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這年頭持槍證好不好搞?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作者:鈦鉉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魏工郎收起目光,不好意思道:“嫂子好……嫂子真是太漂亮了……許哥昨天拿的官箱,就是……”
許灼點點頭:“對,頭發也是昨天剛剪的。”
梁大曉一愣,也盯著許若穀看了起來:“才發現剪頭發了,那一頭長發真是不錯的,賣給理發店,可是能值不少錢呢。”
在看到許灼的眼神後,他不好意思笑了笑。
“習慣了,勿怪,我大老粗一個……”
最好的假發永遠都是真發來做的。
品質好的頭發迴收價也自然不便宜。
像許若穀那一頭長發,既長發質又好,顏色也深,是上乘中的上乘。
真要賣錢,少說幾十塊錢能賣。
畢竟整個易城也找不出幾個這樣的頭發。
就算能找,人家也不一定願意賣。
本地姑娘大部分都有著嫁人才剪頭發的規矩。
這還沒嫁人就剪頭發,要麽日子很難過,要麽就是許了人。
直接頭發剪短引起的誤會,那可麻煩得多。
這小插曲就在許灼插科打諢中糊弄過去了,免得尷尬。
眼下一說他要去木材廠買木料,梁大曉便奇怪:“你們村砍了這麽多樹,全都堆在了倉庫裏,就不能賣給你?”
魏工郎連忙解釋道:“師兄,那些都是新鮮樹,水份太重。想要用,得堆放陰幹三年。不然現在就做家具什麽的,它還會縮水,指不定開裂。”
“那你們要什麽樹,跟我說一聲不就行了?”
魏工郎又擺手道:“師兄,你不是木匠,不懂木料水深。同一種樹,不同年份的,料子不一樣。同一棵樹,不同部位的,氣性不一樣。真正要好料子,還有陰幹好的料子,得自己去挑。你直接拿的話,人家給普通料是給,給蟲眼料也是給,你拿了還不知道被坑了。”
“水這麽深……”梁大曉驚訝道。
“這不算深,深的師兄你還沒見過呢……”
“那行,你們在這等等,迴頭我派艘船在白銀灞河那,你們乘船,人家直接走水路帶你們去,也方便。”
聊了一陣後梁大曉才帶著人和貨離開。
許灼本來想走陸路的……
可想到陸路的路況,確實覺得水路更好。
於是同意了梁大曉的派船接送。
分別前他送了送梁大曉,親自和他著重提了提金磚的事,莫要忘記。
轉身迴去,正好看到阿山和許若穀交談,接過了牛蛙離開。
算起來,阿山從他這裏賺的錢,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了。
也算開學前在他這裏打暑假工了。
看著阿山離開,他作了今天的工作安排。
先兩人帶著魏工郎去附近工地上轉轉。
沒辦法,昨天忘了和魏工郎說上班時間,以至於他早來這麽久。
也好,帶著他說說關於建築的事。
魏工郎因為家庭原因,比村上好多人要有眼界許多。
鋼筋混凝土建築他完全可以接受,也知道傳統青磚和紅磚強度這迴事。
這說起來不費勁。
三人邊走邊檢查,許灼會把問題說出來,許若穀拿出來記。
片刻後,養殖場、菜市場、十七號、十五十六號人來上工了,就把條子一一遞過去,讓指揮員組織開會,說明情況,提出解決方案,安排好工作部署後,再進行這一天的工作展開。
“許哥,你們這河道清理時,撈出來不少魚吧?”
轉完一圈,三人站在已經開始打造塘口碼頭的邊上,看著比先前又深不少的河道,就慢慢熬著時間,魏工郎忽然開口詢問。
“是啊,也算賣了不少錢。”
“許哥,那這河裏就沒鱖魚,鰻魚什麽的稀有魚種?這些可值錢了。”
“有,但是不多。入村河段,其實一直都被圍起來的。這裏麵的魚,都是先前生產隊投放進去的魚苗。在放魚苗前,河段被大致清理過。就怕出現黑魚,大鯰魚,鱖魚這樣吃魚苗特別厲害的魚種。當時我們老書記特地找農業局的相關專家來看過,細心弄了弄。北麵白銀灞河也一樣這麽搞的。就南麵柘涇巷河沒這個弄,因為那條河又寬又深,本來就更適合水泥船,不能專門養魚。”
“誒,那可惜了……”
“可惜啥啊,你想釣魚?”
“是啊……釣個一兩條,不妨事吧?”
