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樓大廳處,看著趙言手中麵團般任由他擺布的一隻碩大灰鼠,和趴在其肚腹上吮吸著乳汁的小狐狸。伊萬諾夫一臉的不可思議。
“你還真打算養著這小東西!”
“還能怎麽辦!”趙言攤了攤手:“就像你說的,還是還不迴去了,那就先養著玩唄……我給它創造條件,能不能活,就全看它的造化!”
“那這個大老鼠你哪兒來的,這麽大的個兒,還這麽聽話!”
伊萬諾夫嘖嘖稱奇。再大一些的老鼠他也見過。這地方的所有動物似乎都是奔著大型化的方向在進化的,這沒什麽稀奇的,他就是沒見過這麽聽話的。
他已經看了有一會兒了。哪怕小狐狸已經蹬鼻子上臉了,也沒見這東西齜過一次牙。就像趙言從小養大的寵物,聽話的不得了。
“昨天晚上撿的。看它正好在哺乳期,索性就讓它先當一陣子奶媽!”
伊萬諾夫撇了撇嘴,趙言說的他自然不會相信。但昨晚之前,的確沒看到趙言手上有這麽一隻寵物。
“奇怪的中國人!”
吃過早餐,除了不知所蹤的烏裏揚諾夫,其它幾人人手一把鐵鍁。迎著依舊猛烈的風雪,跟隨查科夫來到了廣場東側的一處岩壁前。
隻是一晚上的工夫,廣場上就積起了近半米厚的積雪。
費力的砍開擋路的灌木叢。查科夫指著麵前被冰雪覆蓋的嚴嚴實實的這片緩坡,“挖吧,我們要的物資就在裏麵。”
十分鍾後。“當”的一聲,伊萬諾夫甩了甩被震的發麻的雙手,索性拋開鐵鍁,徒手刨挖了起來。
見挖到了實體,大家精神一震,也都加了把勁。很快,一堵光滑、平整的混凝土牆壁出現在了大家的麵前。
“高標號水泥實心澆築,厚度大概有這麽厚……”查科夫比了個誇張的手勢。
“大概有個兩米左右,所以,大家想想辦法,看怎麽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開它。”
幾個人皺起了眉頭。最多兩米厚的混凝土,若是有炸藥或是合適破拆的工具,打開它並不是什麽難事。
現在的問題是,這兩樣東西他們一樣也不具備。
單純用鎬子挖,就連趙言也不能保證自己能在日落之前將它挖空。
“這麵牆壁是鋼筋混泥土澆築而成?”伊萬諾夫問道。
“不不,隻是用板築法在鋼門外麵直接澆灌了一層混凝土牆,裏麵並沒襯有鋼筋。畢竟以當時人心惶惶的環境,能有這麽一道牆壁,已經是士兵們盡職盡責的表現了!”
“這樣啊!”伊萬諾夫有些失望。
他本來是想著在牆壁上鑿出兩個洞來,也不需要太深,隻需能看到兩到三層的鋼筋網,然後以拖車用的鋼索拴住那些鋼筋,外麵用兩台卡車那麽一拉,或許就可以直接將這道“門”給拖離它原來的位置。
“如果是高標號水泥的話,我們或許可以考慮用火燒法。”
羅果夫出了個主意。
“這種水泥的硬度和水熱比都比較高。我們可以找些木頭堆在上麵,再澆上汽油燒它一兩個小時,然後用水驟然冷卻……這是早期築路挖隧道時常用的方法。溫度之間的急劇變化,會導致內應力的爆發,或許可以使它收縮變形……”
熊熊的火焰即便是遠在三十米開外的眾人,都感覺到了熱意。
趙言有些咋舌,果然水火的力量最是無情。隻不過一場人為控製下的縱火,就有如此大的聲勢。若不是這個季節,以他們匆忙開辟的那條簡陋防火帶,這片森林怕是早就燒起來了。
兩個小時後,踩著燙腳的地麵,幾個人以接力的形式將一桶桶的冰水,朝那暗紅色的熾熱牆壁潑了上去。
等蒸騰的水汽散去,滿懷希望的眾人也被兜頭澆了一盆冰水。除了表層約三十厘米厚度的水泥被燒成了酥皮狀,這道混凝土牆的主體依舊巋然不動。
“該死的貪汙分子,他們就該統統被槍斃!”羅果夫恨恨的咒罵了一聲。
很顯然,當初有人用普通的粉煤灰水泥,代替了高標號的矽酸鹽水泥。
再繼續煆燒顯然已不現實。不僅四周易得的木料已被砍伐一空,單是所需的時間就足以令他們將退堂鼓打的震天響。
“我記得我們的繳獲之中好像有一把汽錘!”見大家一時半會兒的想不出什麽好的辦法,趙言也提了個建議。
“我們是不是可以把輪胎套筒的前端截斷,然後將它簡單的加工成錐狀……”
“這個不成問題,那堆物資中還有一台小型角磨機。”伊萬諾夫眼睛一亮,“你想在這麵牆壁上鑽洞!火藥從哪裏來?”
