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建言健策
大晉王朝,表麵上繁華依舊,實則內部危機四伏。朝堂之上,權貴相互勾結,貪汙腐敗成風,政令多為維護少數人的利益,致使民生艱難,百姓怨聲載道。太子李軒心懷壯誌,渴望革新朝政,拯救這搖搖欲墜的王朝。他深知輿論與民意的力量,便授意心腹衛陽聯合顧浩然、林悅然夫婦創辦《明政新報》,以此為平台傳遞新政理念,揭露權貴惡行,傾聽百姓心聲。
顧浩然身為侯爺,雖出身貴族世家,卻無半點驕奢之氣。他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對國家的現狀痛心疾首,常以筆為劍,抨擊時弊。林悅然乃顧浩然之妻,聰慧伶俐,心思細膩,善於交際,在京城貴婦圈中頗有人脈,總能獲取到一些不為人知的消息。衛陽則是太子的心腹,武藝高強,忠誠可靠,負責小報的安全保障與對外聯絡事宜。
《明政新報》發行一段時間後,受到了京城百姓的廣泛關注。顧浩然和林悅然每日都會仔細閱讀讀者的來信和街頭巷尾的議論,總結分析民眾對小報內容以及朝廷改革政策的反饋。
一日,顧府書房內,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書案上,顧浩然和林悅然正埋頭整理著讀者的反饋信件。
“夫君,你看這封信,”林悅然拿起一封皺巴巴的信箋,“這位百姓說,我們在小報上揭露的權貴圈占農田一事,讓他們感同身受,可至今也沒看到朝廷有具體的整治措施,心裏還是不踏實。”
顧浩然接過信,眉頭微皺:“確實,我們雖曝光了問題,但政策落實沒跟上,百姓自然會失望。還有這封信,有讀書人建議朝廷多開辦一些學堂,讓更多寒門子弟有機會讀書識字,將來為國家效力。”
林悅然輕輕點頭,美眸中透著憂慮:“這些反饋都很有價值,我們得盡快呈給太子殿下,讓他了解民意。”
兩人整理好反饋內容後,便與衛陽一同進宮麵見太子李軒。
太子李軒身著一襲素色長袍,正低頭看著桌上的奏折,見他們到來,連忙起身相迎。
“顧卿、林夫人、衛陽,你們來了,快請坐。”太子李軒臉上帶著疲憊,但眼神中仍透著堅毅。
顧浩然拱手行禮道:“殿下,我們今日帶來了《明政新報》的一些反饋,想呈給殿下過目,或許對改革政策的調整有所幫助。”
說著,顧浩然將整理好的反饋內容遞給太子。太子接過,認真地閱讀起來,眉頭時而緊皺,時而舒緩。
“沒想到百姓們對這些問題如此關注,”太子李軒放下信箋,歎了口氣,“權貴圈占農田一事,朕已責令相關部門調查,但阻力重重,那些權貴百般抵賴。至於開辦學堂之事,朕也早有此意,隻是朝廷財政緊張,一時難以大規模推行。”
林悅然輕聲說道:“殿下,百姓們並非不理解朝廷的難處,隻是希望能看到一些切實的行動和改變。或許我們可以先從一些小的方麵入手,比如在幾個貧困的街區試點開辦簡易學堂,逐步推廣。”
太子李軒微微點頭,思索片刻後說道:“林夫人所言有理。顧卿,你認為針對權貴圈占農田的問題,該如何製定更有效的政策呢?”
