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身毒河休戰
朕為女子,可為帝乎! 作者:愛吃桂花杏仁露的雷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些原本固若金湯的軍事據點——堅固的陣地、橫跨江河的橋梁、四通八達的道路、堅不可摧的碉堡以及儲存著重要物資的倉庫等等。
在威力無比的航空炸彈狂轟濫炸之下,顯得脆弱無比,不堪一擊。
刹那間,火光衝天,硝煙彌漫,爆炸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這些軍事設施瞬間化作一片廢墟,而身處其中的昂撒軍士兵也遭受重創,傷亡慘重。
在飛機持續猛烈轟炸的掩護下,地麵部隊亦毫不示弱,以風馳電掣之速向前推進。
他們士氣高昂,銳不可當,喊殺聲震耳欲聾,仿佛一股洶湧澎湃的鋼鐵洪流,勢不可擋地湧向敵陣。
負責正麵進攻的軍隊迅速地行動起來,有條不紊地將一門門威力巨大的火炮架設完畢。
隨著指揮官一聲令下,炮群齊聲怒吼,炮彈如雨點般傾瀉而出,帶著毀天滅地之勢砸向敵人的陣地。
一時間,火光衝天,硝煙彌漫,整個戰場都被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所籠罩。
經過一輪又一輪猛烈的炮擊,敵人的陣地已經變成一片廢墟。
這時,一直等待著衝鋒時機的步兵們如猛虎下山一般衝向敵陣。
他們邁著堅定而有力的步伐,喊殺聲震耳欲聾,手中的武器閃爍著寒光。
麵對如此強大的攻勢,敵人根本無法抵擋,隻能節節敗退。
就這樣,正麵的軍隊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輕鬆地平推過去,沒有遇到絲毫阻力。
與此同時,迂迴到敵後的部隊也展現出了非凡的戰鬥力。
他們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戰術,出其不意地襲擊敵人。
那些身毒土著兵原本還企圖負隅頑抗,但當他們看到威風凜凜、神勇無敵的靖難軍士兵時,頓時嚇得魂飛魄散,紛紛丟下武器舉手投降。
短短不到五天的時間裏,曾經不可一世的三十萬昂撒大軍就被徹底擊潰並消滅殆盡。
這一驚人的勝利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遍了昂撒帝國的各個殖民地。
各地民眾聽聞這個捷報後,無不歡欣鼓舞,紛紛響應,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抗浪潮。
昂撒帝國國會得知此事後,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之中。
經過一番緊張而細致的商討,他們無奈地發現自己似乎確實對這支強悍的靖難軍束手無策。
畢竟這場戰爭的戰場位於內陸地區,昂撒帝國引以為傲的強大艦隊就算再有能耐,也無法上岸作戰,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
基於這樣的形勢判斷,昂撒帝國不得不放下傲慢與偏見,決定派出使者前來與李聖君進行和談。
然而,讓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們提出的和談條件簡直是異想天開。
這些人竟然要求靖難軍乖乖撤迴滇省,並將好不容易攻占下來的東印總督府和驃國總督府拱手交還給昂撒帝國。
這可真是異想天開啊!那可是連強大的軍隊都無法攻克的堅固堡壘,竟然有人妄圖通過談判桌來獲取,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而英明睿智的李聖君又怎會像之前那些昏庸無能、任人擺布的統治者一樣輕易妥協呢?
