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朱棣的憤怒
大明:開局活埋朱元璋十四年 作者:大夢道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些年,沒少被禦史彈劾,朱棣隻是派人申斥一番。
沒想到,朱橞變本加厲,還把同為靖難功臣的兵部尚書如常殺了。
朱棣也知道,朱橞對自己有功,沒有朱橞的幫助,別說是做皇帝,就是身家性命能不能保住還難說。
對於朱橞的做法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想到朱橞變本加厲,甚至想要謀反。
朱橞自感實力不夠,就暗中聯絡蜀王朱椿。
說到朱椿,和朱柏、朱楨一樣,都會被明粉稱為是賢王。
明粉也真是奇怪,動不動就給人戴高帽子。
他們什麽都沒有做,怎麽就成了賢王了?
他們無非是沒有像幾個兄弟那樣,沒有胡作非為,就成好人了。
如果這樣就是好人、賢王,這明朝真的是暗無天日了。
蜀王朱椿和朱橞同是郭惠妃所生,被封在天府之國的四川,更難得的是,四川就隻有一個親王,沒有人和他搶資源,可以說是獨占鼇頭。
朱棣是造反出身,打了一輩子仗,手下的驕兵悍將都聽命於他,而且還有三個如狼似虎的兒子。
朱椿是蜀秀才,一輩子沒有打過仗。手裏又有錢,他自然是不會跟著朱橞造反,朱橞獨力難之,隻好作罷。
直到侄子朱悅燉得罪朱椿前來投奔他的時候,朱橞才看到了謀反的希望。
朱悅燉和建文帝是堂兄弟,兩人長的特別像。
朱橞就假稱朱悅燉是建文君,當初是自己開金川門把他放出。如今,建文君迴來了,他要幫助好侄子重新奪取皇位。
朱椿立刻就把情況上報給朱棣。
朱棣正被幾個兒子弄的是焦頭爛額,看到朱椿的書信也是勃然大怒:“好哇,我兒子要造我的反,我弟弟也要造反,你們都來吧。”
朱棣是靠造反做的皇帝,對臣下防範甚嚴,不僅恢複了錦衣衛這一特務組織,還設立了東廠。
但是對於朱橞謀反,朱棣卻絲毫沒有放在心上。
這皇位不是你想奪就能奪走的,朱棣當初敢造反,是因為他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首先他洪武諸子中最年長的,和嶽父徐達翁婿兩人常年鎮守北平,在北平地區人脈深厚。
朱棣本人又有一定的指揮才能,多次出兵漠北,得到北平主將的擁護。
就算朱允炆把朱棣的手下士兵調走,還派人監視他。
北平上上下下都被朱棣滲透了,隻要登高一唿,就有人響應。
朱橞不一樣,他本身的根基就淺。在封地宣府的時候,就不敢和朱棣硬剛,選擇逃跑。
他現在到了長沙,都沒有經曆過戰爭,居然也敢造反。
朱棣正眼瞧都沒有瞧他一眼,直接叫來了禮部侍郎徐傑。
見到朱棣,徐傑恭恭敬敬的給朱棣叩首:“臣徐傑參見陛下。”
“平身。”
“謝陛下。”徐傑站起身,笑容可掬的問:“不知陛下召臣來所為何事?”
大清早的朱棣把自己叫來,以為是有什麽好事。朱棣一開口,差一點沒有讓徐傑下抽過去。
“沒什麽,蜀王朱椿來報,穀王朱橞要擁立建文帝複位,朕讓你把穀王和兩個兒子帶迴來。”
擁立建文複位?
穀王不是要造反吧?
“蜀王給朕說了,不是真的建文君,是蜀王的兒子朱悅燉。你此去,有兩個任務,一是讓你把朱悅燉送迴蜀地,二是把朱橞給帶到應天,聽候發落。”
穀王幹的可是造反的大事,朱棣不派武將,居然派自己去,這不是讓自己去送死嗎?
這是君王常用手法,聽說有人造反,卻沒有展開行動,就怕一個大臣,把人給召到京城。
如果這人來了,就可以避免一場幹戈。如果不來,那就是違抗上命,就可以起兵討伐。至於好不好把使臣給殺了,那就不是君王所考慮的事了,這帝王真是冷血無情啊。
徐傑當場就給朱棣跪下了:“陛下。”
“怎麽,你不想去?”