“你會被抓起來通報批評的。”
“不是吧,也就一兩條……”
“等這河再通水就不養魚了,隨你怎麽釣。但是白銀灞河還是別去,我們老書記這人守財奴。先前村上有熊孩子偷釣,被老書記直接抓起來打屁股,抽腫了屁股才被放走的。我們這老書記,手段很硬,脾氣也差。”
“誒唷……那還是我們那書記好,隻要你不賣,釣少了點也沒關係。”
“多說的……你們那是鎮子上,主要經濟又不靠魚,我們是鄉下,水產組可是村裏幾大經濟來源之一了。就跟雙橋巷北麵菜地裏的蠶房那塊一樣,蠶房跟豬棚、魚塘、桑林連在一起的,那也是老書記命根子。先前我特麽無聊時路過手賤摘了片桑葉,都被蹲在溝邊拉野屎的老書記罵了好幾句。”
“喔唷!你們家老書記脾氣這麽大這麽猛?!”
“先前我的事你聽過了吧?”
“東蔡疤哥?”
“他和另外一個小弟,直接被老書記的春田步槍給擊穿了膝蓋。我當時都嚇傻了,那子彈是穿過我身旁擊穿疤哥膝蓋的……後來我才知道,全村,不止全村,整個五村集鎮,隻有他一個有持槍證。其餘民兵的槍都放在村委,沒有批準是不能動的,唯有他有持槍拿槍的特權。”
“那的確猛,我們家附近都有三個人有持槍證,家裏藏槍的不止三個。”
“我去……百灣鎮上這麽猛?”
魏工郎暗道哪有你們天授村猛,春田步槍都出來了。
這東西不上過戰場,就江南這地方這水平,哪有人能私人弄到?
雖然這年頭,哪裏都有統戰部。
可平心而論,江南地區的統戰部其實是最沒用的。
目前和猴子們的摩擦不斷,真要搞起來也是高個子先頂著。
江南地區就是倒數第幾名的矮個子。
但不是說這裏戰力差,大後方就沒用了。
打仗打的是人口錢糧,別的地方出人,江南這地方出錢糧,重點要搞的就是經濟發展,比如說六四年十二月份左右,總理接見老朋友斯諾,詢問他在華夏玩了一圈的感受,和對經濟的見解時,問去的地方是哪裏?
當時斯諾一口氣說了幾個地名,基本都是江南的。
第二個地名,就是易城。
……
許灼點點頭:“對,頭發也是昨天剛剪的。”
梁大曉一愣,也盯著許若穀看了起來:“才發現剪頭發了,那一頭長發真是不錯的,賣給理發店,可是能值不少錢呢。”
在看到許灼的眼神後,他不好意思笑了笑。
“習慣了,勿怪,我大老粗一個……”
最好的假發永遠都是真發來做的。
品質好的頭發迴收價也自然不便宜。
像許若穀那一頭長發,既長發質又好,顏色也深,是上乘中的上乘。
真要賣錢,少說幾十塊錢能賣。
畢竟整個易城也找不出幾個這樣的頭發。
就算能找,人家也不一定願意賣。
本地姑娘大部分都有著嫁人才剪頭發的規矩。
這還沒嫁人就剪頭發,要麽日子很難過,要麽就是許了人。
直接頭發剪短引起的誤會,那可麻煩得多。
這小插曲就在許灼插科打諢中糊弄過去了,免得尷尬。
眼下一說他要去木材廠買木料,梁大曉便奇怪:“你們村砍了這麽多樹,全都堆在了倉庫裏,就不能賣給你?”
魏工郎連忙解釋道:“師兄,那些都是新鮮樹,水份太重。想要用,得堆放陰幹三年。不然現在就做家具什麽的,它還會縮水,指不定開裂。”
“那你們要什麽樹,跟我說一聲不就行了?”
