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成立手工小組
重迴95:從做手工開始致富 作者:悶騷小賤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立陽剛從貨車上下來,就聽到了王誌勇熱情的聲音:“陽仔,午飯吃了沒?”
“早上一直在忙,還沒呢。”劉立陽轉頭,看到王誌勇正從旁邊的一個值班室走過來。
“走走走,中午我請客。”王誌勇走到劉立陽身旁,一隻手放在劉立陽的後背,輕輕推著劉立陽往外走去。
眼見盛情難卻,劉立陽客氣了兩句,也就跟著一起去了。
吃過飯,迴到鞋廠裏的經理辦公室,王誌勇將二十萬雙貨的工錢放到劉立陽麵前。
一雙一毛三分錢,一共是兩萬六千塊。
“你點一下。”王誌勇泡起茶來。
為了確保沒有差錯,劉立陽點了兩遍。
“錢沒問題。”劉立陽將錢收起來,貼身放好。
“陽仔,我們老板最近想擴廠做服裝,你有沒有認識這一方麵的老師傅,看看給我們介紹幾個?”
王誌勇給劉立陽倒了一杯茶。
在他看來,劉立陽年紀輕輕就懂那麽多製鞋技術,必然有著不簡單的朋友。
劉立陽猛地記起上一世鴻興鞋廠的情況。
上一世,鴻興鞋廠在2001年左右走下坡路,2003年的時候破產倒閉。
鴻興鞋廠倒閉的最大原因是前期的盲目擴廠和經營方向錯誤。
擴廠之後,鴻興鞋廠在服裝行業大量投入,前期的確增長了一些利潤。
可在2000年以後,隨著越來越多鞋廠和服裝廠的出現,市場上競爭越來越激烈,鴻興鞋廠逐漸失去競爭力。
鴻興鞋廠的老板為了止損,和一個三流的品牌方合資生產,結果,那個品牌不到一年就倒了。
鴻興鞋大量的庫存無處銷售,工資發不出來,討薪事件出現,員工陸續跳槽。
在2003年年底,鞋廠被查封,老板跑路。
“我不建議你們擴廠。”劉立陽很直接。
王誌勇有些吃驚,笑了笑:“這話怎麽說?我們老板剛從廣州考察迴來不久,他說服裝行業未來幾年會很有市場。”
“你們老板看的到市場,別的老板也能看到。有市場就意味著有大競爭,你覺得你們鴻興鞋廠能競爭的過嗎?”劉立陽問道。
“當然能。”王誌勇很自信,“你是不知道,我們老板去找市場經濟專家分析過了,專家們十分看好,鞋廠裏也開了好幾次會,大家都很讚成,現在都已經開始展開前期的工作了。”
本來,從常理來說,劉立陽也不指望鞋廠會聽他這個鄉下小子的建議,停止擴廠。
他隻是出於對王誌勇的感謝,這才給出最合理的建議。
如今,鴻興鞋廠已經開始擴廠,除非是有著重量級身份的人過來勸說,否則不可能停止。
“要是這樣的話,我有兩個建議給你們。”
劉立陽依舊在努力糾正鴻興鞋廠的發展方向。
“第一,把新廠擴到郊區或者鄉下去,這樣能節省不少的支出,第二,一定要做自主品牌,品牌做起來了,工廠才能長久。”
“這你就錯了。”王誌勇看劉立陽的眼神有了些許的變化,心裏琢磨著,終歸是農村來的,看問題根本看不到關鍵。
“鄉下的廠子很難招到有資曆的工人,那些有技術的工人都在市區呢。至於說自主品牌,那前期的投入更是無底洞,沒有幾個鞋廠負擔的起。”
“陽仔,你在這方麵是太欠缺經驗了!”