“我們不是繳獲了一批槍支彈藥嗎……”
“就是這樣!”查科夫用力拍了一下手掌,“我們可以用子彈中的火藥來充當爆炸物,隻要控製用量,應該不會對這處洞口造成影響。”
接下來是伊萬諾夫一個人的表演。
這個毛熊的機械加工水平確實沒得說,沒花多少時間,一套簡單的鑽探杆就新鮮出爐了。
將舊報紙包裹著的長條狀物體塞入新開出來的洞口,又用鐵鍁的木柄將它塞實。
在場的幾人都不是什麽炸彈專家,也就無法計算精準的炸藥用量。為了確保不會炸塌這處洞口,他們試驗性的隻開了一個洞口。
點燃浸染過了汽油的簡易導火索後,伊萬諾夫以百米飛人的速度迅速跑到林地邊緣趴了下來。
“轟!”伴隨著一聲低沉的轟鳴和水泥塊四濺的唿嘯聲,這座令人頭痛的攔路虎,終於被大家合力給掀翻了。
看到了曙光,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
半個小時後,看著眼前鏽跡斑駁的厚重鐵門,查科夫靜靜的佇立了許久。
“撬開吧,備用電源早該沒電了!”他揮了揮手,神情顯得有些落寞。
在“一二三”的呐喊聲中,伴隨著陣陣鐵鏽的飄落和刺耳的金屬摩擦聲,這座封存了二十多年光陰的軍用倉庫,終於向他們敞開了懷抱。
不等洞窟內外的空氣交換結束,伊萬諾夫就開始忙碌起來。
他左手一個萬用表,口袋裏則是各種型號的螺絲刀和扳手。
“謝廖沙,左邊這根線,對對,就是綠色的這一根……”
“羅果夫,去那夥人的工具箱中找找,看看有沒有18-22的扳手,實在沒有,活動扳手也成……”
“趙,去那幾輛車上找找,我需要機油,至少要10升,他們應該有儲備的……也不知那幫白癡當初怎麽幹的活,也不知道把管路中的油給放幹淨,都已經結塊了……不行,你還得再幫我找幾根油管……”
“皮帶也不能用了。謝廖沙,謝廖沙,先不用管那根線了。照這個長度,去那幾輛車上看看,找合適的拆一根來……實在沒有,結實一點的繩子也行,記得先在機油裏浸泡一下……”
檢修開關,檢修電路,檢修發電機……連同查科夫在內,大家被伊萬諾夫支使的團團轉。
終於,隨著柴油發電機震耳欲聾的轟鳴,隧道中的燈光次第亮了起來。
這是一處“工”字形的地下隧道群。正對大門,也就是趙言他們進來方向的,是一條長500米左右的隧道。頂高約五米,寬度在六米左右。
洞口向內兩百米處有一條與它垂直的甬道。相同的高度,寬度則在七到八米的樣子。
甬道的盡頭是另一條與這邊平行的隧道。
坦克、裝甲指揮車、通訊車、救護車、越野車……整整一個機械化營的重型裝備將這兩條隧道塞得滿滿當當。
甬道的兩側則是一個個的倉庫。
趙言接連開了幾個都是武器裝備。
各種型號的榴彈炮、輕重機槍、反坦克火箭、子彈、炮彈以及大量單兵武器就那麽胡亂的堆放在一起。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油料、備用零件、服裝被帽和一些過期的罐頭之類的東西。
所有的一切無一例外,都遍布著鏽色和黴斑。
趙言估計除了那些油料或許還能使用,粗笨一些的零件也還能將就,其它的,大概就隻剩下廢品的價格了。
“發財了、發財了!”外間傳來伊萬諾夫興奮的叫喊聲。
在裏麵一條隧道,三輛塗裝著雪地迷彩的鉸接式裝甲車上,趙言看到了滿麵紅光的他。
不僅是趙言,其它幾人也被伊萬諾夫的大唿小叫給吸引了過來。
“知道這是什麽嗎!這是勇士,是勇士全地型車!”