魏工郎又擺手道:“師兄,你不是木匠,不懂木料水深。同一種樹,不同年份的,料子不一樣。同一棵樹,不同部位的,氣性不一樣。真正要好料子,還有陰幹好的料子,得自己去挑。你直接拿的話,人家給普通料是給,給蟲眼料也是給,你拿了還不知道被坑了。”
“水這麽深……”梁大曉驚訝道。
“這不算深,深的師兄你還沒見過呢……”
“那行,你們在這等等,迴頭我派艘船在白銀灞河那,你們乘船,人家直接走水路帶你們去,也方便。”
聊了一陣後梁大曉才帶著人和貨離開。
許灼本來想走陸路的……
可想到陸路的路況,確實覺得水路更好。
於是同意了梁大曉的派船接送。
分別前他送了送梁大曉,親自和他著重提了提金磚的事,莫要忘記。
轉身迴去,正好看到阿山和許若穀交談,接過了牛蛙離開。
算起來,阿山從他這裏賺的錢,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了。
也算開學前在他這裏打暑假工了。
看著阿山離開,他作了今天的工作安排。
先兩人帶著魏工郎去附近工地上轉轉。
沒辦法,昨天忘了和魏工郎說上班時間,以至於他早來這麽久。
也好,帶著他說說關於建築的事。
魏工郎因為家庭原因,比村上好多人要有眼界許多。
鋼筋混凝土建築他完全可以接受,也知道傳統青磚和紅磚強度這迴事。
這說起來不費勁。
三人邊走邊檢查,許灼會把問題說出來,許若穀拿出來記。
片刻後,養殖場、菜市場、十七號、十五十六號人來上工了,就把條子一一遞過去,讓指揮員組織開會,說明情況,提出解決方案,安排好工作部署後,再進行這一天的工作展開。
“許哥,你們這河道清理時,撈出來不少魚吧?”
轉完一圈,三人站在已經開始打造塘口碼頭的邊上,看著比先前又深不少的河道,就慢慢熬著時間,魏工郎忽然開口詢問。
“是啊,也算賣了不少錢。”
“許哥,那這河裏就沒鱖魚,鰻魚什麽的稀有魚種?這些可值錢了。”
“有,但是不多。入村河段,其實一直都被圍起來的。這裏麵的魚,都是先前生產隊投放進去的魚苗。在放魚苗前,河段被大致清理過。就怕出現黑魚,大鯰魚,鱖魚這樣吃魚苗特別厲害的魚種。當時我們老書記特地找農業局的相關專家來看過,細心弄了弄。北麵白銀灞河也一樣這麽搞的。就南麵柘涇巷河沒這個弄,因為那條河又寬又深,本來就更適合水泥船,不能專門養魚。”
“誒,那可惜了……”
“可惜啥啊,你想釣魚?”
“是啊……釣個一兩條,不妨事吧?”
“你會被抓起來通報批評的。”
“不是吧,也就一兩條……”
“等這河再通水就不養魚了,隨你怎麽釣。但是白銀灞河還是別去,我們老書記這人守財奴。先前村上有熊孩子偷釣,被老書記直接抓起來打屁股,抽腫了屁股才被放走的。我們這老書記,手段很硬,脾氣也差。”
“誒唷……那還是我們那書記好,隻要你不賣,釣少了點也沒關係。”
“多說的……你們那是鎮子上,主要經濟又不靠魚,我們是鄉下,水產組可是村裏幾大經濟來源之一了。就跟雙橋巷北麵菜地裏的蠶房那塊一樣,蠶房跟豬棚、魚塘、桑林連在一起的,那也是老書記命根子。先前我特麽無聊時路過手賤摘了片桑葉,都被蹲在溝邊拉野屎的老書記罵了好幾句。”
“喔唷!你們家老書記脾氣這麽大這麽猛?!”
“先前我的事你聽過了吧?”
“東蔡疤哥?”
“他和另外一個小弟,直接被老書記的春田步槍給擊穿了膝蓋。我當時都嚇傻了,那子彈是穿過我身旁擊穿疤哥膝蓋的……後來我才知道,全村,不止全村,整個五村集鎮,隻有他一個有持槍證。其餘民兵的槍都放在村委,沒有批準是不能動的,唯有他有持槍拿槍的特權。”
“那的確猛,我們家附近都有三個人有持槍證,家裏藏槍的不止三個。”
“我去……百灣鎮上這麽猛?”
魏工郎暗道哪有你們天授村猛,春田步槍都出來了。
這東西不上過戰場,就江南這地方這水平,哪有人能私人弄到?
雖然這年頭,哪裏都有統戰部。
可平心而論,江南地區的統戰部其實是最沒用的。
目前和猴子們的摩擦不斷,真要搞起來也是高個子先頂著。
江南地區就是倒數第幾名的矮個子。
但不是說這裏戰力差,大後方就沒用了。
打仗打的是人口錢糧,別的地方出人,江南這地方出錢糧,重點要搞的就是經濟發展,比如說六四年十二月份左右,總理接見老朋友斯諾,詢問他在華夏玩了一圈的感受,和對經濟的見解時,問去的地方是哪裏?
當時斯諾一口氣說了幾個地名,基本都是江南的。
第二個地名,就是易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