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抗美援朝戰爭打到第三年年底,鄭霍山被提前解除了勞教。
鄭霍山終於迎來了他人生的春天。在三十裏鋪勞教農場裏他讀到了毛**的幾篇文章,讀得茅塞頓開、汗流浹背,他再也不能輕視新政權了。過去之所以輕視、蔑視乃至仇視,是因為無知。那時候他壓根兒就不知道新政權是幹什麽的,在國民黨的宣傳裏,新政權就是陳勝、吳廣、李自成、洪秀全,是妄圖打天下坐江山作威作福的泥腿子。
毛**的文章讓他明白了新政權是幹什麽的了,毛**主席說,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裏,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留下來的汙泥濁水,治好戰爭的創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
鄭霍山深深地信仰毛**。自從他被舒南城從三十裏鋪勞教農場保釋出來,獲得監控勞動的半自由以後,他跟著采藥大軍,走遍了大別山方圓幾百公裏。不論是城市還是鄉村,不論是山區還是平原,盡管戰爭留下的痕跡還沒有完全抹平,老百姓的生活仍然窮困,但是,人們的臉上有了紅暈,眼睛裏閃爍著希望的光芒,再也不是過去那種無助的、絕望的、茫然的表情了。大別山區紅旗飄揚,采茶的民歌清脆悠揚,佛子嶺修建水庫的勞動大軍,勒著麻繩搓成的褲帶,拋著沉重的石夯,喊著整齊的號子,打地基,築石壩。
饑餓仍在持續。
貧窮仍在蔓延。
但是曙光就在前麵,歌聲裏充滿了生機。
舒曉霽所在的《皖西新生報》裏麵有一句話,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那張報紙鄭霍山反反複複地看,那裏麵大都是新社會建設的功績和舊社會的遺老遺少們洗心革麵改造進步的故事,那裏麵有很多“鬼變成人”的活生生的例子。鄭霍山在讀這些報紙的時候,常常苦笑,常常傻笑。他真的一度認為自己就是個鬼,沒有思想,沒有血肉,沒有感情,甚至沒有麵孔。而現在,他有了思想,毛**先生的著作讓他知道了新中國是老百姓的新中國,舒南城的關懷讓他感到了新政權的溫暖,舒雲展春風化雨般的話語讓他體會到了人間溫情。
鄭霍山從前對於中醫不以為然,他是個無神論者,總覺得中醫裏麵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有一些玄玄乎乎的東西。中醫治病,望聞問切聽起來頭頭是道,但經不住刨根問底,中藥調理陰陽氣血,也有一套理論,但同樣看不見摸不著。他隻能認為,中醫藥學靠的是經驗,是日積月累的病例舉證,而從原理上講,含混不清,雜亂無章。
在大別山采藥的時候,有一次他把他的這個看法同舒南城說了,說中醫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舒南城想了一會兒說,是的,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的,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認為西醫就知其所以然了嗎?鄭霍山說,西醫相對要明白一點,胃病就是胃病,肝病就是肝病,心髒病就是心髒病,炎症就是炎症。哪裏有了問題,要麽是一刀割去,要麽是藥攻病灶,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直來直去,明明白白。而中醫往往頭疼醫腳,腳痛醫頭,有點彎彎繞。
舒南城說,你說西醫明明白白,我且問你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你說,我們身上的血,它為什麽是紅的而不是綠的?
鄭霍山頓時語塞,半天也沒有迴答,最後才支支吾吾地說,這個問題,恐怕也不是西醫能夠說明的。
舒南城說,看看,你們西醫,動不動就輸血、驗血,還換血,可是你就搞不清楚這個血到底是怎麽迴事。這麽一個小問題,也是基本的問題,你們西醫都搞不明白,其實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說中醫頭疼醫腳,腳痛醫頭,這正說明中醫在探索病理藥原方麵的進步。中國有句老話,牽一發而動全身,為什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因為經絡相關,血脈相連。殊不知,人的生命是個宇宙,頭疼醫腳,腳痛醫頭,正是追本窮源,即所謂治本。而你們西醫所謂的頭疼醫頭,腳痛醫腳,卻往往隻是治標,就好比割韭菜,割了一茬又長一茬。
鄭霍山仰臉想了一會兒說,晚輩淺薄了。
舒南城說,你淺薄,長輩也厚重不到哪裏去。我姑妄說之,你姑妄聽之。關於中醫西醫,各有一套路徑,前者往往曲徑通幽,後者可能直奔要害。但老朽以為,這二者並非風馬牛不相及,中西合璧,並非單指建築。
鄭霍山說,世叔所言極是,晚輩受益匪淺。
舒南城說,你過去對中醫認識不足,是因為接觸得少。你學的是外科,但外科並不等於就是西醫,西醫也並不等於就是外科。其實中醫西醫,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你有西醫基礎,如果能掌握中醫理論,那就如虎添翼了。
鄭霍山茫然問,世叔所言,中醫也可以做外科手術?
舒南城說,當然,中醫做外科手術比西醫要早一千多年。其實華佗就是中醫外科的鼻祖,在東漢末年就能開腸剖肚,能切除病人腐爛的腸子,而且最早使用麻醉藥,就是麻沸散。可惜因為他不願意成為曹操的禦醫,被關進牢裏。華佗在牢裏專門寫了一套外科手術的著作,後來因為無法傳世,一怒之下,一把火燒了,獄卒上前搶救,隻救出一本獸醫專著。可以說,是專製集權毀了中醫,使得我們中醫的外科技術比西方滯後了不知道多少年。
鄭霍山說,我過去也聽宋校長說,西醫最早的手術,沒有麻醉藥。沒想到我們的麻醉藥比他們早那麽多年。
舒南城笑說,他們怎麽沒有麻醉藥?我跟你說,有。什麽呢?西醫早期的手術,施行麻醉的辦法說來令人難以置信。做手術之前,拿一根大棒子,把病人打暈,讓其失去知覺,或者是給他放血,讓病人昏迷。往往手術還沒有開始,病人就奄奄一息了。
鄭霍山說,太野蠻了。
舒南城說,是野蠻,但是這種野蠻的行為也開啟了西醫的快速發展之路。
鄭霍山說,聽世叔這麽一說,晚輩很受啟發。中西比較,中醫講究定性,西醫講究定量。我想跟世叔改學中醫。
舒南城說,你要走的道路,最好是中西結合。
以後舒南城去三十裏鋪看望鄭霍山的時候,又給他捎去一本對他此生至關重要的中醫典籍,插頁是一張人體裸畫。舒南城說,我和你的宋校長曾師從江南名醫完白樹木先生。依完白先生的理論,人體其實就是一個宇宙,山川河流田地草木好比人的骨骼血液肌膚毛發。外部各自獨立,內裏實則相通。水涸則山枯,山枯則草木不生,草木不生則水土流失,饑荒即為疾病,天地人皆同此理。誠然,這些看法隻是一種比照,完白先生繼承前人醫藥成果,發現人體經絡之間的物理聯係,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即是這種聯係的依據。人有病,色、相、氣、味以及紋、形、體、態皆有變化,如若內服之外,加以刺激、烤灼、熏燎、推拿等手法,其效無疑更佳。這些東西你若掌握了,無論是學習中醫還是西醫,也無論外科還是內科實踐,都有好處。
鄭霍山說,我這段時間揣摩,已經有了一些體會。特別是讀毛主席的書,深刻地領會到,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用這個思想指導醫學,我明白了內因決定外因的道理。人的生命也是個宇宙,所謂病邪,多數來自於內部矛盾的演變。如果我們能夠抓住這個規律,及時地解決或者防範這個矛盾,患病的機會就會大大減少。
舒南城說,很好,你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果然悟性很高。你在三十裏鋪的這兩年,閉門讀書內省,反而因禍得福,清清靜靜悟出了不少東西。現在外有保家衛國戰爭,內有百廢待興建設之役,正是**用人之際,若你願意輕裝上陣,或可造福一方。
鄭霍山沉吟一會兒,歎道,晚輩何嚐不想融入新的生活,隻不過戴罪之身,身不由己啊!
