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公社發展
四合院:迴到54年,還好帶係統 作者:雯織天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是他也沒想到,自己還走上從政道路了,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股長。
他現在可才20歲啊,雖然已經加入了組織,可他一邊是醫學院學生,一邊又是公社股長,也不明白這工齡該怎麽計算。
潘洋想的倒是挺好,最關鍵是,這個方案是有可行性的,要知道,現在的廣慧公社轄區內就有煤礦,社辦企業用煤的成本非常低。
“我想王副書記能不能給大家培訓下技術。”潘洋最後提出了一個要求。
王澤嗬嗬一笑道:“沒有問題,為了公社的發展,技術我會毫無保留的教給大家。”
“好..”潘洋連番稱讚了王澤的無私精神。
“書記,你看我們王家村大隊的學校,是不是可以讓其他隊的人來幫忙修一修,到時候給他們算工分。”王澤隨即問道。
潘洋想了想,感覺沒什麽問題,都是自己公社的,由公社出麵組織也不犯什麽錯誤。
“行,這個事我之後會給各大隊說一聲的。”潘洋點頭同意。
就在這王家村大隊辦公室,第一場公社會議就這麽結束了。
王家村也成為了廣慧公社的中心,鎮政府的人則並入公社,而鎮長等人則去了市裏或調去其他公社。
雖然公社成立的速度非常快,並且也立刻給上級匯報了成果,但是理順中間的事務則用了一個多月。
而在這期間,集體食堂也開始籌辦。
各大隊的雞鴨肉都開始放開了吃,仿佛不吃就虧了似得。
而王澤私下則叫來現在的王家村大隊隊長王有斌,嚴肅告知,王家村必須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各家超出標準的牲畜,絕不準全部宰殺。
而他們大隊的企業,更是要守好,誰要是在這時候不長眼,族規秘密處理了。
他不敢管其他大隊,畢竟這是全國性的政策,但是他們大隊決不能無節製亂來。
這種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事,當然不能在王家村發生。
還好,王家村本身就比較富裕,哪怕其他村大吃大喝,比王家村的人也強不了太多。
族人對此雖有疑慮,但也沒有多說什麽。
隻是這樣一來,原本計劃的繼續學校和體育場建設的工作就暫時沒辦法繼續了。
誰讓各大隊的人都過著神仙般的日子呢,有這種日子過著,誰還願意受苦受累去其他大隊幹活。
王澤現在當上了公社副書記,可就比以前忙了太多了。
各個大隊的事情很多都需要他來處理。
不過由於公社替代了鎮政府的工作,權力相應的也大了很多。
最起碼,他們王家村學校現在可不一樣了,小學老師上麵又派來了7位,中學老師也來了4位。
這極大的補充了學校的教學水平。
相應的,這所學校也不再是王家村獨享。
附近的大隊學生也來這裏入學。
短短幾個月時間,五間寬大的房屋便被擠得滿滿當當。
甚至中學的教學不得不挪用了一套院落用於上課。
中學還好,很多村的人都不讓孩子上中學,覺得上個小學能認字就行了。
但是小學一下子兩百多人,這就有些恐怖了。
“書記,學校不能拖了,必須要開始建設了,這才跟前幾個大隊的學生,要是咱們公社的學生都過來,根本沒地方上課。”王澤走到潘洋辦公室,非常不滿的說道。
這件事他都說了幾次了,可潘洋始終拖著。
潘洋卻很無奈,他也想啊,但如今各大隊壓根不願意派人,就算大隊長同意都沒用,隊上管吃管喝,一起吃集體食堂,哪裏有人來幹活。
“這...我在和他們說說。”潘洋頭疼的抓了抓頭,他這上崗幾個月,就感覺頭發都掉了很多了。
王澤探出精神力,確認沒人在外麵,才俯身低聲道:“書記,咱們上報的產量是不是太離譜了,上麵到時候按照這個產量讓交公糧怎麽辦?我們拿什麽交?”
