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海是個耳根子軟的,聽父母一說老五進學的好處,沒見周氏臉色,一口同意。
老四王大河自己當年就沒上成學,又和五弟自小很親,希望五弟能夠彌補自己當年沒進學的遺憾,對五弟進學之事,也沒意見。
當天老王兩口子就進私塾給老五交了學錢。
但是周氏心裏不痛快啊。她就兩個女兒,又沒有兒子,都說女子無才就是德,自己女兒自然不用讀書,老五一口氣就花了家裏一兩銀子,這一兩銀子還有她男人累死累活掙來的呢。
周氏越想越氣,當晚便拉著王大海哭訴,在她一番歪纏之下,王大海決定以後將農閑做工的錢留下一部分,給自己小家留著。
對於他倆後來的作為,王家老兩口不是不知道,都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家裏人多了,兒子們又都成親,有點小心思也能理解,王家老兩口不是不講道理的人,兒媳平日做的繡活,賣的銀錢,兩口子也沒有問她們要過,讓她們留了私房,不過對二房這樣的作為,就更為不喜了。
日子就這麽磕磕絆絆地過著,老五王青書天資聰穎,讀書用功,十三歲就考上了童生,現在十五,夫子說明年的是很有望考上秀才的。
家裏有讀書人,開銷就大了起來,每年固定的一兩學錢,還要買筆墨紙硯,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一家人在努力下,這幾年也隻攢下了幾兩銀錢,眼看老四已經十七,年紀大了,再不娶親就很難能找到好姑娘,家裏這些銀錢,除了留給老五的學錢,也隻勉強能給老四娶門親。
誰知道老二家的三丫突然高燒不退,村裏的赤腳郎中看了直搖頭,說再不請鎮上的大夫,怕是熬不過去了。
王大海和周氏急得直哭,可公中的錢都緊著老五讀書,哪還有餘錢請大夫?周氏一咬牙,直接跪在了王富貴和原身麵前,哭求道:“爹、娘,求求您們,從公中給我們支點銀子,三丫再不治,怕是熬不過今天了!”
原身老兩口上心裏清楚老二兩口子手裏攢了不少私房,怎麽的也有一二兩銀子。
公中的錢,都已經規劃好了老五的學錢不能動,老四娶親的錢要是再支出去,那又給耽誤了。
老四本是個聰明孩子,當年為了娶周氏,就沒讀成書,本就在心裏覺得對不起老四,現在又要為周氏生的孩子,耽誤老四娶親,那更不可能。
所以當時原身是對老二兩口子說了,讓他倆拿出自己私房,先給三丫治病,用了多少銀錢,日後再補給二房。
但是二房哪裏還有銀子,老二當牛做馬攢的點私房,全被周氏搜刮迴了娘家,這時一聽老的讓她用私房,就慌的直哭,一口咬定二房沒存私房。
王大海也知道自家存了私房,但媳婦都到這時候了,還不願意拿錢出來,心裏多少也有點不舒服。
但這時候三丫救命要緊,也顧不得想那麽多,“砰砰砰”的就給兩口子磕頭,最後折騰一番後,王富貴老兩口還是出了三丫治病的錢,不過提出王大海兩口子一年之內,必須還清。
拿了銀錢,兩口子就去鎮上請了大夫,可能是鎮上大夫醫術不錯,第二日,三丫就醒了過來。
不過,自從這三丫醒來,性格就變了。
王家雖然是農戶,但是老五很有望改換門庭,那家裏這些丫頭,日後自然就不會嫁與農家。
所以,三個丫頭平日裏並不怎麽被安排下地,怕曬傷她們的皮膚,在家裏也隻安排一些輕省的活,平日裏更多的時候,是被原身拘著學一些針線女紅。
所以三個丫頭雖是農戶出身,但也養得白白嫩嫩,性子也溫柔沉靜。
但三丫退燒後,就像變了一個人,性格也變得潑辣,說話舉止也粗俗起來。
不再願意學針線,日日就想往外跑。