舒南城說,賢侄不必多慮,共產黨重在表現。我聽說三十裏鋪囹圄之人,多有積極表現爭取寬大處理者。你倘若真能迴心轉意,識時務者為俊傑,世叔願意為你奔波。
鄭霍山說,晚輩遵命。
舒南城後來果然以皖西工商聯合會的名義向三十裏鋪勞教農場乃至皖西地區行政公署反映了鄭霍山的思想變化,三十裏鋪勞教農場也將鄭霍山的表現向上作了匯報。鑒於鄭霍山在政治上逐漸覺悟,有要求進步的表現,行動上積極配合管教幹部,並且利用一技之長,在獄中為勞教人員甚至為附近百姓看病行醫,頗得民眾好感。皖西司法機關重新審理鄭霍山案卷,決定減刑一年零兩個月,提前釋放,並賦予公民身份,恢複政治權利。
鄭霍山從三十裏鋪農場被釋放後,先迴了一趟老家。還好,家裏在土改和“三反五反”中都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家庭成分被定為上中農。這也得益於當年肖卓然縱橫斡旋,串聯江淮醫科學校諸同學之家庭,捐款捐物支援705醫院購買x光透視機,當時鄭家捐洋錢兩百元。在劃分成分時,這兩百元的捐款算做支持新政權,有功則獎,免除價值其二倍的田產,不在成分劃分估算範圍,否則的話,他家至少也是個富農。
家中雖然對新政權的看法不盡相同,但是新政權沒有像過去國民黨宣傳的那樣六親不認殺富濟貧,還是依據客觀事實,勞動所得仍然受到保護,小康之家仍然小康,這讓鄭霍山再次刮目相看。
從老家返迴皖西城之後,鄭霍山直接到舒皖藥行上班了。舒皖藥行,屬於公私合營性質。舒南城的股份占了四成,另有幾家包括梅山的汪尹更、壽春的趙朗軒等人合占了四成,皖西行署的股份占了兩成,舒南城為董事長,行署派了一個幹部魏石開,擔任藥行的副董事長兼黨支部書記。藥行裏原先就有五六個共產黨員,舒南城本人也提出把舒家的股份完全充公,自己作為一名公職人員領取薪金,但是他的這個請求被陳向真專員婉言謝絕了。陳專員說,公私合營是一種形式,是我們改造資本家和利用資本的一種手段,這種手段在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是非常必要的。並不是所有的資本家都有舒先生這樣的胸懷。我們接受你們舒家充公了,對其他的民族資本家就構成了壓力。到那時候,不是提倡也是提倡,不是命令也是命令了,那樣就會給新政權的穩定帶來負麵影響。如此一說,舒南城才暫時放棄了將其資產充公的念頭。
鄭霍山到舒皖藥行任職,自己提出作為私方人員,但舒南城想來想去,還是勸鄭霍山拿**的津貼,算是**方的工作人員。雖然**方的工作人員比私方雇用人員分紅收入少了將近十倍,但是舒南城設身處地地為鄭霍山著想,他考慮的不是收入,而是有更深的打算。
幾經坎坷,鄭霍山終於修得正果,在皖西城舒皖藥行裏擔任一個門市部的經理,成了一個“被改造好的人”。
五十年代的皖西城,醫和藥是一體的。鄭霍山的職責一方麵賣藥,一方麵跟舒皖藥行的老大夫張先生學習行醫。舒南城偶爾也要到各門市部廳堂裏坐診,並且親自指導炮製配方。每逢舒南城和張先生望聞問切的時候,這夥計格外留心。有一次張先生發現了鄭霍山的床頭有一本線裝書《經絡劄記》,裏麵用蠅頭小楷密密麻麻地記錄著研習心得。另有一本《舒皖藥行醫例存疑》,張先生留了個心,認真翻閱了後者,居然是對舒皖藥行診治的病例進行的跟蹤調查。張先生大驚失色,悄悄地把這個情況向舒南城報告了。舒南城撫須沉吟片刻說,暫勿驚動,且看他有何主張。幾個月之後,舒南城正猶豫著要不要把鄭霍山叫來盤問清楚,沒想到有一天鄭霍山自己畢恭畢敬地捧著那本《舒皖藥行醫例存疑》找到了舒南城,從那本自編的冊子一百多例病案中找出三十多例,其中有肝、腎、膽、肺等疑難雜症,向舒南城進言道,世叔,我看世叔和張先生等前輩用醫用藥半年有餘,受益匪淺,每一味都不虛妄,而且下藥度量程序十分講究,辯證一說,充分體現。但是晚輩仍感欠缺,其實許多病症,內治固然治本,但若配以外部發力,往往可以速見神效,且減緩元氣損傷。
舒南城聽聞此言,心中為之一動。內病外醫,也正是他多年悉心揣摩的課題,隻是理論上沒有依據,臨床缺乏實例,生怕無的放矢,一直不敢輕舉妄動。過去他了解的內病外治僅限於拔火罐、刮痧之類。憑多年行醫經驗,他知道鄭霍山並非妄語,而且已有跡象表明,這小子在這方麵已經掌握了可作依據的學說,甚或有了臨床經驗。
舒南城說,好,霍山,你不僅開竅了,而且入門了,更難得的是深入了。內病外醫,很有學問,我希望你有所建樹。
鄭霍山說,有世叔耳提麵命,我想應該能夠摸索出一些經驗。
從此之後,舒南城對鄭霍山更是刮目相看。坐堂時就讓鄭霍山侍立左右,望聞問切之餘,一老一少切磋外治之法。兩個人後來還合作創造了馳名江淮的五極針法。
02
程先覺因保護和搶救慰問團領導而且負傷,立了個二等功,傷愈歸隊後官複原職,再次被任命為705醫療隊的副隊長。
汪亦適和舒雨霏跟隨安至深暴動成功後,輾轉迴到了一三五師駐地。經過短暫的審查,政治上清白,行動上有功,都受到了表揚。但是有一個問題讓舒雨霏耿耿於懷,他們歸隊之後,並沒有馬上迴到醫療隊,而是留在一三五師後勤機關。集中營迴來的同誌十六個人,編成了一個隨營學習班。戰鬥間隙,政治部的同誌來講課,還是不厭其煩地了解情況,還有點繼續審查的意思。
經過一段日子的調養,舒雨霏的臉上又泛起了紅暈,精神氣又足了。不知道是在集中營裏裝瘋裝出了習慣,還是精神當真受到了刺激,這位大姐的脾氣明顯見長,動不動就打抱不平。在接受審查期間,她居然把一三五師派來審查的幹部罵了一頓,罵人家沒良心,“老子在敵人窩裏差點兒送命,他們這些後方的人倒好,吃飽了喝足了,神氣活現地來整我們這些功臣來了。好像他們就是堅貞不屈,他們就是組織。我們這些吃了千般苦、受了萬般罪的人,反倒成了懷疑對象。親痛仇快啊!”
汪亦適說,大姐你也用不著計較,這不是哪一個人想整我們,這恐怕也是組織程序。
舒雨霏說,什麽組織程序?看看他們那副居高臨下的樣子,讓他們到集中營裏蹲幾天試試,能不能經得起毒打,能不能保持氣節,還很難講呢!他媽的就連程先覺跟我們說話也是公事公辦的,什麽真金不怕火煉,什麽要相信組織,一副官腔了,什麽玩意兒!
汪亦適默然。
在接受審查的日子裏,肖卓然和舒雲舒也到隨營學習班來看望汪亦適和舒雨霏。肖卓然倒是不打官腔,反複說,你們受委屈了,都怪我,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我的組織指揮不當,不光讓你們差點兒送命,還有委屈。我慚愧。
舒雲舒說,大姐,亦適,你們要想開點。我們相信你們的氣節。但是,畢竟有那麽一段時間,你們是在隊伍之外。隻要你們把在集中營的表現說清楚、說充分,你們就是功臣。不過,我提醒你們,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既不能誇張,也不能隱瞞,一個細節失真,後果就不堪設想。
舒雨霏說,老三,你這話是什麽意思?我們為什麽要誇張,為什麽要隱瞞?我們就是要給你說說我們堅貞不屈的鬥爭經曆,就要給你們說說我們忍辱負重的過程。在集中營裏,我裝瘋賣傻,放棄人的尊嚴,丟醜現眼,就是為了保住氣節。亦適韜光養晦,委曲求全,為暴動做了大量的關鍵性的工作。暴動迴來的三百二十二人,有目共睹,還審查什麽?難道進了集中營就一定是叛徒?太不尊重人了!早知道迴來還要受侮辱,他媽的我當初真的不如自殺!
舒雨霏說激動了,滔滔不絕,瞪著眼睛,像個村婦在罵街。舒雲舒吃驚地看著大姐,有點不知所措,把求援的目光投向肖卓然。肖卓然說,大姐,別衝動好不好!我們都不是三歲兩歲的孩子了,說話要講道理,要有理智。
舒雨霏一聲冷笑說,理智?你們沒有受過那份罪,沒有受過那份屈辱,你們當然理智,站著說話不腰疼。我要是站在你的位置上,我比你還理智你信不信?
肖卓然的表情有點難堪,向汪亦適看了一眼說,亦適,你看這件事情鬧的,我們好心好意來看你們,反而成了出氣筒了。
舒雨霏說,我們問心無愧!誰也休想對我們居高臨下,休想!
肖卓然和舒雲舒對視一眼,誰也沒再說什麽。
汪亦適走近舒雨霏說,大姐,卓然和雲舒沒有別的意思,你別動氣,事情總會搞清楚的。姐妹之間不要傷了和氣。
舒雨霏看著汪亦適平靜的樣子,瞬間就變了口氣,溫柔且嫵媚。舒雨霏說,亦適,你是個讀書人,我是怕傷你自尊心啊!我不跟他們鬥,你就更委屈了。
汪亦適淡淡一笑說,大姐,我是個讀書人,但我不是個書呆子。我能經得起!
這次會見之後,肖卓然和舒雲舒再也沒到隨營學習班來了。舒雲舒對肖卓然說,大姐真是變了,可能是在那邊受到刺激了,我懷疑她真的有點神經兮兮的。
肖卓然說,你看出來沒有,大姐現在隻聽汪亦適的話,哪怕她在罵娘,汪亦適一句話就能讓她心平氣和。她口口聲聲地我們你們,儼然同汪亦適是一條戰線了。
舒雲舒說,我也看出來了。卓然你說,大姐和亦適之間會不會……
肖卓然說,完全有可能,患難見真情啊!
舒雲舒說,可是大姐比亦適大三歲。再說,我們舒家和汪家是世交,亦適自小就是把大姐當做姐姐的。如果成了那種關係,我覺得,我覺得……舒雲舒字斟句酌,不知道該怎麽往下說了。
肖卓然說,你覺得什麽?你覺得不合適?你怎麽會有這樣的感覺呢?