已經很明顯了,王誌勇不但不會聽從劉立陽的建議,甚至已經覺得劉立陽根本不懂如何經營鞋廠,把握機會。
離開鞋廠的時候,王誌勇還在勸劉立陽有機會多到鞋廠來,他會帶劉立陽多了解行情,學習如何去掌控市場。
“好,有時間我就過來喝茶。”劉立陽微笑著應道。
他沒有再做無用功地勸下去。
王誌勇已經將他當做一個見識短淺的農村人,必然不會接受他的建議。
把一切交給時間,等鴻興鞋廠將來遇到麻煩了,王誌勇自然會想起他的這些建議。
迴去的時候,劉立陽買了一些水果去看了鄭德貴。
人在社會,要懂得人情世故,更要懂得感恩。
和鄭德貴喝茶閑聊了大半個小時後,劉立陽這才趕迴村裏。
到小作坊的時候,正好趕上下午上班的時間。
方曉飛拿著一個本子走到劉立陽麵前:“陽哥,今天拉過來的貨清點好了,和司機給的清單數量一樣,針車的貨有一萬雙,手工的貨是二十五萬雙。”
劉立陽打開本子,本子裏夾著一張清單,清單上除了標注貨物的數量之外,還寫著每一雙貨的工錢。
針車的貨一雙是一毛兩分錢,手工的貨一雙一毛五分錢。
“這一次手工的工錢這麽高?”劉立陽合上本子,朝貨物堆放區走過去。
兩種貨分開堆放,但兩種都是鞋麵。
劉立陽隻看了一眼樣品就知道兩種貨要怎麽加工。
針車的貨,屬於最基礎的那一類,隻需要在上麵坐簡單的造型縫紉就行,這也是為什麽這一批針車的貨工錢比較便宜的原因。
手工的貨會比較難一點,這一次的貨孔位比較密集,要勾出一個品牌的圖標來,造型更難做。
複雜的造型,即便把所有人召集到一起教授,也要耗費不少時間。
看來,是時候成立小作坊裏的手工小組了。
劉立陽把方曉飛他們叫到一塊,做出下午的工作安排。
“曉飛,大強,你們去大路街換一些零錢迴來,迴來把上一批貨的工錢發一下,順便通知大家下午四點過來拿貨。”
“黑龍你去聯係一下你姑,讓她三點前過來;二蛋你去叫一下春嬸和黃大媽;黃東,你迴家把你媽叫來。”
下午三點的時候,劉美蘭,林麗春、黃大媽和劉桂香都過來了。
“今天同時把你們找過來,是想跟你們說說,我要成立手工小組的事。”
劉立陽十分認真又敬重地看著眼前四個長輩。
“我想請你們出任手工小組的組長,幫我教授大家怎麽做新的手工。除了計件的工錢外,每個人每個月額外加兩百塊的工資。”
“早上一直在忙,還沒呢。”劉立陽轉頭,看到王誌勇正從旁邊的一個值班室走過來。
“走走走,中午我請客。”王誌勇走到劉立陽身旁,一隻手放在劉立陽的後背,輕輕推著劉立陽往外走去。
眼見盛情難卻,劉立陽客氣了兩句,也就跟著一起去了。
吃過飯,迴到鞋廠裏的經理辦公室,王誌勇將二十萬雙貨的工錢放到劉立陽麵前。
一雙一毛三分錢,一共是兩萬六千塊。
“你點一下。”王誌勇泡起茶來。
為了確保沒有差錯,劉立陽點了兩遍。
“錢沒問題。”劉立陽將錢收起來,貼身放好。
“陽仔,我們老板最近想擴廠做服裝,你有沒有認識這一方麵的老師傅,看看給我們介紹幾個?”
