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國主端坐在王座之上,臉色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他怒目圓睜地瞪著下方正在匯報安排的一眾臣子們。
因為他們所提出的和親之策,讓他感到無比憤怒與無奈。
要知道,如果真的按照這些臣子所說去實行和親政策,那麽毫無疑問,首選之人必定是他的親妹妹——李清露。
他心中清楚,自己其他的女兒年齡尚小,根本無法承擔這樣的重任。
可問題在於,這件事情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太後李秋水那一關。
眾所周知,銀川公主李清露不僅容貌出眾、氣質高雅,更是一個極具主見且聰慧過人的女子。
她擁有足夠的智慧和學識,對許多事物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而且,她還有著一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執拗勁兒,正因如此,深得太後李秋水的寵愛。
西夏國主深知,想要說服太後同意將李清露送去和親,簡直比登天還難。僅僅是李秋水這一道關卡,就讓他覺得自己幾乎沒有任何勝算可言。
而此時,站在朝堂之下的那些臣子們自然也是心知肚明這個道理的。
但他們已經絞盡腦汁想出了這個應對之法,並呈報到了國主麵前。至於最終該如何抉擇,則完全取決於國主本人了。
這些臣子心裏同樣明白,如果不能及時找到解決當前危機的辦法,一旦宋軍兵臨城下,那麽所有人恐怕都難逃一死。
甚至有人暗自揣測道:“若是宋軍中那位大名鼎鼎的蜀王得知我們主動給他送上美貌如花的公主作為妻子,說不定心情大好之下,還會饒我們一命呢……”
西夏國主坐在那金碧輝煌的龍椅之上,眉頭緊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整個朝堂都沉浸在一片凝重的氛圍裏。
終於,過了許久,西夏國主才緩緩抬起頭來,目光掃視著下方一眾噤若寒蟬的臣子們,然後用低沉而緩慢的聲音說道:“和親之事,茲事體大,關乎國家社稷與黎民百姓之福祉,實非輕易可定奪之舉。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容朕再仔細斟酌、權衡利弊一番。”
聽到國主如此表態,眾臣子不禁麵麵相覷,心中雖各有所思,但誰也不敢貿然多言一句。
畢竟這等軍國大事,稍有不慎便可能引來殺身之禍。於是乎,整個朝堂之上除了偶爾傳來的輕微咳嗽聲外,竟是鴉雀無聲。
待退朝之後,西夏國主並未如往常一般迴到禦書房處理政務,而是麵色陰沉地徑直朝著後宮走去。
一路上,那些宮女和太監見國主神色不對,皆是遠遠地避開,生怕一不小心觸怒了這位平日裏喜怒無常的君王。
不多時,西夏國主便來到了李秋水所居住的宮殿前。隻見這座宮殿雕梁畫棟、美輪美奐,彰顯著主人尊貴無比的身份地位。
國主踏入宮門後,立即揮手示意左右侍從全部退下。待四周無人之後,他方才快步走進內殿,見到了正端坐在軟榻之上的李秋水。
李秋水見國主前來,原本慵懶的神情瞬間變得嚴肅起來。
“國主這次前來是為了什麽?”不等國主開口,她便搶先問道
西夏國主輕歎一聲,將朝堂之上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向李秋水講述了一遍,
“今日早朝,諸位大臣提議要用清露和…和親,來交好大宋!”
果不其然,當李秋水聽完國主所言之後,頓時氣得柳眉倒豎、杏眼圓睜,猛地一拍身旁的桌子,站起身來大聲怒斥道:“清露乃是本宮最為疼愛之人,更是你的嫡親妹妹,怎可被送去他國和親?簡直就是荒唐至極!”
李秋水向來霸道慣了,在這西夏都是說一不二的,不是她舍不得李清露,隻是這一旦和親,那就是打她的臉,她當然不願意!
就連李青蘿這個對她來說有著特殊意義的女兒她都可以不管不顧,更何況一個孫女!
