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池三言兩語就讓這個衙差啞口無言,腿肚子轉筋,不過他還謹記交代,“這件事不是你說了算的,要等學政大人過來定奪,若真是發錯考卷,也要等重新發放才能作答。”
本來就沒想著用這種方式讓宋池考不成試,隻是為了拖延他的時間。
院試有一天一夜時間,看似充裕因考題增加而很是緊張。
最重要的是影響人心態,被這樣連續搞幾次直接心態炸裂,難發揮出實力,要麽你就受著,要麽你就棄考。
念及至此,衙差又挺起腰背,“等著馬學政過來吧,在這之前你隻能待在考房,什麽都不能動,我會看著你。”
宋池無所謂的聳聳肩,“那就等著吧。”
想搞我心態,莫不是在開玩笑。
“故作鎮定。”衙差心想著便站在旁邊盯著宋池。
他還在等著,而別人已經拿到考卷準備答題。
考房內,顧榮華看著放在麵前的考卷,身心都在顫抖,有緊張、有激動、還有害怕。
顧家家財萬貫,他沒有經商之才,父親最大期許就是他能考取功名,若是能通過院試就有秀才身份,父親也有吹噓的資本了。
宋池說過,隻要把教他的文章詩賦都學會了,肯定能通過院試。
顧榮華相信了。
宋池肯定不會騙他,為了背會、學會他下了苦工,都已經頭懸梁錐刺股,整整半個月都沒出門,人也是瘦了兩圈。
他又擔心自己考不過,讓宋池輸了打賭。
顧榮華心情忐忑都不敢看考卷,他終於鼓起勇氣掃了一眼,當下就傻眼了,他又揉了揉眼睛,並沒有看錯。
經義題,《大學》中提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請結合經典闡述“修身”與“治國”關係。
他狠狠扭了自己一把能感覺到疼痛。
這是真的不是夢。
宋池教他的那篇文章就是以此為題所作,給他講了不下十遍,他能全篇默寫,還完全理解釋義。
也就是說宋池教他的是考題?
顧榮華壓下內心震驚,他又看另外一張卷子,是帖經與墨義題。
帖經,默寫《詩經·關雎》的前四句,並釋義。
墨義,《周易·係辭上》中提到“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請釋義。
這也是宋池教過的,他也背的滾瓜爛熟。
驚了。
顧榮華真的驚了,若不是顧忌場合他真想大叫一聲,竟然還有這種事情出現。
愣神片刻,顧榮華又翻到另一份考卷,這上麵是詩賦題。
以“春江花月夜”為題,作一首五言律詩,要求符合格律,意境優美。
以“勤學”為主題,寫一篇短賦,字數不超過兩百字,要求文辭典雅,立意深刻。
顧榮華快瘋了。
這同樣是宋池教過的。
是宋池給他作的詩賦,他要做的就是背誦和理解通透,別人問起來你要能說出來為什麽會這麽做,有什麽思路。
讓顧榮華震驚的是,宋池同時教授了他們二十八個人,同樣的題目每個人都不一樣。
如果在考試時出現大規模相同答案,便會被判定抄襲,考試成績也會被取消,可每個人學的都不一樣,甚至思路都不一樣,這樣就能保證絕對的“安全”。
先不說宋池是怎麽知道會考什麽,僅是能寫出來這麽多文章就太可怕了。
難怪宋池說隻要聽他的話就能通過院試。
顧榮華激動的厲害,他努力讓自己平複下來,裝作思考的樣子。
旁邊有巡視衙差走過來,心想這位首富少爺還真是不知所謂,什麽熱鬧都想來湊一下,看那樣子怕是都懵了吧,他搖搖頭走了。
在此同時,王文心裏也在震驚。
不過他能壓得住麵色看起來沒什麽變化。
好一個“神通廣大”的人,竟連院試考卷都能提前知曉,還能給每個人作出一份答案,並把每個人都教會。
王文知道自己是有些才學,但想要在一年內通過院試也沒有任何希望。
現在他一定能通過了。
通過院試就是秀才,從此以後便不是貧農,這是改變了命運。
此恩銘記在心!