王家眾人隻當孩子還小,大病過後,有點改變也屬實正常。
哪裏知道這三丫是換了一個從現代穿越過來的靈魂。
這個靈魂在現代就喜歡看小說,越狗血越愛看,自從她進了三丫身體後,越發覺得現在這種設定很是讓她熟悉。
勤懇老實的父親,懦弱無能的母親,被壓迫的姐姐,極品的爺奶,狡猾的大伯一家、混混四叔、吸血鬼一樣的五叔、還有一個嬌養的姑姑,不過,現在這家裏姑姑早已經嫁人,但是這些細節,已經可以忽略不計。
反正在她的想法裏,自己二房這一家,就是在這個大家庭裏過得最為淒慘的,自己過來,就是為了拯救這一家子可憐的炮灰。
因為占用三丫身體的時候,三丫年齡還太小,根本沒有多少記憶,讓這個靈魂更覺得自己是受了家裏的虐待,這才讓這個小丫頭年紀小小就喪命。
無形之中,這個靈魂對王家就充滿敵意。
一旦人對什麽有了偏見,就會用最大的惡意去揣測對方。這個穿越而來的“三丫”便是如此。
她開始處處挑刺,故意找茬。比如吃飯時,就會覺得給大房兩個小子的米更多,自家兩姐妹,碗裏就是清得能照見人影的清水。
父親農閑的時候就出去幹苦力,大伯就不用去,四叔一有空就出去閑逛。
關鍵是父親出去賺的錢,迴來還要交一大半給老妖婆。這讓王三丫心裏更是不滿意。
但是她哪裏知道,王家老大,農閑的時候就會上山砍柴拖到鎮上賣,王老四到是聰明些,到鎮上藥房打聽了哪些藥能賣,一到農閑就上山采藥,賣到藥房,這些錢,全都交到公中,不像二房,還自己克扣一部分,留了私房。
反正在王三丫眼裏,他們都是出去玩,就她爹辛苦。
於是就天天就在她爹娘麵前念叨,爺奶偏心,就對二房不好。
王富貴本就耳根子軟,從周氏將他賣苦力攢下的錢全給了娘家,被他問起來過後,周氏哭訴幾句就糊弄過去就知道了。
老四王大河自己當年就沒上成學,又和五弟自小很親,希望五弟能夠彌補自己當年沒進學的遺憾,對五弟進學之事,也沒意見。
當天老王兩口子就進私塾給老五交了學錢。
但是周氏心裏不痛快啊。她就兩個女兒,又沒有兒子,都說女子無才就是德,自己女兒自然不用讀書,老五一口氣就花了家裏一兩銀子,這一兩銀子還有她男人累死累活掙來的呢。
周氏越想越氣,當晚便拉著王大海哭訴,在她一番歪纏之下,王大海決定以後將農閑做工的錢留下一部分,給自己小家留著。
對於他倆後來的作為,王家老兩口不是不知道,都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家裏人多了,兒子們又都成親,有點小心思也能理解,王家老兩口不是不講道理的人,兒媳平日做的繡活,賣的銀錢,兩口子也沒有問她們要過,讓她們留了私房,不過對二房這樣的作為,就更為不喜了。
日子就這麽磕磕絆絆地過著,老五王青書天資聰穎,讀書用功,十三歲就考上了童生,現在十五,夫子說明年的是很有望考上秀才的。
家裏有讀書人,開銷就大了起來,每年固定的一兩學錢,還要買筆墨紙硯,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一家人在努力下,這幾年也隻攢下了幾兩銀錢,眼看老四已經十七,年紀大了,再不娶親就很難能找到好姑娘,家裏這些銀錢,除了留給老五的學錢,也隻勉強能給老四娶門親。
誰知道老二家的三丫突然高燒不退,村裏的赤腳郎中看了直搖頭,說再不請鎮上的大夫,怕是熬不過去了。
王大海和周氏急得直哭,可公中的錢都緊著老五讀書,哪還有餘錢請大夫?周氏一咬牙,直接跪在了王富貴和原身麵前,哭求道:“爹、娘,求求您們,從公中給我們支點銀子,三丫再不治,怕是熬不過今天了!”
