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王護衛真是個孝子,他們等的機會來得很快。
沒過上多久,王護衛就有了好幾次反常的舉動,被庾書明發現。
庾書明也很快將這些一一告訴了父親,接下來的事就順理成章多了。
雖然庾父是廢帝,在朝中卻還是有那麽幾個值得信任的死忠的。有他們幫忙,這一堆帶來的下人,有一個算一個,都被重新審查了一遍。
不少人家裏的情況也都被直接擺上了案頭。
背後有主的下人一個個被庾父帶著庾書明親自談話,又一個個抹著眼淚離開。
當然,這些是看得清狀況的。
那些個證據都擺在麵前,還要強撐著否認的,都被庾父一個個安排去做其他不能接觸到核心的瑣碎工作去了。
至於一步到位的解決,庾父是沒這個打算的,畢竟初來溱縣,手裏還沒培養起足夠多值得信任的人手,現在手上的這些,都是資源。
家裏的事情被梳理完成,除開住處依舊沒有太大的變化外,其他的一切比起剛來時都有了不小的變化。
若說最明顯的,自然是家裏的氛圍和精氣神。
一個宅子裏,人人各有心思算計,和忠心於一個主子,勁兒往一處使,當然完全不同。
接下來的兩年多時間,在庾書明的“奇思妙想”下,庾家出了不少新東西。
溱縣也從一開始窮得隻能看見山的地方,慢慢變得富庶起來,更有了不少商人往來。
茵茵也從先前隻能在家裏待著的小嬰兒,變成了能跟著大人出門轉轉,買點饞人小零嘴的小娃娃。
不過比起往集市上去看千篇一律的吃食,茵茵還是更喜歡跟著父兄往山間去,不過因為她年紀不大,父兄還是較少帶她一道的。
但事情不多時,茵茵纏上他們一會兒,也能成功。
茵茵屋裏那盆杜鵑就是去年春裏在山間被茵茵看中給挖迴來的,她榻上的野菊花小枕頭,也是去年秋天一家子親手給摘迴來的。
見茵茵在榻上打了個哈欠,抱著自己的小枕頭,又準備睡過去的模樣,張嬤嬤趕緊道:“殿下,奴婢瞧著,您去年第一迴去山上帶迴來的那盆杜鵑仿佛在長花苞了,您要不要瞧瞧?”
老話說得好,春乏秋困夏打盹。
在已經管著茵茵身邊大小事,升級為嬤嬤的張嬤嬤看來,她家這位殿下,是把這句話給踐行到了極致的。
其實對伺候的下人來說,這樣的小主子格外好帶,因為沒什麽要吩咐的地方,也格外省心。
可對於整顆心都掛念在茵茵身上的張嬤嬤來說,她家殿下這還不如和其他小孩一樣多出去跑跑玩玩,到處禍害呢。
哪兒有小孩這麽安靜,天天像睡不夠似的。
為著這事兒,張嬤嬤還特意向王爺王妃稟報過,他們也找了醫者來給茵茵看過。
但最後大夫的診斷結果,也隻說茵茵格外康健,沒半點不好,他們也隻能自己多注意著。
不過張嬤嬤還是時常想法子,引著茵茵往外頭多去走走。
茵茵知道張嬤嬤是為自己好,但她也不能給她說,自己天天睡覺是為了練內功的時候不被打擾,隻好暫且擱置下自己的事,同她說話。
“竟然就開始長花苞了?”茵茵有些驚訝,“昨早晨澆水的時候不是還沒見著影嗎?”
“這花長起來,那可快了,幾乎是一天一個樣子,”張嬤嬤麵上堆起笑意,“等會兒殿下見了,一定能很快發現的。”
要說張嬤嬤會找話題呢,要是換了別的什麽,茵茵多半是不想去了,但這盆杜鵑,她還真放不下。
因為它不止是茵茵頭迴跟著出門時,看著喜歡,讓人移栽迴來的,更是茵茵想到神樹的奇異之處,一時手癢,給輸了點內力進去的花。
內力的量不算多,輸送進去後,杜鵑也沒什麽變化,依舊生機勃勃。
所以後頭,茵茵又斷斷續續的試了幾迴。
經過一年的折騰實驗,這花如今竟然要長花苞了,茵茵可不得多看幾眼。
見這杜鵑能勾得茵茵多動彈,張嬤嬤就總拿它出來說。
茵茵提著自己的特製小噴壺,走得也還算勤快。
過了幾天,花苞越長越大,終於到了開花的時候。
隻是茵茵看著這花,一時陷入了沉默:“這花顏色不紅啊。”
張嬤嬤過來瞧了瞧,也有些迷惑:“紅杜鵑也能開出紫花嗎?”