顧浩然沉思片刻,說道:“殿下,我們可以先明確土地的歸屬權,對非法圈占的農田進行清查和收迴。同時,給予這些權貴一定的緩衝期,讓他們主動改正錯誤,否則嚴懲不貸。另外,對於被圈占農田的百姓,要給予合理的補償和安置,比如分配其他土地或安排就業。”
太子李軒眼睛一亮,拍手道:“好主意!就按顧卿說的辦。衛陽,你負責督促相關部門盡快落實這些政策,有什麽阻力及時向朕匯報。”
衛陽抱拳領命:“殿下放心,臣定當全力以赴。”
此後,太子李軒根據這些反饋,對朝廷的改革政策進行了一係列調整。針對權貴圈占農田的問題,發布了詳細的清查令,並設立了專門的監督小組。同時,在京城的幾個貧困街區開始試點開辦簡易學堂,聘請一些有學識的秀才擔任教師,免費為寒門子弟授課。
這些政策的實施,很快在百姓中引起了積極的反響。《明政新報》上也及時報道了政策的推進情況,讓百姓們看到了朝廷改革的決心和行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讀書人受到鼓舞,紛紛站出來為朝廷的改革出言出策。
在一次文人雅集上,一位年輕的秀才慷慨激昂地說道:“如今朝廷改革,乃大晉之幸事。我們讀書人理當盡自己的一份力。我認為,朝廷可設立科舉新政,增加一些實用學科的考試,如算學、農學等,選拔出更多有實際才能的人才。”
另一位年長的舉人也點頭讚同:“不錯,還可鼓勵學子們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的需求和疾苦,這樣將來為官才能更好地為百姓服務。”
這些建議被整理成文稿,通過《明政新報》呈遞給太子李軒。太子李軒看後大喜,立刻召集大臣們商議。
朝堂上,太子李軒手持文稿,說道:“諸位愛卿,如今民間有不少讀書人對朝廷改革提出了寶貴的建議,朕覺得很有道理。科舉乃選拔人才之根本,我們確實可進行改革,增加實用學科的考試,讓更多有真才實學的人能為朝廷效力。”
一位老臣卻麵露擔憂:“殿下,科舉製度由來已久,貿然改革恐生變故,還望殿下三思。”
太子李軒微微一笑,說道:“愛卿不必擔憂。我們可先進行小規模的試點,總結經驗後再逐步推廣。改革雖有風險,但墨守成規隻會讓國家更加落後。”
最終,太子李軒的提議得到了多數大臣的支持。科舉新政開始在幾個州府進行試點,吸引了眾多學子踴躍參與。
然而,改革並非一帆風順。那些權貴們見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開始暗中抵製和破壞。他們散播謠言,詆毀朝廷的改革政策,還試圖拉攏一些大臣為他們說話。
顧浩然、林悅然和衛陽得知後,立刻采取行動。顧浩然在《明政新報》上發表文章,駁斥權貴們的謠言,揭露他們的陰謀。林悅然則利用自己的人脈,在貴婦圈中宣傳朝廷改革的好處,爭取更多人的支持。衛陽加強了對太子和改革派大臣的保護,同時搜集權貴們違法亂紀的證據。
在一次權貴們企圖煽動百姓鬧事的事件中,衛陽及時出手,將幕後主使一網打盡,並在《明政新報》上曝光了他們的罪行。百姓們得知真相後,對權貴們更加痛恨,對朝廷改革的支持也更加堅定。
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大晉王朝逐漸呈現出煥然一新的麵貌。農田得到合理分配,百姓們安居樂業;學堂裏書聲琅琅,寒門子弟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科舉新政選拔出了一批有真才實學、心係百姓的官員,為朝廷注入了新的活力。
《明政新報》也成為了大晉百姓心中的明燈,他們通過小報了解國家大事,參與到改革中來。顧浩然和林悅然依舊每日忙碌著總結分析反饋,為太子提供更多的建議。
一日,顧浩然和林悅然在街頭走訪時,一位老農夫攔住了他們。
“顧侯爺、林夫人,謝謝你們啊,”老農夫臉上洋溢著笑容,“要不是朝廷改革,我們這些老百姓哪有現在的好日子。現在我家的田地又能好好種了,孩子也能去學堂讀書。”
顧浩然連忙拱手道:“老伯,這都是太子殿下的功勞,我們隻是盡了些綿薄之力。”
林悅然也微笑著說:“老伯,以後有什麽想法和建議,還請您繼續給我們寫信,我們一定轉達給太子殿下。”
老農夫連連點頭:“好,好!我相信朝廷會越來越好,大晉會越來越好!”