麵對昂撒帝國特使提出的荒謬提議,李聖君毫不猶豫地當場予以迴絕,並毫不留情地將其驅逐出門外。
眼看著和平談判無果而終,昂撒帝國當然不可能心甘情願地就此認輸。
畢竟,如果他們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單方麵退讓,那麽日後在這顆星球上將顏麵無存,再也難以立足。
況且,目前的局勢尚未發展到完全不可收拾的地步。
然而,盡管有著美好的構想,但無奈國內的情況卻並不樂觀。
國會中的議員們整日忙於相互推諉責任、扯皮爭吵,根本無暇顧及對外事務。
他們每天不是指責對方決策失誤,就是推卸自身應當承擔的義務,寶貴的時間就在這樣無休止的內耗中白白流逝掉了。
就在昂撒帝國內部亂成一團的時候,一直密切關注著局勢變化的靖難軍敏銳地捕捉到了戰機。
他們發現由於昂撒帝國在中印總督府的防守力量變得異常薄弱。
於是,靖難軍果斷出擊,率領大軍如猛虎下山般勢如破竹地殺進了這片區域。
靖難軍不僅在軍事上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成功實現了對該地區的占領,而且還充分發揮了自身靈活多變的策略優勢。
他們深知戰爭不僅僅是武力的較量,更是經濟實力的比拚。
因此,在占領區穩定之後,靖難軍立即動員內部的商人們行動起來,以最快的速度填補當地因戰亂而出現的商業空白。
這些精明能幹的商人迅速接手並重新啟動了昂撒帝國遺留下來的各類企業,使其恢複正常運轉。
如此一來,原本需要從千裏之外長途運輸而來的大量軍需物資,如今都能夠在當地直接獲得補給,大大提高了軍隊的作戰效率和持續作戰能力。
靖難軍那排山倒海般強大的攻擊力如同一柄鋒利無比的利劍,直直地刺進了昂撒帝國那些高高在上的議員們的心髒深處,深深地刺痛了他們敏感且脆弱的神經。
至此,這些平日裏喜歡無休止扯皮、推諉責任的議員們終於坐不住了。
他們意識到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任由靖難軍這樣長驅直入下去,不僅會讓自己顏麵掃地,更有可能失去那塊肥沃得令人垂涎欲滴的土地。
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昂撒帝國當機立斷,迅速下達命令,調遣身毒土邦的偽軍部隊緊急趕往身毒河附近進行布防。
這些偽軍們手忙腳亂地忙碌起來,有的忙著架設密密麻麻的鐵絲網,試圖用這種障礙物來減緩靖難軍前進的步伐;
還有的則小心翼翼地埋下一顆顆威力巨大的地雷,精心布置出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地雷陣。
期望能夠借此成功阻擋住靖難軍南下的腳步,從而為昂撒帝國本部大軍的及時趕來贏得寶貴的時間。
與此同時,昂撒帝國充分發揮其強大的海軍優勢以及卓越的海洋運輸能力,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將整整二十萬昂撒本部軍隊投放到了身毒河南岸。
一時間,南岸旌旗蔽日,營帳連綿不絕,仿佛一片鋼鐵鑄就的森林,散發著令人膽寒的氣息。
然而,在此期間,靖難軍並沒有閑著。
他們深知此時並非繼續南下的最佳時機,如果貿然行動攻打身毒,無異於替高盧帝國和雄鷹帝國充當吸引昂撒帝國火力的靶子。
那樣一來,這兩個國家便可以趁機躲在後方韜光養晦,暗自發展壯大實力。
因此,靖難軍明智地選擇按兵不動,集中精力在身毒河北岸埋頭苦幹。
士兵們夜以繼日地辛勤勞作,修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禦工事,宛如一條蜿蜒盤踞的巨龍橫亙在北岸之上,靜靜地等待著昂撒軍的到來。
費力不討好之事,李聖君向來都是避而遠之的。
正因如此,她深思熟慮之後方才下定決心,選擇在身毒河北岸采取以守待攻、以戰促和的策略。
她心中盤算著,隻需靜待時機,待到那昂撒帝國與靖難軍雙方僵持不下之際,便是展開和談之時。。
而此時,身在身毒河南岸的昂撒帝國大將則是意氣風發地揮手下令,一場激烈的攻擊就此拉開帷幕!