能肯定是能的,調節土壤的酸堿性,杜鵑的顏色也會有所變化。
不過問題是,這花用的是原土,哪兒來的機會改變酸堿性。
茵茵立刻就想到了自己把花當試驗品的事兒,有些心虛,會不會是內力的緣故,當下率先問:“是不是我的花花死掉了,有人換了花?”
張嬤嬤也有這個疑問,卻又很快否定了這個答案:“肯定不會。”
“這花殿下您喜歡,平日就在門前養著,都沒什麽人挪動,哪兒有換花的機會呢。”
“何況要是有人打碎了,肯定要告訴奴婢,才能去找庫房要新的花盆的。”
茵茵也知道是這個道理,不過這花的顏色變了,以她這個年紀來說,肯定要不高興的。
所以茵茵很快露出了不高興的神色,小臉氣鼓鼓的,看著就讓人很想戳一戳。
張嬤嬤看見隻是想想,但有人卻是真的會動手。
庾書明先動手戳了一下,才在妹妹半眯的眼神中自然的收迴手:“這是怎麽了,誰欺負你了?”
茵茵指了指麵前的花盆,言簡意賅的說:“花。”
張嬤嬤看到庾書明茫然的神色,趕緊解釋:“小殿下去年養的紅杜鵑如今變成了紫杜鵑,她正不高興呢。”
聽她這麽一說,庾書明也反應過來了,他們家可沒種過紫杜鵑。
“確定花沒被換過?”
張嬤嬤點頭:“小殿下院子裏伺候的人,日常連門都不能出,哪裏來的機會換花呢。”
沒被換過,卻開出了紫花,這麽小概率的事情發生在家裏……
庾書明的視線落到妹妹和張嬤嬤身上:“這花平日怎麽養的,仔細和我說說,別漏了什麽。”
沒過上多久,王護衛就有了好幾次反常的舉動,被庾書明發現。
庾書明也很快將這些一一告訴了父親,接下來的事就順理成章多了。
雖然庾父是廢帝,在朝中卻還是有那麽幾個值得信任的死忠的。有他們幫忙,這一堆帶來的下人,有一個算一個,都被重新審查了一遍。
不少人家裏的情況也都被直接擺上了案頭。
背後有主的下人一個個被庾父帶著庾書明親自談話,又一個個抹著眼淚離開。
當然,這些是看得清狀況的。
那些個證據都擺在麵前,還要強撐著否認的,都被庾父一個個安排去做其他不能接觸到核心的瑣碎工作去了。
至於一步到位的解決,庾父是沒這個打算的,畢竟初來溱縣,手裏還沒培養起足夠多值得信任的人手,現在手上的這些,都是資源。
家裏的事情被梳理完成,除開住處依舊沒有太大的變化外,其他的一切比起剛來時都有了不小的變化。
若說最明顯的,自然是家裏的氛圍和精氣神。
一個宅子裏,人人各有心思算計,和忠心於一個主子,勁兒往一處使,當然完全不同。
接下來的兩年多時間,在庾書明的“奇思妙想”下,庾家出了不少新東西。
溱縣也從一開始窮得隻能看見山的地方,慢慢變得富庶起來,更有了不少商人往來。
茵茵也從先前隻能在家裏待著的小嬰兒,變成了能跟著大人出門轉轉,買點饞人小零嘴的小娃娃。
不過比起往集市上去看千篇一律的吃食,茵茵還是更喜歡跟著父兄往山間去,不過因為她年紀不大,父兄還是較少帶她一道的。
但事情不多時,茵茵纏上他們一會兒,也能成功。
茵茵屋裏那盆杜鵑就是去年春裏在山間被茵茵看中給挖迴來的,她榻上的野菊花小枕頭,也是去年秋天一家子親手給摘迴來的。
見茵茵在榻上打了個哈欠,抱著自己的小枕頭,又準備睡過去的模樣,張嬤嬤趕緊道:“殿下,奴婢瞧著,您去年第一迴去山上帶迴來的那盆杜鵑仿佛在長花苞了,您要不要瞧瞧?”