看著老農夫遠去的背影,顧浩然和林悅然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他們知道,改革的道路還很漫長,但隻要有百姓的支持,他們就有信心走下去。
迴到顧府,顧浩然和林悅然又開始整理新的反饋。這時,衛陽匆匆趕來。
“顧侯爺、林夫人,太子殿下有請,說是又有新的改革計劃要與我們商議。”衛陽說道。
顧浩然和林悅然對視一眼,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走,我們這就去見太子殿下,看看又有什麽新的挑戰和機遇等著我們。”顧浩然說著,便與林悅然、衛陽一同前往皇宮。
在太子的書房裏,太子李軒正對著一幅大晉地圖沉思。見他們到來,太子李軒轉過身,臉上帶著自信的笑容。
“顧卿、林夫人、衛陽,朕打算進一步推行商業改革,鼓勵民間貿易,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你們有何看法?”太子李軒說道。
顧浩然思索片刻,說道:“殿下,商業改革確是大勢所趨。但目前大晉商業發展受限,主要是因為稅賦過重,且關卡林立,阻礙了貿易往來。我們可適當減輕商稅,簡化貿易手續,同時加強對商業市場的監管,防止商人壟斷和欺詐。”
林悅然也補充道:“殿下,還可鼓勵各地發展特色產業,比如江南的絲綢、北方的皮毛等,通過貿易互通有無,促進經濟發展。”
太子李軒聽後,連連點頭:“好,就按你們說的辦。衛陽,你負責籌備相關事宜,盡快落實。”
衛陽抱拳領命:“是,殿下。”
就這樣,大晉王朝的改革在太子李軒的帶領下,在顧浩然、林悅然、衛陽以及眾多有識之士的努力下,不斷向前推進。《明政新報》也繼續發揮著它的作用,成為了連接朝廷與百姓的橋梁,見證著大晉王朝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
歲月悠悠,顧浩然、林悅然和衛陽的頭發漸漸染上了白霜,但他們的眼神依然堅定。
大晉王朝,表麵上繁華依舊,實則內部危機四伏。朝堂之上,權貴相互勾結,貪汙腐敗成風,政令多為維護少數人的利益,致使民生艱難,百姓怨聲載道。太子李軒心懷壯誌,渴望革新朝政,拯救這搖搖欲墜的王朝。他深知輿論與民意的力量,便授意心腹衛陽聯合顧浩然、林悅然夫婦創辦《明政新報》,以此為平台傳遞新政理念,揭露權貴惡行,傾聽百姓心聲。
顧浩然身為侯爺,雖出身貴族世家,卻無半點驕奢之氣。他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對國家的現狀痛心疾首,常以筆為劍,抨擊時弊。林悅然乃顧浩然之妻,聰慧伶俐,心思細膩,善於交際,在京城貴婦圈中頗有人脈,總能獲取到一些不為人知的消息。衛陽則是太子的心腹,武藝高強,忠誠可靠,負責小報的安全保障與對外聯絡事宜。
《明政新報》發行一段時間後,受到了京城百姓的廣泛關注。顧浩然和林悅然每日都會仔細閱讀讀者的來信和街頭巷尾的議論,總結分析民眾對小報內容以及朝廷改革政策的反饋。
一日,顧府書房內,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書案上,顧浩然和林悅然正埋頭整理著讀者的反饋信件。
“夫君,你看這封信,”林悅然拿起一封皺巴巴的信箋,“這位百姓說,我們在小報上揭露的權貴圈占農田一事,讓他們感同身受,可至今也沒看到朝廷有具體的整治措施,心裏還是不踏實。”
顧浩然接過信,眉頭微皺:“確實,我們雖曝光了問題,但政策落實沒跟上,百姓自然會失望。還有這封信,有讀書人建議朝廷多開辦一些學堂,讓更多寒門子弟有機會讀書識字,將來為國家效力。”
林悅然輕輕點頭,美眸中透著憂慮:“這些反饋都很有價值,我們得盡快呈給太子殿下,讓他了解民意。”
