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西京戰況
重生靖康年,我朱元璋打造鐵血大宋 作者:上岸不吃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張邦昌、李邦彥、白時中幾位相公進了荊湖路,太上皇趙佶也跟著要南巡。
至於為什麽,蔡攸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趙佶想幹什麽,想怎麽幹,蔡攸攔不住的。
更何況東京成為一座孤城,在受到金人的重重包圍後,已然與外界失去了聯係。
當今皇帝欽宗趙桓,現在正是要疲於應對金人的攻城,那對人在南京應天府的太上皇,似乎管不了這麽多。
趙佶說要南巡,一來是擔心金人對應天府發動進攻,對他有生命危險。
二來趁機去聯係這些相公,拉攏他們為己所用。
這幾位相公,除了耿南仲外,其他的人在宋徽宗執政時便是朝中重臣。
六大賊是徽宗的第一梯隊,那麽這些人就是第二梯隊。
他們削官流放嶺南,從人生巔峰跌入穀底,要是這個時候,趙佶出來給他們畫一個大餅,那就說不定也會死心塌地。
“太上皇,那我馬上通知下去,讓所有人做好南巡準備。”
蔡攸立馬拱手恭敬說道。
話說是所有人,其實也就幾百人,一個大型旅遊團而已,說走就能走!
“嗯,越快越好,刻不容緩。”趙佶又特地強調。
很快,在南京應天府的趙佶隨從侍衛就行動起來。
說實在,他們根本不想動。
這麽冷的天,在室內呆著不舒服,非要行軍向南。
奈何太上皇的命令不可違,大家心裏暗自埋怨著,慢吞吞收拾行囊,準備開拔。
剛剛準備在應天府城中安置的高俅,當接到要離開南京而南下的命令後,愣在原地。
這地兒還沒捂就要走啊!
不過,他還能有什麽辦法,隻能跟著太上皇南走了。
隻是他的心中,卻冒出了一個這樣的念頭。
太上皇突然要南走,他要不要想辦法給官家報個信呢!
......
此時此刻。
西京,洛陽。
完顏宗翰七萬西路軍抵達洛陽,當即就讓使者過來耀武揚威。
退守洛陽的折彥質,見金人如此囂張,便命令要給金人還以顏色。
張叔夜兒子張伯奮麾下宋江主動請纓,讓他的兄弟花榮展現了一手神射。
當場將對著洛陽城內大宋軍隊撒尿羞辱的金人使者來了一個閹割手術。
金人使者被射掉撒尿的工具後,倉皇逃迴,半路上失血而死。
完顏宗翰大怒,當即下令麾下的兵馬對西京發動猛攻。
一隊又一隊騎兵飛奔而來,用騎射之術對著洛陽城頭的宋軍進行無差別射擊。
箭矢如雨,飛矢如蝗。
折彥質當即組織城頭士兵進行反擊。
雙方箭來箭往,射了半個時辰後,完顏宗翰便讓完顏希尹為先鋒,發動了攻城作戰。
完顏希尹指揮著金兵驅趕數萬投降的宋軍,扛著雲梯一窩蜂向城頭湧去。
金人的降軍損失慘重,無數漢人士兵死在了漢人的箭矢之下。
洛陽城六朝古都,城池堅固高大。
金兵付出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後,靠近了城牆之下,然後舉著盾牌從雲梯上攀爬進攻。
一個又一個金兵登上了城頭。
不過等待他們的是宋軍的長槍突刺。
不斷有士兵從城頭掉下來。
遠程箭矢的對射,很快就進入了城頭白刃戰的爭奪。
金兵單兵作戰能力超強,當他們躍進了城頭之後,往往需要四五個宋軍才能將他殺死或是弄下城去。
好多次,宋軍差點被金兵在城頭站穩腳跟,開辟城頭陣地。
好在守衛北門城頭的幾乎都是折彥質的折家軍,跟金人打的旗鼓相當。
從早上打到中午,二三個時辰,金兵的進攻雖然無比兇猛,可就是沒有拿下洛陽城北門城頭一片立錐之地。
終於,在一聲聲鳴金之後,金兵如潮水一般退去。
洛陽城的守軍用血肉之軀擋住了金人第一波最猛烈的進攻。
就像一道無比堅固的堤壩,頂著波濤洶湧一浪又一浪攻擊,最終還是巋然不動。
看著金人退去,折彥質和他的折家軍也鬆了一口氣。
金人的善戰,他何嚐不知道。
在河東的隆德府與其對峙過程中,折彥質雖然有十三萬兵馬,但卻處在下風。
隻是金人沒有對他們發動進攻而已,一旦發動,落敗是不容置疑的。
好在如今有洛陽城的城防,折彥質這才抵消了一部分金人的優勢。
這一場城池攻防的碰撞,折彥質的臉色無比嚴肅。
要是金兵多來幾次這樣猛烈進攻下去,西京到底能守多久,讓人堪憂。
張叔夜帶來官家的旨意是要守三個月以上。
必須得調整方略。
這樣與金人硬扛著,並不是一個好辦法。
折彥質讓部將安撫士兵,收拾城頭殘局,他自己快步來找張叔夜商議對策。
來到洛陽城中官衙,張叔夜和李迴以及河南府一眾官員都在忙碌。
見到折彥質到來,張叔夜、李迴等人迎了上來。
“折兄,戰況如何?”張叔夜急切問。
“金兵暫時退去了。”
折彥質一臉嚴肅,“但是,我們損失不小,一個上午,戰死一千多人,隻斬殺敵軍數百人。”
“首戰能成功退敵,已經非常難得,折兄這是來找我們商議何事?”