老話說得好,春乏秋困夏打盹。
在已經管著茵茵身邊大小事,升級為嬤嬤的張嬤嬤看來,她家這位殿下,是把這句話給踐行到了極致的。
其實對伺候的下人來說,這樣的小主子格外好帶,因為沒什麽要吩咐的地方,也格外省心。
可對於整顆心都掛念在茵茵身上的張嬤嬤來說,她家殿下這還不如和其他小孩一樣多出去跑跑玩玩,到處禍害呢。
哪兒有小孩這麽安靜,天天像睡不夠似的。
為著這事兒,張嬤嬤還特意向王爺王妃稟報過,他們也找了醫者來給茵茵看過。
但最後大夫的診斷結果,也隻說茵茵格外康健,沒半點不好,他們也隻能自己多注意著。
不過張嬤嬤還是時常想法子,引著茵茵往外頭多去走走。
茵茵知道張嬤嬤是為自己好,但她也不能給她說,自己天天睡覺是為了練內功的時候不被打擾,隻好暫且擱置下自己的事,同她說話。
“竟然就開始長花苞了?”茵茵有些驚訝,“昨早晨澆水的時候不是還沒見著影嗎?”
“這花長起來,那可快了,幾乎是一天一個樣子,”張嬤嬤麵上堆起笑意,“等會兒殿下見了,一定能很快發現的。”
要說張嬤嬤會找話題呢,要是換了別的什麽,茵茵多半是不想去了,但這盆杜鵑,她還真放不下。
因為它不止是茵茵頭迴跟著出門時,看著喜歡,讓人移栽迴來的,更是茵茵想到神樹的奇異之處,一時手癢,給輸了點內力進去的花。
內力的量不算多,輸送進去後,杜鵑也沒什麽變化,依舊生機勃勃。
所以後頭,茵茵又斷斷續續的試了幾迴。
經過一年的折騰實驗,這花如今竟然要長花苞了,茵茵可不得多看幾眼。
見這杜鵑能勾得茵茵多動彈,張嬤嬤就總拿它出來說。
茵茵提著自己的特製小噴壺,走得也還算勤快。
過了幾天,花苞越長越大,終於到了開花的時候。
隻是茵茵看著這花,一時陷入了沉默:“這花顏色不紅啊。”
張嬤嬤過來瞧了瞧,也有些迷惑:“紅杜鵑也能開出紫花嗎?”
能肯定是能的,調節土壤的酸堿性,杜鵑的顏色也會有所變化。
不過問題是,這花用的是原土,哪兒來的機會改變酸堿性。
茵茵立刻就想到了自己把花當試驗品的事兒,有些心虛,會不會是內力的緣故,當下率先問:“是不是我的花花死掉了,有人換了花?”
張嬤嬤也有這個疑問,卻又很快否定了這個答案:“肯定不會。”
“這花殿下您喜歡,平日就在門前養著,都沒什麽人挪動,哪兒有換花的機會呢。”
“何況要是有人打碎了,肯定要告訴奴婢,才能去找庫房要新的花盆的。”
茵茵也知道是這個道理,不過這花的顏色變了,以她這個年紀來說,肯定要不高興的。
所以茵茵很快露出了不高興的神色,小臉氣鼓鼓的,看著就讓人很想戳一戳。
張嬤嬤看見隻是想想,但有人卻是真的會動手。
庾書明先動手戳了一下,才在妹妹半眯的眼神中自然的收迴手:“這是怎麽了,誰欺負你了?”
茵茵指了指麵前的花盆,言簡意賅的說:“花。”
張嬤嬤看到庾書明茫然的神色,趕緊解釋:“小殿下去年養的紅杜鵑如今變成了紫杜鵑,她正不高興呢。”
聽她這麽一說,庾書明也反應過來了,他們家可沒種過紫杜鵑。
“確定花沒被換過?”
張嬤嬤點頭:“小殿下院子裏伺候的人,日常連門都不能出,哪裏來的機會換花呢。”
沒被換過,卻開出了紫花,這麽小概率的事情發生在家裏……
庾書明的視線落到妹妹和張嬤嬤身上:“這花平日怎麽養的,仔細和我說說,別漏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