兩人整理好反饋內容後,便與衛陽一同進宮麵見太子李軒。
太子李軒身著一襲素色長袍,正低頭看著桌上的奏折,見他們到來,連忙起身相迎。
“顧卿、林夫人、衛陽,你們來了,快請坐。”太子李軒臉上帶著疲憊,但眼神中仍透著堅毅。
顧浩然拱手行禮道:“殿下,我們今日帶來了《明政新報》的一些反饋,想呈給殿下過目,或許對改革政策的調整有所幫助。”
說著,顧浩然將整理好的反饋內容遞給太子。太子接過,認真地閱讀起來,眉頭時而緊皺,時而舒緩。
“沒想到百姓們對這些問題如此關注,”太子李軒放下信箋,歎了口氣,“權貴圈占農田一事,朕已責令相關部門調查,但阻力重重,那些權貴百般抵賴。至於開辦學堂之事,朕也早有此意,隻是朝廷財政緊張,一時難以大規模推行。”
林悅然輕聲說道:“殿下,百姓們並非不理解朝廷的難處,隻是希望能看到一些切實的行動和改變。或許我們可以先從一些小的方麵入手,比如在幾個貧困的街區試點開辦簡易學堂,逐步推廣。”
太子李軒微微點頭,思索片刻後說道:“林夫人所言有理。顧卿,你認為針對權貴圈占農田的問題,該如何製定更有效的政策呢?”
顧浩然沉思片刻,說道:“殿下,我們可以先明確土地的歸屬權,對非法圈占的農田進行清查和收迴。同時,給予這些權貴一定的緩衝期,讓他們主動改正錯誤,否則嚴懲不貸。另外,對於被圈占農田的百姓,要給予合理的補償和安置,比如分配其他土地或安排就業。”
太子李軒眼睛一亮,拍手道:“好主意!就按顧卿說的辦。衛陽,你負責督促相關部門盡快落實這些政策,有什麽阻力及時向朕匯報。”
衛陽抱拳領命:“殿下放心,臣定當全力以赴。”
此後,太子李軒根據這些反饋,對朝廷的改革政策進行了一係列調整。針對權貴圈占農田的問題,發布了詳細的清查令,並設立了專門的監督小組。同時,在京城的幾個貧困街區開始試點開辦簡易學堂,聘請一些有學識的秀才擔任教師,免費為寒門子弟授課。
這些政策的實施,很快在百姓中引起了積極的反響。《明政新報》上也及時報道了政策的推進情況,讓百姓們看到了朝廷改革的決心和行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讀書人受到鼓舞,紛紛站出來為朝廷的改革出言出策。
在一次文人雅集上,一位年輕的秀才慷慨激昂地說道:“如今朝廷改革,乃大晉之幸事。我們讀書人理當盡自己的一份力。我認為,朝廷可設立科舉新政,增加一些實用學科的考試,如算學、農學等,選拔出更多有實際才能的人才。”
另一位年長的舉人也點頭讚同:“不錯,還可鼓勵學子們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的需求和疾苦,這樣將來為官才能更好地為百姓服務。”
這些建議被整理成文稿,通過《明政新報》呈遞給太子李軒。太子李軒看後大喜,立刻召集大臣們商議。
朝堂上,太子李軒手持文稿,說道:“諸位愛卿,如今民間有不少讀書人對朝廷改革提出了寶貴的建議,朕覺得很有道理。科舉乃選拔人才之根本,我們確實可進行改革,增加實用學科的考試,讓更多有真才實學的人能為朝廷效力。”
一位老臣卻麵露擔憂:“殿下,科舉製度由來已久,貿然改革恐生變故,還望殿下三思。”
太子李軒微微一笑,說道:“愛卿不必擔憂。我們可先進行小規模的試點,總結經驗後再逐步推廣。改革雖有風險,但墨守成規隻會讓國家更加落後。”
最終,太子李軒的提議得到了多數大臣的支持。科舉新政開始在幾個州府進行試點,吸引了眾多學子踴躍參與。
然而,改革並非一帆風順。那些權貴們見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開始暗中抵製和破壞。他們散播謠言,詆毀朝廷的改革政策,還試圖拉攏一些大臣為他們說話。
