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屬於武夫的含金量
重生後皇朝中我指鹿為馬 作者:南久鳳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孔牧抬眼,目光落在眼前身姿挺拔的孟皓清身上。他微微眯起雙眼,心中暗自思忖,這小子平白無故遲到,可不能就這麽輕易放過他。略作沉吟,孔牧嘴角微微上揚,緩緩開口道:“那益合既然遲到了,依照規矩,自然得受到些懲罰。嗯……我曾聽張先生提及,兒時的益合似乎對《道德經》的研習不夠精進,有些生疏。這樣吧,你若能將《道德經》完整無誤地背誦下來,便可以落座。”
孟皓清神色依舊淡然,目光沉穩,沒有絲毫慌亂之色。他輕輕頷首,不緊不慢地開口吟誦:“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他的聲音低沉而醇厚,如同山間清泉,在屋內緩緩流淌,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一種獨特的韻律。
時間在這靜謐的氛圍中一點一點地流逝,屋內眾人皆屏氣凝神,沉浸在孟皓清那一字一句的背誦之中。孔牧,這位德高望重的大儒,此刻正微微眯著雙眼,臉上漸漸浮現出一抹微笑。他靜靜地聆聽著,孟皓清那字正腔圓、毫無差錯的背誦,仿佛是一場美妙的樂章,讓他心中滿是欣慰。那每一個精準的發音,每一處恰到好處的停頓,都彰顯著孟皓清對《道德經》的深刻理解與嫻熟掌握。
終於,孟皓清背誦到了最後收尾的一句,他微微躬身,姿態優雅而謙遜,向眾人示意自己已然背完。
孔牧滿意地捋了捋胡須,眼中滿是讚賞之色,連聲說道:“不錯不錯,竟沒有分毫錯誤,如此紮實的功底,實屬難得。入座吧。”
孟皓清聞言,再次躬身一拜,動作沉穩而恭敬。隨後,他邁著不疾不徐的步伐,緩緩走向最後的位置。當他落座之時,不經意間扭頭看了一眼旁邊的空位,心中微微一動,顯然,他也意識到另一個男學子至今還未到達。屋內的氣氛,在這一瞬間,似乎因為那個空位,又多了一絲微妙的變化。
孔牧不經意間抬眼,目光投向窗外。隻見那高懸的太陽,已悄然西斜,此刻已至申時。他心中暗自思忖,最後一個學子來與不來,似乎也無關緊要了。今日,他心心念念想要見到的孟皓清,已然見到,並且孟皓清的才學與風度,著實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孔牧轉過身,麵向一眾學子,神色溫和,聲音清朗地說道:“諸位,今日是你們入學的第一天,想必經過這半日的相處,大家彼此之間也都熟悉了幾分。時光飛逝,今日便到此為止吧。大家初來乍到,想必也都餓了,咱們謙儒學院膳房的飯菜,那可是很可口,保管能讓大家大快朵頤。”說罷,他忍不住哈哈一笑,雙手背於身後,邁著悠然的步伐,緩緩朝著踏月閣外走去。
與此同時,所有學子整齊劃一地站起身來,躬身行禮,齊聲說道:“恭送先生!”那聲音整齊而洪亮,在踏月閣內久久迴蕩。
待孔牧的身影徹底消失在門口,原本安靜的房間瞬間變得嘈雜起來。孟皓清卻對此毫無興趣,他靜靜地坐在書案後,手拄著頭,眼神望向窗外。他們所在的踏月閣三層,位置極佳,謙儒學院的大半景致都能盡收眼底。孟皓清看著學院裏來來往往的身影,不知不覺竟看得入了神。
就在這時,一陣輕柔的腳步聲傳來,幾個女學子款步緩緩走來。她們走到孟皓清麵前,齊齊躬身行禮。其中一位麵容清秀的女子率先開口,聲音溫婉:“文秀見過孟大人。”
