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牛兒怔得大張了嘴,半晌才合攏,道:“可我不識字嗬。”翁九和又歎一聲,也不答言,起身先自去了。端木萬千、萬山紅隨他出門。
玉塵子走在最後,在童牛兒肩頭輕拍道:“你造化了得,好好珍惜,莫辜負了通明大師寄予你的一片厚望。”
童牛兒嗯了一聲,但不知怎地,心中堵的厲害。把書又翻過一遍,可還是一字也識認不出。
端木蕊和林鳳凰在裏間屋中聽四俠離去,開門出來。走到童牛兒跟前,見他正對著膝上攤的一卷書呆呆地發愣。
端木蕊道:“大哥,你怎地了?”
童牛兒將書遞過,指著封皮四字道:“識得嗎?”
端木蕊讀書不博,端詳片刻,隻認出前麵一個‘通’字,餘下三字皆不識。向林鳳凰道:“林姐姐,你必識得。”
林鳳凰道:“是‘通明拳經’四字,童大哥,這書自哪裏得來?”
童牛兒黯然片刻,低歎一聲,將他與通明大師的一路糾纏慢慢講了。
二女聽罷也均不解。林鳳凰道:“那通明大師既被你打成重傷,又為何贈與你如此珍貴的拳經呢?”童牛兒默默搖頭,表示不知。
三人沉默片刻,端木蕊將手一拍,道:“我想起來了,以前曾聽爹爹說起過通明大師,其中有這樣言語,他說通明大師慧心明澈,佛法精微,早參悟透生死恩怨,已臨無嗔無顛之境。這幾句話是不是說他已不計較誰好誰壞,任什麽都不放在心上?”
林鳳凰點頭道:“通明大師既是得道的高僧,世俗之事必早窺破,便是生死也不似我們常人這般看法。童大哥雖然暗算於他,他卻不願計較,是以肯將這部集他畢生心血的拳經傳與童大哥。”
童牛兒抬頭看了林鳳凰片刻,低下目光搖頭道:“我頭一次覺得自己莽撞,錯殺了好人。仙女姐姐,這一半日你帶我到老和尚的墳前,我需多燒些紙錢與他,免得他在那世怨我,化作冤鬼來擾我夢境,我可怕得緊。”
二女聽了暗笑,才知原來他也有怕的。
在山上住過一夜,第二日二女陪童牛兒到通明大師的墳上燒化紙馬香箔。
童牛兒一邊將一張張黃錢紙投在黃泥盆裏的火焰中,一邊嘟囔道:“老和尚,我不是故意傷你,你不要惱我。這些錢財你在那世盡管享用,吃喝嫖賭都去玩玩,別一力苦著自己。我收入雖薄,卻也供養得起你。你嗬,在這世下心修行,塵俗的快樂一點也未受用到,白活了一場。到那世就別再煎熬著自己了,聽到嗎?”