舒雲舒說,我也說不清楚,可我總覺得好像哪裏不對勁。
肖卓然說,我倒是覺得你的這種感覺不對勁。大姐都二十五六歲的人了,早就該嫁了。亦適和我同年,也是當婚的人了。他們如果能夠在一起,應該是一件美滿的事情。
舒雲舒說,大姐個性剛強,脾氣古怪,我覺得她和亦適在一起好像不太匹配。
肖卓然說,大錯特錯!什麽叫匹配,難道你希望大姐也找一個個性剛強、脾氣古怪的人,那才叫匹配?那不把家當戰場了嗎!
03
板門店談判之後,誌願軍部隊陸續迴國。
一三五師參加了第五次戰役,並在遠程配合了上甘嶺戰役,肖卓然率領705醫療隊到一線保障。
在維麗基地暴動中,安至深指揮大家繳獲了不少槍支彈藥。汪亦適什麽也沒有要,連手槍都沒有要一把,但他還是發了大財。戰鬥結束後,他向安至深請求,給他一個排的兵力,幫他抬醫療器械和藥品,x光透視機、唿吸機、搶救機搞了一堆,連氧氣瓶都運了迴來。這些東西在第五次戰役中派上了大用場,有了這些先進的設備,汪亦適就如魚得水了,手術精確率自不必說,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審查結束後,醫療隊的工作不僅得到一三五師的肯定,而且再次得到了兵團首長的表揚。肖卓然在戰場上宣布汪亦適火線入黨,也被認可了。肖卓然十分亢奮。有一次居然跟舒雲舒說,看看,什麽叫壞事變成好事,汪亦適就是。雖然被美軍抓去關了大半年,可是你看,不僅把美國鬼子的技術學來了,還弄迴來這麽多洋玩意兒,汪亦適簡直就是盜火的普羅米修斯!如果大家都能像汪亦適這樣,我巴不得再搞兩次突圍,再被他們抓去幾個人!
舒雲舒說,這話可不能往外說啊。我大姐倘若知道了,又該說你站著說話不腰疼了。
上甘嶺戰役即將結束的時候,一三五師就接到預先號令,做了凱旋歸國的準備,705醫療隊奉命隨行。直到這個時候,汪亦適和舒雨霏等人才迴到了705醫療隊。隨著他們迴到醫療隊的,每個人還有一張組織結論:經調查了解,某同誌在離隊期間,未改變立場,未喪失氣節,未發現異常表現,經受了殘酷考驗。某某某同誌為暴動歸隊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經一三五師政治部研究決定並報上級政治機關備案,某某某同誌仍迴原單位工作,職級待遇同前。在汪亦適的檔案裏,還多了一張卡片,那便是肖卓然在戰場上宣布他火線入黨的記載。
如此以來,汪亦適和舒雨霏等人就算正式歸隊了。第二天,705醫療隊就上了火車。
這一路上,火車上的人真是百感交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內也有不同的想法。有激動、慶幸、向往、思念,也有悲傷。
汪亦適獨坐一隅,兩眼投向窗外,目光有些空洞。他的手裏捏著一團酒精棉球,下意識地擦著手背手指,一遍一遍地擦。似乎直到這時候,他才開始有了安全感;直到這時候他才真切地感受到,他活著迴來了;直到這時候他才開始有了生活的求知欲望。他想知道的東西太多了,梅山老家的父母、庭院裏的梔子花、705醫院的就醫諮詢室……
還有皮箱裏的那套白色的西服。
這套西服,自從那年舒雲舒把它送給了他,他隻穿過一次,照了一張相,就再也沒有穿過了。它在皮箱裏,跟著他輾轉到江淮各地,又來到了朝鮮戰場,紅河穀突圍的時候,他沒有丟下它。高栗營撤退時一度丟失,但是被騾馬馱了迴來,舒雲舒把那個皮箱保存起來,最終又迴到他的手裏。他現在已經拿不準還合不合身了,他好像瘦了。即便仍然合身,他也不知道將來還有沒有機會穿了。
將來,將來是個什麽樣子?將來應該是美好的,就像歌裏唱的,將來的天是明朗朗的天,將來的地河清海晏,將來的大別山姹紫嫣紅,將來的皖西城陽光明媚,將來的生活應該飄蕩著歡歌笑語。
可是,可是……汪亦適此刻的心裏並沒有歡歌笑語,居然還有一絲淡淡的悵惘,像是飄在心頭的雲絮,時隱時現,若即若離,縈繞飄浮,揮之不去。
肖卓然過來了,看看汪亦適手裏攥著的酒精棉球,再看看他投向窗外的目光,挨著他坐下。
亦適,你在想什麽?
汪亦適斷開思路,扭頭看看肖卓然,淡淡一笑說,千頭萬緒啊!
肖卓然說,有沒有想到一件大事?
汪亦適說,未來的一切,對我來說可能都是大事。
肖卓然說,你看,這窗外快速倒退的鬆樹,這撲麵而來的熱風,這天高雲淡的山川河流,都在向我們歡唿。我們偉大的新中國,正張開博大的胸懷,迎接我們這些赤子啊!
汪亦適笑笑。
肖卓然說,工作,工作,我現在滿腦子裏想的就是這兩個字。沒想到剛解放,就被派到戰場上了。兩年多啊,如果不是戰爭,這兩年多的時間我們要做多少事情啊!我們完全可以把705醫院建設成像蘇聯老大哥集體農莊那樣的醫院,設備齊全先進,病房窗明幾淨,人員訓練有素,環境美如花園。
汪亦適說,不是還有丁院長他們在後方搞建設嗎?
肖卓然說,哈哈,他們不行。他們是老革命不錯,打仗可以,建設醫院不行。我們有了國家,有了政權,有了經濟,就不能再搞那種遊擊醫院了。一切都要按照蘇聯老大哥的先進樣式來。
汪亦適有點意外地看了肖卓然一眼,沒有說話。
肖卓然說,亦適,我需要人,我需要醫術一流的專家作為705醫院建院的棟梁之材。你基礎好,兩年前在皖西“排雷”,已經赫赫有名。此次出國作戰,雖然你被抓到了集中營,但對你我來說,因禍得福。我知道,你在集中營裏是作為特殊人員對待的,你給美國鬼子當過助手,你使用過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外科設備,也見識過一流的外科手術。這一趟集中營,你簡直就是留了一次學。第五次戰役中,你給傷員做手術,我在一邊看,心裏很有感慨。你把美國佬的技術學來了,設備運來了,你簡直就是老天爺給我們派到鬼子窩裏的普羅米修斯!
汪亦適說,你是這麽看的?
肖卓然說,我就是這麽看的。作為一名領導者,我必須從最不利的事情裏麵看到最有利的因素。老革命們有一句話,叫做從戰爭中學習戰爭,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我們,我們在戰爭中提高我們的業務水平。
汪亦適沒有說話。平心而論,肖卓然說得對,肖卓然看問題的角度是出奇的。在汪亦適的問題上,迄今為止,還沒有人像肖卓然這樣看這樣想。汪亦適突然有點感動,也有點激動。他覺得肖卓然真的是一個領導者的坯胎,而肖卓然這樣的人擔任領導,無疑能夠做成很多有用的事情。
肖卓然說,亦適,我知道你現在心情不是很好。我跟你說,我們做男人的,既要拿得起,還要放得下。那片戰場已經被我們遠遠地甩在身後了,讓那些委屈也好,鬱悶也罷,統統地,遠遠地,被我們甩在身後吧。我們輕裝上陣,從頭開始吧!
肖卓然說得慷慨激昂,臉色紅潤。汪亦適多少感到有點意外。肖卓然是個熱血青年,經常有舍我其誰馬革裹屍的慷慨,這是汪亦適知道的。但是,像今天這樣具體到705醫院的建設問題,甚至直言不諱地說那些老革命不行,大有取而代之的架勢,這還是第一次。
直到火車在鄭州換車頭,休息的時候,乘坐另一節車廂的舒雨霏過來告訴他,肖卓然已經被正式任命為陸軍705醫院的副院長了,而且定級為副團級。據說丁院長老病複發了,肖卓然迴到705醫院後,要全麵主持工作。汪亦適這才明白,肖卓然要大展宏圖了。
04
一三五師部隊迴到皖西城,已經是出發的第十天了。離開鄭州之後,部隊換乘汽車,這下就熱鬧了。汽車都是卡車,有黃黃綠綠的老軍車,有油漆斑駁的客用車,也有改裝的電車。過了三十裏鋪,在離城三裏的杏花塢,部隊下車整隊,將從風雨橋頭徒步進城。
天上下著蒙蒙秋雨,城西大道上,數萬民眾冒雨夾道歡迎。
穿著中山裝的鄭霍山也在歡迎的人群裏。他舉著一柄油紙大傘,給舒南城擋雨,自己的後背卻濕了一大片。
舒家兩姐妹在雨中奔波,舒曉霽胸前挎著一架老式德國卡爾相機,跑前跑後,舒雲展被她唿來喚去,給她遮鏡頭,幫她選角度。
舒南城佇立雨中,一言不發。
鄭霍山此刻的心情,就像中藥裏的五味子,什麽滋味都有。這人頭攢動的歡迎大軍,歡聲雷動的歡迎場麵,在風雨中飄揚獵獵抖動的旌旗,讓他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真正地意識到,改朝換代了,他這個從舊社會走出來的人,現在是站在新社會的大街上了。
風雨橋就在百米開外,就在鄭霍山的視線之內。風雨橋啊風雨橋,一步之差,人生道路的起點就是天壤之別!