顧浩然、林悅然和衛陽得知後,立刻采取行動。顧浩然在《明政新報》上發表文章,駁斥權貴們的謠言,揭露他們的陰謀。林悅然則利用自己的人脈,在貴婦圈中宣傳朝廷改革的好處,爭取更多人的支持。衛陽加強了對太子和改革派大臣的保護,同時搜集權貴們違法亂紀的證據。
在一次權貴們企圖煽動百姓鬧事的事件中,衛陽及時出手,將幕後主使一網打盡,並在《明政新報》上曝光了他們的罪行。百姓們得知真相後,對權貴們更加痛恨,對朝廷改革的支持也更加堅定。
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大晉王朝逐漸呈現出煥然一新的麵貌。農田得到合理分配,百姓們安居樂業;學堂裏書聲琅琅,寒門子弟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科舉新政選拔出了一批有真才實學、心係百姓的官員,為朝廷注入了新的活力。
《明政新報》也成為了大晉百姓心中的明燈,他們通過小報了解國家大事,參與到改革中來。顧浩然和林悅然依舊每日忙碌著總結分析反饋,為太子提供更多的建議。
一日,顧浩然和林悅然在街頭走訪時,一位老農夫攔住了他們。
“顧侯爺、林夫人,謝謝你們啊,”老農夫臉上洋溢著笑容,“要不是朝廷改革,我們這些老百姓哪有現在的好日子。現在我家的田地又能好好種了,孩子也能去學堂讀書。”
顧浩然連忙拱手道:“老伯,這都是太子殿下的功勞,我們隻是盡了些綿薄之力。”
林悅然也微笑著說:“老伯,以後有什麽想法和建議,還請您繼續給我們寫信,我們一定轉達給太子殿下。”
老農夫連連點頭:“好,好!我相信朝廷會越來越好,大晉會越來越好!”
看著老農夫遠去的背影,顧浩然和林悅然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他們知道,改革的道路還很漫長,但隻要有百姓的支持,他們就有信心走下去。
迴到顧府,顧浩然和林悅然又開始整理新的反饋。這時,衛陽匆匆趕來。
“顧侯爺、林夫人,太子殿下有請,說是又有新的改革計劃要與我們商議。”衛陽說道。
顧浩然和林悅然對視一眼,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走,我們這就去見太子殿下,看看又有什麽新的挑戰和機遇等著我們。”顧浩然說著,便與林悅然、衛陽一同前往皇宮。
在太子的書房裏,太子李軒正對著一幅大晉地圖沉思。見他們到來,太子李軒轉過身,臉上帶著自信的笑容。
“顧卿、林夫人、衛陽,朕打算進一步推行商業改革,鼓勵民間貿易,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你們有何看法?”太子李軒說道。
顧浩然思索片刻,說道:“殿下,商業改革確是大勢所趨。但目前大晉商業發展受限,主要是因為稅賦過重,且關卡林立,阻礙了貿易往來。我們可適當減輕商稅,簡化貿易手續,同時加強對商業市場的監管,防止商人壟斷和欺詐。”
林悅然也補充道:“殿下,還可鼓勵各地發展特色產業,比如江南的絲綢、北方的皮毛等,通過貿易互通有無,促進經濟發展。”
太子李軒聽後,連連點頭:“好,就按你們說的辦。衛陽,你負責籌備相關事宜,盡快落實。”
衛陽抱拳領命:“是,殿下。”
就這樣,大晉王朝的改革在太子李軒的帶領下,在顧浩然、林悅然、衛陽以及眾多有識之士的努力下,不斷向前推進。《明政新報》也繼續發揮著它的作用,成為了連接朝廷與百姓的橋梁,見證著大晉王朝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
歲月悠悠,顧浩然、林悅然和衛陽的頭發漸漸染上了白霜,但他們的眼神依然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