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全家都能掙錢
穿到荒年,啃啥樹皮我帶全家吃肉 作者:甘蔗嚼不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樣子要主動去牛頭山,把這個隱患給除了才好。
明天侯縣令要來大同村買糧,他正好把剿匪的事情給一並講了。
幫縣裏肅清毒瘤,縣衙自然是要出一份力才行。
顧洲遠從背包裏掏出兩隻信鴿。
是的,他現在不再走到哪都帶著一個背簍了,那東西太不方便。
“哇,小鳥!”倚靠在翠蓮懷裏的小豆苗眼睛一亮,掙紮著起來,跑到顧洲遠身邊。
“摸一摸,沒事的。”顧洲遠把信鴿遞到豆苗身前,笑著道。
豆苗壯著膽子在鴿子背上摸了兩下。
鴿子突然“咕咕咕”叫了幾聲,嚇得小姑娘趕緊縮迴了手。
院裏眾人全都笑了起來。
“這是信鴿,外公你要是有什麽急事來不及去找我,就用信鴿給我傳信。”顧洲遠對著劉老爺子道。
“信鴿咋用啊?”劉大江好奇道。
他還隻是在故事裏聽過飛鴿傳書,沒想到有一天自家還能實操。
顧洲遠又從包裏掏出兩個信筒,還有一整套筆墨紙硯。
他拿起竹子做成的信筒道:“把寫好的小紙條塞進這信筒裏,然後綁在鴿子腿上,放飛就行。”
“鴿子放飛,它能找到你嗎?”劉大河問道。
“能,鴿子認路可厲害了。”顧洲遠笑道。
“我還以為有多複雜呢,原來這麽簡單啊。”劉大江抓過一隻鴿子,在手裏擼著。
“簡單?”劉老爺子沒好氣道,“你會寫字嗎?連自己名字都不認得,還簡單?!”
劉大河頓時蔫了。
對啊,自己根本不認字,怎麽寫信?
飛鴿傳書沒有書,隻傳個鴿子能行嗎?
其實小時候他也想過要讀書認字,可家裏窮啊,哪有錢財供一個讀書人?
劉老爺子突然感受到二兒子那幽怨的眼神,不由有些懵。
顧洲遠一拍腦門,自己怎麽把這茬給忘了?
這整個劉家村,識字的人怕是一隻手都能數得過來。
現在的劉家村的潛在危險一共有三種。
一是土匪來襲,二是瘟病擴散。
顧洲遠拿起炭筆在紙上畫了一道杠,說道:“要是有土匪來報仇,你們就在紙條上畫一道橫線。”
他又在紙上寫了個二:“要是風寒擴散控製不住了,就在紙上畫兩道杠。”
眾人眼睛一亮,這個方法好呀。
劉二牛在一邊說道:“要是白天發生的事,就畫上一個太陽,晚上有事,就畫一個月亮。”
“嗯,這個可以有。”顧洲遠點頭。
因為有時候他有時候出去辦事,飛鴿傳書不一定能第一時間到他手裏,分清信件是白天還是黑夜送來的,還是挺有必要的。
他想了想又補充道:“要是家裏發生了什麽處理不了的事情,就在紙條上畫個叉。”
外公家現在日子可以說是劉家村最好過的了,保不齊就有人眼紅生事。
明著搶糧食應該是不敢,畢竟顧洲遠上迴殺土匪的威懾力擺在那裏。
但是人餓急了什麽事情都有可能做出來,他不得不讓外公他們防著點兒。
眾人把這些暗號給對了兩遍,很快就完全記下了。
小豆苗吃了藥出了滿頭滿臉的汗,劉老太太直唿阿彌陀佛,出了汗就能好了。
屋裏劉水牛捂著被子,身上也被汗水浸濕,丁氏這才放下心來。
眼瞅著已經到了酉時(下午5點多),顧洲遠起身告辭。
“你二舅娘已經去做飯了,留下來吃了晚飯再走。”劉大河也跟著站了起來。
“不了,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再吃了飯就該天黑了。”顧洲遠笑道。
劉大河還要再說些什麽挽留,劉老爺子開口道:“不吃就不吃了了吧,現在外麵亂,摸黑走夜路不安全。”
眾人一起往騾車上裝竹籃竹筐。
現在劉家主要工作就是編竹籃竹筐,這東西雖然不如那些工藝品值錢,但是好上手,一家子都能幫上忙,可以量產。
半個月沒來,外公家一共做了155個竹籃子。
把竹籃用麻繩串起來,堆在騾車上,堆得老高。
再加上劉老爺子抽空做的兩件小工藝品,顧洲遠給結了3兩銀子。
半個月就能掙3兩銀子,劃下來一天就是200文錢!
