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林拎著食盒走向東跨院,根本就沒有搭理那個讓人惡心透頂的閻算盤,推開院門剛剛走進小院,立刻就看到了小丫頭樂嗬嗬地倒騰著小短腿跑了過來,嘴裏糯糯地叫著:“大鍋鍋,大鍋鍋。”
於林笑著把手裏拎著的食盒和油紙包衝小丫頭晃了晃:“小琳琳,大哥手裏拎著東西,咱們一起去廚房吧,待會兒柱子一家都來咱們家吃飯。”
小丫頭歪著小腦袋糯糯地問:“是今天來送好吃的糕點的柱子哥嗎?”
於林一邊走向廚房,一邊笑著說道:“就是柱子一家,他爹娘都過來吃飯。”
此時聽到於林說話聲音的蘇玉蘭已經走出了廚房,微笑著問:“小林,是柱子一家過來吃飯嗎?”
於林笑著把食盒遞給母親:“這是何師傅在軋鋼廠小食堂燉的老母雞,原本是準備帶迴家給柱子娘倆吃,我剛才正好碰到了何師傅,就邀請他們一家今晚過來吃飯,我這兒還有一隻全聚德烤鴨,咱們今晚一起品嚐一下這全聚德烤鴨和金陵鹽水鴨、板鴨、香肚到底是哪一種好吃,何師傅就讓我把這個食盒帶迴來添道菜。”
蘇玉蘭沒有再說話,拎著食盒趕緊走進了廚房,開始準備起來,畢竟待會兒何家要過來吃飯。
過了不一會兒,何大清一家都走進了東跨院,於林笑著把何家三口迎進了餐廳,此時餐桌上已經擺滿了各種菜肴,除了金陵鹽水鴨、板鴨和香肚,全聚德烤鴨,還有鹵鹿肉、醬牛肉,至於素菜隻有一個土豆絲和涼拌木耳,最後當然少不了何大清燉的老母雞湯。
於林熱情地邀請何家三口入座,然後指著旁邊櫥櫃裏的各種白酒,笑著說道:“何師傅,想喝什麽酒,自己選吧,到了這裏就不要客氣。”
何大清還是有些拘束,笑著說:“於少東家,我喝什麽酒都行,咱客隨主便。”
於林也沒有再客氣,於是伸手拿起一壇賴茅酒,然後打開給何大清跟前的酒杯倒起酒來,在何大清驚異地眼神中,一道酒線準確地落在小小的酒杯裏,竟然沒有灑出一滴。
何大清年輕的時候也曾經在天橋一帶跟著一些練習摔跤的師傅廝混過,自己多少跟著學習了幾手,不然後來也不會把兒子傻柱送過去跟著摔跤師傅學習摔跤,耳聞目染之下也算是有點兒見識,因此看到於林這倒酒的一幕,當然能夠看得出來,光是這份手上的力道控製,足以證明人家於少東家這是有真功夫,再想到剛才老婆告訴他,於夫人讓於少東家過兩年傳授兒子點功夫,而且於少東家也答應了,當即心頭一陣火熱,隻要今後兩家經常走動,那關係不就熟絡起來了嗎?
於林微笑著端起酒杯:“何師傅、何夫人,還有柱子,歡迎你們光臨寒舍,今兒個時間倉促,粗茶淡飯大夥兒多包涵,來,何師傅咱們喝酒。”
何大清趕緊笑著說道:“於少東家太客氣了,我先幹為敬。”說完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蘇玉蘭則是招唿著何柳氏母子吃菜,小丫頭今兒個待在牛大娘的懷裏,小嘴一直沒有停下咀嚼,反正她是對於各種好吃的肉肉來者不拒。
隨著幾杯白酒下肚,何大清也漸漸放鬆了下來,開始對桌上的各種菜肴一一點評起來,當然了何大清可不會提及那兩道素菜,其他的菜肴大都是成品,也隻有這兩個菜是於家自己做的。
何大清可是對餐桌上鹵鹿肉和醬牛肉的味道讚不絕口,甚至還能夠如數家珍一般列舉出自己在品嚐這兩道菜肴時,嚐出來鹵料包裏的十一味調味料和中草藥,並坦然承認其他四五種藥材就連他也無法確認,而且於林所使用的鹵料包、鹵製出來的鹵肉絕對要遠遠超過那些所謂的老字號鹵肉店鋪。
就連於林聽後也不由暗自佩服,何大清能夠嚐出來鹵料包裏的十六種配料中的十一種,這已經是相當了不得,怪不得何大清的廚藝在四九城勤行裏也是名氣不小。
現在於林鹵製各種肉類所使用的鹵料包,都是他在青山堂拿的藥材,迴來後按照原本三清觀流傳下來的秘方自己動手配製而成,當然十分清楚其中所使用的藥材品名和具體數量,他也沒有敝帚自珍,起身去了一趟正屋,迴來後就丟給何大清將近半斤重的一包已經配製好的鹵料。
雖然三清觀流傳下來的秘方自己不好直接教給何大清,不過於林送給他一包配製好的鹵料包,讓他自己迴去慢慢摸索、研究吧,至於是否能夠全部搞清楚,那就得看他何大清自己的本事了。