王誌勇給劉立陽倒了一杯茶。
在他看來,劉立陽年紀輕輕就懂那麽多製鞋技術,必然有著不簡單的朋友。
劉立陽猛地記起上一世鴻興鞋廠的情況。
上一世,鴻興鞋廠在2001年左右走下坡路,2003年的時候破產倒閉。
鴻興鞋廠倒閉的最大原因是前期的盲目擴廠和經營方向錯誤。
擴廠之後,鴻興鞋廠在服裝行業大量投入,前期的確增長了一些利潤。
可在2000年以後,隨著越來越多鞋廠和服裝廠的出現,市場上競爭越來越激烈,鴻興鞋廠逐漸失去競爭力。
鴻興鞋廠的老板為了止損,和一個三流的品牌方合資生產,結果,那個品牌不到一年就倒了。
鴻興鞋大量的庫存無處銷售,工資發不出來,討薪事件出現,員工陸續跳槽。
在2003年年底,鞋廠被查封,老板跑路。
“我不建議你們擴廠。”劉立陽很直接。
王誌勇有些吃驚,笑了笑:“這話怎麽說?我們老板剛從廣州考察迴來不久,他說服裝行業未來幾年會很有市場。”
“你們老板看的到市場,別的老板也能看到。有市場就意味著有大競爭,你覺得你們鴻興鞋廠能競爭的過嗎?”劉立陽問道。
“當然能。”王誌勇很自信,“你是不知道,我們老板去找市場經濟專家分析過了,專家們十分看好,鞋廠裏也開了好幾次會,大家都很讚成,現在都已經開始展開前期的工作了。”
本來,從常理來說,劉立陽也不指望鞋廠會聽他這個鄉下小子的建議,停止擴廠。
他隻是出於對王誌勇的感謝,這才給出最合理的建議。
如今,鴻興鞋廠已經開始擴廠,除非是有著重量級身份的人過來勸說,否則不可能停止。
“要是這樣的話,我有兩個建議給你們。”
劉立陽依舊在努力糾正鴻興鞋廠的發展方向。
“第一,把新廠擴到郊區或者鄉下去,這樣能節省不少的支出,第二,一定要做自主品牌,品牌做起來了,工廠才能長久。”
“這你就錯了。”王誌勇看劉立陽的眼神有了些許的變化,心裏琢磨著,終歸是農村來的,看問題根本看不到關鍵。
“鄉下的廠子很難招到有資曆的工人,那些有技術的工人都在市區呢。至於說自主品牌,那前期的投入更是無底洞,沒有幾個鞋廠負擔的起。”
“陽仔,你在這方麵是太欠缺經驗了!”
已經很明顯了,王誌勇不但不會聽從劉立陽的建議,甚至已經覺得劉立陽根本不懂如何經營鞋廠,把握機會。
離開鞋廠的時候,王誌勇還在勸劉立陽有機會多到鞋廠來,他會帶劉立陽多了解行情,學習如何去掌控市場。
“好,有時間我就過來喝茶。”劉立陽微笑著應道。
他沒有再做無用功地勸下去。
王誌勇已經將他當做一個見識短淺的農村人,必然不會接受他的建議。
把一切交給時間,等鴻興鞋廠將來遇到麻煩了,王誌勇自然會想起他的這些建議。
迴去的時候,劉立陽買了一些水果去看了鄭德貴。
人在社會,要懂得人情世故,更要懂得感恩。
和鄭德貴喝茶閑聊了大半個小時後,劉立陽這才趕迴村裏。
到小作坊的時候,正好趕上下午上班的時間。
方曉飛拿著一個本子走到劉立陽麵前:“陽哥,今天拉過來的貨清點好了,和司機給的清單數量一樣,針車的貨有一萬雙,手工的貨是二十五萬雙。”
劉立陽打開本子,本子裏夾著一張清單,清單上除了標注貨物的數量之外,還寫著每一雙貨的工錢。
針車的貨一雙是一毛兩分錢,手工的貨一雙一毛五分錢。
“這一次手工的工錢這麽高?”劉立陽合上本子,朝貨物堆放區走過去。
兩種貨分開堆放,但兩種都是鞋麵。
劉立陽隻看了一眼樣品就知道兩種貨要怎麽加工。
針車的貨,屬於最基礎的那一類,隻需要在上麵坐簡單的造型縫紉就行,這也是為什麽這一批針車的貨工錢比較便宜的原因。
手工的貨會比較難一點,這一次的貨孔位比較密集,要勾出一個品牌的圖標來,造型更難做。
複雜的造型,即便把所有人召集到一起教授,也要耗費不少時間。
看來,是時候成立小作坊裏的手工小組了。
劉立陽把方曉飛他們叫到一塊,做出下午的工作安排。
“曉飛,大強,你們去大路街換一些零錢迴來,迴來把上一批貨的工錢發一下,順便通知大家下午四點過來拿貨。”
“黑龍你去聯係一下你姑,讓她三點前過來;二蛋你去叫一下春嬸和黃大媽;黃東,你迴家把你媽叫來。”
下午三點的時候,劉美蘭,林麗春、黃大媽和劉桂香都過來了。
“今天同時把你們找過來,是想跟你們說說,我要成立手工小組的事。”
劉立陽十分認真又敬重地看著眼前四個長輩。
“我想請你們出任手工小組的組長,幫我教授大家怎麽做新的手工。除了計件的工錢外,每個人每個月額外加兩百塊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