王文開始答卷。
宋池教他的文章他早已經背的滾瓜爛熟,就像是他自己所寫。
“這就是文會魁首的厲害嗎?世間竟有如此大才。”
“院試考卷在考前絕不會泄露,宋池更不可能知道,可又為什麽?這麽說來宋池絕非表麵所看到這樣,他背後有大人物,跟著他必然前途無量。”
“我通過府試就已勉強,而今卻能通過院試,宋池改變了我命運,此恩之深,當湧泉相報!”
“既能通過院試,那便能通過鄉試,跟著宋池便有大好前途!”
在考卷發下後,宋池教授過的二十八名考生心裏都有諸多想法,此刻他們都已經知道宋池的“神通廣大”。
宋池的目的達到了,他要培養自己的班底。
這些人中,隻有顧榮華家世很好,其他人都是窮苦出身。
他們能通過府試到州城就已是極限,宋池幫他們更進一步,他們便是會死心塌地。
在這一點上宋池跟宋世文一樣。
出身貧寒的人他們沒有選擇,隻要能幫他們,他們便是會死心塌地。
而此刻,作為當事人的宋池還沒有開考。
時間已經過去快一個時辰了,還是隻有這個衙差在陪著他。
衙差很奇怪,宋池竟然能穩的住,他坐在那裏假寐,麵色如常,根本看不出著急之色。
他難道就不著急嗎?
沒有考卷就答不了題。
經義是大文章,帖經墨義是小文章,從破題、解題都需要時間,可宋池沒有任何著急之色,不吵也不鬧。
他們最想宋池鬧起來,這樣就能以擾亂考場秩序的緣由將其驅逐出去,甚至取消其考試資格。
根本沒想到會這樣。
這就是文會魁首嗎?
衙差沒有任何才學,他知道宋池之所以淡定就是因其對自己才學足夠自信,管你們怎麽鬧騰,我自當無物。
這反而讓衙差覺得有些不妥了。
這樣刁難一個才子真的好麽?
他心裏長歎了口氣。
這般又過了會,馬敬明才姍姍來遲。
“怎麽迴事?”他板著臉問道。
本來就沒想著用這種方式讓宋池考不成試,隻是為了拖延他的時間。
院試有一天一夜時間,看似充裕因考題增加而很是緊張。
最重要的是影響人心態,被這樣連續搞幾次直接心態炸裂,難發揮出實力,要麽你就受著,要麽你就棄考。
念及至此,衙差又挺起腰背,“等著馬學政過來吧,在這之前你隻能待在考房,什麽都不能動,我會看著你。”
宋池無所謂的聳聳肩,“那就等著吧。”
想搞我心態,莫不是在開玩笑。
“故作鎮定。”衙差心想著便站在旁邊盯著宋池。
他還在等著,而別人已經拿到考卷準備答題。
考房內,顧榮華看著放在麵前的考卷,身心都在顫抖,有緊張、有激動、還有害怕。
顧家家財萬貫,他沒有經商之才,父親最大期許就是他能考取功名,若是能通過院試就有秀才身份,父親也有吹噓的資本了。
宋池說過,隻要把教他的文章詩賦都學會了,肯定能通過院試。
顧榮華相信了。
宋池肯定不會騙他,為了背會、學會他下了苦工,都已經頭懸梁錐刺股,整整半個月都沒出門,人也是瘦了兩圈。
他又擔心自己考不過,讓宋池輸了打賭。
顧榮華心情忐忑都不敢看考卷,他終於鼓起勇氣掃了一眼,當下就傻眼了,他又揉了揉眼睛,並沒有看錯。
經義題,《大學》中提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請結合經典闡述“修身”與“治國”關係。
他狠狠扭了自己一把能感覺到疼痛。
這是真的不是夢。
宋池教他的那篇文章就是以此為題所作,給他講了不下十遍,他能全篇默寫,還完全理解釋義。
也就是說宋池教他的是考題?
