不了幹係。


    設身處地去思考,韓非身為韓國公子,對各國局勢和人才狀況了如指掌,與秦臻相處過一些時日,也深知他的才能。


    秦臻自輔佐秦國以來,為秦國出謀劃策,推行諸多變革,樁樁件件都令秦國國力蒸蒸日上。


    韓非一心匡扶韓國,麵對這個狀況必然內心焦急萬分。


    站在韓非的立場,若想拯救韓國於水火,似乎也的確有暗中攪弄風雲的動機 。


    盡管韓非與秦臻私交甚篤,往昔常於月下煮酒論道,暢談天下大勢,情誼深厚。


    然而,韓非身為韓國公子,自幼飽讀經史子集,深諳唇亡齒寒之理,於國家大義麵前,心中自有一杆秤,孰輕孰重,他斷不會混淆。


    在這戰國亂世,韓國在強鄰環伺下,國勢衰微,岌岌可危。


    秦國虎狼之師,東進之心昭然若揭,韓國首當其衝,成為秦國擴張路上的絆腳石。


    同樣,韓非自己心裏也清楚,秦臻向來力主秦國向東擴張,為秦國開疆拓土不遺餘力。


    雖說秦臻或許並不認為韓非能對自己下手,但經曆去年那場伐韓之戰,情況可能就大不一樣了。


    韓非親眼目睹家國破碎,心中滿是悲憤與不甘。


    他深知,若秦國繼續如此迅猛擴張,韓國滅亡隻在轉瞬之間。


    此時,若能除掉秦臻,即便無法扭轉乾坤,至少也能稍稍延緩秦國發展勢頭,為風雨飄搖的韓國贏得一絲喘息之機。


    在這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韓非內心痛苦掙紮。


    一邊是多年至交,情誼深厚;一邊是家國命運,萬民福祉。


    但最終,他或許會痛下決心,狠下心來采取行動。


    待成功殺掉秦臻後,韓非或許會孤身前往秦臻墳前,傾訴往昔情誼,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深感愧疚。


    隨後,他或許會抽出佩劍,在秦臻的墳頭以死謝罪。


    以此向這位昔日好友表達深深歉意,也向世人表明,他對國家命運無奈卻又堅定的抉擇,即便付出生命代價,亦在所不惜。


    至於那策劃伶優之戲之人,秦臻經過反複權衡之後,最終認定此乃潛藏於秦國之內的暗中勢力精心謀劃的手筆。


    這一事件背後,顯然是有人意圖攪亂局勢,從中漁利。


    憑借其縝密的推理能力,已然對幕後黑手的身份有了一個大致的判斷方向,隻是尚未掌握確鑿證據,一切還在暗中查證之中。


    彼時,秦臻正與荀況二人沉浸於棋局之際,屋外傳來腳步聲,月潯領著小張良走進了房間。


    “先生,這小家夥聽聞你在此處,非得吵著嚷著要來找你,我拗不過他,便把他給帶來了。”


    而那張良,此刻睜著一雙明亮且好奇的眼睛,目不轉睛地直勾勾盯著秦臻看。


    隨後,小張良邁著稚嫩的步伐,搖搖晃晃朝著秦臻徑直走去,而後一把抱住了秦臻的小腿。


    他那軟糯的小手緊緊抓著秦臻的衣袂,如同找到了最堅實的依靠。


    秦臻低頭瞧著眼前這小東西,那些縈繞心頭、關於暗中勢力的煩心事,都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笑了笑說道:“來來來,乖徒兒,為師今日便教你如何弈棋。”


    “哈哈,小友啊,依老朽之見,你怕是真心欲將此子納入鬼穀門下了。”荀況捋著胡須,目光在秦臻與張良之間來迴遊移,眼中滿是洞悉世事的笑意。


    此子年未及四,卻聰慧過人。


    平日裏,隻要秦臻授課,他便瞪著烏溜溜的大眼睛,全神貫注地聆聽。


    那些由秦臻親自修訂過的課程內容,晦澀難懂之處頗多,可小張良卻已能背誦不少。


    即使見多識廣的荀況,偶然間見到此子展現出的天賦時,眼中滿是驚歎,口中連連歎道:“此子天賦異稟,日後必成大器!”


    “當然了荀夫子,此乃吾兒徒也。”


    秦臻輕輕摸了摸他的腦袋,眼中滿是欣慰與讚賞,笑著說道:“此子天賦異稟,假以時日,必能成為我鬼穀一門之奇才,於這亂世之中,展其不凡身手。”


    “那麽公子政呢?他又如何?” 荀況撚著胡須,目光中透著濃厚的好奇,饒有興致的追問道。


    “至於公子政,乃晚輩之愛徒也。” 秦臻言辭之間,盡是自豪之意。


    聽到這話,荀況不禁仰頭哈哈大笑起來,笑聲中帶著幾分洞察世事的調侃,說道:“依老朽看來,小友與公子政之間的關係,倒頗有些像當今秦王和秦相那般,何其相似乃爾。”


    聞聽此言,秦臻笑了笑,眼神中閃過一絲思索,未作任何辯駁。


    不過認真迴溯起來,在秦臻門下眾多弟子之中,他傾囊相授、悉心栽培的,實則僅有兩人而已。


    其中一人正是嬴政,而另一人,恰恰是站在眼前的張良。


    對於這兩人,秦臻早早就為他們規劃好了各自的未來之路。


    倒也不能斷言秦臻對其他弟子不上心教導,像張家兄弟、涉英、蔡尚以及蒙恬等眾人,秦臻皆秉持著因材施教的理念。


    任由他們順其自然地成長著,因而在學習方麵,弟子們全部都是各取所需,專注於某一門技藝或學問,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不斷精進,以期在未來可以嶄露頭角。


    譬如張家兄弟與涉英,三人皆對墨家學說懷有濃厚興趣,秦臻便傳授他們有關墨學的知識,還為他們提供諸多典籍以供研讀,與此同時,秦臻也給予他們充足的自主探索和發展的餘地。


    至於蔡尚與蒙毅,二人自幼便對謀略策略等方麵展現出濃厚的興趣,秦臻洞察到他們的潛力,於是將鬼穀縱橫之道悉心傳授給他們。


    從合縱連橫的奇謀布局,到揣摩人心的縱橫話術,秦臻毫無保留,傾盡全力教授給他們。


    蒙恬、王梟、蔡傲以及章湣這批人,天生就對行軍打仗之事興致盎然。他們時常圍坐一處,探討兵略戰術,幻想有朝一日能在沙場上建功立業。


    秦臻因材施教,依據他們的特質,著重傳授鬼穀兵道之精妙。期望他們能在軍事之道上有所建樹,日後為秦國的霸業添磚加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哀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癲叁捯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癲叁捯肆並收藏大秦哀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