伊萬諾夫用力拍了拍屁股底下的大家夥,“有了這幾台大家夥,哪裏還需要費心費力的再去改裝什麽卡瑪斯!”
“你確定它們還能發動的起來?”
隨手在引掣蓋上摸了一把。看著一手的紅鏽,不僅是趙言,就連查科夫都對此伊萬諾夫的話持懷疑態度。
和伊萬諾夫一樣,查科夫也打過這幾輛“勇士”的主意。
這幾輛勇士是dt-30。不同於基本款的dt-10,它是標準的現役裝備。除了以報廢的名義從軍隊中流出來一些,市麵上基本找不到這個型號的車輛。若是伊萬諾夫真的能將它們發動起來,眼前這三輛車就是移動的美元。
但作為那次封存事件的親曆者,查科夫自然清楚那所謂的封存,也就是將所有的武器胡亂的塞進這處隧道群內,然後在外麵澆上一道牆了事。封存手冊上應該有的步驟是一概沒有的。
人心惶惶的情況下,究竟有幾個人還盡職盡責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就真的隻有天曉得了。
“我剛才大概看了一下,表麵隻是一些浮鏽,隻要電子器件沒事,我有把握能將它們重新發動起來。”
伊萬諾夫努了努嘴:“它們跟外麵的那些t64采用的是同一款發動機。雖然是改進型,但說實話,變動其實不大。實在不行,大不了拆掉幾輛坦克,總能拚湊出幾台完好的發動機來……當然,這可能需要幾天的時間……”
查科夫看向了趙言。雖然已經打定了主意,但作為名義上的雇主,該有的姿態還是要有的。
“中國有一句俗話叫做‘磨刀不誤砍柴工’!再這裏花的時間,我們或許能在接下來的路程中追迴來的!”
趙言說的是實話。這種全地型車的越野能力,絕不是那幾輛未經改裝的卡瑪斯能夠相提並論的。而且他也並不在意這幾天的耽擱。對於如何在那片廣闊的區域內,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說實話,他到現在還沒有什麽頭緒。
趙德陽認為他可能有某種探測靈石的手段,但趙言清楚,自己並不具備這種能力。
兩天後,看著地上多出來的一台v-64柴油發動機,伊萬諾夫再一次向查科夫建議。
“一輛,我們就開走一輛……不說對那些潛在危險的震懾,哪怕隻是用來開路,它的效果也遠遠超過勇士……你也不希望幾十萬美元的裝備,一頭紮進哪個爛泥塘裏徹底報廢吧!”
他的最後一句話顯然打動了查科夫。
“好吧,伊萬諾夫,你說動我了,就按你的意思辦……但你最好將它當成一次性的消耗品,返程的時候,隨便找個池塘或是泥沼地將它處理掉!”
查科夫一字一句的說道:“我不想也不敢引來軍方的關注!”