這在整個青田縣都屬於高收入家庭了。
雖說是一大家十來口人子齊上陣,平均下來好像工錢不高的樣子。
但是一般像他們這樣的家庭,出去扛大包也隻能抽出兩三個壯勞力,農忙時還得迴來幹農活,一年能幹大半年的活就算不錯了。
更別提現在鬧饑荒,碼頭根本就不缺人扛大包,村裏人都是閑在家裏沒事做。
而他們劉家,足不出戶在家裏就把錢給掙了,不耽誤地裏的活計,還不用出大力氣。
一年300多天都能見著錢,小日子從未像現在這般紅火。
這一切都是仰仗顧洲遠的拉拔,現在劉老太太對顧洲遠一家的態度已然發生了大轉變。
一口一個小遠小芸喊得無比親熱。
就是丁氏尖酸刻薄慣了,一時半會兒還沒完全改過來。
顧洲遠駕著騾車迴村,一路無事,到家的時候天還沒有黑透。
顧洲遠把阿娘劉氏放在了家門口。
然後直接趕著騾車到了鴨棚那裏,把竹籃子全都賣給了商城。
他把騾車拴在了樁子上,走路去了工坊。
“顧先生!”
“顧東家!”
住在工坊裏的流民見了顧洲遠,紛紛起身打招唿。
不知是誰帶的頭,不少人都改口管顧洲遠叫顧東家。
不過他們的理解也沒錯,他們替顧洲遠幹活,顧洲遠供他們吃住,喊一聲東家倒也合適。
“今天第一天上工,感覺怎麽樣啊?累不累?”顧洲遠笑著問道。
“不累!開荒種地罷了,都是我們做慣了的。”黃大寶第一個開口。
其他人也都紛紛附和。
“活真的不重,顧二哥還怕我們累著,讓我們幹一個時辰就停下來歇會兒。”
“招娣小姐還給我們送水喝。”
“顧東家一家子都是好人,待我們好的很。”
眾人七嘴八舌,話語裏全是感恩。
明天侯縣令要來大同村買糧,他正好把剿匪的事情給一並講了。
幫縣裏肅清毒瘤,縣衙自然是要出一份力才行。
顧洲遠從背包裏掏出兩隻信鴿。
是的,他現在不再走到哪都帶著一個背簍了,那東西太不方便。
“哇,小鳥!”倚靠在翠蓮懷裏的小豆苗眼睛一亮,掙紮著起來,跑到顧洲遠身邊。
“摸一摸,沒事的。”顧洲遠把信鴿遞到豆苗身前,笑著道。
豆苗壯著膽子在鴿子背上摸了兩下。
鴿子突然“咕咕咕”叫了幾聲,嚇得小姑娘趕緊縮迴了手。
院裏眾人全都笑了起來。
“這是信鴿,外公你要是有什麽急事來不及去找我,就用信鴿給我傳信。”顧洲遠對著劉老爺子道。
“信鴿咋用啊?”劉大江好奇道。
他還隻是在故事裏聽過飛鴿傳書,沒想到有一天自家還能實操。
顧洲遠又從包裏掏出兩個信筒,還有一整套筆墨紙硯。
他拿起竹子做成的信筒道:“把寫好的小紙條塞進這信筒裏,然後綁在鴿子腿上,放飛就行。”
“鴿子放飛,它能找到你嗎?”劉大河問道。
“能,鴿子認路可厲害了。”顧洲遠笑道。
“我還以為有多複雜呢,原來這麽簡單啊。”劉大江抓過一隻鴿子,在手裏擼著。
“簡單?”劉老爺子沒好氣道,“你會寫字嗎?連自己名字都不認得,還簡單?!”
劉大河頓時蔫了。
對啊,自己根本不認字,怎麽寫信?
飛鴿傳書沒有書,隻傳個鴿子能行嗎?
其實小時候他也想過要讀書認字,可家裏窮啊,哪有錢財供一個讀書人?
劉老爺子突然感受到二兒子那幽怨的眼神,不由有些懵。
顧洲遠一拍腦門,自己怎麽把這茬給忘了?
