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慶功宴


    翌日。


    辰時。


    孟府。


    晨光熹微,柔和的光線透過雕花窗欞,灑落在孟皓清的臥室內。


    今日是貞啟帝設宴犒勞功臣的日子,身為功臣的孟皓清自然在受邀之列。他悠悠轉醒,抬手揉了揉依舊惺忪的睡眼,起身推開房門。


    門外,趙湘與陳錦初早已等候多時,一切事宜都已準備妥當。孟皓清看著眼前的兩人,略帶慵懶地開口:“這麽早啊。”聲音裏還帶著剛睡醒的沙啞。


    陳錦初抬眸,目光落在廊下懸掛的日晷上,說道:“不早了,再過些時候,午時我們便要入宮赴宴。”


    孟皓清伸了個大大的懶腰,動作間衣衫微微晃動,發出一聲輕歎:“哎!又是慶功宴,想想都覺得麻煩。”繁瑣的宴會禮節、朝堂上的虛與委蛇,讓他對此實在提不起興致。


    “慶功宴,什麽慶功宴?”一個稚嫩清脆的聲音突兀響起。眾人循聲望去,隻見萱靈邁著輕快的步伐緩緩走來,她的眼睛猶如春日裏清澈的溪流,波光粼粼,滿是好奇地看著孟皓清。


    孟皓清聞聲,原本舒展的動作瞬間僵住,下意識地扶額歎息。他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昨日付賢傳達的貞啟帝口諭,特意叮囑他不要帶著萱靈迴宮。


    趙湘下意識就要開口:“就是陛……”


    然而,話還未說完,孟皓清眼疾手快,立刻拽住了她的胳膊,同時輕咳一聲,試圖掩飾這突如其來的尷尬。


    他定了定神,看向萱靈,臉上堆起一抹略顯生硬的笑容,說道:“咳咳……就是探清府啊……這個……畢竟……反正就是我要請探清府的探子吃個飯,對對對。”


    趙湘滿臉疑惑,不可思議地扭頭看向孟皓清,似乎難以理解他為何突然撒謊。


    陳錦初則是忍不住掩麵偷笑,知曉孟皓清此舉定是另有緣由。


    萱靈一聽,頓時來了興趣,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連忙說道:“我要去我要去。”


    孟皓清趕忙擺手拒絕,神色關切地說道:“不行不行……你貴為公主,身份尊貴,怎麽能與我們這些糙漢子一同吃飯呢。況且,出了孟府,外麵人心複雜,實在不安全。”


    萱靈聽聞,小嘴立刻撅得老高,粉嫩的臉蛋因為生氣而微微泛紅,隨後重重地跺了跺腳,嬌嗔道:“哼~總是不帶我……煩死這些破規矩了,不去就不去,本宮才不稀罕。”說完,氣鼓鼓地轉身離開,那小小的背影裏滿是委屈與不甘 。


    午時。


    皇宮東華門。


    孟府的兩輛馬車緩緩朝著東華門行進。車輪滾動,發出沉悶的聲響。


    馬車在東華門前穩穩停靠,孟皓清動作敏捷,率先跳下馬車。


    他整理了一下衣袖,轉身伸出手,小心地扶著寧陽下車,動作輕柔而又不失紳士風度。


    緊接著,第二輛馬車趙湘和陳錦初先後邁出車廂,她們整理著裙擺,目光中帶著些許對宴會的期待。


    此次貞啟帝舉辦的慶功宴,選址在皇後的惠溫宮。一來惠溫宮地處宮牆一隅,遠離喧囂,環境清幽僻靜,十分適合舉辦這種重要而又私密的宴會;二來皇後娘娘大病初愈,精神逐漸恢複,也有意借此次宴會,與朝中功臣歡聚,共賞太平盛景。


    孟皓清一行四人,沿著宮中蜿蜒的青石路,浩浩蕩蕩地朝著惠溫宮走去。寧陽、趙湘和陳錦初緊緊跟在孟皓清身後。


    一路上,零零散散的侍衛和宮女們,遠遠瞧見他們的身影,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計,躬身行禮,目光中滿是敬畏。


    當他們踏入惠溫宮的那一刻,熱鬧的景象撲麵而來。


    寬敞的院子裏早已聚集了眾多朝中顯貴。


    六部尚書們身著官服,神色莊重,正三兩成群地交談著。


    三個老將軍則在庭院一角,悠閑地坐在石凳上下棋喝茶,舉手投足間盡顯從容與淡定。


    眾人看到孟皓清四人的到來,紛紛停下手中的動作,熱情地打招唿,一時間,問候聲此起彼伏。


    孟皓清和寧陽需要先行進入宮殿,向皇後請安。於是,他們將趙湘和陳錦初留在了院子裏。趙湘和陳錦初看著孟皓清二人離去的背影,便也加入到與眾人交談的行列中。


    踏入宮殿,暖香縈繞,皇後正端坐在主位之上。大病初愈後的她,氣色極佳,肌膚透著紅潤,仿佛一下子年輕了十多歲。


    看到自己的女兒寧陽走進來,皇後的臉上立刻綻放出燦爛的笑容,那笑容裏滿是母親對女兒的疼愛。


    孟皓清和寧陽見狀,連忙跪地,齊聲說道:“參見母後。”聲音整齊而又洪亮,在宮殿內迴蕩。


    皇後連忙抬手,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急切地說道:“免禮免禮,快快起來快快起來。”