兩天後,由一輛t64坦克打頭,兩輛勇士全地形車隨後的奇怪組合,再一次踏上了征途。
三輛勇士最後隻開走了其中的兩輛。另一輛車的低溫預熱啟動係統壞了。這個故障放在別處或是另外的季節自然沒有什麽關係,但當他們麵臨的可能是零下五六十度的超低溫環境時,這個缺陷就被無限的放大了。
在缺少備件的狀態下。伊萬諾夫索性將它拆了零件,以備不時之需。
而那台發動機,則被伊萬諾夫移植在了一台t64坦克上麵。
“穩住、穩住,趙,壓住車速……”
“你別盡往雪堆裏鑽啊,我都看不見目標了……”
“好!非常好!這幾公裏開的非常平穩……趙,你的駕駛技術進步飛快啊!”
“怎麽樣,趙,這一炮打得準吧!”
……
伴隨著伊萬諾夫一聲聲的或咒罵、或誇獎,t64的炮塔像是安了一個高速馬達似的,三百六十度的不停旋轉著。
都已經半天的時間了,伊萬諾夫就沒有停歇過。就像一個得到了新玩具的孩子,在炮彈的有效射程內,任何一個在伊萬諾夫看來可疑的目標,他都不吝惜送上一枚炮彈。
為了支持這種消耗,伊萬諾夫占用了車隊所有的冗餘噸位,帶了足足兩個基數的125毫米高爆彈。
不得不說,在這種不計成本的練習中,不知是伊萬諾夫適應了t64原始的火控係統,還是他真的具有射擊的天賦。以趙言的觀察,彈著點的精準度以一種肉眼要見的速度飛速提高著。
相比大唿小叫,正處於興奮狀態下的伊萬諾夫,此時的趙言正蜷縮在狹窄的駕駛艙中,艱難的操縱著這具40多噸的鋼鐵怪獸,在莽莽雪原上縱情狂奔著。
相比它那些低矮的前輩們,t64的整車高度在t62的基礎上又下降了110毫米,隻有可憐的2.1米。再加上為了給後部的動力艙留足位置,和作戰艙載彈量的需要,駕駛艙的大小於是一縮再縮。
刨除操縱設備和觀察鏡所占的位置,留給駕駛員的,就隻有可憐的不足一平方大小的麵積。
而且出於成本和日常維護的考慮,這型坦克上用於駕駛輔助的設備更是少得可憐。
所謂的液壓輔助裝置略等於沒有,減震座椅就是在彈簧上鋪了一塊海綿,上麵再套上一層人造革。再加上70年代技術的液氣懸掛係統,趙言覺得自己就像是坐在一匹疾馳的光背烈馬上。
不過五六個小時的路程,他感覺全身的骨架都快要被顛散了。
難怪從前蘇聯時期開始,招收坦克兵的身高標準就是不準超過170厘米。原來就是為了這個超級狹窄的駕駛艙考慮的。
有了這番切身體會,趙言終於明白俄國人這個延續至今的奇葩規定的由來。
坐進這個駕駛艙,趙言也是被伊萬諾夫纏得沒有辦法。
總共六個人,查科夫和烏裏揚諾夫都是身高都超過190厘米,體重達兩百五六十斤的大個子。伊萬諾夫自己更不用說,除了毛發還不夠濃密些,就是一頭直立的人熊。
羅果夫因為色盲的原因沒有駕駛經驗,僅剩的謝廖沙倒是有一點駕駛經驗,但也隻是在家鄉開過耕地的拖拉機。
眼瞅著縱橫沙場的夢想要就此落空,伊萬諾夫把目標放在了相比之下還算是瘦弱的趙言身上。
又是許諾又是各種討好,種種手法用盡,就差跪下磕頭了。
於是就有了眼下的這一幕。
下午兩點,經過近十個小時不停歇的趕路,趙言他們終於趕到達了作為參照物的“和平號”鑽石礦附近。
按趙德陽給出的坐標,接下來他們隻需再往南行駛大概七八十公裏的路程,就將進入七十多年前的那座戰俘營的範圍。
按照趙言他們現在的速度,最多隻需要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但所有人一致決定,今天就在這裏宿營了。
坐在坦克裏的兩人不必說,兩輛越野車上的四人也是被顛的夠嗆。強大的越野能力隻是提高了行進的速度,卻並不能改變荒原上那糟糕的地型。
“你還真打算養著這小東西!”