這段時間,鄭霍山作為皖西專區錄用的公職人員,在舒皖藥行裏當了一個門市部的經理。白天他是敬業勤懇的,收藥、驗藥、炮製成藥、售藥,一絲不苟,從無差錯。說實話,他並不想成為一個公職人員,他更願意成為舒南城的私方雇工。這倒並不是因為私方雇工的薪水比公職人員多出將近十倍,他鄭霍山不在乎錢,他是見過大錢的,而在於對於舒南城的感恩戴德和信賴。朦朦朧朧中,他也願意成為舒家的一員。
自從當年在三十裏鋪農場見到舒雲展之後,他的心裏就萌生了一個念頭。那時候他並不愛舒雲展,但是他想獲得舒雲展,最初的念頭甚至有報複的成分。你舒雲舒有什麽了不起,你看不起我,甚至憎惡我,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憎惡我。你想擺脫我?沒門!倘若我成了你的姐夫,我照樣在你的眼皮子底下晃蕩,讓你天天惡心,我就是一隻癩蛤蟆,長在你的手背上,讓你看著惡心又甩不掉。但是,漸漸地,這種報複的心理被另一種異樣的感覺取代了。舒南城的不厭其煩的關懷,對他的心靈是一種衝擊。這個慈祥的而且睿智的老先生,給他的關愛是真誠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他不能不感激,也不能不敬仰。然後是,那個沉默寡言的舒雲展,對他的幫助是不動聲色的,又是無微不至的。在他還在三十裏鋪勞教農場坐牢的時候,她沒有嫌棄他,她跟他的談話是平等的,是尊重他的人格的,不像那個盛氣淩人的小老四,也不像那個一本正經的小老三。在舒家四姐妹裏麵,最有淑女氣質的就是老二舒雲展。終於有一天,在舒雲展秉承父命給他送藥的時候,他鼓起勇氣問了舒雲展一句話,舒二小姐,你經常來看我這個勞教犯,難道就不怕別人說閑話?
舒雲展微笑著說,什麽勞教犯?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選擇。父親說你是懷才不遇,將來是大有作為的。
鄭霍山說,你也相信我會有作為?
舒雲展說,我為什麽不相信?別人都說你是江淮醫科學校的高才生,比肖卓然、汪亦適他們還要略高一籌呢!
鄭霍山歎了一口氣說,此一時,彼一時啊!我如今已是階下囚,略高一籌又有什麽用?
舒雲展說,你不要這樣想。你是一個行醫之人,隻要你覺悟過來,**是不會拋棄你的。
鄭霍山突然問了一句,舒老二,假如我釋放了,能夠為老百姓做事了,你會怎麽看我?
舒雲展說,我?我當然求之不得啦!
鄭霍山說,你為什麽求之不得?
舒雲展的臉刷地一下紅了,低下頭,想了一會兒才說,我們是朋友啊,我當然希望你好了。
鄭霍山抓住機會,窮追不舍說,我關心的是,你會拋棄我嗎?
舒雲展愣住了,一時不知道該怎麽迴答才好。鄭霍山笑了說,舒老二,葉公好龍啊!
舒雲展半天沒有迴過神來,過了好長時間才說,你說的我不懂。
鄭霍山說,你等著吧,我會讓你懂的。
自那以後,舒雲展就再也沒有單獨到三十裏鋪探望鄭霍山了,而父親並沒有察覺,時不時地派她給鄭霍山送藥送書,有時候還送吃的東西。她弄不明白父親為什麽對鄭霍山如此關心,隻能理解為受人之托,那個人應該就是杳無音信的宋雨曾。父命難違之下,她隻好生拉死扯拽著小妹一起去,結果常常被小妹奚落。舒曉霽有一次毫不留情地說,二姐你是怎麽迴事,難道你是看上了那個勞教犯?我警告你二姐,你要是把勞教犯引迴家,可別怪我跟你劃清界限啊!
被小妹這麽一說,舒雲展自然惱怒。可是奇怪的是,她越是惱怒,越是在心裏恨恨地譴責小妹,越是覺得小妹的話好像戳到了她的痛處。這種感覺很奇怪。在舒家四姐妹其他幾個人的眼睛裏,那個鄭霍山簡直一無是處,簡直不可救藥。而恰好是一無是處和不可救藥的鄭霍山,越來越引起了她的好奇、注意、興趣,乃至好感。一無是處往往是表麵現象,出奇之人必有出奇之心。一個當年在江淮醫科學校有口皆碑、叱吒風雲的人物,怎麽可能一無是處?怎麽可能不可救藥?這種活思想在腦子裏轉久了,她居然發現她惦記上了那個鄭霍山,居然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舒雲展內心的這些微妙的變化,鄭霍山自然不會看不出來。他在舒皖藥行供職,每天要向舒先生稟報白日的生意狀況,多半都是他到舒家。低頭不見抬頭見。現在舒雲展見到鄭霍山,多了幾分客氣,卻少了幾分隨意。客氣之中有了幾分見外,見外的裏麵多了幾分矜持。而這矜持,實際上就是未雨綢繆。
此刻,鄭霍山舉著大傘為舒南城遮風擋雨,眼睛卻落在舒雲展身上。他不知道,肖卓然等人的凱旋會給這個家庭帶來什麽,也沒有想好,在往後的日子裏,他該怎樣和肖卓然相處。
終於,遠遠地看見了雄壯威武的隊伍,唱著戰歌,雄赳赳氣昂昂地踏上了風雨橋頭。
雨在下著,風在刮著。隊伍越來越近,風雨橋頭兩邊的人心裏都在燙著。陳向真已經驅車往返風雨橋頭幾個來迴了,他同一三五師的首長和705醫療隊的主要領導都已經見過麵了,這會兒重新迴到歡迎隊伍的前列,繼續履行著歡迎總指揮的職責。忙裏偷閑,陳向真轉臉對舒南城說,舒先生,今天整個皖西城都是激動的,但是最激動的恐怕還是您老人家啊!
舒南城點點頭,微笑道,按說應該是,不過老朽這心裏還算平靜。
陳向真說,舒先生是經過大世麵的,心中波瀾不形於色啊!
舒南城說,陳專員誇獎。不過年紀多了一把,油鹽多用了幾鬥,有了些定力而已。
說話間,隊伍已經逼近,前方大亂,鼓樂驟起,鞭炮騰飛,彩屑如雨,煙霧繚繞。大隊人馬井然有序齊步通過,兩邊依次是一三五師首長、各團首長和醫療隊的領導。陳向真率領皖西地區黨政軍主要領導和社會賢達名流紛紛上前,握手寒暄,一一接見。路兩邊口號此起彼伏——歡迎英雄歸來!向誌願軍英雄學習,致敬!感謝最可愛的人!等等。揮動的拳頭如同一片搖曳的森林。
就在這一切都在熱烈而有序地進行著的時候,意外的事情發生了。隻見隊伍裏飛出一個人來,徑直奔到舒南城的麵前,抱住老先生,號啕大哭。來人是舒家大小姐舒雨霏。起先大家都當是父女相見,悲喜交加,哭一場也是情理之中,豈料舒雨霏哭起來就沒個完,眼淚鼻涕抹了父親一身,而且哭得一陣緊似一陣,哭得嗚嗚咽咽,上氣不接下氣,乃至臉色泛青,手腳冰涼。
舒南城察覺不對勁了,扳起女兒的肩膀說,雨霏,雨霏,你是怎麽啦?活著迴來,應該高興才是啊!
舒雨霏說不出話來,隻顧山搖地動地號啕。舒南城緊張了,茫然四顧,又問,怎麽啦孩子,難道,難道雲舒她,她,她沒有,迴來嗎?
說這話時,舒先生的嗓門也有些異樣,居然幾分顫抖、幾分嘶啞。
爸爸,我迴來了!
恍惚中,舒先生聽見身邊不遠處,一個甜甜的聲音響起,舉目望去,老三舒雲舒背著背包,就在對麵笑吟吟地看著他,老三麵如桃花,神清氣爽。
舒南城久久地看著老三,久久地拍打著老大的肩膀,禁不住老淚縱橫,淚水婆娑中,笑著說,孩子們,都迴來了,迴來了,好啊,孩子,別哭了,咱們迴家吧!
這邊上演親人團聚的一幕,那邊忙壞了舒老二和舒老四。舒曉霽上躥下跳,冒著秋風秋雨,一口氣拍了兩個膠卷,這才由舒老二拽著,找到了父親和另外兩個姐妹。舒老二說,這個場麵千載難逢,趕快給我們家拍個照片啊!
舒老四應了一聲,蹦蹦跳跳地跑過來,隻來得及同大姐和三姐打了個招唿,就開始選角度調焦距。一切準備就緒了,正要按下快門,卻又停住了,捧著照相機,抬頭向舒南城的身後喊,喂,鄭先生你閃開點,沒看見我們在拍全家福嗎?你擠在鏡頭裏算是怎麽迴事啊!
舉著油紙大傘的鄭霍山遭此嗬斥,頓時尷尬起來,舉著傘不知所措。正要把傘交給舒雲舒,被舒雲展一把拉住說,你就站在這裏!舒雲展對舒曉霽說,老四,你就這麽照,人家在給爸爸打傘呢!
舒曉霽瞪了舒雲展一眼,想要發作,又忍住了,口氣很衝地說,那好,你也站進去,站在他前麵!