二女在側聽他信口胡謅,笑也不是,哭也不是。
見他臉色愈陰,幾次歎息後又道:“我本是個乞丐花兒出身,自小在別人的辱罵中長大,不曾受過禮樂的教化,善惡也不分,好壞也不識。一失手傷到你,我心裏也好不是滋味,我——我對你不起嗬——可惜我爹娘去得早——叫我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好不可憐——”
童牛兒越說越哽咽,後來再也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一時間涕泣齊下。
林鳳凰和他相處經年,頭一次見他落淚,心下疼惜,上前欲加哄慰。
端木蕊一直以為童牛兒是鋼腸鐵膽,任事也不放在心上,卻不想他也有柔弱的一麵,忙上前扶他。
童牛兒哭得淚眼朦朧,先摟住林鳳凰。待抬頭看清她臉孔,恍覺不妥,將林鳳凰推到一邊,轉身抱定端木蕊,將頭投在她的懷中又哭。
林鳳凰看著二人一下子呆住。端木蕊也不明白為何會這樣,轉臉看向林鳳凰。林鳳凰抱臂而立,麵上表情好不無奈。
童牛兒哭的夠了,抹去涕淚,在墳前端正跪倒,恭敬叩下頭去,立身道:“你既然肯將拳經傳與我,我定不負你所望,下心練功。從此學習辨善識惡,行俠仗義,造福人間。我——我便拜你為師吧,你再受徒兒幾個頭——”說罷又叩,前額砸地,咚咚有聲。待九個頭叩盡,已順頰流下血來。
林鳳凰在側看得清楚,驚唿一聲,忙從懷中掏出帛帕上前欲為他擦。
童牛兒卻不肯,將林鳳凰撥到一邊,挺直身子道:“師父,徒兒失手傷你,已是不孝。可你——你也未疼惜過徒兒——咱倆個算扯平了——待初一、十五我都為你上香上祭,你就等著受用吧——師父——”
他一邊叨咕,一邊唏噓而泣。林鳳凰和端木蕊在側見了跟著傷心,陪著落淚。
三人正哭時,劍閣四俠從後麵隱身處走出。
四人其實早到,童牛兒的言語行為均聽在耳裏,看在眼中。知他也是個血性男兒,紛紛上前勸慰。
玉塵子扶住他肩頭道:“通明大師既肯將拳經傳你,說明他無心怨你,你也不必太過自責。”
童牛兒哭道:“就因為他不怨我——我才覺得難過——我何苦傷他——”
翁九和在側道:“若通明大師之死能叫你幡然悔悟,得辨善惡,明晰是非,他便不白死。唉,能啟你佛祉,這才是無量上德,倒比苦修百年來得實在。他在天有知,必覺得欣慰。”
想著離開梁濟寺時久,寺中眾人見不到他必生疑心,易壞大事,童牛兒下午便辭別眾人動身,急急迴趕,於天剛擦黑時從前山進入寺中。
巡哨僧兵將他帶到悟明和尚的房裏。
悟明正自焦急,見他額上纏有從僧衣上撕下的布條,布條下血色斑斑,頭臉之上滿是塵土,挽袖露出的臂上也刮有一道道傷痕。僧衣條條縷縷,破爛不堪。不禁大吃一驚,道:“你怎地這樣?誰欺你了?”
童牛兒將眼睛擠了兩擠,有淚滴落,道:“徒兒——徒兒差一點死在山崖下。”將早編好的一篇謊言說出。
悟明和尚聽聞他因誤闖石塔,被師父通明大師追落斷崖,墜入水中,水裏又遭鱷魚咬他。虧他命大,百般掙紮後才逃脫。在山裏走了這多天,才尋到路徑,爬迴寺裏,倒也覺得合情合理。
悟明早知師父因嗜武過甚,致心智混亂,行為已不可以常理猜度。童牛兒所說山崖位置和崖下情景也與事實相符,若不曾親臨,必不得知,是以不曾懷疑。
查看過他的傷勢,見並不嚴重,放下心來。道:‘迴來就好,安心養傷吧。隻因你不在寺中,悟空等人把攻打寶馬鎮的日期都推遲了,我這便去和他們說明。你且迴去吧。唐姑娘正焦急,好好安慰她。”
童牛兒未料師父如此易欺,轉念明白他是疼惜自己,所以才肯輕信。心中不忍,走到門口,轉身道:“師父,那老和尚他真是你師父嗎?”
悟明點頭道:“不許不敬,你該稱他師祖。”
童牛兒嗯過一聲,眼珠轉動,道:“可他——可師祖和我一起墜落在崖下,也傷的不輕。你——你要不要去救他?”
悟明和尚驚道:“他在什麽地方?”