“還能怎麽辦!”趙言攤了攤手:“就像你說的,還是還不迴去了,那就先養著玩唄……我給它創造條件,能不能活,就全看它的造化!”
“那這個大老鼠你哪兒來的,這麽大的個兒,還這麽聽話!”
伊萬諾夫嘖嘖稱奇。再大一些的老鼠他也見過。這地方的所有動物似乎都是奔著大型化的方向在進化的,這沒什麽稀奇的,他就是沒見過這麽聽話的。
他已經看了有一會兒了。哪怕小狐狸已經蹬鼻子上臉了,也沒見這東西齜過一次牙。就像趙言從小養大的寵物,聽話的不得了。
“昨天晚上撿的。看它正好在哺乳期,索性就讓它先當一陣子奶媽!”
伊萬諾夫撇了撇嘴,趙言說的他自然不會相信。但昨晚之前,的確沒看到趙言手上有這麽一隻寵物。
“奇怪的中國人!”
吃過早餐,除了不知所蹤的烏裏揚諾夫,其它幾人人手一把鐵鍁。迎著依舊猛烈的風雪,跟隨查科夫來到了廣場東側的一處岩壁前。
隻是一晚上的工夫,廣場上就積起了近半米厚的積雪。
費力的砍開擋路的灌木叢。查科夫指著麵前被冰雪覆蓋的嚴嚴實實的這片緩坡,“挖吧,我們要的物資就在裏麵。”
十分鍾後。“當”的一聲,伊萬諾夫甩了甩被震的發麻的雙手,索性拋開鐵鍁,徒手刨挖了起來。
見挖到了實體,大家精神一震,也都加了把勁。很快,一堵光滑、平整的混凝土牆壁出現在了大家的麵前。
“高標號水泥實心澆築,厚度大概有這麽厚……”查科夫比了個誇張的手勢。
“大概有個兩米左右,所以,大家想想辦法,看怎麽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開它。”
幾個人皺起了眉頭。最多兩米厚的混凝土,若是有炸藥或是合適破拆的工具,打開它並不是什麽難事。
現在的問題是,這兩樣東西他們一樣也不具備。
單純用鎬子挖,就連趙言也不能保證自己能在日落之前將它挖空。
“這麵牆壁是鋼筋混泥土澆築而成?”伊萬諾夫問道。
“不不,隻是用板築法在鋼門外麵直接澆灌了一層混凝土牆,裏麵並沒襯有鋼筋。畢竟以當時人心惶惶的環境,能有這麽一道牆壁,已經是士兵們盡職盡責的表現了!”
“這樣啊!”伊萬諾夫有些失望。
他本來是想著在牆壁上鑿出兩個洞來,也不需要太深,隻需能看到兩到三層的鋼筋網,然後以拖車用的鋼索拴住那些鋼筋,外麵用兩台卡車那麽一拉,或許就可以直接將這道“門”給拖離它原來的位置。
“如果是高標號水泥的話,我們或許可以考慮用火燒法。”
羅果夫出了個主意。
“這種水泥的硬度和水熱比都比較高。我們可以找些木頭堆在上麵,再澆上汽油燒它一兩個小時,然後用水驟然冷卻……這是早期築路挖隧道時常用的方法。溫度之間的急劇變化,會導致內應力的爆發,或許可以使它收縮變形……”
熊熊的火焰即便是遠在三十米開外的眾人,都感覺到了熱意。
趙言有些咋舌,果然水火的力量最是無情。隻不過一場人為控製下的縱火,就有如此大的聲勢。若不是這個季節,以他們匆忙開辟的那條簡陋防火帶,這片森林怕是早就燒起來了。
兩個小時後,踩著燙腳的地麵,幾個人以接力的形式將一桶桶的冰水,朝那暗紅色的熾熱牆壁潑了上去。
等蒸騰的水汽散去,滿懷希望的眾人也被兜頭澆了一盆冰水。除了表層約三十厘米厚度的水泥被燒成了酥皮狀,這道混凝土牆的主體依舊巋然不動。
“該死的貪汙分子,他們就該統統被槍斃!”羅果夫恨恨的咒罵了一聲。
很顯然,當初有人用普通的粉煤灰水泥,代替了高標號的矽酸鹽水泥。
再繼續煆燒顯然已不現實。不僅四周易得的木料已被砍伐一空,單是所需的時間就足以令他們將退堂鼓打的震天響。
“我記得我們的繳獲之中好像有一把汽錘!”見大家一時半會兒的想不出什麽好的辦法,趙言也提了個建議。
“我們是不是可以把輪胎套筒的前端截斷,然後將它簡單的加工成錐狀……”
“這個不成問題,那堆物資中還有一台小型角磨機。”伊萬諾夫眼睛一亮,“你想在這麵牆壁上鑽洞!火藥從哪裏來?”