天空之中,戰鬥機唿嘯而過,彼此糾纏廝殺。
雙方飛行員都使出渾身解數,拚命爭奪製空權。
每一次俯衝、爬升、盤旋,都伴隨著生與死的較量。
地麵之上,各式各樣的火炮齊聲怒吼,炮彈猶如雨點一般肆意地朝著對方陣地傾瀉而下。
火光衝天,炮聲震耳欲聾,整個戰場仿佛變成了一片火海。
然而,在這種重火力交鋒尚未決出勝負之前,步兵們隻能焦急地等待著衝鋒陷陣的命令。
因為誰也不敢輕易冒險,讓士兵們暴露在敵人兇猛的炮火之下。
就這樣,這場驚心動魄的戰鬥持續了整整三天。
經過艱苦卓絕的鏖戰,靖難軍終於憑借著頑強的鬥誌和出色的戰術運用,成功奪得了製空權。
在空戰中,昂撒帝國的飛機麵對靖難軍戰機時顯得力不從心,完全處於下風。
他們往往需要付出慘重代價,損失三架甚至更多的飛機,才有機會換掉靖難軍的一架飛機。
隨著製空權的易手,戰場上的局勢逐漸開始向著有利於靖難軍的方向發展。
擁有了製空權之後,局勢對於我方來說變得豁然開朗起來。
隻見一架架戰鬥轟炸機如同獵鷹一般唿嘯著衝向天空,它們攜帶著威力巨大的炸彈,如雨點般砸向那些暴露無遺的昂撒炮兵陣地、物資儲存基地以及其他至關重要的目標點。
每一次爆炸都掀起滾滾濃煙和熊熊烈焰,將敵人精心構築的防線炸得支離破碎。
不僅如此,我方還果斷地對昂撒軍的後勤運輸線發起了猛烈的空襲。
這條運輸線宛如一條生命之脈,源源不斷地為身毒河南岸那六十萬龐大軍隊輸送著各種必需的物資。
然而此刻,在我方戰機的狂轟濫炸之下,它卻變成了一片廢墟。
橋梁被炸斷,道路被炸毀,運輸車輛燃起熊熊大火。
要知道,這六十萬大軍每天所消耗的物資堪稱天文數字。
一旦後勤運輸線遭到嚴重破壞,無法及時供應充足的糧食和彈藥等物資,身毒偽軍們很快便陷入了困境之中。
他們開始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公然違抗昂撒軍官下達的命令。原本看似堅不可摧的聯軍陣營內部瞬間出現了裂痕。
隨著戰事的推進,昂撒帝國逐漸意識到靖難軍絕非等閑之輩,想要輕易將其擊敗並非易事。
盡管自家的海軍實力強大無比,但畢竟無法直接登上陸地作戰,難以對靖難軍的陸軍構成實質性的威脅。
麵對這種局麵,昂撒帝國不得不重新審視當前的戰況,並再次啟動和談進程。
然而,雙方之間的分歧實在太大,經過一輪又一輪艱苦的談判,最終仍舊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既然無法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那麽這場殘酷的戰爭也就隻能繼續下去,直到一方徹底倒下為止!
昂撒帝國的首相站在巨大的作戰指揮室裏,目光緊緊地盯著牆上那幅詳細的世界地圖。
他的眉頭皺得如同麻花一般緊蹙著,額頭上甚至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原因無他,正是由於昂撒軍在身毒地區那堪稱災難性的糟糕表現,使得原本就蠢蠢欲動的其他殖民地的反抗勢力愈發猖獗起來。
這些反抗力量猶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開來,令整個昂撒帝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更為棘手的是,如此混亂的局勢極大地分散了昂撒帝國的軍事力量,使其難以集中優勢兵力去剿滅那支日益強大的靖難軍。
麵對這錯綜複雜、令人焦頭爛額的局麵,這位經驗豐富的首相深吸一口氣,決定使出他們傳承已久的獨門絕技——將其他列強一同拉入這個泥潭,從而進一步攪亂局勢,渾水摸魚。
說幹就幹,昂撒首相親自策劃並部署了一係列精心設計的陰謀詭計。
首先,他派出了一批能言善辯、巧舌如簧的說客前往雄鷹帝國。
這些人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極力誇大當前局勢的嚴重性以及潛在的利益誘惑,成功地說服了雄鷹帝國參與進來。
緊接著,昂撒帝國又暗中派遣了一支偽裝成靖難軍的特工部隊,對高盧帝國位於安南的殖民地發起了突然襲擊。
這一連串陰險狡詐的招數果真奏效了。
得知自己的殖民地遭到“靖難軍”攻擊後,高盧帝國怒不可遏,而雄鷹帝國則看到了從中漁利的機會。
於是乎,兩個列強迅速做出反應,展開緊密合作。
雄鷹帝國慷慨解囊,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持;高盧帝國則毫不猶豫地調動大批軍隊,組成了一支規模龐大的二十萬遠征軍,並火速開往安南,企圖與靖難軍展開一場生死較量,以決出最終勝負。
然而,正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
即便這支遠征軍能夠順利抵達安南戰場,但從集結到行軍再到真正投入戰鬥,至少需要耗費兩個月的時間。
可眼下身處前線的六十萬昂撒大軍卻已經危在旦夕,別說是兩個月沒有糧食補給了,就算僅僅隻是斷糧兩天,恐怕都會立即全線崩潰,兵敗如山倒!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痛心疾首的昂撒首相,終於在權衡利弊之後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與靖難軍展開和談。
畢竟眼下這場激烈的戰爭已經給雙方都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繼續打下去隻會讓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
於是,這位首相心想:“不如先暫時停下戰火,通過談判來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反正邊打邊談、邊談邊打的策略我們也不是第一次用了,想當年昂撒帝國不正是憑借這樣靈活多變的手段才崛起的麽?”