童牛兒道:“我離去時他尚能行走,這多天過去,我也不知嗬。”
悟明臉色陰沉下來,蹙眉將僧衣下襟掖在腰間帶中,摘下壁上的一對戒刀提在手裏,向童牛兒道:“你且迴去休息,我這便去尋。”
童牛兒見得他麵上急色,才知他師徒感情匪淺,忙攔道:“天這般黑,路又難行,不如明天去吧。”
悟明撥他在側,縱身出門,迴頭道:“不必擔心,師父無事。”言未落音,身影已消隱在夜色裏。
童牛兒想著:這大一座山,待他尋到通明大師的墳時必已在三、五日後,那時梁濟寺已破,便保下師父無恙。隻是山陡林深,師父武功雖高,卻也叫人擔心,暗暗祈禱老天佑護師父平安。
一邊默念有詞,已經來在自己所居房前。見窗上燈光明亮,映著一個纖細人影在上麵呆立不動,知道必是唐婉蓮。
想著她正牽掛自己,心中甚覺溫暖,將門輕拍兩下,喚道:“老婆,相公迴來啦。”
那人影先是一晃,轉瞬不見。接著門上傳來落閂之聲,‘吱呀‘一響打開,童牛兒邁步走入。
進了裏間,轉頭見唐婉蓮在後跟隨,素白雙手結在胸前,一雙大大眸子怔怔看他。
童牛兒才覺隻數日不見,唐婉蓮瘦下一大圈,麵上盡是憔悴之色,不禁驚道:“你怎地了?”唐婉蓮撲上抱住他嗚咽不止。
童牛兒知她必是焦慮自己不歸才致如此,心下疼惜。撫著她烏黑秀發哄慰道:“莫哭嗬,我這不是迴來了嗎?”
唐婉蓮漸收悲聲,道:“你若再不迴來——我便去那世尋你了。”
童牛兒知這孩兒心思純淨,用情真摯。此句怕不是欺哄,深覺感動,道:“我怎會舍得下你?”
唐婉蓮聽他說如此言語,自然認真,又哭起來,惹得童牛兒又哄。同時心下癢癢,暗道:便要了她吧,其中的溫柔定不是尋常滋味。
但轉念想到銀若雪的雌虎性格,心中升起寒意,以為還是少做孽事的好。將唐婉蓮哄睡後,自尋地方躺倒,忍著身上的冷清輾轉難眠,直到天明。
玉塵子走在最後,在童牛兒肩頭輕拍道:“你造化了得,好好珍惜,莫辜負了通明大師寄予你的一片厚望。”
童牛兒嗯了一聲,但不知怎地,心中堵的厲害。把書又翻過一遍,可還是一字也識認不出。
端木蕊和林鳳凰在裏間屋中聽四俠離去,開門出來。走到童牛兒跟前,見他正對著膝上攤的一卷書呆呆地發愣。
端木蕊道:“大哥,你怎地了?”
童牛兒將書遞過,指著封皮四字道:“識得嗎?”
端木蕊讀書不博,端詳片刻,隻認出前麵一個‘通’字,餘下三字皆不識。向林鳳凰道:“林姐姐,你必識得。”
林鳳凰道:“是‘通明拳經’四字,童大哥,這書自哪裏得來?”
童牛兒黯然片刻,低歎一聲,將他與通明大師的一路糾纏慢慢講了。
二女聽罷也均不解。林鳳凰道:“那通明大師既被你打成重傷,又為何贈與你如此珍貴的拳經呢?”童牛兒默默搖頭,表示不知。
三人沉默片刻,端木蕊將手一拍,道:“我想起來了,以前曾聽爹爹說起過通明大師,其中有這樣言語,他說通明大師慧心明澈,佛法精微,早參悟透生死恩怨,已臨無嗔無顛之境。這幾句話是不是說他已不計較誰好誰壞,任什麽都不放在心上?”