孟皓清這才迴過神來,緩緩扭頭看向眼前的幾人。他的目光在文秀身上稍作停留,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漣漪。文秀與她的姐姐文芩,確實有幾分相似之處,那眉眼間的神韻,仿佛是同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孟皓清輕輕點了點頭,然而此刻的他,身心俱疲,仿佛一隻被困在鳥籠裏的鳥兒,滿心的無奈與煩悶。他實在提不起精神來迴應,若不是進入這謙儒學院,或許此刻他還在奔波於調查前朝餘孽的事務中,又或許正與自己的愛人在花前月下,享受著難得的甜蜜時光。
緊接著,又有一個學子走上前來,恭敬地躬身一拜,說道:“俞州,宋晚檸,參見孟大人。”話音剛落,旁邊又有一人跟著行禮:“俞州,宋佳音,參見孟大人。”
而後,站在文秀右邊的兩個女子也趕忙躬身行禮,脆聲道:“梁州,秦香玥,參見孟大人。”“梁州,邢文玉,參見孟大人。”
對於其他州郡的學子而言,他們大多隻是聽聞過孟皓清的事跡,心中雖敬佩不已,但也僅僅停留在敬佩的層麵。然而,俞州的宋晚檸、宋佳音,以及梁州的秦香玥、邢文玉這四人,對孟皓清的感情,卻遠不止敬佩那麽簡單。在他們心中,孟皓清有著莫大的恩情,這份恩情讓他們感恩戴德,所以今日才會隨著文秀一同前來,隻為能與孟皓清打個招唿,表達心中的感激之情。
孟皓清微微頷首,神色間帶著幾分慵懶,緩緩開口,語氣中透著關切:“俞州如今狀況可好?不知現今主政俞州的知府又是何人?”
宋晚檸趕忙恭敬地迴應,言辭中滿是感激與敬重:“大人如此掛念俞州,實在令晚檸感動。如今的俞州,早已步入正軌,各項事務都有條不紊地推進著,處處呈現出往更好方向發展的態勢。至於現任知府大人,名叫宋振江,他一心為民,在任上兢兢業業,延續著俞州的良好發展。”
孟皓清再次點頭示意,似乎對俞州的情況頗為滿意。隨後,他將目光緩緩投向另一邊,問道:“想來梁州如今也不錯吧?”
邢文玉連忙欠身迴答:“迴大人的話,梁州如今一片安好。百姓安居樂業,街市繁榮熱鬧,全賴大人先前的功績打下根基。”
孟皓清神色依舊淡然,目光沉穩,沒有絲毫慌亂之色。他輕輕頷首,不緊不慢地開口吟誦:“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他的聲音低沉而醇厚,如同山間清泉,在屋內緩緩流淌,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一種獨特的韻律。
時間在這靜謐的氛圍中一點一點地流逝,屋內眾人皆屏氣凝神,沉浸在孟皓清那一字一句的背誦之中。孔牧,這位德高望重的大儒,此刻正微微眯著雙眼,臉上漸漸浮現出一抹微笑。他靜靜地聆聽著,孟皓清那字正腔圓、毫無差錯的背誦,仿佛是一場美妙的樂章,讓他心中滿是欣慰。那每一個精準的發音,每一處恰到好處的停頓,都彰顯著孟皓清對《道德經》的深刻理解與嫻熟掌握。
終於,孟皓清背誦到了最後收尾的一句,他微微躬身,姿態優雅而謙遜,向眾人示意自己已然背完。
孔牧滿意地捋了捋胡須,眼中滿是讚賞之色,連聲說道:“不錯不錯,竟沒有分毫錯誤,如此紮實的功底,實屬難得。入座吧。”
孟皓清聞言,再次躬身一拜,動作沉穩而恭敬。隨後,他邁著不疾不徐的步伐,緩緩走向最後的位置。當他落座之時,不經意間扭頭看了一眼旁邊的空位,心中微微一動,顯然,他也意識到另一個男學子至今還未到達。屋內的氣氛,在這一瞬間,似乎因為那個空位,又多了一絲微妙的變化。