然而,麵對李秋水的怒火,西夏國主卻是一臉的無奈與苦澀。
他苦笑著搖了搖頭,歎氣道:“祖母啊,孫兒又何嚐願意將清露遠嫁他鄉呢?但您想想看,隻怕宋軍大兵壓境,畢竟現在我西夏三麵都被大宋包圍,如果我們不能盡快想出應對之策,隻怕我西夏就要麵臨亡國滅種的危險了呀!”
李秋水並沒有立刻迴應,而是微微皺起眉頭,陷入了沉思之中。
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過了好一會兒,她緩緩開口,
“你且按兵不動,我前去中原探查一番!一切等我迴來再說!”
李秋水心中暗自思忖著,那個與自己糾纏多年的老冤家、曾經的好師姐巫行雲如今又到了三十年重修的時候了!
這可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待此次前往中原之後,一定要順道拐上天山,將那巫行雲徹底解決掉!
在李秋水的眼中,當前局勢已然明了。若想確保西夏安然無恙,關鍵就在於能否搞定大宋蜀王。
隻要能讓這位大宋王爺點頭應承下來不再對西夏發動攻勢,那麽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畢竟,她心裏跟明鏡兒似的,深知宋朝皇宮之中隱藏著一些深不可測的老家夥,以自己目前的實力,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正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柿子當然得撿軟的捏啦!
對於宋子文在少林寺的事情,李秋水還是保持懷疑的態度的,畢竟宋子文年紀輕輕的就成為了大宗師,她可不相信,自己的師傅逍遙子已經夠天才了,也才在不惑之年成就的大宗師,她覺得宋子文隻是吹出來的,都是一場迷惑別人的戲!
……
與西夏那一方憂心忡忡、惶惶不可終日的狀況截然不同的是,此時的大宋可謂是一片歡天喜地、熱鬧非凡的景象。
整個國家都沉浸在喜悅之中,到處洋溢著歡快的氛圍。
就在這喜氣洋洋的時候,哲宗皇帝更是頒布詔書,大赦天下,赦免了一大批罪犯和囚犯。
此舉一出,百姓們無不拍手稱快,對這位仁慈的君主感恩戴德。
朝堂之上,諸位大臣們也紛紛向皇帝表示祝賀,並對他的英明決策讚不絕口。一時間,朝堂內充滿了歌功頌德之聲。
然而,就在這時,哲宗皇帝話鋒一轉,將話題引到了如何賞賜那些在此次大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將士們身上。
他目光掃視群臣,緩緩開口問道:“諸位愛卿,你們認為應當如何賞賜這次大戰中的有功之人呢?!”
話音剛落,隻見蘇老頭率先一步從隊列中走出,躬身施禮後說道:“啟稟陛下,微臣以為對於此次大戰的有功之臣理應予以重賞。唯有如此,方能彰顯出我大宋絕不會虧待任何一位為國盡忠、奮勇殺敵的功臣良將!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激勵更多的將士們保家衛國、英勇作戰,同時也能讓天下臣民看到朝廷對於功臣的重視和關愛。”
蘇老頭說完這番話後,便退迴原位。而其他的文臣們則麵麵相覷,一時之間竟無人應答。原來,自從這場大戰以來,武將們憑借著卓越的軍功聲名鵲起,其勢力日益壯大。
相比之下,文臣們的地位顯得有些岌岌可危,日子過得大不如前。因此,麵對這個問題,他們心中雖有想法,但卻不敢輕易表態,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那幫風頭正盛的武將們。
哲宗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緩緩掃過朝堂之下的眾多臣子。隻見那些文臣們一個個都低垂著頭,仿佛要將腦袋埋進地裏一般,沒有一人敢與皇帝對視。
哲宗皺了皺眉,提高聲音說道:“諸位愛卿,對於此事,還有其他人有不同的意見嗎?不必拘謹,盡管暢所欲言便是!”然而,迴應他的依舊是一片沉默。
這時,終於有人打破了寂靜:“臣等皆讚同蘇大人的看法!”說話之人正是站在前列的幾位大臣。
哲宗見狀,心中略感無奈,但還是大手一揮,果斷地做出決定:“既然如此,那這件事便交由蘇樞密使負責擬定一個詳細的章程吧,待完成後呈給朕審閱!”
