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浩然帶著王遐進宮麵見太子。踏入東宮,華麗而不失莊重的陳設映入眼簾,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熏香。太子早已在殿內等候,見二人前來,微笑著起身相迎。


    顧浩然與王遐趕忙行禮,齊聲說道:“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太子笑著擺擺手,說道:“顧愛卿,王愛卿,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顧浩然神色嚴肅,說道:“太子殿下,王大人剛從外放之地歸來,他在南方多地目睹諸多吏治問題,情況嚴峻,關乎國家興衰,特來向殿下如實稟報。”


    太子神色一凜,微微皺眉,說道:“哦?竟有此事,王愛卿,你詳細說說。”


    王遐向前一步,深吸一口氣,神色凝重,微微躬身,目光專注地看著太子,說道:“太子殿下,此次外放,臣所見南方吏治亂象叢生,猶如毒瘤侵蝕國家根基。先說吳郡,基層小吏與富商勾結,私自抬高賦稅,徭役分配也被他們暗箱操作,有錢人家花錢免役,窮苦百姓哪怕隻剩老弱婦孺,也得承擔額外徭役。臣欲徹查賦稅之事,卻遭當地縣令百般阻撓。”


    太子臉色逐漸凝重,問道:“這縣令為何阻撓?其中是否有利益關聯?”


    王遐憤慨道:“殿下,據臣調查,這縣令與小吏、富商極可能結成利益同盟。小吏斂財,富商獲利,縣令也能從中分得一杯羹,所以才會百般阻礙徹查。”


    太子微微點頭,示意王遐繼續。


    王遐接著說:“南兗州的官員為求政績,虛報民生。工程建設偷工減料,灌溉渠幾場雨就坍塌,嚴重影響百姓農田灌溉。不僅如此,去年洪災時,朝廷撥下的救災物資,一大半不知所蹤,竟是當地官員與糧商勾結,將物資低價賣給糧商,再由糧商高價賣迴給災民,大發災難財。而且,南兗州科舉選拔舞弊嚴重,富家子弟重金賄賂考官,篡改試卷,真正有才華的寒門學子卻名落孫山。”


    太子怒拍桌子,說道:“科舉乃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如此舞弊,如何能選出賢能之士?這是誤國之舉!”


    王遐趕忙說道:“殿下息怒,此風若不遏製,後果不堪設想。會稽郡則是土地兼並問題嚴重,豪強大族與官員勾結,為強占土地,不惜製造冤假錯案,將百姓誣陷入獄,強奪其土地。司法更是黑暗,打官司不論證據道理,隻看誰給的銀子多。如一小商販被地痞欺負,去衙門告狀,地痞賄賂衙役,衙役竟對小商販嚴刑逼供,顛倒黑白。”


    太子皺眉問道:“那百姓申訴無門,難道就無人主持公道?”


    王遐無奈道:“殿下,當地豪強大族與官員勢力龐大,百姓勢單力薄,即便申訴,也往往被駁迴,甚至遭受更殘酷的報複。”


    王遐又道:“建康郡表麵看似繁華,實則官員結黨營私,排擠異己。重要職位不看才能政績,隻看與權貴關係。如負責水利工程的官員,因是某權貴遠親,雖對水利一竅不通,卻謀得此位,結果其主持修建的水利設施在汛期引發更大災害。商業稅收也混亂不堪,官員私自提高稅率,導致眾多商家倒閉,而勾結官員的大商戶卻能減稅免稅。人才舉薦方麵,隻看重出身背景,貧寒有學之士得不到重用。”


    太子聽完,神色嚴峻,重重地歎了口氣,說道:“沒想到南方吏治竟如此混亂,這些問題若不解決,大晉江山堪憂啊。王愛卿,依你之見,病根何在?”


    王遐趕忙說道:“太子殿下,依微臣看,病根在於監管不力,律法執行不到位。南方遠離京城,朝廷管控薄弱,一些官員認為有機可乘。且當地豪強大族勢力龐大,與官員相互勾結,形成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網。官員犯錯無嚴厲懲罰,自然肆無忌憚,律法在他們眼中如同兒戲。”


    太子沉思片刻,說道:“那依你之見,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王遐神情專注,語氣堅定地說:“首先,必須加強監管,設立專門監察機構,定期巡查各地吏治。其次,對違法亂紀官員,不論官職大小,嚴懲不貸,以儆效尤。同時,要打破地方利益關係網,削弱豪強大族對官場的影響,對勾結官員的大族給予懲處。再者,暢通百姓舉報渠道,設立舉報獎勵製度,重賞提供真實線索的百姓,並確保百姓安全,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如此,方能逐步整治吏治。”


    太子微微點頭,說道:“王愛卿所言極是,此事重大,容本王與父皇商議後,盡快拿出解決之策。顧愛卿、王愛卿,你們對此事如此上心,實乃大晉之幸。接下來,還望你們能協助朝廷,共同整治吏治。”


    顧浩然和王遐齊聲說道:“殿下放心,微臣定當竭盡全力。”


    從太子處出來後,顧浩然對王遐說:“王兄,今日與太子一席話,整治吏治有望。”


    王遐點頭道:“是啊,浩然。咱們一起努力,希望大晉吏治能煥然一新,百姓能過上好日子。”


    幾日後,太子在東宮秘密召集了自己的親信,包括提拔上來的年輕將領李猛、考上進士的寒門士子張書禮,以及寒門官員趙德全。顧浩然和王遐也受邀參加。眾人圍坐在一起,氣氛嚴肅又帶著一絲緊張。


    太子率先開口:“今日把大家叫來,是想一起商討如何解決南方吏治問題。王愛卿之前詳述了那邊的亂象,咱們得好好合計合計。李猛,你先說說,從軍事管控角度,有沒有辦法協助整治?”