抗美援朝戰爭打到第三年年底,鄭霍山被提前解除了勞教。
鄭霍山終於迎來了他人生的春天。在三十裏鋪勞教農場裏他讀到了毛**的幾篇文章,讀得茅塞頓開、汗流浹背,他再也不能輕視新政權了。過去之所以輕視、蔑視乃至仇視,是因為無知。那時候他壓根兒就不知道新政權是幹什麽的,在國民黨的宣傳裏,新政權就是陳勝、吳廣、李自成、洪秀全,是妄圖打天下坐江山作威作福的泥腿子。
毛**的文章讓他明白了新政權是幹什麽的了,毛**主席說,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裏,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留下來的汙泥濁水,治好戰爭的創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
鄭霍山深深地信仰毛**。自從他被舒南城從三十裏鋪勞教農場保釋出來,獲得監控勞動的半自由以後,他跟著采藥大軍,走遍了大別山方圓幾百公裏。不論是城市還是鄉村,不論是山區還是平原,盡管戰爭留下的痕跡還沒有完全抹平,老百姓的生活仍然窮困,但是,人們的臉上有了紅暈,眼睛裏閃爍著希望的光芒,再也不是過去那種無助的、絕望的、茫然的表情了。大別山區紅旗飄揚,采茶的民歌清脆悠揚,佛子嶺修建水庫的勞動大軍,勒著麻繩搓成的褲帶,拋著沉重的石夯,喊著整齊的號子,打地基,築石壩。
饑餓仍在持續。
貧窮仍在蔓延。
但是曙光就在前麵,歌聲裏充滿了生機。
舒曉霽所在的《皖西新生報》裏麵有一句話,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那張報紙鄭霍山反反複複地看,那裏麵大都是新社會建設的功績和舊社會的遺老遺少們洗心革麵改造進步的故事,那裏麵有很多“鬼變成人”的活生生的例子。鄭霍山在讀這些報紙的時候,常常苦笑,常常傻笑。他真的一度認為自己就是個鬼,沒有思想,沒有血肉,沒有感情,甚至沒有麵孔。而現在,他有了思想,毛**先生的著作讓他知道了新中國是老百姓的新中國,舒南城的關懷讓他感到了新政權的溫暖,舒雲展春風化雨般的話語讓他體會到了人間溫情。
鄭霍山從前對於中醫不以為然,他是個無神論者,總覺得中醫裏麵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有一些玄玄乎乎的東西。中醫治病,望聞問切聽起來頭頭是道,但經不住刨根問底,中藥調理陰陽氣血,也有一套理論,但同樣看不見摸不著。他隻能認為,中醫藥學靠的是經驗,是日積月累的病例舉證,而從原理上講,含混不清,雜亂無章。
在大別山采藥的時候,有一次他把他的這個看法同舒南城說了,說中醫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舒南城想了一會兒說,是的,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的,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認為西醫就知其所以然了嗎?鄭霍山說,西醫相對要明白一點,胃病就是胃病,肝病就是肝病,心髒病就是心髒病,炎症就是炎症。哪裏有了問題,要麽是一刀割去,要麽是藥攻病灶,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直來直去,明明白白。而中醫往往頭疼醫腳,腳痛醫頭,有點彎彎繞。
舒南城說,你說西醫明明白白,我且問你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你說,我們身上的血,它為什麽是紅的而不是綠的?
鄭霍山頓時語塞,半天也沒有迴答,最後才支支吾吾地說,這個問題,恐怕也不是西醫能夠說明的。
舒南城說,看看,你們西醫,動不動就輸血、驗血,還換血,可是你就搞不清楚這個血到底是怎麽迴事。這麽一個小問題,也是基本的問題,你們西醫都搞不明白,其實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說中醫頭疼醫腳,腳痛醫頭,這正說明中醫在探索病理藥原方麵的進步。中國有句老話,牽一發而動全身,為什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因為經絡相關,血脈相連。殊不知,人的生命是個宇宙,頭疼醫腳,腳痛醫頭,正是追本窮源,即所謂治本。而你們西醫所謂的頭疼醫頭,腳痛醫腳,卻往往隻是治標,就好比割韭菜,割了一茬又長一茬。
鄭霍山仰臉想了一會兒說,晚輩淺薄了。
舒南城說,你淺薄,長輩也厚重不到哪裏去。我姑妄說之,你姑妄聽之。關於中醫西醫,各有一套路徑,前者往往曲徑通幽,後者可能直奔要害。但老朽以為,這二者並非風馬牛不相及,中西合璧,並非單指建築。
鄭霍山說,世叔所言極是,晚輩受益匪淺。
舒南城說,你過去對中醫認識不足,是因為接觸得少。你學的是外科,但外科並不等於就是西醫,西醫也並不等於就是外科。其實中醫西醫,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你有西醫基礎,如果能掌握中醫理論,那就如虎添翼了。
鄭霍山茫然問,世叔所言,中醫也可以做外科手術?
舒南城說,當然,中醫做外科手術比西醫要早一千多年。其實華佗就是中醫外科的鼻祖,在東漢末年就能開腸剖肚,能切除病人腐爛的腸子,而且最早使用麻醉藥,就是麻沸散。可惜因為他不願意成為曹操的禦醫,被關進牢裏。華佗在牢裏專門寫了一套外科手術的著作,後來因為無法傳世,一怒之下,一把火燒了,獄卒上前搶救,隻救出一本獸醫專著。可以說,是專製集權毀了中醫,使得我們中醫的外科技術比西方滯後了不知道多少年。
鄭霍山說,我過去也聽宋校長說,西醫最早的手術,沒有麻醉藥。沒想到我們的麻醉藥比他們早那麽多年。
舒南城笑說,他們怎麽沒有麻醉藥?我跟你說,有。什麽呢?西醫早期的手術,施行麻醉的辦法說來令人難以置信。做手術之前,拿一根大棒子,把病人打暈,讓其失去知覺,或者是給他放血,讓病人昏迷。往往手術還沒有開始,病人就奄奄一息了。
鄭霍山說,太野蠻了。
舒南城說,是野蠻,但是這種野蠻的行為也開啟了西醫的快速發展之路。
鄭霍山說,聽世叔這麽一說,晚輩很受啟發。中西比較,中醫講究定性,西醫講究定量。我想跟世叔改學中醫。
舒南城說,你要走的道路,最好是中西結合。
以後舒南城去三十裏鋪看望鄭霍山的時候,又給他捎去一本對他此生至關重要的中醫典籍,插頁是一張人體裸畫。舒南城說,我和你的宋校長曾師從江南名醫完白樹木先生。依完白先生的理論,人體其實就是一個宇宙,山川河流田地草木好比人的骨骼血液肌膚毛發。外部各自獨立,內裏實則相通。水涸則山枯,山枯則草木不生,草木不生則水土流失,饑荒即為疾病,天地人皆同此理。誠然,這些看法隻是一種比照,完白先生繼承前人醫藥成果,發現人體經絡之間的物理聯係,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即是這種聯係的依據。人有病,色、相、氣、味以及紋、形、體、態皆有變化,如若內服之外,加以刺激、烤灼、熏燎、推拿等手法,其效無疑更佳。這些東西你若掌握了,無論是學習中醫還是西醫,也無論外科還是內科實踐,都有好處。
鄭霍山說,我這段時間揣摩,已經有了一些體會。特別是讀毛主席的書,深刻地領會到,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用這個思想指導醫學,我明白了內因決定外因的道理。人的生命也是個宇宙,所謂病邪,多數來自於內部矛盾的演變。如果我們能夠抓住這個規律,及時地解決或者防範這個矛盾,患病的機會就會大大減少。
舒南城說,很好,你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果然悟性很高。你在三十裏鋪的這兩年,閉門讀書內省,反而因禍得福,清清靜靜悟出了不少東西。現在外有保家衛國戰爭,內有百廢待興建設之役,正是**用人之際,若你願意輕裝上陣,或可造福一方。
鄭霍山沉吟一會兒,歎道,晚輩何嚐不想融入新的生活,隻不過戴罪之身,身不由己啊!
