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等三個老臣也慢慢跟隨著入座後,他才又佯裝抿著茶水,擺出一臉無所謂的神態對著李瑁開起了口。


    “逆……瑁兒此事你做的非常好,三位愛卿都是國之重臣,往日大多受眼力所累無法一心處理國事,但今後有你這製作的老花鏡幫扶,想必定能事半功倍了,如此一來你小子也算將功贖罪,那朕前番所說的責罰之事便倆倆抵消了吧!”


    “孩兒謝過父皇不罰之恩!孩兒日後一定克己自身,不會再給父皇您徒增煩惱了……”“你知曉自己平常給為父添煩惱就好,那今日朕到要再問問,你一個十來歲的娃娃為何要吟誦那首石灰吟小詩啊?還弄的滿城風雨人盡皆知,你莫不是想要以詩明誌,宣泄自己個心中的怨氣不成!來來,今日你就當著為父還有幾位大人的麵把那心中的諸多苦楚一並都講了吧?”


    “這……父皇?”李瑁原本以為自己先是奶油蛋糕開路,現在又同時祭出世界地圖和老花鏡這麽兩個令人難以拒絕的大殺器,怎麽著也該把李隆基內心那股熊熊燃燒的無名火給熄滅了的。


    可眼下聽他話中的所含意味,似乎非要抓住點自己的小辮子不放啊,難道一首自己偶感而背的石灰吟小詩,真就讓他如此耿耿於懷嗎?此時的李瑁看似靜靜的老實站那,但腦子裏卻又快速的飛轉起來。


    當他仔細想了一番後,才慢慢理清了一些頭緒,因為他李隆基這個皇位來的實在太不容易啊!此人從小便是在陰謀詭計裏成長起來,眼見的更是父子手足相殘之事,特別是那位老祖母武媚娘的手段應該是貫穿了他李三郎的整個童年陰影的。


    現在如果要非說他是在未雨綢繆的敲打幾下自己,這個中道理講起來,好像也是說的過去的,若是自己此時表現的太過激動或者心虛害怕是不是真的又要弄巧成拙呢?


    於是李瑁在反複權衡利弊,推敲完李隆基此刻的心理活動之後,決定孤注一擲的賭一把,與其日後事事受人猜忌提防,還不如現在就痛痛快快的來一場清者自清的高超表演,不過這表演起來的力度和分寸合不合適,就得看老頭子對自己那位惠妃母親到底是不是真愛了。


    “父皇,您莫不是單單因孩兒吟誦的那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就此推定孩兒心中有所不滿吧?父皇啊這事您老可真誤會孩兒了,孩兒我吟誦作詞向來隨心所欲哪裏會來什麽以詩明誌,沒那才華,真沒那才華的……”


    “哦!沒才華?隨心所欲一時興起?詩詞一道雖說末技小流,但也沒你說的那麽輕鬆簡單吧,以為父看,你這首石灰吟遣詞用句相當老到啊,若不是苦思良久怕是難以成形吧!為父真沒想到你這般小小年紀居然都學會和朕玩弄心思了!”


    尼瑪,我尼瑪!真的是伴君如伴虎,怎麽好好的談詩詞歌賦,這說著說著就又扯到玩弄心思上麵來呢?這樣一定大帽子壓下來自己就算有一百腦袋也扛不住啊!


    李瑁眼見李隆基這個狗日的先入為主把自己作了有罪推論來教訓,而且按照眼前這個情況發展來看,他自己好像是說多錯多,不說也是默認,反正怎麽來都是死路一條的樣子啊!也是在這一刻李瑁終於大腦宕機,想不出一點應對的辦法來,瞬間襲來的恐懼滋味甚至還令他有一絲窒息。


    不過好在人在江湖混,靠的就是朋友多,正當李瑁被嚇的雙腿發軟打算下跪求饒之際,右相公宋璟這個老頭兒終於挨不住良心譴責出麵幫著開口再次打起圓場來。


    “聖人息怒,按理說您這父教子,純屬家務事,老臣本不該多嘴參合的,可您貴為天子,天家無私事啊!老臣這就又不得不多句嘴了,另外壽王殿下剛剛才給吾等三人送了老花鏡,古語有雲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尚若老臣就這般眼睜睜瞧著殿下他受罰,恐內心不安啊……哈哈”


    “宋相公言之有理,老臣二人附議,殿下所作之詩,吾等也是有所耳聞,單憑一首小詩便定了壽王殿下的忤逆,那聖人您恐有欲加之罪的嫌疑了,萬萬不可啊……”


    宋璟,張說,賀之章三人表麵上看似在為李瑁求情,可說話間卻好似在和李隆基閑談玩笑,於是就在這一人一語間,李隆基心頭那點剛剛燃起的疑惑仿佛又很快消失了。


    於是在他連連舉起茶碗對著三人搖頭苦笑後,才再次對著李瑁開口道“逆子,你這禮物送的好啊!一連三位朝廷重臣出言為你求情,看來今日你這忤逆之罪朕是想定也定不了,不過你先前說小詩是隨性為之並未苦思雕琢,這話朕聽起來怎麽好像感覺你小子像在自誇呢?不如你當場再即興吟誦一首可好?也好讓朕瞧瞧你是否當真有那曹子建之才!”