聽到這話,蘇軾連忙走出隊列,躬身行禮道:“臣蘇軾領旨謝恩!”
待到退朝之後,蘇軾卻是滿臉愁容,原本挺直的腰板也微微彎了下來,整個人猶如霜打的茄子一般無精打采。
他一邊邁著沉重的步伐往宮外走去,一邊喃喃自語道:“這該如何是好啊!這賞賜之事著實難以處理。像宗澤將軍他們已然身居正二品之高位,若是再行加封,實在是有些困難啊。
畢竟那些一品官職大多隻是虛名而已,並不能真正給予實質性的權力和待遇。此次若封賞過度,日後再有功勞之時,恐怕就真的會出現功高震主的局麵了……”
想到此處,蘇軾不禁長歎一口氣,眉頭緊緊鎖在一起,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就在蘇軾緩緩踱步至樞密院那氣勢恢宏的大門前時,隻見宋子文的幾名屬下早已恭恭敬敬地守候於此。他們身著統一的服飾,站姿筆挺,神情肅穆,仿佛是在等待著一場重要儀式的開始。
其中一名屬下見到蘇軾到來,立刻快步上前,躬身行禮道:“小的拜見蘇大人!蜀王殿下特意吩咐小的將此信交於您手中。”說著,便雙手呈上一封密封完好的信件。
蘇軾微微一愣,心中不禁湧起一絲疑惑,但還是伸手接過了這封信。信封上的字跡龍飛鳳舞,顯然出自大家之手。他輕輕摩挲著信封,開口問道:“不知蜀王殿下可還有其他交代?”
那名屬下趕忙答道:“迴蘇大人,蜀王殿下說了,所有事宜皆已在信中詳述。”
蘇軾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然後從自己寬大的袖子裏摸索出一塊沉甸甸、亮閃閃的銀錠,遞到傳信人的麵前,微笑著說道:“有勞這位小兄弟跑這一趟,這點銀子權當是我的謝禮。”
傳信人見狀,連忙擺手推辭道:“蘇大人,這萬萬使不得啊!能為蘇大人和蜀王殿下來往傳遞消息,乃是小的分內之事,怎敢收取酬勞呢?”
蘇軾卻不以為意,硬是將銀錠塞到了傳信人的手中,寬慰道:“無妨無妨,你隻管收下便是。若是蜀王殿下問起,你就如實告知是我所贈,不過區區一點茶水錢罷了,想來蜀王殿下也不會怪罪於你的。”
“那小人就謝過蘇大人了,蘇大人,您先忙,我走了。”
等送信的人走了之後,蘇軾走進自己的辦公室,打開信件!
裏麵寫著的是對於各位將軍的封賞!
看到這封信,蘇軾緊皺的眉頭舒緩開來。
有了蜀王殿下批示,想必那些武將們也不會說什麽。
宋子文在信件裏寫道,封宗澤為衛國公。
這也算是對老將軍的高度認可了,畢竟要知道曆史上最出名的衛國公可是那位大唐軍神——李靖!
後世陸遊評價宗老將軍: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嶽飛。遺老不應知此恨,亦逢漢節解沾衣。
嶽飛就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對於抗金宗老將軍可謂是付出了一輩子,但是最後隻撈到個憂憤成疾,可歎可悲!
緊接著就是封種師道為齊國公!
在?古代國公封號中最為尊崇的是秦國公、晉國公、齊國公和楚國公?。在漢至明時期,國王(親王)的封號一般來源於春秋時期的國名,其中“秦、晉、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因為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家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最強大的。?
種師道這個封號也是很重的!
在宋代,對於武將的打壓力度太大了,除了太祖開國,後麵封的那些國公,基本上都是文臣,比如說,荊國公王安石,溫國公司馬光,魯國公蔡京,楚國公歐陽修,當然,追贈的比較多!
至於喬峰,宋子文則是封他為平遼侯!
喬峰在軍隊裏的威望沒有那麽高,剛剛封為平遼將軍要是再封國公,進步速度太快了,所以折中一下封個侯爵!