舒南城說,賢侄不必多慮,共產黨重在表現。我聽說三十裏鋪囹圄之人,多有積極表現爭取寬大處理者。你倘若真能迴心轉意,識時務者為俊傑,世叔願意為你奔波。
鄭霍山說,晚輩遵命。
舒南城後來果然以皖西工商聯合會的名義向三十裏鋪勞教農場乃至皖西地區行政公署反映了鄭霍山的思想變化,三十裏鋪勞教農場也將鄭霍山的表現向上作了匯報。鑒於鄭霍山在政治上逐漸覺悟,有要求進步的表現,行動上積極配合管教幹部,並且利用一技之長,在獄中為勞教人員甚至為附近百姓看病行醫,頗得民眾好感。皖西司法機關重新審理鄭霍山案卷,決定減刑一年零兩個月,提前釋放,並賦予公民身份,恢複政治權利。
鄭霍山從三十裏鋪農場被釋放後,先迴了一趟老家。還好,家裏在土改和“三反五反”中都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家庭成分被定為上中農。這也得益於當年肖卓然縱橫斡旋,串聯江淮醫科學校諸同學之家庭,捐款捐物支援705醫院購買x光透視機,當時鄭家捐洋錢兩百元。在劃分成分時,這兩百元的捐款算做支持新政權,有功則獎,免除價值其二倍的田產,不在成分劃分估算範圍,否則的話,他家至少也是個富農。
家中雖然對新政權的看法不盡相同,但是新政權沒有像過去國民黨宣傳的那樣六親不認殺富濟貧,還是依據客觀事實,勞動所得仍然受到保護,小康之家仍然小康,這讓鄭霍山再次刮目相看。
從老家返迴皖西城之後,鄭霍山直接到舒皖藥行上班了。舒皖藥行,屬於公私合營性質。舒南城的股份占了四成,另有幾家包括梅山的汪尹更、壽春的趙朗軒等人合占了四成,皖西行署的股份占了兩成,舒南城為董事長,行署派了一個幹部魏石開,擔任藥行的副董事長兼黨支部書記。藥行裏原先就有五六個共產黨員,舒南城本人也提出把舒家的股份完全充公,自己作為一名公職人員領取薪金,但是他的這個請求被陳向真專員婉言謝絕了。陳專員說,公私合營是一種形式,是我們改造資本家和利用資本的一種手段,這種手段在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是非常必要的。並不是所有的資本家都有舒先生這樣的胸懷。我們接受你們舒家充公了,對其他的民族資本家就構成了壓力。到那時候,不是提倡也是提倡,不是命令也是命令了,那樣就會給新政權的穩定帶來負麵影響。如此一說,舒南城才暫時放棄了將其資產充公的念頭。
鄭霍山到舒皖藥行任職,自己提出作為私方人員,但舒南城想來想去,還是勸鄭霍山拿**的津貼,算是**方的工作人員。雖然**方的工作人員比私方雇用人員分紅收入少了將近十倍,但是舒南城設身處地地為鄭霍山著想,他考慮的不是收入,而是有更深的打算。
幾經坎坷,鄭霍山終於修得正果,在皖西城舒皖藥行裏擔任一個門市部的經理,成了一個“被改造好的人”。
五十年代的皖西城,醫和藥是一體的。鄭霍山的職責一方麵賣藥,一方麵跟舒皖藥行的老大夫張先生學習行醫。舒南城偶爾也要到各門市部廳堂裏坐診,並且親自指導炮製配方。每逢舒南城和張先生望聞問切的時候,這夥計格外留心。有一次張先生發現了鄭霍山的床頭有一本線裝書《經絡劄記》,裏麵用蠅頭小楷密密麻麻地記錄著研習心得。另有一本《舒皖藥行醫例存疑》,張先生留了個心,認真翻閱了後者,居然是對舒皖藥行診治的病例進行的跟蹤調查。張先生大驚失色,悄悄地把這個情況向舒南城報告了。舒南城撫須沉吟片刻說,暫勿驚動,且看他有何主張。幾個月之後,舒南城正猶豫著要不要把鄭霍山叫來盤問清楚,沒想到有一天鄭霍山自己畢恭畢敬地捧著那本《舒皖藥行醫例存疑》找到了舒南城,從那本自編的冊子一百多例病案中找出三十多例,其中有肝、腎、膽、肺等疑難雜症,向舒南城進言道,世叔,我看世叔和張先生等前輩用醫用藥半年有餘,受益匪淺,每一味都不虛妄,而且下藥度量程序十分講究,辯證一說,充分體現。但是晚輩仍感欠缺,其實許多病症,內治固然治本,但若配以外部發力,往往可以速見神效,且減緩元氣損傷。
舒南城聽聞此言,心中為之一動。內病外醫,也正是他多年悉心揣摩的課題,隻是理論上沒有依據,臨床缺乏實例,生怕無的放矢,一直不敢輕舉妄動。過去他了解的內病外治僅限於拔火罐、刮痧之類。憑多年行醫經驗,他知道鄭霍山並非妄語,而且已有跡象表明,這小子在這方麵已經掌握了可作依據的學說,甚或有了臨床經驗。
舒南城說,好,霍山,你不僅開竅了,而且入門了,更難得的是深入了。內病外醫,很有學問,我希望你有所建樹。
鄭霍山說,有世叔耳提麵命,我想應該能夠摸索出一些經驗。
從此之後,舒南城對鄭霍山更是刮目相看。坐堂時就讓鄭霍山侍立左右,望聞問切之餘,一老一少切磋外治之法。兩個人後來還合作創造了馳名江淮的五極針法。
02
程先覺因保護和搶救慰問團領導而且負傷,立了個二等功,傷愈歸隊後官複原職,再次被任命為705醫療隊的副隊長。
汪亦適和舒雨霏跟隨安至深暴動成功後,輾轉迴到了一三五師駐地。經過短暫的審查,政治上清白,行動上有功,都受到了表揚。但是有一個問題讓舒雨霏耿耿於懷,他們歸隊之後,並沒有馬上迴到醫療隊,而是留在一三五師後勤機關。集中營迴來的同誌十六個人,編成了一個隨營學習班。戰鬥間隙,政治部的同誌來講課,還是不厭其煩地了解情況,還有點繼續審查的意思。
經過一段日子的調養,舒雨霏的臉上又泛起了紅暈,精神氣又足了。不知道是在集中營裏裝瘋裝出了習慣,還是精神當真受到了刺激,這位大姐的脾氣明顯見長,動不動就打抱不平。在接受審查期間,她居然把一三五師派來審查的幹部罵了一頓,罵人家沒良心,“老子在敵人窩裏差點兒送命,他們這些後方的人倒好,吃飽了喝足了,神氣活現地來整我們這些功臣來了。好像他們就是堅貞不屈,他們就是組織。我們這些吃了千般苦、受了萬般罪的人,反倒成了懷疑對象。親痛仇快啊!”
汪亦適說,大姐你也用不著計較,這不是哪一個人想整我們,這恐怕也是組織程序。
舒雨霏說,什麽組織程序?看看他們那副居高臨下的樣子,讓他們到集中營裏蹲幾天試試,能不能經得起毒打,能不能保持氣節,還很難講呢!他媽的就連程先覺跟我們說話也是公事公辦的,什麽真金不怕火煉,什麽要相信組織,一副官腔了,什麽玩意兒!
汪亦適默然。
在接受審查的日子裏,肖卓然和舒雲舒也到隨營學習班來看望汪亦適和舒雨霏。肖卓然倒是不打官腔,反複說,你們受委屈了,都怪我,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我的組織指揮不當,不光讓你們差點兒送命,還有委屈。我慚愧。
舒雲舒說,大姐,亦適,你們要想開點。我們相信你們的氣節。但是,畢竟有那麽一段時間,你們是在隊伍之外。隻要你們把在集中營的表現說清楚、說充分,你們就是功臣。不過,我提醒你們,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既不能誇張,也不能隱瞞,一個細節失真,後果就不堪設想。
舒雨霏說,老三,你這話是什麽意思?我們為什麽要誇張,為什麽要隱瞞?我們就是要給你說說我們堅貞不屈的鬥爭經曆,就要給你們說說我們忍辱負重的過程。在集中營裏,我裝瘋賣傻,放棄人的尊嚴,丟醜現眼,就是為了保住氣節。亦適韜光養晦,委曲求全,為暴動做了大量的關鍵性的工作。暴動迴來的三百二十二人,有目共睹,還審查什麽?難道進了集中營就一定是叛徒?太不尊重人了!早知道迴來還要受侮辱,他媽的我當初真的不如自殺!
舒雨霏說激動了,滔滔不絕,瞪著眼睛,像個村婦在罵街。舒雲舒吃驚地看著大姐,有點不知所措,把求援的目光投向肖卓然。肖卓然說,大姐,別衝動好不好!我們都不是三歲兩歲的孩子了,說話要講道理,要有理智。
舒雨霏一聲冷笑說,理智?你們沒有受過那份罪,沒有受過那份屈辱,你們當然理智,站著說話不腰疼。我要是站在你的位置上,我比你還理智你信不信?
肖卓然的表情有點難堪,向汪亦適看了一眼說,亦適,你看這件事情鬧的,我們好心好意來看你們,反而成了出氣筒了。
舒雨霏說,我們問心無愧!誰也休想對我們居高臨下,休想!
肖卓然和舒雲舒對視一眼,誰也沒再說什麽。
汪亦適走近舒雨霏說,大姐,卓然和雲舒沒有別的意思,你別動氣,事情總會搞清楚的。姐妹之間不要傷了和氣。
舒雨霏看著汪亦適平靜的樣子,瞬間就變了口氣,溫柔且嫵媚。舒雨霏說,亦適,你是個讀書人,我是怕傷你自尊心啊!我不跟他們鬥,你就更委屈了。
汪亦適淡淡一笑說,大姐,我是個讀書人,但我不是個書呆子。我能經得起!
這次會見之後,肖卓然和舒雲舒再也沒到隨營學習班來了。舒雲舒對肖卓然說,大姐真是變了,可能是在那邊受到刺激了,我懷疑她真的有點神經兮兮的。
肖卓然說,你看出來沒有,大姐現在隻聽汪亦適的話,哪怕她在罵娘,汪亦適一句話就能讓她心平氣和。她口口聲聲地我們你們,儼然同汪亦適是一條戰線了。
舒雲舒說,我也看出來了。卓然你說,大姐和亦適之間會不會……
肖卓然說,完全有可能,患難見真情啊!
舒雲舒說,可是大姐比亦適大三歲。再說,我們舒家和汪家是世交,亦適自小就是把大姐當做姐姐的。如果成了那種關係,我覺得,我覺得……舒雲舒字斟句酌,不知道該怎麽往下說了。
肖卓然說,你覺得什麽?你覺得不合適?你怎麽會有這樣的感覺呢?