朱元璋是個嗜血的君王,他的幾個兒子和他一脈相承,根本就不在乎別人的死活。
去了長沙,被朱橞殺了還能受到朝廷的褒獎;如果不同意,徐傑當場就會被朱棣斬殺。
在朱棣的淫威之下,徐傑不得不屈服。
他給朱棣磕了一個頭:“臣願意去。”
“好,你現在就去。”
“臣遵旨。”
徐傑剛走,大同代王那邊,又來了奏報。
代王朱桂是和朱椿、朱橞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生母都是貴惠妃。
誰都知道,郭天敘和郭天爵兄弟和朱元璋勢同水火,兄弟兩人都想要謀害朱元璋。
不管恩怨如何,他們要麽直接死於朱元璋手裏,要麽間接死於朱元璋之手。
這種把敵人的女兒或者是妹妹收入後宮,雖然解氣,卻埋下了隱患。
郭惠妃給朱元璋生下三個兒子,除了老實巴交,沒有什麽作為的朱椿之外,朱橞和朱桂都不是好東西。
如果說朱橞還隻是貪財,那朱桂就是實打實的混蛋。
這個朱桂,在封地為非作歹,拿著鐵榔頭去王府外麵敲人腦袋,這愛好從到大同時起,一直到明英宗正統年,都沒有停止過。
朱桂和秦王朱樉、齊王朱榑、潭王朱梓、魯王朱檀號稱是五大惡人。
他們無惡不作,草菅人命,把封地的老百姓禍害的底朝天,最後被建文帝給廢除爵位,圈禁在大同,這也算是罪有應得。
朱桂是朱元璋第十三子,封地在大同。王妃是徐達的次女,和朱棣是姻親。
明朝中後期,有兩個總督,一個是宣大總督,一個是薊遼總督。
因為朱桂手握重兵,又是朱棣的姻親,所以被廢之後,朱棣認為是允炆斷自己的羽翼,提前發動叛亂。
靖難之役後,朱棣恢複了朱桂的爵位,朱桂依然是性情不改。
徐王妃和徐皇後一樣,都是知書達理,溫柔賢惠,就規勸朱桂。
朱桂非但不改,還對王妃大打出手,每次都是徐妙雲出麵調停。
徐妙雲死後,朱桂就把王妃徐氏和世子朱遜煓趕出家門。
這兄弟三個,一個比一個不讓人省心,居然抱團來煩朱棣。
朱棣本來就窩火,剛打發走了徐傑,又收到大同代王府的奏章,一怒之下就把奏章給扔了。
沒想到,朱橞變本加厲,還把同為靖難功臣的兵部尚書如常殺了。
朱棣也知道,朱橞對自己有功,沒有朱橞的幫助,別說是做皇帝,就是身家性命能不能保住還難說。
對於朱橞的做法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想到朱橞變本加厲,甚至想要謀反。
朱橞自感實力不夠,就暗中聯絡蜀王朱椿。
說到朱椿,和朱柏、朱楨一樣,都會被明粉稱為是賢王。
明粉也真是奇怪,動不動就給人戴高帽子。
他們什麽都沒有做,怎麽就成了賢王了?
他們無非是沒有像幾個兄弟那樣,沒有胡作非為,就成好人了。
如果這樣就是好人、賢王,這明朝真的是暗無天日了。
蜀王朱椿和朱橞同是郭惠妃所生,被封在天府之國的四川,更難得的是,四川就隻有一個親王,沒有人和他搶資源,可以說是獨占鼇頭。
朱棣是造反出身,打了一輩子仗,手下的驕兵悍將都聽命於他,而且還有三個如狼似虎的兒子。
朱椿是蜀秀才,一輩子沒有打過仗。手裏又有錢,他自然是不會跟著朱橞造反,朱橞獨力難之,隻好作罷。
直到侄子朱悅燉得罪朱椿前來投奔他的時候,朱橞才看到了謀反的希望。
朱悅燉和建文帝是堂兄弟,兩人長的特別像。
朱橞就假稱朱悅燉是建文君,當初是自己開金川門把他放出。如今,建文君迴來了,他要幫助好侄子重新奪取皇位。
朱椿立刻就把情況上報給朱棣。
朱棣正被幾個兒子弄的是焦頭爛額,看到朱椿的書信也是勃然大怒:“好哇,我兒子要造我的反,我弟弟也要造反,你們都來吧。”
朱棣是靠造反做的皇帝,對臣下防範甚嚴,不僅恢複了錦衣衛這一特務組織,還設立了東廠。
但是對於朱橞謀反,朱棣卻絲毫沒有放在心上。
這皇位不是你想奪就能奪走的,朱棣當初敢造反,是因為他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首先他洪武諸子中最年長的,和嶽父徐達翁婿兩人常年鎮守北平,在北平地區人脈深厚。
朱棣本人又有一定的指揮才能,多次出兵漠北,得到北平主將的擁護。
就算朱允炆把朱棣的手下士兵調走,還派人監視他。
北平上上下下都被朱棣滲透了,隻要登高一唿,就有人響應。
朱橞不一樣,他本身的根基就淺。在封地宣府的時候,就不敢和朱棣硬剛,選擇逃跑。
他現在到了長沙,都沒有經曆過戰爭,居然也敢造反。
朱棣正眼瞧都沒有瞧他一眼,直接叫來了禮部侍郎徐傑。
見到朱棣,徐傑恭恭敬敬的給朱棣叩首:“臣徐傑參見陛下。”
“平身。”
“謝陛下。”徐傑站起身,笑容可掬的問:“不知陛下召臣來所為何事?”