顧榮華壓下內心震驚,他又看另外一張卷子,是帖經與墨義題。
帖經,默寫《詩經·關雎》的前四句,並釋義。
墨義,《周易·係辭上》中提到“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請釋義。
這也是宋池教過的,他也背的滾瓜爛熟。
驚了。
顧榮華真的驚了,若不是顧忌場合他真想大叫一聲,竟然還有這種事情出現。
愣神片刻,顧榮華又翻到另一份考卷,這上麵是詩賦題。
以“春江花月夜”為題,作一首五言律詩,要求符合格律,意境優美。
以“勤學”為主題,寫一篇短賦,字數不超過兩百字,要求文辭典雅,立意深刻。
顧榮華快瘋了。
這同樣是宋池教過的。
是宋池給他作的詩賦,他要做的就是背誦和理解通透,別人問起來你要能說出來為什麽會這麽做,有什麽思路。
讓顧榮華震驚的是,宋池同時教授了他們二十八個人,同樣的題目每個人都不一樣。
如果在考試時出現大規模相同答案,便會被判定抄襲,考試成績也會被取消,可每個人學的都不一樣,甚至思路都不一樣,這樣就能保證絕對的“安全”。
先不說宋池是怎麽知道會考什麽,僅是能寫出來這麽多文章就太可怕了。
難怪宋池說隻要聽他的話就能通過院試。
顧榮華激動的厲害,他努力讓自己平複下來,裝作思考的樣子。
旁邊有巡視衙差走過來,心想這位首富少爺還真是不知所謂,什麽熱鬧都想來湊一下,看那樣子怕是都懵了吧,他搖搖頭走了。
在此同時,王文心裏也在震驚。
不過他能壓得住麵色看起來沒什麽變化。
好一個“神通廣大”的人,竟連院試考卷都能提前知曉,還能給每個人作出一份答案,並把每個人都教會。
王文知道自己是有些才學,但想要在一年內通過院試也沒有任何希望。
現在他一定能通過了。
通過院試就是秀才,從此以後便不是貧農,這是改變了命運。
此恩銘記在心!
王文開始答卷。
宋池教他的文章他早已經背的滾瓜爛熟,就像是他自己所寫。
“這就是文會魁首的厲害嗎?世間竟有如此大才。”
“院試考卷在考前絕不會泄露,宋池更不可能知道,可又為什麽?這麽說來宋池絕非表麵所看到這樣,他背後有大人物,跟著他必然前途無量。”
“我通過府試就已勉強,而今卻能通過院試,宋池改變了我命運,此恩之深,當湧泉相報!”
“既能通過院試,那便能通過鄉試,跟著宋池便有大好前途!”
在考卷發下後,宋池教授過的二十八名考生心裏都有諸多想法,此刻他們都已經知道宋池的“神通廣大”。
宋池的目的達到了,他要培養自己的班底。
這些人中,隻有顧榮華家世很好,其他人都是窮苦出身。
他們能通過府試到州城就已是極限,宋池幫他們更進一步,他們便是會死心塌地。
在這一點上宋池跟宋世文一樣。
出身貧寒的人他們沒有選擇,隻要能幫他們,他們便是會死心塌地。
而此刻,作為當事人的宋池還沒有開考。
時間已經過去快一個時辰了,還是隻有這個衙差在陪著他。
衙差很奇怪,宋池竟然能穩的住,他坐在那裏假寐,麵色如常,根本看不出著急之色。
他難道就不著急嗎?
沒有考卷就答不了題。
經義是大文章,帖經墨義是小文章,從破題、解題都需要時間,可宋池沒有任何著急之色,不吵也不鬧。
他們最想宋池鬧起來,這樣就能以擾亂考場秩序的緣由將其驅逐出去,甚至取消其考試資格。
根本沒想到會這樣。
這就是文會魁首嗎?
衙差沒有任何才學,他知道宋池之所以淡定就是因其對自己才學足夠自信,管你們怎麽鬧騰,我自當無物。
這反而讓衙差覺得有些不妥了。
這樣刁難一個才子真的好麽?
他心裏長歎了口氣。
這般又過了會,馬敬明才姍姍來遲。
“怎麽迴事?”他板著臉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