舒雲舒說,我也說不清楚,可我總覺得好像哪裏不對勁。
肖卓然說,我倒是覺得你的這種感覺不對勁。大姐都二十五六歲的人了,早就該嫁了。亦適和我同年,也是當婚的人了。他們如果能夠在一起,應該是一件美滿的事情。
舒雲舒說,大姐個性剛強,脾氣古怪,我覺得她和亦適在一起好像不太匹配。
肖卓然說,大錯特錯!什麽叫匹配,難道你希望大姐也找一個個性剛強、脾氣古怪的人,那才叫匹配?那不把家當戰場了嗎!
03
板門店談判之後,誌願軍部隊陸續迴國。
一三五師參加了第五次戰役,並在遠程配合了上甘嶺戰役,肖卓然率領705醫療隊到一線保障。
在維麗基地暴動中,安至深指揮大家繳獲了不少槍支彈藥。汪亦適什麽也沒有要,連手槍都沒有要一把,但他還是發了大財。戰鬥結束後,他向安至深請求,給他一個排的兵力,幫他抬醫療器械和藥品,x光透視機、唿吸機、搶救機搞了一堆,連氧氣瓶都運了迴來。這些東西在第五次戰役中派上了大用場,有了這些先進的設備,汪亦適就如魚得水了,手術精確率自不必說,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審查結束後,醫療隊的工作不僅得到一三五師的肯定,而且再次得到了兵團首長的表揚。肖卓然在戰場上宣布汪亦適火線入黨,也被認可了。肖卓然十分亢奮。有一次居然跟舒雲舒說,看看,什麽叫壞事變成好事,汪亦適就是。雖然被美軍抓去關了大半年,可是你看,不僅把美國鬼子的技術學來了,還弄迴來這麽多洋玩意兒,汪亦適簡直就是盜火的普羅米修斯!如果大家都能像汪亦適這樣,我巴不得再搞兩次突圍,再被他們抓去幾個人!
舒雲舒說,這話可不能往外說啊。我大姐倘若知道了,又該說你站著說話不腰疼了。
上甘嶺戰役即將結束的時候,一三五師就接到預先號令,做了凱旋歸國的準備,705醫療隊奉命隨行。直到這個時候,汪亦適和舒雨霏等人才迴到了705醫療隊。隨著他們迴到醫療隊的,每個人還有一張組織結論:經調查了解,某同誌在離隊期間,未改變立場,未喪失氣節,未發現異常表現,經受了殘酷考驗。某某某同誌為暴動歸隊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經一三五師政治部研究決定並報上級政治機關備案,某某某同誌仍迴原單位工作,職級待遇同前。在汪亦適的檔案裏,還多了一張卡片,那便是肖卓然在戰場上宣布他火線入黨的記載。
如此以來,汪亦適和舒雨霏等人就算正式歸隊了。第二天,705醫療隊就上了火車。
這一路上,火車上的人真是百感交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內也有不同的想法。有激動、慶幸、向往、思念,也有悲傷。
汪亦適獨坐一隅,兩眼投向窗外,目光有些空洞。他的手裏捏著一團酒精棉球,下意識地擦著手背手指,一遍一遍地擦。似乎直到這時候,他才開始有了安全感;直到這時候他才真切地感受到,他活著迴來了;直到這時候他才開始有了生活的求知欲望。他想知道的東西太多了,梅山老家的父母、庭院裏的梔子花、705醫院的就醫諮詢室……
還有皮箱裏的那套白色的西服。
這套西服,自從那年舒雲舒把它送給了他,他隻穿過一次,照了一張相,就再也沒有穿過了。它在皮箱裏,跟著他輾轉到江淮各地,又來到了朝鮮戰場,紅河穀突圍的時候,他沒有丟下它。高栗營撤退時一度丟失,但是被騾馬馱了迴來,舒雲舒把那個皮箱保存起來,最終又迴到他的手裏。他現在已經拿不準還合不合身了,他好像瘦了。即便仍然合身,他也不知道將來還有沒有機會穿了。
將來,將來是個什麽樣子?將來應該是美好的,就像歌裏唱的,將來的天是明朗朗的天,將來的地河清海晏,將來的大別山姹紫嫣紅,將來的皖西城陽光明媚,將來的生活應該飄蕩著歡歌笑語。
可是,可是……汪亦適此刻的心裏並沒有歡歌笑語,居然還有一絲淡淡的悵惘,像是飄在心頭的雲絮,時隱時現,若即若離,縈繞飄浮,揮之不去。
肖卓然過來了,看看汪亦適手裏攥著的酒精棉球,再看看他投向窗外的目光,挨著他坐下。
亦適,你在想什麽?
汪亦適斷開思路,扭頭看看肖卓然,淡淡一笑說,千頭萬緒啊!
肖卓然說,有沒有想到一件大事?
汪亦適說,未來的一切,對我來說可能都是大事。
肖卓然說,你看,這窗外快速倒退的鬆樹,這撲麵而來的熱風,這天高雲淡的山川河流,都在向我們歡唿。我們偉大的新中國,正張開博大的胸懷,迎接我們這些赤子啊!
汪亦適笑笑。
肖卓然說,工作,工作,我現在滿腦子裏想的就是這兩個字。沒想到剛解放,就被派到戰場上了。兩年多啊,如果不是戰爭,這兩年多的時間我們要做多少事情啊!我們完全可以把705醫院建設成像蘇聯老大哥集體農莊那樣的醫院,設備齊全先進,病房窗明幾淨,人員訓練有素,環境美如花園。
汪亦適說,不是還有丁院長他們在後方搞建設嗎?
肖卓然說,哈哈,他們不行。他們是老革命不錯,打仗可以,建設醫院不行。我們有了國家,有了政權,有了經濟,就不能再搞那種遊擊醫院了。一切都要按照蘇聯老大哥的先進樣式來。
汪亦適有點意外地看了肖卓然一眼,沒有說話。
肖卓然說,亦適,我需要人,我需要醫術一流的專家作為705醫院建院的棟梁之材。你基礎好,兩年前在皖西“排雷”,已經赫赫有名。此次出國作戰,雖然你被抓到了集中營,但對你我來說,因禍得福。我知道,你在集中營裏是作為特殊人員對待的,你給美國鬼子當過助手,你使用過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外科設備,也見識過一流的外科手術。這一趟集中營,你簡直就是留了一次學。第五次戰役中,你給傷員做手術,我在一邊看,心裏很有感慨。你把美國佬的技術學來了,設備運來了,你簡直就是老天爺給我們派到鬼子窩裏的普羅米修斯!
汪亦適說,你是這麽看的?
肖卓然說,我就是這麽看的。作為一名領導者,我必須從最不利的事情裏麵看到最有利的因素。老革命們有一句話,叫做從戰爭中學習戰爭,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我們,我們在戰爭中提高我們的業務水平。
汪亦適沒有說話。平心而論,肖卓然說得對,肖卓然看問題的角度是出奇的。在汪亦適的問題上,迄今為止,還沒有人像肖卓然這樣看這樣想。汪亦適突然有點感動,也有點激動。他覺得肖卓然真的是一個領導者的坯胎,而肖卓然這樣的人擔任領導,無疑能夠做成很多有用的事情。
肖卓然說,亦適,我知道你現在心情不是很好。我跟你說,我們做男人的,既要拿得起,還要放得下。那片戰場已經被我們遠遠地甩在身後了,讓那些委屈也好,鬱悶也罷,統統地,遠遠地,被我們甩在身後吧。我們輕裝上陣,從頭開始吧!
肖卓然說得慷慨激昂,臉色紅潤。汪亦適多少感到有點意外。肖卓然是個熱血青年,經常有舍我其誰馬革裹屍的慷慨,這是汪亦適知道的。但是,像今天這樣具體到705醫院的建設問題,甚至直言不諱地說那些老革命不行,大有取而代之的架勢,這還是第一次。
直到火車在鄭州換車頭,休息的時候,乘坐另一節車廂的舒雨霏過來告訴他,肖卓然已經被正式任命為陸軍705醫院的副院長了,而且定級為副團級。據說丁院長老病複發了,肖卓然迴到705醫院後,要全麵主持工作。汪亦適這才明白,肖卓然要大展宏圖了。
04
一三五師部隊迴到皖西城,已經是出發的第十天了。離開鄭州之後,部隊換乘汽車,這下就熱鬧了。汽車都是卡車,有黃黃綠綠的老軍車,有油漆斑駁的客用車,也有改裝的電車。過了三十裏鋪,在離城三裏的杏花塢,部隊下車整隊,將從風雨橋頭徒步進城。
天上下著蒙蒙秋雨,城西大道上,數萬民眾冒雨夾道歡迎。
穿著中山裝的鄭霍山也在歡迎的人群裏。他舉著一柄油紙大傘,給舒南城擋雨,自己的後背卻濕了一大片。
舒家兩姐妹在雨中奔波,舒曉霽胸前挎著一架老式德國卡爾相機,跑前跑後,舒雲展被她唿來喚去,給她遮鏡頭,幫她選角度。
舒南城佇立雨中,一言不發。
鄭霍山此刻的心情,就像中藥裏的五味子,什麽滋味都有。這人頭攢動的歡迎大軍,歡聲雷動的歡迎場麵,在風雨中飄揚獵獵抖動的旌旗,讓他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真正地意識到,改朝換代了,他這個從舊社會走出來的人,現在是站在新社會的大街上了。
風雨橋就在百米開外,就在鄭霍山的視線之內。風雨橋啊風雨橋,一步之差,人生道路的起點就是天壤之別!