大清早的朱棣把自己叫來,以為是有什麽好事。朱棣一開口,差一點沒有讓徐傑下抽過去。
“沒什麽,蜀王朱椿來報,穀王朱橞要擁立建文帝複位,朕讓你把穀王和兩個兒子帶迴來。”
擁立建文複位?
穀王不是要造反吧?
“蜀王給朕說了,不是真的建文君,是蜀王的兒子朱悅燉。你此去,有兩個任務,一是讓你把朱悅燉送迴蜀地,二是把朱橞給帶到應天,聽候發落。”
穀王幹的可是造反的大事,朱棣不派武將,居然派自己去,這不是讓自己去送死嗎?
這是君王常用手法,聽說有人造反,卻沒有展開行動,就怕一個大臣,把人給召到京城。
如果這人來了,就可以避免一場幹戈。如果不來,那就是違抗上命,就可以起兵討伐。至於好不好把使臣給殺了,那就不是君王所考慮的事了,這帝王真是冷血無情啊。
徐傑當場就給朱棣跪下了:“陛下。”
“怎麽,你不想去?”
朱元璋是個嗜血的君王,他的幾個兒子和他一脈相承,根本就不在乎別人的死活。
去了長沙,被朱橞殺了還能受到朝廷的褒獎;如果不同意,徐傑當場就會被朱棣斬殺。
在朱棣的淫威之下,徐傑不得不屈服。
他給朱棣磕了一個頭:“臣願意去。”
“好,你現在就去。”
“臣遵旨。”
徐傑剛走,大同代王那邊,又來了奏報。
代王朱桂是和朱椿、朱橞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生母都是貴惠妃。
誰都知道,郭天敘和郭天爵兄弟和朱元璋勢同水火,兄弟兩人都想要謀害朱元璋。
不管恩怨如何,他們要麽直接死於朱元璋手裏,要麽間接死於朱元璋之手。
這種把敵人的女兒或者是妹妹收入後宮,雖然解氣,卻埋下了隱患。
郭惠妃給朱元璋生下三個兒子,除了老實巴交,沒有什麽作為的朱椿之外,朱橞和朱桂都不是好東西。
如果說朱橞還隻是貪財,那朱桂就是實打實的混蛋。
這個朱桂,在封地為非作歹,拿著鐵榔頭去王府外麵敲人腦袋,這愛好從到大同時起,一直到明英宗正統年,都沒有停止過。
朱桂和秦王朱樉、齊王朱榑、潭王朱梓、魯王朱檀號稱是五大惡人。
他們無惡不作,草菅人命,把封地的老百姓禍害的底朝天,最後被建文帝給廢除爵位,圈禁在大同,這也算是罪有應得。
朱桂是朱元璋第十三子,封地在大同。王妃是徐達的次女,和朱棣是姻親。
明朝中後期,有兩個總督,一個是宣大總督,一個是薊遼總督。
因為朱桂手握重兵,又是朱棣的姻親,所以被廢之後,朱棣認為是允炆斷自己的羽翼,提前發動叛亂。
靖難之役後,朱棣恢複了朱桂的爵位,朱桂依然是性情不改。
徐王妃和徐皇後一樣,都是知書達理,溫柔賢惠,就規勸朱桂。
朱桂非但不改,還對王妃大打出手,每次都是徐妙雲出麵調停。
徐妙雲死後,朱桂就把王妃徐氏和世子朱遜煓趕出家門。
這兄弟三個,一個比一個不讓人省心,居然抱團來煩朱棣。
朱棣本來就窩火,剛打發走了徐傑,又收到大同代王府的奏章,一怒之下就把奏章給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