他們王家村也不差,上報畝產1752斤。
而其他地方有些膽子大的,直接敢上報畝產萬斤,他都不敢想,那裏的人等交了公糧後要吃什麽。
潘洋一愣,連忙看向門口位置,看到門關的嚴實,這才瞪了王澤一眼說:“你怎麽什麽都敢說,這事情你別亂來。”
頓了頓,潘洋憤恨的歎氣道:“我們公社已經是報的比較少的了,我去開會都被批評幾次了,你不是不知道,我也想幫大家,可是我現在自己都危險。”
“反正王家村大隊等交了公糧後,剩不了多少糧食了,明年大概率要餓著了。”王澤冷哼一聲。
他說這個事,就是提前讓潘洋這個書記有個心理準備,別到時候還想把他們村的糧食拿一些支援其他大隊。
他們村雖然提前準備了糧食,但是可不夠整個公社的人吃的。
況且他們這裏是京城跟前,雖然會苦點餓點,但顧忌影響,市裏多少還是會給想辦法的,隻是這就要潘洋去求了。
“行了行了,我都知道了,你這邊準備一下,學燒瓷磚的人已經選好了,明天你出麵接待一下。”潘洋揉著太陽穴疲倦的安排道。
王澤嗯了一聲,這事情是早就說好的,反正人來了先送去煤窯幹活,邊幹活邊學就行,不需要他費什麽心。
“書記,那我先出去了,你忙著。”王澤站起身說道。
潘洋已經不想說話了,隻是點點頭沒吭聲,等王澤走後,他才拿起筆繼續寫起匯報。
既然在糧食產量這一塊他們拉胯了,那麽在其他地方就要找補迴來。
潘洋現在寫的正是請求上級增加給他們分配煤炭資源。
別看公社內有木城澗坑、大台井兩個生產坑井,但這些都是京煤集團的。
他們隻能拿到很少的一點,但是想要做大瓷磚生產,那麽煤炭分配必須要重新調整才行。
這可是他們公社的煤,國家要用沒有問題,但是起碼要保證他們公社自己夠用吧。
而且這也是公社企業展開生產用的,潘洋很多計劃都是建立在這個產業上麵。
而王澤慢悠悠走迴自己辦公室。
博物館當時建設的時候就建的比較寬敞,地下甚至還有現在少見的停車場。
如今車子少,都被利用上了。
也讓他們廣慧公社的辦公場所很是寬敞。
人人都有自己的獨立辦公室。
而如今最讓王澤滿意的,就是市裏給公社通了電話。
雖然最近比較忙,可放假的時候,他就會固定時間給李雯婷家裏打去電話。
兩人的感情並沒有因為長時間分離而變化。
甚至上次通話,李雯婷還說了,因為她總固定時間打電話,她父母都知道了,說想讓王澤去家裏一趟。
他現在可才20歲啊,雖然已經加入了組織,可他一邊是醫學院學生,一邊又是公社股長,也不明白這工齡該怎麽計算。
潘洋想的倒是挺好,最關鍵是,這個方案是有可行性的,要知道,現在的廣慧公社轄區內就有煤礦,社辦企業用煤的成本非常低。
“我想王副書記能不能給大家培訓下技術。”潘洋最後提出了一個要求。
王澤嗬嗬一笑道:“沒有問題,為了公社的發展,技術我會毫無保留的教給大家。”
“好..”潘洋連番稱讚了王澤的無私精神。
“書記,你看我們王家村大隊的學校,是不是可以讓其他隊的人來幫忙修一修,到時候給他們算工分。”王澤隨即問道。
潘洋想了想,感覺沒什麽問題,都是自己公社的,由公社出麵組織也不犯什麽錯誤。
“行,這個事我之後會給各大隊說一聲的。”潘洋點頭同意。
就在這王家村大隊辦公室,第一場公社會議就這麽結束了。
王家村也成為了廣慧公社的中心,鎮政府的人則並入公社,而鎮長等人則去了市裏或調去其他公社。
雖然公社成立的速度非常快,並且也立刻給上級匯報了成果,但是理順中間的事務則用了一個多月。
而在這期間,集體食堂也開始籌辦。
各大隊的雞鴨肉都開始放開了吃,仿佛不吃就虧了似得。
而王澤私下則叫來現在的王家村大隊隊長王有斌,嚴肅告知,王家村必須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各家超出標準的牲畜,絕不準全部宰殺。
而他們大隊的企業,更是要守好,誰要是在這時候不長眼,族規秘密處理了。
他不敢管其他大隊,畢竟這是全國性的政策,但是他們大隊決不能無節製亂來。
這種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事,當然不能在王家村發生。