這段時間,鄭霍山作為皖西專區錄用的公職人員,在舒皖藥行裏當了一個門市部的經理。白天他是敬業勤懇的,收藥、驗藥、炮製成藥、售藥,一絲不苟,從無差錯。說實話,他並不想成為一個公職人員,他更願意成為舒南城的私方雇工。這倒並不是因為私方雇工的薪水比公職人員多出將近十倍,他鄭霍山不在乎錢,他是見過大錢的,而在於對於舒南城的感恩戴德和信賴。朦朦朧朧中,他也願意成為舒家的一員。
自從當年在三十裏鋪農場見到舒雲展之後,他的心裏就萌生了一個念頭。那時候他並不愛舒雲展,但是他想獲得舒雲展,最初的念頭甚至有報複的成分。你舒雲舒有什麽了不起,你看不起我,甚至憎惡我,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憎惡我。你想擺脫我?沒門!倘若我成了你的姐夫,我照樣在你的眼皮子底下晃蕩,讓你天天惡心,我就是一隻癩蛤蟆,長在你的手背上,讓你看著惡心又甩不掉。但是,漸漸地,這種報複的心理被另一種異樣的感覺取代了。舒南城的不厭其煩的關懷,對他的心靈是一種衝擊。這個慈祥的而且睿智的老先生,給他的關愛是真誠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他不能不感激,也不能不敬仰。然後是,那個沉默寡言的舒雲展,對他的幫助是不動聲色的,又是無微不至的。在他還在三十裏鋪勞教農場坐牢的時候,她沒有嫌棄他,她跟他的談話是平等的,是尊重他的人格的,不像那個盛氣淩人的小老四,也不像那個一本正經的小老三。在舒家四姐妹裏麵,最有淑女氣質的就是老二舒雲展。終於有一天,在舒雲展秉承父命給他送藥的時候,他鼓起勇氣問了舒雲展一句話,舒二小姐,你經常來看我這個勞教犯,難道就不怕別人說閑話?
舒雲展微笑著說,什麽勞教犯?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選擇。父親說你是懷才不遇,將來是大有作為的。
鄭霍山說,你也相信我會有作為?
舒雲展說,我為什麽不相信?別人都說你是江淮醫科學校的高才生,比肖卓然、汪亦適他們還要略高一籌呢!
鄭霍山歎了一口氣說,此一時,彼一時啊!我如今已是階下囚,略高一籌又有什麽用?
舒雲展說,你不要這樣想。你是一個行醫之人,隻要你覺悟過來,**是不會拋棄你的。
鄭霍山突然問了一句,舒老二,假如我釋放了,能夠為老百姓做事了,你會怎麽看我?
舒雲展說,我?我當然求之不得啦!
鄭霍山說,你為什麽求之不得?
舒雲展的臉刷地一下紅了,低下頭,想了一會兒才說,我們是朋友啊,我當然希望你好了。
鄭霍山抓住機會,窮追不舍說,我關心的是,你會拋棄我嗎?
舒雲展愣住了,一時不知道該怎麽迴答才好。鄭霍山笑了說,舒老二,葉公好龍啊!
舒雲展半天沒有迴過神來,過了好長時間才說,你說的我不懂。
鄭霍山說,你等著吧,我會讓你懂的。
自那以後,舒雲展就再也沒有單獨到三十裏鋪探望鄭霍山了,而父親並沒有察覺,時不時地派她給鄭霍山送藥送書,有時候還送吃的東西。她弄不明白父親為什麽對鄭霍山如此關心,隻能理解為受人之托,那個人應該就是杳無音信的宋雨曾。父命難違之下,她隻好生拉死扯拽著小妹一起去,結果常常被小妹奚落。舒曉霽有一次毫不留情地說,二姐你是怎麽迴事,難道你是看上了那個勞教犯?我警告你二姐,你要是把勞教犯引迴家,可別怪我跟你劃清界限啊!
被小妹這麽一說,舒雲展自然惱怒。可是奇怪的是,她越是惱怒,越是在心裏恨恨地譴責小妹,越是覺得小妹的話好像戳到了她的痛處。這種感覺很奇怪。在舒家四姐妹其他幾個人的眼睛裏,那個鄭霍山簡直一無是處,簡直不可救藥。而恰好是一無是處和不可救藥的鄭霍山,越來越引起了她的好奇、注意、興趣,乃至好感。一無是處往往是表麵現象,出奇之人必有出奇之心。一個當年在江淮醫科學校有口皆碑、叱吒風雲的人物,怎麽可能一無是處?怎麽可能不可救藥?這種活思想在腦子裏轉久了,她居然發現她惦記上了那個鄭霍山,居然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舒雲展內心的這些微妙的變化,鄭霍山自然不會看不出來。他在舒皖藥行供職,每天要向舒先生稟報白日的生意狀況,多半都是他到舒家。低頭不見抬頭見。現在舒雲展見到鄭霍山,多了幾分客氣,卻少了幾分隨意。客氣之中有了幾分見外,見外的裏麵多了幾分矜持。而這矜持,實際上就是未雨綢繆。
此刻,鄭霍山舉著大傘為舒南城遮風擋雨,眼睛卻落在舒雲展身上。他不知道,肖卓然等人的凱旋會給這個家庭帶來什麽,也沒有想好,在往後的日子裏,他該怎樣和肖卓然相處。
終於,遠遠地看見了雄壯威武的隊伍,唱著戰歌,雄赳赳氣昂昂地踏上了風雨橋頭。
雨在下著,風在刮著。隊伍越來越近,風雨橋頭兩邊的人心裏都在燙著。陳向真已經驅車往返風雨橋頭幾個來迴了,他同一三五師的首長和705醫療隊的主要領導都已經見過麵了,這會兒重新迴到歡迎隊伍的前列,繼續履行著歡迎總指揮的職責。忙裏偷閑,陳向真轉臉對舒南城說,舒先生,今天整個皖西城都是激動的,但是最激動的恐怕還是您老人家啊!
舒南城點點頭,微笑道,按說應該是,不過老朽這心裏還算平靜。
陳向真說,舒先生是經過大世麵的,心中波瀾不形於色啊!
舒南城說,陳專員誇獎。不過年紀多了一把,油鹽多用了幾鬥,有了些定力而已。
說話間,隊伍已經逼近,前方大亂,鼓樂驟起,鞭炮騰飛,彩屑如雨,煙霧繚繞。大隊人馬井然有序齊步通過,兩邊依次是一三五師首長、各團首長和醫療隊的領導。陳向真率領皖西地區黨政軍主要領導和社會賢達名流紛紛上前,握手寒暄,一一接見。路兩邊口號此起彼伏——歡迎英雄歸來!向誌願軍英雄學習,致敬!感謝最可愛的人!等等。揮動的拳頭如同一片搖曳的森林。
就在這一切都在熱烈而有序地進行著的時候,意外的事情發生了。隻見隊伍裏飛出一個人來,徑直奔到舒南城的麵前,抱住老先生,號啕大哭。來人是舒家大小姐舒雨霏。起先大家都當是父女相見,悲喜交加,哭一場也是情理之中,豈料舒雨霏哭起來就沒個完,眼淚鼻涕抹了父親一身,而且哭得一陣緊似一陣,哭得嗚嗚咽咽,上氣不接下氣,乃至臉色泛青,手腳冰涼。
舒南城察覺不對勁了,扳起女兒的肩膀說,雨霏,雨霏,你是怎麽啦?活著迴來,應該高興才是啊!
舒雨霏說不出話來,隻顧山搖地動地號啕。舒南城緊張了,茫然四顧,又問,怎麽啦孩子,難道,難道雲舒她,她,她沒有,迴來嗎?
說這話時,舒先生的嗓門也有些異樣,居然幾分顫抖、幾分嘶啞。
爸爸,我迴來了!
恍惚中,舒先生聽見身邊不遠處,一個甜甜的聲音響起,舉目望去,老三舒雲舒背著背包,就在對麵笑吟吟地看著他,老三麵如桃花,神清氣爽。
舒南城久久地看著老三,久久地拍打著老大的肩膀,禁不住老淚縱橫,淚水婆娑中,笑著說,孩子們,都迴來了,迴來了,好啊,孩子,別哭了,咱們迴家吧!
這邊上演親人團聚的一幕,那邊忙壞了舒老二和舒老四。舒曉霽上躥下跳,冒著秋風秋雨,一口氣拍了兩個膠卷,這才由舒老二拽著,找到了父親和另外兩個姐妹。舒老二說,這個場麵千載難逢,趕快給我們家拍個照片啊!
舒老四應了一聲,蹦蹦跳跳地跑過來,隻來得及同大姐和三姐打了個招唿,就開始選角度調焦距。一切準備就緒了,正要按下快門,卻又停住了,捧著照相機,抬頭向舒南城的身後喊,喂,鄭先生你閃開點,沒看見我們在拍全家福嗎?你擠在鏡頭裏算是怎麽迴事啊!
舉著油紙大傘的鄭霍山遭此嗬斥,頓時尷尬起來,舉著傘不知所措。正要把傘交給舒雲舒,被舒雲展一把拉住說,你就站在這裏!舒雲展對舒曉霽說,老四,你就這麽照,人家在給爸爸打傘呢!
舒曉霽瞪了舒雲展一眼,想要發作,又忍住了,口氣很衝地說,那好,你也站進去,站在他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