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樣東西都放在皮鞘裏,看起來保存很完好。


    眾人一看,不禁笑道:“你這東西賣賣鐵,當個紀念品還行,值幾個錢?人家收古董,那上了年份的東西,經過破四舊,少了許多。物以稀為貴。”


    “就是,這玩意兒,當年鬼子不知造了多少。”


    “這兩把,還是全老頭當年拿給你家的吧?也就是個念想罷了。”


    老楊不管那麽多,就問道:“小許同誌,你瞧瞧收不收。”


    許灼直接拔出了鬼子刀仔細看。


    他不懂這東西,但卻知道這東西大概分為兩個層次。


    一個是小日子古時鍛造刀。


    另一個是小日子明治維新後,工廠批量生產製式刀。


    也不是哪個小日子都能佩戴得起刀的。


    底層士兵有刀,基本是家傳。


    軍官有刀,要麽是製式刀,要麽是家傳刀。


    看這毫無特色的鞘,十有八九是個小軍官的製式刀。


    拔出來,上麵寒光凜凜,稍微有點鏽。


    就是不知道這東西有沒有魂環。


    另一個軍刺,那是三八大蓋的三零式刺。


    三八大蓋是小日子製造的步槍,上麵配備的軍刺也是製式的。


    說是刺,和解放軍的三菱軍刺不同,這就是一把窄刀。


    在靠近底部的地方,可以看到一排漢字和菊花鋼印。


    “這個,你想賣多少?”許灼看了看問道。


    距離戰爭過去沒多久,這東西保存不善,可也相當完好。


    尤其是三八軍刺,這東西鋼口好,一般不會鏽蝕嚴重。


    這把東西上麵根本沒鏽蝕,比這把製式刀子品質還要好不少。


    老楊不好意思撓了撓臉:“兩把……三塊,你看成嗎?”


    “成,三塊我給你,東西我收了,字你簽了,迴頭想拿迴來,拿錢過來贖迴就行,我也不會給你漲價,還是三塊……”


    “不要了不要了。”老楊連連擺手道:“這東西放家裏真沒用。我覺得我爹不算烈士,隻是在那節骨眼上,做了一個華夏人該做的。全爺叔把這東西給我家留紀念,就是告訴人家我家殺過鬼子,為國家捐過軀。唉……”


    許灼笑道:“你家老爺子他必須是烈士。老楊同誌,如果你的話是對的,那讓同村鄉親情何以堪。當初就楊老爺子爭口氣,其他人都在坍台唄。麵對鬼子誰不害怕,誰不惜命。楊老爺子能豁出去,這才是真血性。反正我自問,和楊老爺子比怎樣,我就感覺自己膽子小,能力也一般。”


    周圍眾人紛紛道:“楊老爺子就是烈士,老楊你也是好樣的。”


    老楊抱拳,笑嗬嗬恭維後道:“小許同誌,你真的要?”


    “要,我要了,這份東西對我來說比瓶瓶罐罐更有價值,我出五塊,老楊同誌你可不要拒絕。”


    許灼拿下這兩把東西,卻不想周圍人又起了心思。


    “那啥,小許同誌,我家裏也有別的老物件,你看收不?”


    “老物件我是收的,但得看什麽老物件。你們改天有空,我登門拜訪。到時候看看,要是可以,我就收了。現在我還有事,得先去忙了。”


    “你去吧,老書記的事別耽擱,全老頭脾氣可不好。”


    大家是懼怕全為民的脾氣嗎?


    不是。


    建國之前,全為民殺過鬼子,長征前就是黨員。


    建國之後,五三年,去過棒子半島,殺過十七國聯軍。


    六二年的時候,去過喜峰,追殺過三猴子。


    這人是六五年迴來的,據說犯了錯誤不肯改正,自己退休了。


    不過迴來後有人去他家走訪,看到過一串東西。


    據說是上百隻風幹左耳朵串起來的串子,每一隻上麵都有木牌和名字。


    第一次看到這東西的村裏人都嚇尿了,報了警。


    然後警察來了後,好像也沒說什麽,蒼白著臉恭敬離開了。


    自那以後,誰看全為民不犯怵?