在威力無比的航空炸彈狂轟濫炸之下,顯得脆弱無比,不堪一擊。
刹那間,火光衝天,硝煙彌漫,爆炸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這些軍事設施瞬間化作一片廢墟,而身處其中的昂撒軍士兵也遭受重創,傷亡慘重。
在飛機持續猛烈轟炸的掩護下,地麵部隊亦毫不示弱,以風馳電掣之速向前推進。
他們士氣高昂,銳不可當,喊殺聲震耳欲聾,仿佛一股洶湧澎湃的鋼鐵洪流,勢不可擋地湧向敵陣。
負責正麵進攻的軍隊迅速地行動起來,有條不紊地將一門門威力巨大的火炮架設完畢。
隨著指揮官一聲令下,炮群齊聲怒吼,炮彈如雨點般傾瀉而出,帶著毀天滅地之勢砸向敵人的陣地。
一時間,火光衝天,硝煙彌漫,整個戰場都被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所籠罩。
經過一輪又一輪猛烈的炮擊,敵人的陣地已經變成一片廢墟。
這時,一直等待著衝鋒時機的步兵們如猛虎下山一般衝向敵陣。
他們邁著堅定而有力的步伐,喊殺聲震耳欲聾,手中的武器閃爍著寒光。
麵對如此強大的攻勢,敵人根本無法抵擋,隻能節節敗退。
就這樣,正麵的軍隊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輕鬆地平推過去,沒有遇到絲毫阻力。
與此同時,迂迴到敵後的部隊也展現出了非凡的戰鬥力。
他們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戰術,出其不意地襲擊敵人。
那些身毒土著兵原本還企圖負隅頑抗,但當他們看到威風凜凜、神勇無敵的靖難軍士兵時,頓時嚇得魂飛魄散,紛紛丟下武器舉手投降。
短短不到五天的時間裏,曾經不可一世的三十萬昂撒大軍就被徹底擊潰並消滅殆盡。
這一驚人的勝利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遍了昂撒帝國的各個殖民地。
各地民眾聽聞這個捷報後,無不歡欣鼓舞,紛紛響應,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抗浪潮。
昂撒帝國國會得知此事後,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之中。
經過一番緊張而細致的商討,他們無奈地發現自己似乎確實對這支強悍的靖難軍束手無策。
畢竟這場戰爭的戰場位於內陸地區,昂撒帝國引以為傲的強大艦隊就算再有能耐,也無法上岸作戰,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
基於這樣的形勢判斷,昂撒帝國不得不放下傲慢與偏見,決定派出使者前來與李聖君進行和談。
然而,讓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們提出的和談條件簡直是異想天開。
這些人竟然要求靖難軍乖乖撤迴滇省,並將好不容易攻占下來的東印總督府和驃國總督府拱手交還給昂撒帝國。
這可真是異想天開啊!那可是連強大的軍隊都無法攻克的堅固堡壘,竟然有人妄圖通過談判桌來獲取,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而英明睿智的李聖君又怎會像之前那些昏庸無能、任人擺布的統治者一樣輕易妥協呢?