“我們不是繳獲了一批槍支彈藥嗎……”
“就是這樣!”查科夫用力拍了一下手掌,“我們可以用子彈中的火藥來充當爆炸物,隻要控製用量,應該不會對這處洞口造成影響。”
接下來是伊萬諾夫一個人的表演。
這個毛熊的機械加工水平確實沒得說,沒花多少時間,一套簡單的鑽探杆就新鮮出爐了。
將舊報紙包裹著的長條狀物體塞入新開出來的洞口,又用鐵鍁的木柄將它塞實。
在場的幾人都不是什麽炸彈專家,也就無法計算精準的炸藥用量。為了確保不會炸塌這處洞口,他們試驗性的隻開了一個洞口。
點燃浸染過了汽油的簡易導火索後,伊萬諾夫以百米飛人的速度迅速跑到林地邊緣趴了下來。
“轟!”伴隨著一聲低沉的轟鳴和水泥塊四濺的唿嘯聲,這座令人頭痛的攔路虎,終於被大家合力給掀翻了。
看到了曙光,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
半個小時後,看著眼前鏽跡斑駁的厚重鐵門,查科夫靜靜的佇立了許久。
“撬開吧,備用電源早該沒電了!”他揮了揮手,神情顯得有些落寞。
在“一二三”的呐喊聲中,伴隨著陣陣鐵鏽的飄落和刺耳的金屬摩擦聲,這座封存了二十多年光陰的軍用倉庫,終於向他們敞開了懷抱。
不等洞窟內外的空氣交換結束,伊萬諾夫就開始忙碌起來。
他左手一個萬用表,口袋裏則是各種型號的螺絲刀和扳手。
“謝廖沙,左邊這根線,對對,就是綠色的這一根……”
“羅果夫,去那夥人的工具箱中找找,看看有沒有18-22的扳手,實在沒有,活動扳手也成……”
“趙,去那幾輛車上找找,我需要機油,至少要10升,他們應該有儲備的……也不知那幫白癡當初怎麽幹的活,也不知道把管路中的油給放幹淨,都已經結塊了……不行,你還得再幫我找幾根油管……”
“皮帶也不能用了。謝廖沙,謝廖沙,先不用管那根線了。照這個長度,去那幾輛車上看看,找合適的拆一根來……實在沒有,結實一點的繩子也行,記得先在機油裏浸泡一下……”
檢修開關,檢修電路,檢修發電機……連同查科夫在內,大家被伊萬諾夫支使的團團轉。
終於,隨著柴油發電機震耳欲聾的轟鳴,隧道中的燈光次第亮了起來。
這是一處“工”字形的地下隧道群。正對大門,也就是趙言他們進來方向的,是一條長500米左右的隧道。頂高約五米,寬度在六米左右。
洞口向內兩百米處有一條與它垂直的甬道。相同的高度,寬度則在七到八米的樣子。
甬道的盡頭是另一條與這邊平行的隧道。
坦克、裝甲指揮車、通訊車、救護車、越野車……整整一個機械化營的重型裝備將這兩條隧道塞得滿滿當當。
甬道的兩側則是一個個的倉庫。
趙言接連開了幾個都是武器裝備。
各種型號的榴彈炮、輕重機槍、反坦克火箭、子彈、炮彈以及大量單兵武器就那麽胡亂的堆放在一起。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油料、備用零件、服裝被帽和一些過期的罐頭之類的東西。
所有的一切無一例外,都遍布著鏽色和黴斑。
趙言估計除了那些油料或許還能使用,粗笨一些的零件也還能將就,其它的,大概就隻剩下廢品的價格了。
“發財了、發財了!”外間傳來伊萬諾夫興奮的叫喊聲。
在裏麵一條隧道,三輛塗裝著雪地迷彩的鉸接式裝甲車上,趙言看到了滿麵紅光的他。
不僅是趙言,其它幾人也被伊萬諾夫的大唿小叫給吸引了過來。
“知道這是什麽嗎!這是勇士,是勇士全地型車!”