    李隆基此話一出,太子李英當場就在內心咯噔了一下,張說幾位聽後,臉上也是全然沒有了之前的輕鬆之感,因為此刻他們無一不感受到了李隆基話中的一語雙關之意。


    七步成詩的曹植曹子健,丫還真挺應景,李瑁此刻當然也明白李隆基說出這個悲催人物來的真正目的了,無非是想在自己麵前展示一下他作為父親和帝王的權力,換言之也就是在告訴他李瑁,你再怎麽鬧怎麽搞小命也還是牢牢抓在自己手裏的啊,另外曆史上李隆基殺起自己兒子來可是從來不手軟的,李瑁想到這些真的再次後脊背發涼。


    而與此同時站在一旁的高力士也才恍然大悟一般的覺醒,他很後悔自己先前那個草率的推定,因為麵前的李隆基,他還是以前那個殺伐果斷文武雙全的李隆基,是一點也沒變!對於李瑁的提防好像比自己想想的還要狠些啊!


    在眾人屏住唿吸麵麵相赫之時,李瑁雖然猶豫了許久,但最終也還是硬著開口應答了“父皇,那孩兒是不是做出詩來,您就相信孩兒之前所說的話了!”


    “自然,你應當知曉為父尋常最是痛恨之處便是他人欺瞞扯謊!此事就算是換做你們這幫皇子也無一能例外……”“那行吧!孩兒立馬作上一首就是了,還請父皇出題?”“立馬作詩?還要為父出題?你小子當真如此自信,連思考片刻都不需要嗎?”


    “早作晚作都一樣?父皇您要是考教文章策論什麽的孩兒或許還一時答不上來,但這詩詞一道乃是小技,孩兒自問還是能作出幾首的!”


    “好好!你狂妄如斯,那為父應你所求,這題……取上元節吧!”


    聽到李隆基把上元節三個字幾乎脫口而出,李瑁便知道這老小子撞自己槍口上來了,丫的熟讀唐詩宋詞三百首不背來也會吟,今日自己要是連一首能鎮住場麵描寫元宵佳節的小詩詞都背不出來,那丫的九年義務教育不是白學了嗎?


    於是李瑁在強忍著內心的激動,然後故作沉思的一般在原地走動起來,而他這個抓耳撓撒的舉動此刻在旁人看來卻又是另一番滋味,首當其衝便是太子李瑛,他內心雖然十分厭惡記恨武惠妃的獨寵專橫,但對於李瑁這個骨肉兄弟又還是多多少少有些情誼在的。


    特別是當迴想起小時候自己去寧王府玩耍的那段快樂時光,他更是心緒萬千,而此刻李瑁眼看著就要遭殃,一時不忍就生出一絲愧疚來。


    畢竟他做為太子二哥,又年長了李瑁好幾歲,而李瑁眼下不過十來歲的娃娃,就算他母妃有萬般的不是,自己又怎好就此遷怒其而又袖手旁觀呢?


    於是在思考片刻後,李瑛再次出麵替李瑁求起情來。“父皇,瑁弟他就是貪玩了些,您就不要與他一般見識了,這當場考教詩詞對於一般應試舉人來說也是難度頗大,何況瑁弟他還在學堂求學,不如……”


    “你站到一旁去,休要再多話了,兄弟情深也不急在這一時,朕就是想看看他這個逆子到底能硬氣到何時,你難道沒聽見他自己剛才說出口的大話嗎?就差自比曹子建擁天下八鬥之才了!”


    “太子哥哥您就站在一旁去吧!您的好意弟弟心領了,弟弟我心中已然有一首小詩詞成竹在胸了,您不妨也一起給品鑒品鑒吧!”


    李瑁朝著李瑛行完一個拱手禮後,便轉身在大殿上慢慢悠悠的度起步來,繼而張開嘴背誦起了辛棄疾的那首千古流傳的《青玉案》來。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父皇……父皇孩兒作完了,您看還行嗎?”


    李瑁連著幾聲詢問,但大殿之上此刻卻無半個人應答,連帶著高力士也是一臉陶醉的在閉眼吟誦,仿佛置身在那上元節之中。


    “好詞,好詩!壽王殿下之才不弱曹子建也?”


    “點題,應景,誦之猶如瓊漿在口連綿不斷啊!當是傳世之佳作!”


    “眾裏尋他千百度,默然迴首……好一句默然迴首!聖人有子如此,您又怎忍心責罰與他啊!老臣恭賀聖人咱大唐至今日始便多了一位千古詩才了……”


    張說,宋璟,賀之章三人這樣變著法的誇讚,也不知道是不是事先在座位底下商量好的,反正三人說出的話,此刻在李瑁耳中聽來卻是那樣的肉跳心驚,因為他感覺這三個老家夥好像在行使捧殺之計,怕自己死的太慢啊。


    “哈哈……三位愛卿不必如此高抬他了,這一闕上元節小詞初聞之著實讓人耳目一新,但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之前這小子已然飄飄忽不知所以,諸位還是別……”


    眼見李隆基麵色好轉,言語間也沒了剛才的嚴厲,於是李瑁抓準時機急忙躬身行禮接下他的話茬。


    “父皇英明一語便說破了孩兒的短處,孩兒作詩向來隻會堆砌華麗辭藻,無病聲吟,個中緣由也的確如父皇您說的那般,全因往日裏心浮氣躁,未打下紮實根基,孩兒以後定會緊記父皇教誨……”


    “你能想及此,為父大感欣慰啊,知錯改錯方是我李家好二郎,那這幾日就把那些進山挖石的民夫全招迴來吧!如此勞民傷財之舉不該是你堂堂一個皇子該做的明白嗎?靜心思學才是正道!”


    話題點到這裏後,高力士這個局中人才又忽然明白過來,李隆基他一大早便把李瑁招來東一榔頭西一斧子的亂嚇唬,找由頭,原來,原來最終的目的還是在於此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逍遙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亂寫李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亂寫李四並收藏大唐逍遙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