    寧陽乖巧地上前,皇後一把拉住女兒的手,仔細地上下打量一番,滿意地說道:“嗯~看來益合把你養得很好。”


    這話一出,寧陽因為思想單純,並未聽出其中深意,隻是甜甜地笑著。


    可孟皓清心思細膩,瞬間明白了皇後話裏的弦外之音,想起自己與寧陽的相處點滴,他的臉一下子紅了起來,隨後輕咳一聲,掩飾自己內心的震驚與羞澀。


    孟皓清本就不擅長與長輩打交道,這般情景下,更是覺得局促不安。於是,他趁著眾人交談之際,悄悄地退出了宮殿。


    院子裏的眾人看到孟皓清出來,紛紛熱情地上前打招唿。


    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盧安,前幾日剛被任命為新任工部尚書,官升正二品,此刻他滿臉笑意,快步上前,躬身一拜,恭敬地說道:“見過孟大人,我等今日難得相聚,許久未見孟大人,大人風采依舊,實在令人欽佩。”言語間,盡是對孟皓清的敬重與恭維 。


    孟皓清目光緩緩掃過新任的四部尚書,心底不禁泛起一絲複雜的無奈之感。


    迴想起往昔,王珣事件如一場風暴,將朝堂攪得天翻地覆,原先的四部官員因受牽連紛紛入獄,曾經熟悉的麵孔一夜之間消失殆盡,整個朝廷架構仿佛被硬生生撕開了一道大口子。


    時光匆匆流轉,時過境遷,朝堂逐漸迎來了新的血液。


    韓非當初,局勢動蕩,梁州陷入混亂,孟皓清和太子平定梁州後,他臨危受命,毅然奔赴梁州,憑借著非凡的智慧與果敢的決策,迅速穩定了當地的局麵。


    之後,他又按照孟皓清在朝堂上提的方法前往凜城,全身心投入到推進大尉文化的工作中。在凜城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深入民間,與百姓們耐心交流,將大尉文化的種子播撒在這片土地上。正是這些實打實的功績,讓他穩穩地坐到了吏部尚書的位置,掌管著官員的選拔與考核,成為了朝堂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而王盧安,雖說沒有那些驚天動地的功績,但他在翰林院多年,一直擔任掌院學士,是翰林院的中流砥柱。


    同為翰林院出身的他,在土木和水利方麵有著獨特的見解與專長。他曾多次參與水利設施的修繕與規劃,那些堅固耐用的堤壩、暢通無阻的河道,都是他專業能力的見證。也正因如此,貞啟帝經過深思熟慮,將工部尚書這一重任交付於他,希望他能在工部大展拳腳,為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添磚加瓦。


    嶽維,這個曾經在朝堂上毫不起眼的小透明,如今卻搖身一變,代替孫文通成為了刑部尚書。


    從地方知府直接進入東都,坐上如此高位,背後自然有著深層次的原因。


    想當初,他在充州任職時,麵對當地惡霸橫行、百姓苦不堪言的局麵,他沒有絲毫猶豫,采取雷霆手段,親自率領官兵深入調查,一舉將充州境內所有惡霸全部打擊幹淨。


    那些被惡霸欺壓已久的百姓們,紛紛湧上街頭,歡唿雀躍,對嶽維感恩戴德。他的這一壯舉,很快傳到了貞啟帝的耳中,也正是這份果敢與擔當,讓他得到了貞啟帝的賞識,開啟了仕途的新篇章。


    再看謝橫,同樣出身翰林院。他曾跟隨韓非一同前往梁州,在那裏,他們並肩作戰,共同麵對諸多難題。無論是推動大尉貨幣的流通,還是治理梁州和凜城的賦稅戶籍,他都兢兢業業。


    將每一項工作都處理得井井有條。在賦稅改革中,他深入研究當地的經濟狀況,製定出合理的稅收政策,既保證了大尉的財政收入,又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在戶籍管理上,他細致入微,確保每一戶人家的信息準確無誤。憑借著這些出色的表現,他被升任為戶部尚書,掌管著國家的財政大權。


    所以韓非和謝橫二人能有如今的成就,與當年孟皓清平定梁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後皇朝中我指鹿為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久鳳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久鳳兮並收藏重生後皇朝中我指鹿為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