張叔夜馬上猜到折彥質的來意。
“金兵勇猛,如果多次這樣攻擊,我們必然抵擋不了幾迴,因此得有多手準備。”折彥質緊皺眉頭道。
“折兄,我們的任務是黏住金人的西路軍,擋住他們不東進,為東京城那邊減少壓力。”
張叔夜卻沉聲道,“即便金兵進了西京城,那他們得分出一部分兵馬駐守。因此,他們隻會攻下城池獲得補給,而不會占據城池。”
“張兄這是何意?”
見張叔夜說的並不是他想聽的,折彥質急忙問道。
“我的意思就是折兄放心大膽與金人作戰,不用估計西京的得失!”
“隻要將金人西路軍拖在這裏便成功了!折兄無須太多顧忌,官家應該也不會計較城池丟失,隻要折兄多殲滅金人便可。”
張叔夜緩緩說道。
“聽張兄這麽一番解讀,我豁然開朗,心裏沒有了包袱。”
“既然如此,我折家的將士也不會固守城池,能出城作戰滅敵便果斷出擊。”
折彥質重重點頭,“我便召集部將,部署作戰事宜。”
“折兄想得清楚了,那就不用愚弟多言了。”張叔夜微微一笑。
這些武將一直以來受到朝堂上那些文官影響,任何作戰都得按部就班來,導致武將不願動腦子。
反正照著朝堂相公們的安排一絲不苟做就沒錯。
可戰場瞬息萬變,計劃哪裏趕得上變化。
這需要統軍的將帥們發揮主觀能動性。
可一旦自己作主,打贏了是朝堂中相公們功勞,打輸了就得領罪,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即便像折彥質這樣的軍方大員,也逃不了這樣條條框框約束。
現在聽到張叔夜這樣一解讀,眼前一亮。
至於為什麽,蔡攸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趙佶想幹什麽,想怎麽幹,蔡攸攔不住的。
更何況東京成為一座孤城,在受到金人的重重包圍後,已然與外界失去了聯係。
當今皇帝欽宗趙桓,現在正是要疲於應對金人的攻城,那對人在南京應天府的太上皇,似乎管不了這麽多。
趙佶說要南巡,一來是擔心金人對應天府發動進攻,對他有生命危險。
二來趁機去聯係這些相公,拉攏他們為己所用。
這幾位相公,除了耿南仲外,其他的人在宋徽宗執政時便是朝中重臣。
六大賊是徽宗的第一梯隊,那麽這些人就是第二梯隊。
他們削官流放嶺南,從人生巔峰跌入穀底,要是這個時候,趙佶出來給他們畫一個大餅,那就說不定也會死心塌地。
“太上皇,那我馬上通知下去,讓所有人做好南巡準備。”
蔡攸立馬拱手恭敬說道。
話說是所有人,其實也就幾百人,一個大型旅遊團而已,說走就能走!
“嗯,越快越好,刻不容緩。”趙佶又特地強調。
很快,在南京應天府的趙佶隨從侍衛就行動起來。
說實在,他們根本不想動。
這麽冷的天,在室內呆著不舒服,非要行軍向南。
奈何太上皇的命令不可違,大家心裏暗自埋怨著,慢吞吞收拾行囊,準備開拔。
剛剛準備在應天府城中安置的高俅,當接到要離開南京而南下的命令後,愣在原地。
這地兒還沒捂就要走啊!
不過,他還能有什麽辦法,隻能跟著太上皇南走了。
隻是他的心中,卻冒出了一個這樣的念頭。
太上皇突然要南走,他要不要想辦法給官家報個信呢!
......