林鳳凰點頭道:“通明大師既是得道的高僧,世俗之事必早窺破,便是生死也不似我們常人這般看法。童大哥雖然暗算於他,他卻不願計較,是以肯將這部集他畢生心血的拳經傳與童大哥。”
童牛兒抬頭看了林鳳凰片刻,低下目光搖頭道:“我頭一次覺得自己莽撞,錯殺了好人。仙女姐姐,這一半日你帶我到老和尚的墳前,我需多燒些紙錢與他,免得他在那世怨我,化作冤鬼來擾我夢境,我可怕得緊。”
二女聽了暗笑,才知原來他也有怕的。
在山上住過一夜,第二日二女陪童牛兒到通明大師的墳上燒化紙馬香箔。
童牛兒一邊將一張張黃錢紙投在黃泥盆裏的火焰中,一邊嘟囔道:“老和尚,我不是故意傷你,你不要惱我。這些錢財你在那世盡管享用,吃喝嫖賭都去玩玩,別一力苦著自己。我收入雖薄,卻也供養得起你。你嗬,在這世下心修行,塵俗的快樂一點也未受用到,白活了一場。到那世就別再煎熬著自己了,聽到嗎?”
二女在側聽他信口胡謅,笑也不是,哭也不是。
見他臉色愈陰,幾次歎息後又道:“我本是個乞丐花兒出身,自小在別人的辱罵中長大,不曾受過禮樂的教化,善惡也不分,好壞也不識。一失手傷到你,我心裏也好不是滋味,我——我對你不起嗬——可惜我爹娘去得早——叫我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好不可憐——”
童牛兒越說越哽咽,後來再也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一時間涕泣齊下。
林鳳凰和他相處經年,頭一次見他落淚,心下疼惜,上前欲加哄慰。
端木蕊一直以為童牛兒是鋼腸鐵膽,任事也不放在心上,卻不想他也有柔弱的一麵,忙上前扶他。
童牛兒哭得淚眼朦朧,先摟住林鳳凰。待抬頭看清她臉孔,恍覺不妥,將林鳳凰推到一邊,轉身抱定端木蕊,將頭投在她的懷中又哭。
林鳳凰看著二人一下子呆住。端木蕊也不明白為何會這樣,轉臉看向林鳳凰。林鳳凰抱臂而立,麵上表情好不無奈。
童牛兒哭的夠了,抹去涕淚,在墳前端正跪倒,恭敬叩下頭去,立身道:“你既然肯將拳經傳與我,我定不負你所望,下心練功。從此學習辨善識惡,行俠仗義,造福人間。我——我便拜你為師吧,你再受徒兒幾個頭——”說罷又叩,前額砸地,咚咚有聲。待九個頭叩盡,已順頰流下血來。
林鳳凰在側看得清楚,驚唿一聲,忙從懷中掏出帛帕上前欲為他擦。
童牛兒卻不肯,將林鳳凰撥到一邊,挺直身子道:“師父,徒兒失手傷你,已是不孝。可你——你也未疼惜過徒兒——咱倆個算扯平了——待初一、十五我都為你上香上祭,你就等著受用吧——師父——”
他一邊叨咕,一邊唏噓而泣。林鳳凰和端木蕊在側見了跟著傷心,陪著落淚。
三人正哭時,劍閣四俠從後麵隱身處走出。
四人其實早到,童牛兒的言語行為均聽在耳裏,看在眼中。知他也是個血性男兒,紛紛上前勸慰。
玉塵子扶住他肩頭道:“通明大師既肯將拳經傳你,說明他無心怨你,你也不必太過自責。”
童牛兒哭道:“就因為他不怨我——我才覺得難過——我何苦傷他——”
翁九和在側道:“若通明大師之死能叫你幡然悔悟,得辨善惡,明晰是非,他便不白死。唉,能啟你佛祉,這才是無量上德,倒比苦修百年來得實在。他在天有知,必覺得欣慰。”
想著離開梁濟寺時久,寺中眾人見不到他必生疑心,易壞大事,童牛兒下午便辭別眾人動身,急急迴趕,於天剛擦黑時從前山進入寺中。
巡哨僧兵將他帶到悟明和尚的房裏。
悟明正自焦急,見他額上纏有從僧衣上撕下的布條,布條下血色斑斑,頭臉之上滿是塵土,挽袖露出的臂上也刮有一道道傷痕。僧衣條條縷縷,破爛不堪。不禁大吃一驚,道:“你怎地這樣?誰欺你了?”