伊萬諾夫用力拍了拍屁股底下的大家夥,“有了這幾台大家夥,哪裏還需要費心費力的再去改裝什麽卡瑪斯!”
“你確定它們還能發動的起來?”
隨手在引掣蓋上摸了一把。看著一手的紅鏽,不僅是趙言,就連查科夫都對此伊萬諾夫的話持懷疑態度。
和伊萬諾夫一樣,查科夫也打過這幾輛“勇士”的主意。
這幾輛勇士是dt-30。不同於基本款的dt-10,它是標準的現役裝備。除了以報廢的名義從軍隊中流出來一些,市麵上基本找不到這個型號的車輛。若是伊萬諾夫真的能將它們發動起來,眼前這三輛車就是移動的美元。
但作為那次封存事件的親曆者,查科夫自然清楚那所謂的封存,也就是將所有的武器胡亂的塞進這處隧道群內,然後在外麵澆上一道牆了事。封存手冊上應該有的步驟是一概沒有的。
人心惶惶的情況下,究竟有幾個人還盡職盡責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就真的隻有天曉得了。
“我剛才大概看了一下,表麵隻是一些浮鏽,隻要電子器件沒事,我有把握能將它們重新發動起來。”
伊萬諾夫努了努嘴:“它們跟外麵的那些t64采用的是同一款發動機。雖然是改進型,但說實話,變動其實不大。實在不行,大不了拆掉幾輛坦克,總能拚湊出幾台完好的發動機來……當然,這可能需要幾天的時間……”
查科夫看向了趙言。雖然已經打定了主意,但作為名義上的雇主,該有的姿態還是要有的。
“中國有一句俗話叫做‘磨刀不誤砍柴工’!再這裏花的時間,我們或許能在接下來的路程中追迴來的!”
趙言說的是實話。這種全地型車的越野能力,絕不是那幾輛未經改裝的卡瑪斯能夠相提並論的。而且他也並不在意這幾天的耽擱。對於如何在那片廣闊的區域內,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說實話,他到現在還沒有什麽頭緒。
趙德陽認為他可能有某種探測靈石的手段,但趙言清楚,自己並不具備這種能力。
兩天後,看著地上多出來的一台v-64柴油發動機,伊萬諾夫再一次向查科夫建議。
“一輛,我們就開走一輛……不說對那些潛在危險的震懾,哪怕隻是用來開路,它的效果也遠遠超過勇士……你也不希望幾十萬美元的裝備,一頭紮進哪個爛泥塘裏徹底報廢吧!”
他的最後一句話顯然打動了查科夫。
“好吧,伊萬諾夫,你說動我了,就按你的意思辦……但你最好將它當成一次性的消耗品,返程的時候,隨便找個池塘或是泥沼地將它處理掉!”
查科夫一字一句的說道:“我不想也不敢引來軍方的關注!”