原身老兩口上心裏清楚老二兩口子手裏攢了不少私房,怎麽的也有一二兩銀子。
公中的錢,都已經規劃好了老五的學錢不能動,老四娶親的錢要是再支出去,那又給耽誤了。
老四本是個聰明孩子,當年為了娶周氏,就沒讀成書,本就在心裏覺得對不起老四,現在又要為周氏生的孩子,耽誤老四娶親,那更不可能。
所以當時原身是對老二兩口子說了,讓他倆拿出自己私房,先給三丫治病,用了多少銀錢,日後再補給二房。
但是二房哪裏還有銀子,老二當牛做馬攢的點私房,全被周氏搜刮迴了娘家,這時一聽老的讓她用私房,就慌的直哭,一口咬定二房沒存私房。
王大海也知道自家存了私房,但媳婦都到這時候了,還不願意拿錢出來,心裏多少也有點不舒服。
但這時候三丫救命要緊,也顧不得想那麽多,“砰砰砰”的就給兩口子磕頭,最後折騰一番後,王富貴老兩口還是出了三丫治病的錢,不過提出王大海兩口子一年之內,必須還清。
拿了銀錢,兩口子就去鎮上請了大夫,可能是鎮上大夫醫術不錯,第二日,三丫就醒了過來。
不過,自從這三丫醒來,性格就變了。
王家雖然是農戶,但是老五很有望改換門庭,那家裏這些丫頭,日後自然就不會嫁與農家。
所以,三個丫頭平日裏並不怎麽被安排下地,怕曬傷她們的皮膚,在家裏也隻安排一些輕省的活,平日裏更多的時候,是被原身拘著學一些針線女紅。
所以三個丫頭雖是農戶出身,但也養得白白嫩嫩,性子也溫柔沉靜。
但三丫退燒後,就像變了一個人,性格也變得潑辣,說話舉止也粗俗起來。
不再願意學針線,日日就想往外跑。
王家眾人隻當孩子還小,大病過後,有點改變也屬實正常。
哪裏知道這三丫是換了一個從現代穿越過來的靈魂。
這個靈魂在現代就喜歡看小說,越狗血越愛看,自從她進了三丫身體後,越發覺得現在這種設定很是讓她熟悉。
勤懇老實的父親,懦弱無能的母親,被壓迫的姐姐,極品的爺奶,狡猾的大伯一家、混混四叔、吸血鬼一樣的五叔、還有一個嬌養的姑姑,不過,現在這家裏姑姑早已經嫁人,但是這些細節,已經可以忽略不計。
反正在她的想法裏,自己二房這一家,就是在這個大家庭裏過得最為淒慘的,自己過來,就是為了拯救這一家子可憐的炮灰。
因為占用三丫身體的時候,三丫年齡還太小,根本沒有多少記憶,讓這個靈魂更覺得自己是受了家裏的虐待,這才讓這個小丫頭年紀小小就喪命。
無形之中,這個靈魂對王家就充滿敵意。
一旦人對什麽有了偏見,就會用最大的惡意去揣測對方。這個穿越而來的“三丫”便是如此。
她開始處處挑刺,故意找茬。比如吃飯時,就會覺得給大房兩個小子的米更多,自家兩姐妹,碗裏就是清得能照見人影的清水。
父親農閑的時候就出去幹苦力,大伯就不用去,四叔一有空就出去閑逛。
關鍵是父親出去賺的錢,迴來還要交一大半給老妖婆。這讓王三丫心裏更是不滿意。
但是她哪裏知道,王家老大,農閑的時候就會上山砍柴拖到鎮上賣,王老四到是聰明些,到鎮上藥房打聽了哪些藥能賣,一到農閑就上山采藥,賣到藥房,這些錢,全都交到公中,不像二房,還自己克扣一部分,留了私房。
反正在王三丫眼裏,他們都是出去玩,就她爹辛苦。
於是就天天就在她爹娘麵前念叨,爺奶偏心,就對二房不好。
王富貴本就耳根子軟,從周氏將他賣苦力攢下的錢全給了娘家,被他問起來過後,周氏哭訴幾句就糊弄過去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