因為他們所提出的和親之策,讓他感到無比憤怒與無奈。
要知道,如果真的按照這些臣子所說去實行和親政策,那麽毫無疑問,首選之人必定是他的親妹妹——李清露。
他心中清楚,自己其他的女兒年齡尚小,根本無法承擔這樣的重任。
可問題在於,這件事情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太後李秋水那一關。
眾所周知,銀川公主李清露不僅容貌出眾、氣質高雅,更是一個極具主見且聰慧過人的女子。
她擁有足夠的智慧和學識,對許多事物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而且,她還有著一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執拗勁兒,正因如此,深得太後李秋水的寵愛。
西夏國主深知,想要說服太後同意將李清露送去和親,簡直比登天還難。僅僅是李秋水這一道關卡,就讓他覺得自己幾乎沒有任何勝算可言。
而此時,站在朝堂之下的那些臣子們自然也是心知肚明這個道理的。
但他們已經絞盡腦汁想出了這個應對之法,並呈報到了國主麵前。至於最終該如何抉擇,則完全取決於國主本人了。
這些臣子心裏同樣明白,如果不能及時找到解決當前危機的辦法,一旦宋軍兵臨城下,那麽所有人恐怕都難逃一死。
甚至有人暗自揣測道:“若是宋軍中那位大名鼎鼎的蜀王得知我們主動給他送上美貌如花的公主作為妻子,說不定心情大好之下,還會饒我們一命呢……”
西夏國主坐在那金碧輝煌的龍椅之上,眉頭緊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整個朝堂都沉浸在一片凝重的氛圍裏。
終於,過了許久,西夏國主才緩緩抬起頭來,目光掃視著下方一眾噤若寒蟬的臣子們,然後用低沉而緩慢的聲音說道:“和親之事,茲事體大,關乎國家社稷與黎民百姓之福祉,實非輕易可定奪之舉。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容朕再仔細斟酌、權衡利弊一番。”
聽到國主如此表態,眾臣子不禁麵麵相覷,心中雖各有所思,但誰也不敢貿然多言一句。
畢竟這等軍國大事,稍有不慎便可能引來殺身之禍。於是乎,整個朝堂之上除了偶爾傳來的輕微咳嗽聲外,竟是鴉雀無聲。
待退朝之後,西夏國主並未如往常一般迴到禦書房處理政務,而是麵色陰沉地徑直朝著後宮走去。
一路上,那些宮女和太監見國主神色不對,皆是遠遠地避開,生怕一不小心觸怒了這位平日裏喜怒無常的君王。
不多時,西夏國主便來到了李秋水所居住的宮殿前。隻見這座宮殿雕梁畫棟、美輪美奐,彰顯著主人尊貴無比的身份地位。
國主踏入宮門後,立即揮手示意左右侍從全部退下。待四周無人之後,他方才快步走進內殿,見到了正端坐在軟榻之上的李秋水。
李秋水見國主前來,原本慵懶的神情瞬間變得嚴肅起來。
“國主這次前來是為了什麽?”不等國主開口,她便搶先問道
西夏國主輕歎一聲,將朝堂之上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向李秋水講述了一遍,
“今日早朝,諸位大臣提議要用清露和…和親,來交好大宋!”
果不其然,當李秋水聽完國主所言之後,頓時氣得柳眉倒豎、杏眼圓睜,猛地一拍身旁的桌子,站起身來大聲怒斥道:“清露乃是本宮最為疼愛之人,更是你的嫡親妹妹,怎可被送去他國和親?簡直就是荒唐至極!”
李秋水向來霸道慣了,在這西夏都是說一不二的,不是她舍不得李清露,隻是這一旦和親,那就是打她的臉,她當然不願意!
就連李青蘿這個對她來說有著特殊意義的女兒她都可以不管不顧,更何況一個孫女!