    李猛站起身,身姿挺拔,聲音洪亮:“殿下,依末將之見,南方吏治混亂,部分原因是地方勢力囂張,缺乏威懾。末將可挑選一批精銳士兵,喬裝成百姓,分散到各地暗中巡查。一旦發現官員與豪強大族勾結作惡,立刻收集證據,咱們來個甕中捉鱉!就像抓賊一樣,當場抓住他們的把柄,看他們還怎麽狡辯。”


    太子微微點頭,露出一絲讚許:“嗯,這個辦法有幾分可行性。不過,要注意隱蔽,別打草驚蛇。張書禮,你是寒門出身,對科舉舞弊之事想必感觸頗深,你有什麽想法?”


    張書禮趕忙起身,恭敬地說道:“殿下,科舉乃寒門子弟的晉升之路,如今被這些蛀蟲搞得烏煙瘴氣,實在可恨。我覺得可以設立專門的科舉監督小組,成員由各地清正廉潔的官員和德高望重的學者組成。每次科舉考試,監督小組提前入駐,從出題、監考到閱卷,全程嚴格把控。一旦發現舞弊行為,嚴懲不貸,絕不姑息。而且,對於舉報科舉舞弊的人,給予重賞,讓那些想作弊的人有所忌憚。”


    顧浩然笑著補充道:“這個辦法好,但還得防止監督小組內部出現問題。可以實行相互監督機製,要是發現監督小組成員有包庇舞弊的行為,處罰要比作弊者更重,看誰還敢以身試法。”


    太子聽了,笑著點頭:“不錯,你們想得很周全。趙德全,你在地方任職多年,對官場的彎彎繞繞比較熟悉,針對官員結黨營私、排擠異己的問題,你有什麽高見?”


    趙德全起身,微微躬身說道:“殿下,要解決這個問題,得從官員考核製度入手。現在很多官員隻想著巴結上司,拉幫結派,不把心思放在為百姓做事上。可以製定一套新的考核標準,不僅要看政績,還要看百姓的口碑。定期讓百姓對官員進行評價,評價結果直接影響官員的升遷。這樣一來,官員們為了自己的前途,就得好好做事,不敢再隨意結黨營私。而且,對於那些搞小團體、排擠異己的官員,一旦查實,直接貶為庶民,永不錄用。”


    王遐接著說:“趙大人所言極是。另外,還可以鼓勵官員之間相互舉報。要是哪個官員舉報了結黨營私的行為,查證屬實後,給予獎勵和升遷機會。這樣既能打破他們的小團體,又能讓官員們互相監督。”


    太子聽著眾人的發言,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大家的想法都很好,看來咱們這次是要動真格的整治南方吏治了。不過,還有個關鍵問題,就是如何打破豪強大族與官員勾結形成的利益關係網。這可是個硬骨頭,大家有什麽好主意?”


    眾人陷入沉思,片刻後,李猛一拍桌子,說道:“殿下,要不咱們直接出兵,把那些為非作歹的豪強大族一鍋端了!看他們還怎麽囂張。”


    太子笑著搖搖頭:“李猛,你這想法簡單粗暴,但不可行。這些豪強大族在當地根基深厚,貿然出兵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動蕩。咱們得用更巧妙的辦法。”


    張書禮想了想,說道:“殿下,豪強大族之所以能與官員勾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有錢有勢。咱們可以從經濟上入手,對他們的產業進行清查,要是發現有違法經營的,一律沒收。沒了經濟基礎,他們就蹦躂不起來了。”


    趙德全也點頭道:“沒錯,同時可以扶持一些當地的小商戶和自耕農,讓他們發展起來,逐漸削弱豪強大族的影響力。而且,對於那些與豪強大族勾結的官員,除了嚴懲,還要沒收他們的財產,讓他們知道與豪強大族勾結沒有好下場。”


    顧浩然說道:“太子殿下,我覺得還可以利用輿論的力量。讓各地的文人墨客把豪強大族和官員的惡行寫成文章,在民間傳播。百姓們知道了他們的所作所為,自然會對他們心生厭惡,這樣他們在當地就難以立足。”


    太子聽了,眼前一亮:“這個主意好!多管齊下,不愁打破不了他們的利益關係網。接下來,咱們就按照今天討論的內容,製定詳細的整治計劃。大家各司其職,務必把這件事辦好。”


    眾人齊聲說道:“謹遵殿下吩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挖坑埋自己的重孫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錢塘蘇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錢塘蘇小並收藏挖坑埋自己的重孫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