麵對昂撒帝國特使提出的荒謬提議,李聖君毫不猶豫地當場予以迴絕,並毫不留情地將其驅逐出門外。
眼看著和平談判無果而終,昂撒帝國當然不可能心甘情願地就此認輸。
畢竟,如果他們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單方麵退讓,那麽日後在這顆星球上將顏麵無存,再也難以立足。
況且,目前的局勢尚未發展到完全不可收拾的地步。
然而,盡管有著美好的構想,但無奈國內的情況卻並不樂觀。
國會中的議員們整日忙於相互推諉責任、扯皮爭吵,根本無暇顧及對外事務。
他們每天不是指責對方決策失誤,就是推卸自身應當承擔的義務,寶貴的時間就在這樣無休止的內耗中白白流逝掉了。
就在昂撒帝國內部亂成一團的時候,一直密切關注著局勢變化的靖難軍敏銳地捕捉到了戰機。
他們發現由於昂撒帝國在中印總督府的防守力量變得異常薄弱。
於是,靖難軍果斷出擊,率領大軍如猛虎下山般勢如破竹地殺進了這片區域。
靖難軍不僅在軍事上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成功實現了對該地區的占領,而且還充分發揮了自身靈活多變的策略優勢。
他們深知戰爭不僅僅是武力的較量,更是經濟實力的比拚。
因此,在占領區穩定之後,靖難軍立即動員內部的商人們行動起來,以最快的速度填補當地因戰亂而出現的商業空白。
這些精明能幹的商人迅速接手並重新啟動了昂撒帝國遺留下來的各類企業,使其恢複正常運轉。
如此一來,原本需要從千裏之外長途運輸而來的大量軍需物資,如今都能夠在當地直接獲得補給,大大提高了軍隊的作戰效率和持續作戰能力。
靖難軍那排山倒海般強大的攻擊力如同一柄鋒利無比的利劍,直直地刺進了昂撒帝國那些高高在上的議員們的心髒深處,深深地刺痛了他們敏感且脆弱的神經。
至此,這些平日裏喜歡無休止扯皮、推諉責任的議員們終於坐不住了。
他們意識到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任由靖難軍這樣長驅直入下去,不僅會讓自己顏麵掃地,更有可能失去那塊肥沃得令人垂涎欲滴的土地。
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昂撒帝國當機立斷,迅速下達命令,調遣身毒土邦的偽軍部隊緊急趕往身毒河附近進行布防。
這些偽軍們手忙腳亂地忙碌起來,有的忙著架設密密麻麻的鐵絲網,試圖用這種障礙物來減緩靖難軍前進的步伐;
還有的則小心翼翼地埋下一顆顆威力巨大的地雷,精心布置出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地雷陣。
期望能夠借此成功阻擋住靖難軍南下的腳步,從而為昂撒帝國本部大軍的及時趕來贏得寶貴的時間。
與此同時,昂撒帝國充分發揮其強大的海軍優勢以及卓越的海洋運輸能力,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將整整二十萬昂撒本部軍隊投放到了身毒河南岸。
一時間,南岸旌旗蔽日,營帳連綿不絕,仿佛一片鋼鐵鑄就的森林,散發著令人膽寒的氣息。
然而,在此期間,靖難軍並沒有閑著。
他們深知此時並非繼續南下的最佳時機,如果貿然行動攻打身毒,無異於替高盧帝國和雄鷹帝國充當吸引昂撒帝國火力的靶子。
那樣一來,這兩個國家便可以趁機躲在後方韜光養晦,暗自發展壯大實力。
因此,靖難軍明智地選擇按兵不動,集中精力在身毒河北岸埋頭苦幹。
士兵們夜以繼日地辛勤勞作,修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禦工事,宛如一條蜿蜒盤踞的巨龍橫亙在北岸之上,靜靜地等待著昂撒軍的到來。
費力不討好之事,李聖君向來都是避而遠之的。
正因如此,她深思熟慮之後方才下定決心,選擇在身毒河北岸采取以守待攻、以戰促和的策略。
她心中盤算著,隻需靜待時機,待到那昂撒帝國與靖難軍雙方僵持不下之際,便是展開和談之時。。
而此時,身在身毒河南岸的昂撒帝國大將則是意氣風發地揮手下令,一場激烈的攻擊就此拉開帷幕!
天空之中,戰鬥機唿嘯而過,彼此糾纏廝殺。
雙方飛行員都使出渾身解數,拚命爭奪製空權。
每一次俯衝、爬升、盤旋,都伴隨著生與死的較量。
地麵之上,各式各樣的火炮齊聲怒吼,炮彈猶如雨點一般肆意地朝著對方陣地傾瀉而下。
火光衝天,炮聲震耳欲聾,整個戰場仿佛變成了一片火海。
然而,在這種重火力交鋒尚未決出勝負之前,步兵們隻能焦急地等待著衝鋒陷陣的命令。
因為誰也不敢輕易冒險,讓士兵們暴露在敵人兇猛的炮火之下。
就這樣,這場驚心動魄的戰鬥持續了整整三天。
經過艱苦卓絕的鏖戰,靖難軍終於憑借著頑強的鬥誌和出色的戰術運用,成功奪得了製空權。
在空戰中,昂撒帝國的飛機麵對靖難軍戰機時顯得力不從心,完全處於下風。
他們往往需要付出慘重代價,損失三架甚至更多的飛機,才有機會換掉靖難軍的一架飛機。
隨著製空權的易手,戰場上的局勢逐漸開始向著有利於靖難軍的方向發展。
擁有了製空權之後,局勢對於我方來說變得豁然開朗起來。