然而,麵對李秋水的怒火,西夏國主卻是一臉的無奈與苦澀。
他苦笑著搖了搖頭,歎氣道:“祖母啊,孫兒又何嚐願意將清露遠嫁他鄉呢?但您想想看,隻怕宋軍大兵壓境,畢竟現在我西夏三麵都被大宋包圍,如果我們不能盡快想出應對之策,隻怕我西夏就要麵臨亡國滅種的危險了呀!”
李秋水並沒有立刻迴應,而是微微皺起眉頭,陷入了沉思之中。
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過了好一會兒,她緩緩開口,
“你且按兵不動,我前去中原探查一番!一切等我迴來再說!”
李秋水心中暗自思忖著,那個與自己糾纏多年的老冤家、曾經的好師姐巫行雲如今又到了三十年重修的時候了!
這可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待此次前往中原之後,一定要順道拐上天山,將那巫行雲徹底解決掉!
在李秋水的眼中,當前局勢已然明了。若想確保西夏安然無恙,關鍵就在於能否搞定大宋蜀王。
隻要能讓這位大宋王爺點頭應承下來不再對西夏發動攻勢,那麽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畢竟,她心裏跟明鏡兒似的,深知宋朝皇宮之中隱藏著一些深不可測的老家夥,以自己目前的實力,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正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柿子當然得撿軟的捏啦!
對於宋子文在少林寺的事情,李秋水還是保持懷疑的態度的,畢竟宋子文年紀輕輕的就成為了大宗師,她可不相信,自己的師傅逍遙子已經夠天才了,也才在不惑之年成就的大宗師,她覺得宋子文隻是吹出來的,都是一場迷惑別人的戲!
……
與西夏那一方憂心忡忡、惶惶不可終日的狀況截然不同的是,此時的大宋可謂是一片歡天喜地、熱鬧非凡的景象。
整個國家都沉浸在喜悅之中,到處洋溢著歡快的氛圍。
就在這喜氣洋洋的時候,哲宗皇帝更是頒布詔書,大赦天下,赦免了一大批罪犯和囚犯。
此舉一出,百姓們無不拍手稱快,對這位仁慈的君主感恩戴德。
朝堂之上,諸位大臣們也紛紛向皇帝表示祝賀,並對他的英明決策讚不絕口。一時間,朝堂內充滿了歌功頌德之聲。
然而,就在這時,哲宗皇帝話鋒一轉,將話題引到了如何賞賜那些在此次大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將士們身上。
他目光掃視群臣,緩緩開口問道:“諸位愛卿,你們認為應當如何賞賜這次大戰中的有功之人呢?!”
話音剛落,隻見蘇老頭率先一步從隊列中走出,躬身施禮後說道:“啟稟陛下,微臣以為對於此次大戰的有功之臣理應予以重賞。唯有如此,方能彰顯出我大宋絕不會虧待任何一位為國盡忠、奮勇殺敵的功臣良將!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激勵更多的將士們保家衛國、英勇作戰,同時也能讓天下臣民看到朝廷對於功臣的重視和關愛。”
蘇老頭說完這番話後,便退迴原位。而其他的文臣們則麵麵相覷,一時之間竟無人應答。原來,自從這場大戰以來,武將們憑借著卓越的軍功聲名鵲起,其勢力日益壯大。
相比之下,文臣們的地位顯得有些岌岌可危,日子過得大不如前。因此,麵對這個問題,他們心中雖有想法,但卻不敢輕易表態,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那幫風頭正盛的武將們。
哲宗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緩緩掃過朝堂之下的眾多臣子。隻見那些文臣們一個個都低垂著頭,仿佛要將腦袋埋進地裏一般,沒有一人敢與皇帝對視。
哲宗皺了皺眉,提高聲音說道:“諸位愛卿,對於此事,還有其他人有不同的意見嗎?不必拘謹,盡管暢所欲言便是!”然而,迴應他的依舊是一片沉默。
這時,終於有人打破了寂靜:“臣等皆讚同蘇大人的看法!”說話之人正是站在前列的幾位大臣。
哲宗見狀,心中略感無奈,但還是大手一揮,果斷地做出決定:“既然如此,那這件事便交由蘇樞密使負責擬定一個詳細的章程吧,待完成後呈給朕審閱!”