還好,王家村本身就比較富裕,哪怕其他村大吃大喝,比王家村的人也強不了太多。
族人對此雖有疑慮,但也沒有多說什麽。
隻是這樣一來,原本計劃的繼續學校和體育場建設的工作就暫時沒辦法繼續了。
誰讓各大隊的人都過著神仙般的日子呢,有這種日子過著,誰還願意受苦受累去其他大隊幹活。
王澤現在當上了公社副書記,可就比以前忙了太多了。
各個大隊的事情很多都需要他來處理。
不過由於公社替代了鎮政府的工作,權力相應的也大了很多。
最起碼,他們王家村學校現在可不一樣了,小學老師上麵又派來了7位,中學老師也來了4位。
這極大的補充了學校的教學水平。
相應的,這所學校也不再是王家村獨享。
附近的大隊學生也來這裏入學。
短短幾個月時間,五間寬大的房屋便被擠得滿滿當當。
甚至中學的教學不得不挪用了一套院落用於上課。
中學還好,很多村的人都不讓孩子上中學,覺得上個小學能認字就行了。
但是小學一下子兩百多人,這就有些恐怖了。
“書記,學校不能拖了,必須要開始建設了,這才跟前幾個大隊的學生,要是咱們公社的學生都過來,根本沒地方上課。”王澤走到潘洋辦公室,非常不滿的說道。
這件事他都說了幾次了,可潘洋始終拖著。
潘洋卻很無奈,他也想啊,但如今各大隊壓根不願意派人,就算大隊長同意都沒用,隊上管吃管喝,一起吃集體食堂,哪裏有人來幹活。
“這...我在和他們說說。”潘洋頭疼的抓了抓頭,他這上崗幾個月,就感覺頭發都掉了很多了。
王澤探出精神力,確認沒人在外麵,才俯身低聲道:“書記,咱們上報的產量是不是太離譜了,上麵到時候按照這個產量讓交公糧怎麽辦?我們拿什麽交?”
他們王家村也不差,上報畝產1752斤。
而其他地方有些膽子大的,直接敢上報畝產萬斤,他都不敢想,那裏的人等交了公糧後要吃什麽。
潘洋一愣,連忙看向門口位置,看到門關的嚴實,這才瞪了王澤一眼說:“你怎麽什麽都敢說,這事情你別亂來。”
頓了頓,潘洋憤恨的歎氣道:“我們公社已經是報的比較少的了,我去開會都被批評幾次了,你不是不知道,我也想幫大家,可是我現在自己都危險。”
“反正王家村大隊等交了公糧後,剩不了多少糧食了,明年大概率要餓著了。”王澤冷哼一聲。
他說這個事,就是提前讓潘洋這個書記有個心理準備,別到時候還想把他們村的糧食拿一些支援其他大隊。
他們村雖然提前準備了糧食,但是可不夠整個公社的人吃的。
況且他們這裏是京城跟前,雖然會苦點餓點,但顧忌影響,市裏多少還是會給想辦法的,隻是這就要潘洋去求了。
“行了行了,我都知道了,你這邊準備一下,學燒瓷磚的人已經選好了,明天你出麵接待一下。”潘洋揉著太陽穴疲倦的安排道。
王澤嗯了一聲,這事情是早就說好的,反正人來了先送去煤窯幹活,邊幹活邊學就行,不需要他費什麽心。
“書記,那我先出去了,你忙著。”王澤站起身說道。
潘洋已經不想說話了,隻是點點頭沒吭聲,等王澤走後,他才拿起筆繼續寫起匯報。
既然在糧食產量這一塊他們拉胯了,那麽在其他地方就要找補迴來。
潘洋現在寫的正是請求上級增加給他們分配煤炭資源。
別看公社內有木城澗坑、大台井兩個生產坑井,但這些都是京煤集團的。
他們隻能拿到很少的一點,但是想要做大瓷磚生產,那麽煤炭分配必須要重新調整才行。
這可是他們公社的煤,國家要用沒有問題,但是起碼要保證他們公社自己夠用吧。
而且這也是公社企業展開生產用的,潘洋很多計劃都是建立在這個產業上麵。
而王澤慢悠悠走迴自己辦公室。
博物館當時建設的時候就建的比較寬敞,地下甚至還有現在少見的停車場。
如今車子少,都被利用上了。
也讓他們廣慧公社的辦公場所很是寬敞。
人人都有自己的獨立辦公室。
而如今最讓王澤滿意的,就是市裏給公社通了電話。
雖然最近比較忙,可放假的時候,他就會固定時間給李雯婷家裏打去電話。
兩人的感情並沒有因為長時間分離而變化。
甚至上次通話,李雯婷還說了,因為她總固定時間打電話,她父母都知道了,說想讓王澤去家裏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