孔牧不經意間抬眼,目光投向窗外。隻見那高懸的太陽,已悄然西斜,此刻已至申時。他心中暗自思忖,最後一個學子來與不來,似乎也無關緊要了。今日,他心心念念想要見到的孟皓清,已然見到,並且孟皓清的才學與風度,著實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孔牧轉過身,麵向一眾學子,神色溫和,聲音清朗地說道:“諸位,今日是你們入學的第一天,想必經過這半日的相處,大家彼此之間也都熟悉了幾分。時光飛逝,今日便到此為止吧。大家初來乍到,想必也都餓了,咱們謙儒學院膳房的飯菜,那可是很可口,保管能讓大家大快朵頤。”說罷,他忍不住哈哈一笑,雙手背於身後,邁著悠然的步伐,緩緩朝著踏月閣外走去。
與此同時,所有學子整齊劃一地站起身來,躬身行禮,齊聲說道:“恭送先生!”那聲音整齊而洪亮,在踏月閣內久久迴蕩。
待孔牧的身影徹底消失在門口,原本安靜的房間瞬間變得嘈雜起來。孟皓清卻對此毫無興趣,他靜靜地坐在書案後,手拄著頭,眼神望向窗外。他們所在的踏月閣三層,位置極佳,謙儒學院的大半景致都能盡收眼底。孟皓清看著學院裏來來往往的身影,不知不覺竟看得入了神。
就在這時,一陣輕柔的腳步聲傳來,幾個女學子款步緩緩走來。她們走到孟皓清麵前,齊齊躬身行禮。其中一位麵容清秀的女子率先開口,聲音溫婉:“文秀見過孟大人。”
孟皓清這才迴過神來,緩緩扭頭看向眼前的幾人。他的目光在文秀身上稍作停留,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漣漪。文秀與她的姐姐文芩,確實有幾分相似之處,那眉眼間的神韻,仿佛是同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孟皓清輕輕點了點頭,然而此刻的他,身心俱疲,仿佛一隻被困在鳥籠裏的鳥兒,滿心的無奈與煩悶。他實在提不起精神來迴應,若不是進入這謙儒學院,或許此刻他還在奔波於調查前朝餘孽的事務中,又或許正與自己的愛人在花前月下,享受著難得的甜蜜時光。
緊接著,又有一個學子走上前來,恭敬地躬身一拜,說道:“俞州,宋晚檸,參見孟大人。”話音剛落,旁邊又有一人跟著行禮:“俞州,宋佳音,參見孟大人。”
而後,站在文秀右邊的兩個女子也趕忙躬身行禮,脆聲道:“梁州,秦香玥,參見孟大人。”“梁州,邢文玉,參見孟大人。”
對於其他州郡的學子而言,他們大多隻是聽聞過孟皓清的事跡,心中雖敬佩不已,但也僅僅停留在敬佩的層麵。然而,俞州的宋晚檸、宋佳音,以及梁州的秦香玥、邢文玉這四人,對孟皓清的感情,卻遠不止敬佩那麽簡單。在他們心中,孟皓清有著莫大的恩情,這份恩情讓他們感恩戴德,所以今日才會隨著文秀一同前來,隻為能與孟皓清打個招唿,表達心中的感激之情。
孟皓清微微頷首,神色間帶著幾分慵懶,緩緩開口,語氣中透著關切:“俞州如今狀況可好?不知現今主政俞州的知府又是何人?”
宋晚檸趕忙恭敬地迴應,言辭中滿是感激與敬重:“大人如此掛念俞州,實在令晚檸感動。如今的俞州,早已步入正軌,各項事務都有條不紊地推進著,處處呈現出往更好方向發展的態勢。至於現任知府大人,名叫宋振江,他一心為民,在任上兢兢業業,延續著俞州的良好發展。”
孟皓清再次點頭示意,似乎對俞州的情況頗為滿意。隨後,他將目光緩緩投向另一邊,問道:“想來梁州如今也不錯吧?”
邢文玉連忙欠身迴答:“迴大人的話,梁州如今一片安好。百姓安居樂業,街市繁榮熱鬧,全賴大人先前的功績打下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