此時此刻。
西京,洛陽。
完顏宗翰七萬西路軍抵達洛陽,當即就讓使者過來耀武揚威。
退守洛陽的折彥質,見金人如此囂張,便命令要給金人還以顏色。
張叔夜兒子張伯奮麾下宋江主動請纓,讓他的兄弟花榮展現了一手神射。
當場將對著洛陽城內大宋軍隊撒尿羞辱的金人使者來了一個閹割手術。
金人使者被射掉撒尿的工具後,倉皇逃迴,半路上失血而死。
完顏宗翰大怒,當即下令麾下的兵馬對西京發動猛攻。
一隊又一隊騎兵飛奔而來,用騎射之術對著洛陽城頭的宋軍進行無差別射擊。
箭矢如雨,飛矢如蝗。
折彥質當即組織城頭士兵進行反擊。
雙方箭來箭往,射了半個時辰後,完顏宗翰便讓完顏希尹為先鋒,發動了攻城作戰。
完顏希尹指揮著金兵驅趕數萬投降的宋軍,扛著雲梯一窩蜂向城頭湧去。
金人的降軍損失慘重,無數漢人士兵死在了漢人的箭矢之下。
洛陽城六朝古都,城池堅固高大。
金兵付出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後,靠近了城牆之下,然後舉著盾牌從雲梯上攀爬進攻。
一個又一個金兵登上了城頭。
不過等待他們的是宋軍的長槍突刺。
不斷有士兵從城頭掉下來。
遠程箭矢的對射,很快就進入了城頭白刃戰的爭奪。
金兵單兵作戰能力超強,當他們躍進了城頭之後,往往需要四五個宋軍才能將他殺死或是弄下城去。
好多次,宋軍差點被金兵在城頭站穩腳跟,開辟城頭陣地。
好在守衛北門城頭的幾乎都是折彥質的折家軍,跟金人打的旗鼓相當。
從早上打到中午,二三個時辰,金兵的進攻雖然無比兇猛,可就是沒有拿下洛陽城北門城頭一片立錐之地。
終於,在一聲聲鳴金之後,金兵如潮水一般退去。
洛陽城的守軍用血肉之軀擋住了金人第一波最猛烈的進攻。
就像一道無比堅固的堤壩,頂著波濤洶湧一浪又一浪攻擊,最終還是巋然不動。
看著金人退去,折彥質和他的折家軍也鬆了一口氣。
金人的善戰,他何嚐不知道。
在河東的隆德府與其對峙過程中,折彥質雖然有十三萬兵馬,但卻處在下風。
隻是金人沒有對他們發動進攻而已,一旦發動,落敗是不容置疑的。
好在如今有洛陽城的城防,折彥質這才抵消了一部分金人的優勢。
這一場城池攻防的碰撞,折彥質的臉色無比嚴肅。
要是金兵多來幾次這樣猛烈進攻下去,西京到底能守多久,讓人堪憂。
張叔夜帶來官家的旨意是要守三個月以上。
必須得調整方略。
這樣與金人硬扛著,並不是一個好辦法。
折彥質讓部將安撫士兵,收拾城頭殘局,他自己快步來找張叔夜商議對策。
來到洛陽城中官衙,張叔夜和李迴以及河南府一眾官員都在忙碌。
見到折彥質到來,張叔夜、李迴等人迎了上來。
“折兄,戰況如何?”張叔夜急切問。
“金兵暫時退去了。”
折彥質一臉嚴肅,“但是,我們損失不小,一個上午,戰死一千多人,隻斬殺敵軍數百人。”
“首戰能成功退敵,已經非常難得,折兄這是來找我們商議何事?”
張叔夜馬上猜到折彥質的來意。
“金兵勇猛,如果多次這樣攻擊,我們必然抵擋不了幾迴,因此得有多手準備。”折彥質緊皺眉頭道。
“折兄,我們的任務是黏住金人的西路軍,擋住他們不東進,為東京城那邊減少壓力。”
張叔夜卻沉聲道,“即便金兵進了西京城,那他們得分出一部分兵馬駐守。因此,他們隻會攻下城池獲得補給,而不會占據城池。”
“張兄這是何意?”
見張叔夜說的並不是他想聽的,折彥質急忙問道。
“我的意思就是折兄放心大膽與金人作戰,不用估計西京的得失!”
“隻要將金人西路軍拖在這裏便成功了!折兄無須太多顧忌,官家應該也不會計較城池丟失,隻要折兄多殲滅金人便可。”
張叔夜緩緩說道。
“聽張兄這麽一番解讀,我豁然開朗,心裏沒有了包袱。”
“既然如此,我折家的將士也不會固守城池,能出城作戰滅敵便果斷出擊。”
折彥質重重點頭,“我便召集部將,部署作戰事宜。”
“折兄想得清楚了,那就不用愚弟多言了。”張叔夜微微一笑。
這些武將一直以來受到朝堂上那些文官影響,任何作戰都得按部就班來,導致武將不願動腦子。
反正照著朝堂相公們的安排一絲不苟做就沒錯。
可戰場瞬息萬變,計劃哪裏趕得上變化。
這需要統軍的將帥們發揮主觀能動性。
可一旦自己作主,打贏了是朝堂中相公們功勞,打輸了就得領罪,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即便像折彥質這樣的軍方大員,也逃不了這樣條條框框約束。
現在聽到張叔夜這樣一解讀,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