童牛兒將眼睛擠了兩擠,有淚滴落,道:“徒兒——徒兒差一點死在山崖下。”將早編好的一篇謊言說出。
悟明和尚聽聞他因誤闖石塔,被師父通明大師追落斷崖,墜入水中,水裏又遭鱷魚咬他。虧他命大,百般掙紮後才逃脫。在山裏走了這多天,才尋到路徑,爬迴寺裏,倒也覺得合情合理。
悟明早知師父因嗜武過甚,致心智混亂,行為已不可以常理猜度。童牛兒所說山崖位置和崖下情景也與事實相符,若不曾親臨,必不得知,是以不曾懷疑。
查看過他的傷勢,見並不嚴重,放下心來。道:‘迴來就好,安心養傷吧。隻因你不在寺中,悟空等人把攻打寶馬鎮的日期都推遲了,我這便去和他們說明。你且迴去吧。唐姑娘正焦急,好好安慰她。”
童牛兒未料師父如此易欺,轉念明白他是疼惜自己,所以才肯輕信。心中不忍,走到門口,轉身道:“師父,那老和尚他真是你師父嗎?”
悟明點頭道:“不許不敬,你該稱他師祖。”
童牛兒嗯過一聲,眼珠轉動,道:“可他——可師祖和我一起墜落在崖下,也傷的不輕。你——你要不要去救他?”
悟明和尚驚道:“他在什麽地方?”
童牛兒道:“我離去時他尚能行走,這多天過去,我也不知嗬。”
悟明臉色陰沉下來,蹙眉將僧衣下襟掖在腰間帶中,摘下壁上的一對戒刀提在手裏,向童牛兒道:“你且迴去休息,我這便去尋。”
童牛兒見得他麵上急色,才知他師徒感情匪淺,忙攔道:“天這般黑,路又難行,不如明天去吧。”
悟明撥他在側,縱身出門,迴頭道:“不必擔心,師父無事。”言未落音,身影已消隱在夜色裏。
童牛兒想著:這大一座山,待他尋到通明大師的墳時必已在三、五日後,那時梁濟寺已破,便保下師父無恙。隻是山陡林深,師父武功雖高,卻也叫人擔心,暗暗祈禱老天佑護師父平安。
一邊默念有詞,已經來在自己所居房前。見窗上燈光明亮,映著一個纖細人影在上麵呆立不動,知道必是唐婉蓮。
想著她正牽掛自己,心中甚覺溫暖,將門輕拍兩下,喚道:“老婆,相公迴來啦。”
那人影先是一晃,轉瞬不見。接著門上傳來落閂之聲,‘吱呀‘一響打開,童牛兒邁步走入。
進了裏間,轉頭見唐婉蓮在後跟隨,素白雙手結在胸前,一雙大大眸子怔怔看他。
童牛兒才覺隻數日不見,唐婉蓮瘦下一大圈,麵上盡是憔悴之色,不禁驚道:“你怎地了?”唐婉蓮撲上抱住他嗚咽不止。
童牛兒知她必是焦慮自己不歸才致如此,心下疼惜。撫著她烏黑秀發哄慰道:“莫哭嗬,我這不是迴來了嗎?”
唐婉蓮漸收悲聲,道:“你若再不迴來——我便去那世尋你了。”
童牛兒知這孩兒心思純淨,用情真摯。此句怕不是欺哄,深覺感動,道:“我怎會舍得下你?”
唐婉蓮聽他說如此言語,自然認真,又哭起來,惹得童牛兒又哄。同時心下癢癢,暗道:便要了她吧,其中的溫柔定不是尋常滋味。
但轉念想到銀若雪的雌虎性格,心中升起寒意,以為還是少做孽事的好。將唐婉蓮哄睡後,自尋地方躺倒,忍著身上的冷清輾轉難眠,直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