    許灼是不知道這段曆史,他六四年才穿越而來,誕生在這裏。


    所以隻覺得全為民是個城府很深,有點威嚴的心機老頭。


    僅此而已……僅此而已嘛,糟老頭子壞得很,也就那樣唄。


    許灼鎖門,沿河來到了村東口,隻見這裏聚集了不少人。


    空氣中飄滿了河蚌的腥味和淤泥寒臭的味道。


    一群人圍在岸邊朝下看著,指指點點,全為民也在這。


    他湊過去往下看,隻見下麵果然有有三根黑乎乎的木頭。


    每一根都有一人半合抱粗,大得誇張。


    “小許來了啊,過來過來。”


    全為民眼角掃到了故意藏在他斜後方眼光死角裏的許灼,看出了他偷看偷聽的心思,一句話眾人就讓開路,拉著許灼來到全為民身邊。


    “小許你看著三根木頭怎麽辦。”


    許灼以為他說的是弄上來。


    這年頭沒有起重機,就算有也很難入村。


    所以隻能靠人力了。


    問題是,這東西一根長十二米左右,直徑零點四米。


    按照體積計算,和陰沉木零點九左右的密度計算……


    這一根要好幾噸。


    其實也不用這麽算,因為陰沉木密度是氣幹狀態。


    眼下剛出水,這東西沉水,密度肯定是大過一的。


    就按照水的密度來算,這一根都有至少三噸。


    在沒有浮力的作用下,靠人力把這三根東西拉上岸。


    岸邊和河床是垂直的,拉淤泥都得用木板搭斜坡拖拽。


    那都費力,何況是三根加起來超過十噸的木頭。


    許灼想了想道:“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在這裏旁邊,堆麻袋,鑄造一個堤壩,和東口堤壩把這裏圍成一個池塘,裏麵放水。放水前,把木頭拴上繩子,然後借著水位升高和水浮力,把這東西拉上岸。另一個是弄幾條水泥小船來,那東西一條載重一噸多。同樣體積的烏篷船隻有五百多公斤,而且木頭做的不耐壓。把船放下去後,把木頭放到船上,再放水,這麽一來讓船馱著木頭浮起。”


    主要還是這裏沒加寬,可以容納船的長度很有限。


    雖然第二個方法是曹衝稱象,看著很可行。


    但現實實施難度太高。


    一個是因為現在幹河,水泥船怎麽弄來,怎麽放下去?


    另一個是放下去後,還是要人把木頭撥到船上。


    第一個方法瞧著吃力,事實上隻要堤壩築得足夠高,讓水位升得足夠高,最好與岸邊齊平,那幾個人使力氣一同拉上來,輕輕鬆鬆。


    然而,許灼說完後,全為民愕然看著他。


    他連忙問道:“咋了?我說得不對?”


    全為民抽著旱煙道:“讓你來是問你,這木頭你要不要。你要的話,我們就把它拉上來,搭一塊坡板推一推,幾百個人呢,還怕弄不動。”


    “這個我要啊,但我不知道價格,也不知道放哪裏。”


    “拉上來後,可以放雙二隊的公倉,價格麽,一根木料一百。”


    許灼所在的雙橋巷第一生產隊,緊挨著河邊。


    公倉就建在砂石路旁邊,都被拆光了。


    能用的也隻有巷子後麵的雙橋巷第二生產隊的倉庫。


    那倉庫裏現在堆滿了這次岸邊砍伐下來的樹。


    眾人一聽,倒吸一口冷氣。


    一根木頭一百,全老土匪,你他娘怎麽不去搶?


    這都趕得上一套磚瓦房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鈦鉉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鈦鉉金並收藏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