這整個劉家村,識字的人怕是一隻手都能數得過來。
現在的劉家村的潛在危險一共有三種。
一是土匪來襲,二是瘟病擴散。
顧洲遠拿起炭筆在紙上畫了一道杠,說道:“要是有土匪來報仇,你們就在紙條上畫一道橫線。”
他又在紙上寫了個二:“要是風寒擴散控製不住了,就在紙上畫兩道杠。”
眾人眼睛一亮,這個方法好呀。
劉二牛在一邊說道:“要是白天發生的事,就畫上一個太陽,晚上有事,就畫一個月亮。”
“嗯,這個可以有。”顧洲遠點頭。
因為有時候他有時候出去辦事,飛鴿傳書不一定能第一時間到他手裏,分清信件是白天還是黑夜送來的,還是挺有必要的。
他想了想又補充道:“要是家裏發生了什麽處理不了的事情,就在紙條上畫個叉。”
外公家現在日子可以說是劉家村最好過的了,保不齊就有人眼紅生事。
明著搶糧食應該是不敢,畢竟顧洲遠上迴殺土匪的威懾力擺在那裏。
但是人餓急了什麽事情都有可能做出來,他不得不讓外公他們防著點兒。
眾人把這些暗號給對了兩遍,很快就完全記下了。
小豆苗吃了藥出了滿頭滿臉的汗,劉老太太直唿阿彌陀佛,出了汗就能好了。
屋裏劉水牛捂著被子,身上也被汗水浸濕,丁氏這才放下心來。
眼瞅著已經到了酉時(下午5點多),顧洲遠起身告辭。
“你二舅娘已經去做飯了,留下來吃了晚飯再走。”劉大河也跟著站了起來。
“不了,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再吃了飯就該天黑了。”顧洲遠笑道。
劉大河還要再說些什麽挽留,劉老爺子開口道:“不吃就不吃了了吧,現在外麵亂,摸黑走夜路不安全。”
眾人一起往騾車上裝竹籃竹筐。
現在劉家主要工作就是編竹籃竹筐,這東西雖然不如那些工藝品值錢,但是好上手,一家子都能幫上忙,可以量產。
半個月沒來,外公家一共做了155個竹籃子。
把竹籃用麻繩串起來,堆在騾車上,堆得老高。
再加上劉老爺子抽空做的兩件小工藝品,顧洲遠給結了3兩銀子。
半個月就能掙3兩銀子,劃下來一天就是200文錢!
這在整個青田縣都屬於高收入家庭了。
雖說是一大家十來口人子齊上陣,平均下來好像工錢不高的樣子。
但是一般像他們這樣的家庭,出去扛大包也隻能抽出兩三個壯勞力,農忙時還得迴來幹農活,一年能幹大半年的活就算不錯了。
更別提現在鬧饑荒,碼頭根本就不缺人扛大包,村裏人都是閑在家裏沒事做。
而他們劉家,足不出戶在家裏就把錢給掙了,不耽誤地裏的活計,還不用出大力氣。
一年300多天都能見著錢,小日子從未像現在這般紅火。
這一切都是仰仗顧洲遠的拉拔,現在劉老太太對顧洲遠一家的態度已然發生了大轉變。
一口一個小遠小芸喊得無比親熱。
就是丁氏尖酸刻薄慣了,一時半會兒還沒完全改過來。
顧洲遠駕著騾車迴村,一路無事,到家的時候天還沒有黑透。
顧洲遠把阿娘劉氏放在了家門口。
然後直接趕著騾車到了鴨棚那裏,把竹籃子全都賣給了商城。
他把騾車拴在了樁子上,走路去了工坊。
“顧先生!”
“顧東家!”
住在工坊裏的流民見了顧洲遠,紛紛起身打招唿。
不知是誰帶的頭,不少人都改口管顧洲遠叫顧東家。
不過他們的理解也沒錯,他們替顧洲遠幹活,顧洲遠供他們吃住,喊一聲東家倒也合適。
“今天第一天上工,感覺怎麽樣啊?累不累?”顧洲遠笑著問道。
“不累!開荒種地罷了,都是我們做慣了的。”黃大寶第一個開口。
其他人也都紛紛附和。
“活真的不重,顧二哥還怕我們累著,讓我們幹一個時辰就停下來歇會兒。”
“招娣小姐還給我們送水喝。”
“顧東家一家子都是好人,待我們好的很。”
眾人七嘴八舌,話語裏全是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