兩天後,由一輛t64坦克打頭,兩輛勇士全地形車隨後的奇怪組合,再一次踏上了征途。
三輛勇士最後隻開走了其中的兩輛。另一輛車的低溫預熱啟動係統壞了。這個故障放在別處或是另外的季節自然沒有什麽關係,但當他們麵臨的可能是零下五六十度的超低溫環境時,這個缺陷就被無限的放大了。
在缺少備件的狀態下。伊萬諾夫索性將它拆了零件,以備不時之需。
而那台發動機,則被伊萬諾夫移植在了一台t64坦克上麵。
“穩住、穩住,趙,壓住車速……”
“你別盡往雪堆裏鑽啊,我都看不見目標了……”
“好!非常好!這幾公裏開的非常平穩……趙,你的駕駛技術進步飛快啊!”
“怎麽樣,趙,這一炮打得準吧!”
……
伴隨著伊萬諾夫一聲聲的或咒罵、或誇獎,t64的炮塔像是安了一個高速馬達似的,三百六十度的不停旋轉著。
都已經半天的時間了,伊萬諾夫就沒有停歇過。就像一個得到了新玩具的孩子,在炮彈的有效射程內,任何一個在伊萬諾夫看來可疑的目標,他都不吝惜送上一枚炮彈。
為了支持這種消耗,伊萬諾夫占用了車隊所有的冗餘噸位,帶了足足兩個基數的125毫米高爆彈。
不得不說,在這種不計成本的練習中,不知是伊萬諾夫適應了t64原始的火控係統,還是他真的具有射擊的天賦。以趙言的觀察,彈著點的精準度以一種肉眼要見的速度飛速提高著。
相比大唿小叫,正處於興奮狀態下的伊萬諾夫,此時的趙言正蜷縮在狹窄的駕駛艙中,艱難的操縱著這具40多噸的鋼鐵怪獸,在莽莽雪原上縱情狂奔著。
相比它那些低矮的前輩們,t64的整車高度在t62的基礎上又下降了110毫米,隻有可憐的2.1米。再加上為了給後部的動力艙留足位置,和作戰艙載彈量的需要,駕駛艙的大小於是一縮再縮。
刨除操縱設備和觀察鏡所占的位置,留給駕駛員的,就隻有可憐的不足一平方大小的麵積。
而且出於成本和日常維護的考慮,這型坦克上用於駕駛輔助的設備更是少得可憐。
所謂的液壓輔助裝置略等於沒有,減震座椅就是在彈簧上鋪了一塊海綿,上麵再套上一層人造革。再加上70年代技術的液氣懸掛係統,趙言覺得自己就像是坐在一匹疾馳的光背烈馬上。
不過五六個小時的路程,他感覺全身的骨架都快要被顛散了。
難怪從前蘇聯時期開始,招收坦克兵的身高標準就是不準超過170厘米。原來就是為了這個超級狹窄的駕駛艙考慮的。
有了這番切身體會,趙言終於明白俄國人這個延續至今的奇葩規定的由來。
坐進這個駕駛艙,趙言也是被伊萬諾夫纏得沒有辦法。
總共六個人,查科夫和烏裏揚諾夫都是身高都超過190厘米,體重達兩百五六十斤的大個子。伊萬諾夫自己更不用說,除了毛發還不夠濃密些,就是一頭直立的人熊。
羅果夫因為色盲的原因沒有駕駛經驗,僅剩的謝廖沙倒是有一點駕駛經驗,但也隻是在家鄉開過耕地的拖拉機。
眼瞅著縱橫沙場的夢想要就此落空,伊萬諾夫把目標放在了相比之下還算是瘦弱的趙言身上。
又是許諾又是各種討好,種種手法用盡,就差跪下磕頭了。
於是就有了眼下的這一幕。
下午兩點,經過近十個小時不停歇的趕路,趙言他們終於趕到達了作為參照物的“和平號”鑽石礦附近。
按趙德陽給出的坐標,接下來他們隻需再往南行駛大概七八十公裏的路程,就將進入七十多年前的那座戰俘營的範圍。
按照趙言他們現在的速度,最多隻需要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但所有人一致決定,今天就在這裏宿營了。
坐在坦克裏的兩人不必說,兩輛越野車上的四人也是被顛的夠嗆。強大的越野能力隻是提高了行進的速度,卻並不能改變荒原上那糟糕的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