隻見一架架戰鬥轟炸機如同獵鷹一般唿嘯著衝向天空,它們攜帶著威力巨大的炸彈,如雨點般砸向那些暴露無遺的昂撒炮兵陣地、物資儲存基地以及其他至關重要的目標點。
每一次爆炸都掀起滾滾濃煙和熊熊烈焰,將敵人精心構築的防線炸得支離破碎。
不僅如此,我方還果斷地對昂撒軍的後勤運輸線發起了猛烈的空襲。
這條運輸線宛如一條生命之脈,源源不斷地為身毒河南岸那六十萬龐大軍隊輸送著各種必需的物資。
然而此刻,在我方戰機的狂轟濫炸之下,它卻變成了一片廢墟。
橋梁被炸斷,道路被炸毀,運輸車輛燃起熊熊大火。
要知道,這六十萬大軍每天所消耗的物資堪稱天文數字。
一旦後勤運輸線遭到嚴重破壞,無法及時供應充足的糧食和彈藥等物資,身毒偽軍們很快便陷入了困境之中。
他們開始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公然違抗昂撒軍官下達的命令。原本看似堅不可摧的聯軍陣營內部瞬間出現了裂痕。
隨著戰事的推進,昂撒帝國逐漸意識到靖難軍絕非等閑之輩,想要輕易將其擊敗並非易事。
盡管自家的海軍實力強大無比,但畢竟無法直接登上陸地作戰,難以對靖難軍的陸軍構成實質性的威脅。
麵對這種局麵,昂撒帝國不得不重新審視當前的戰況,並再次啟動和談進程。
然而,雙方之間的分歧實在太大,經過一輪又一輪艱苦的談判,最終仍舊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既然無法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那麽這場殘酷的戰爭也就隻能繼續下去,直到一方徹底倒下為止!
昂撒帝國的首相站在巨大的作戰指揮室裏,目光緊緊地盯著牆上那幅詳細的世界地圖。
他的眉頭皺得如同麻花一般緊蹙著,額頭上甚至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原因無他,正是由於昂撒軍在身毒地區那堪稱災難性的糟糕表現,使得原本就蠢蠢欲動的其他殖民地的反抗勢力愈發猖獗起來。
這些反抗力量猶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開來,令整個昂撒帝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更為棘手的是,如此混亂的局勢極大地分散了昂撒帝國的軍事力量,使其難以集中優勢兵力去剿滅那支日益強大的靖難軍。
麵對這錯綜複雜、令人焦頭爛額的局麵,這位經驗豐富的首相深吸一口氣,決定使出他們傳承已久的獨門絕技——將其他列強一同拉入這個泥潭,從而進一步攪亂局勢,渾水摸魚。
說幹就幹,昂撒首相親自策劃並部署了一係列精心設計的陰謀詭計。
首先,他派出了一批能言善辯、巧舌如簧的說客前往雄鷹帝國。
這些人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極力誇大當前局勢的嚴重性以及潛在的利益誘惑,成功地說服了雄鷹帝國參與進來。
緊接著,昂撒帝國又暗中派遣了一支偽裝成靖難軍的特工部隊,對高盧帝國位於安南的殖民地發起了突然襲擊。
這一連串陰險狡詐的招數果真奏效了。
得知自己的殖民地遭到“靖難軍”攻擊後,高盧帝國怒不可遏,而雄鷹帝國則看到了從中漁利的機會。
於是乎,兩個列強迅速做出反應,展開緊密合作。
雄鷹帝國慷慨解囊,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持;高盧帝國則毫不猶豫地調動大批軍隊,組成了一支規模龐大的二十萬遠征軍,並火速開往安南,企圖與靖難軍展開一場生死較量,以決出最終勝負。
然而,正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
即便這支遠征軍能夠順利抵達安南戰場,但從集結到行軍再到真正投入戰鬥,至少需要耗費兩個月的時間。
可眼下身處前線的六十萬昂撒大軍卻已經危在旦夕,別說是兩個月沒有糧食補給了,就算僅僅隻是斷糧兩天,恐怕都會立即全線崩潰,兵敗如山倒!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痛心疾首的昂撒首相,終於在權衡利弊之後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與靖難軍展開和談。
畢竟眼下這場激烈的戰爭已經給雙方都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繼續打下去隻會讓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
於是,這位首相心想:“不如先暫時停下戰火,通過談判來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反正邊打邊談、邊談邊打的策略我們也不是第一次用了,想當年昂撒帝國不正是憑借這樣靈活多變的手段才崛起的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