聽到這話,蘇軾連忙走出隊列,躬身行禮道:“臣蘇軾領旨謝恩!”
待到退朝之後,蘇軾卻是滿臉愁容,原本挺直的腰板也微微彎了下來,整個人猶如霜打的茄子一般無精打采。
他一邊邁著沉重的步伐往宮外走去,一邊喃喃自語道:“這該如何是好啊!這賞賜之事著實難以處理。像宗澤將軍他們已然身居正二品之高位,若是再行加封,實在是有些困難啊。
畢竟那些一品官職大多隻是虛名而已,並不能真正給予實質性的權力和待遇。此次若封賞過度,日後再有功勞之時,恐怕就真的會出現功高震主的局麵了……”
想到此處,蘇軾不禁長歎一口氣,眉頭緊緊鎖在一起,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就在蘇軾緩緩踱步至樞密院那氣勢恢宏的大門前時,隻見宋子文的幾名屬下早已恭恭敬敬地守候於此。他們身著統一的服飾,站姿筆挺,神情肅穆,仿佛是在等待著一場重要儀式的開始。
其中一名屬下見到蘇軾到來,立刻快步上前,躬身行禮道:“小的拜見蘇大人!蜀王殿下特意吩咐小的將此信交於您手中。”說著,便雙手呈上一封密封完好的信件。
蘇軾微微一愣,心中不禁湧起一絲疑惑,但還是伸手接過了這封信。信封上的字跡龍飛鳳舞,顯然出自大家之手。他輕輕摩挲著信封,開口問道:“不知蜀王殿下可還有其他交代?”
那名屬下趕忙答道:“迴蘇大人,蜀王殿下說了,所有事宜皆已在信中詳述。”
蘇軾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然後從自己寬大的袖子裏摸索出一塊沉甸甸、亮閃閃的銀錠,遞到傳信人的麵前,微笑著說道:“有勞這位小兄弟跑這一趟,這點銀子權當是我的謝禮。”
傳信人見狀,連忙擺手推辭道:“蘇大人,這萬萬使不得啊!能為蘇大人和蜀王殿下來往傳遞消息,乃是小的分內之事,怎敢收取酬勞呢?”
蘇軾卻不以為意,硬是將銀錠塞到了傳信人的手中,寬慰道:“無妨無妨,你隻管收下便是。若是蜀王殿下問起,你就如實告知是我所贈,不過區區一點茶水錢罷了,想來蜀王殿下也不會怪罪於你的。”
“那小人就謝過蘇大人了,蘇大人,您先忙,我走了。”
等送信的人走了之後,蘇軾走進自己的辦公室,打開信件!
裏麵寫著的是對於各位將軍的封賞!
看到這封信,蘇軾緊皺的眉頭舒緩開來。
有了蜀王殿下批示,想必那些武將們也不會說什麽。
宋子文在信件裏寫道,封宗澤為衛國公。
這也算是對老將軍的高度認可了,畢竟要知道曆史上最出名的衛國公可是那位大唐軍神——李靖!
後世陸遊評價宗老將軍: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嶽飛。遺老不應知此恨,亦逢漢節解沾衣。
嶽飛就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對於抗金宗老將軍可謂是付出了一輩子,但是最後隻撈到個憂憤成疾,可歎可悲!
緊接著就是封種師道為齊國公!
在?古代國公封號中最為尊崇的是秦國公、晉國公、齊國公和楚國公?。在漢至明時期,國王(親王)的封號一般來源於春秋時期的國名,其中“秦、晉、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因為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家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最強大的。?
種師道這個封號也是很重的!
在宋代,對於武將的打壓力度太大了,除了太祖開國,後麵封的那些國公,基本上都是文臣,比如說,荊國公王安石,溫國公司馬光,魯國公蔡京,楚國公歐陽修,當然,追贈的比較多!
至於喬峰,宋子文則是封他為平遼侯!
喬峰在軍隊裏的威望沒有那麽高,剛剛封為平遼將軍要是再封國公,進步速度太快了,所以折中一下封個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