對於一個廚藝不錯的廚師而言,能夠得到這樣一個機會,也是相當難得。要知道在當時那個時代,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的事情屢見不鮮,因此一些老師傅對於自己的看家本領都是秘而不宣,隻有自己的直係親屬或者親傳弟子才能夠得到師傅的真傳,甚至還有一些老師傅動輒還會藏一手,直到自己臨終之時才會告訴徒弟。
很多時候由於特殊情況或者老師傅出現意外,這也就造成了許多傳承都出現了失傳或者斷檔現象。
對於一個廚藝大師而言,其自己所使用的調料秘方,絕對算得上是相當重要了。當時很少有成品的味精,雞精更是還沒有問世,好廚師們使用的調料,都是自己親手配製而成,由於秘製調料秘方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廚師就連購買配製調料秘方所需的材料,也大都是親自去專門出售調味材料的店鋪選購。
何大清萬萬沒想到今天晚上來於家吃飯,竟然還能夠得到這樣的意外之喜,他小心翼翼的把裝著鹵肉調料的布袋直接裝進了自己的口袋裏,然後才向於林連連道謝。
後世在小視頻裏,許多廚藝高超的廚師,為了點擊率和流量,都會把自己擅長烹飪的菜肴,仔細地對觀眾進行介紹,從選材、切菜到烹飪,所有的過程、事無巨細地教授給觀看視頻的觀眾。
因此在於林的心目中,對於一份鹵肉調料秘方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如果說以前還沒有想通,為什麽那些廚師並不擔心自己的本事被別人通過視頻學去,如今於林也才明白過來,雖然看上去那些廚師事無巨細地給大家教授烹飪方法和步驟,可是對於那些門外漢或者初學者而言,光是看看視頻就想完美烹製出那些廚師教授的菜肴,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光是在對於做菜時對火候的把控,就需要經過長年累月的親手鍛煉,才能夠真正掌握。
有了這個小插曲後,大家的交流也就更加隨意起來。
當何柳氏提起今天下午的時候,於林曾經說過請何大清幫忙處理幾個鮮熊掌後,他立刻一口答應了下來,還開始對於林講述處理鮮熊掌的幾種常用方法。
根據何大清的介紹,一般處理鮮熊掌的方法不外乎三種:一種是將砍下來的鮮熊掌用泥漿包裹,然後掛起來晾幹;也可以用小火烘幹。第二種則是采用煙熏的方法,不過對於煙熏時使用的木材,一般最好是果木枝或者果木炭,也可以使用鬆樹枝。第三種方法是先把經過處理的鮮熊掌塊進行醃製,再把醃製好的熊掌懸掛在通風處進行晾曬。
說起了跟廚藝相關的事情,何大清也是談性大起,接下來開始給在坐的幾個大人大體介紹起了關於烹飪熊掌的過程和方法。
在烹飪熊掌之前首先要發製熊掌,而一般情況下發製熊掌的方法不外乎兩種:第一種是水發,先用溫水把熊掌浸泡七天,在此期間必須保持水溫適宜,這樣才能確保熊掌充分泡透;把熊掌泡透後,先用堿水刷去熊掌表麵上的汙物,然後換水使用小火燜煮;煮到熊掌上的毛能夠拔掉後,先去除大毛,再用鑷子拔去小毛,搓去黑皮,再揭去腳掌上的硬皮,之後再用開水煮;煮到掌殼翹起時,把殼爪去除幹淨,剔出骨頭備用。
第二種則是火發:先把熊掌上的長毛稍微剪斷,用溫水泡軟;用黏土混合碎麥秸加入適量的水,和成不軟不硬的泥,把熊掌完全用泥包裹起來;將木炭燃燒後,在中心扒一個坑,然後把用泥包裹好的熊掌放入其中,再用燃燒的木炭蓋嚴,燃燒兩個小時左右,等到泥發紅。晾涼後去掉泥,放進熱堿水裏洗幹淨,再用熱水浸泡,隨後用小火燜煮幾個小時。
等熊掌泡軟後從熱水裏撈出來,拔淨殘留的毛,揭盡掌心的硬皮,搓去黑皮,繼續放進熱水裏發製,等掌殼翹起來後就撬掉,再用開水汆煮幾次,直到聞不到贓味為之。
當熊掌再次迴軟膨脹起來後,把骨頭剔出備用。
聽完何大清的介紹,蘇玉蘭輕輕歎了口氣:“沒有想到光是發製熊掌就這麽麻煩,估計一般的廚師恐怕光是發製熊掌都不一定能夠做好”。
於林笑著把手裏拎著的食盒和油紙包衝小丫頭晃了晃:“小琳琳,大哥手裏拎著東西,咱們一起去廚房吧,待會兒柱子一家都來咱們家吃飯。”
小丫頭歪著小腦袋糯糯地問:“是今天來送好吃的糕點的柱子哥嗎?”
於林一邊走向廚房,一邊笑著說道:“就是柱子一家,他爹娘都過來吃飯。”
此時聽到於林說話聲音的蘇玉蘭已經走出了廚房,微笑著問:“小林,是柱子一家過來吃飯嗎?”
於林笑著把食盒遞給母親:“這是何師傅在軋鋼廠小食堂燉的老母雞,原本是準備帶迴家給柱子娘倆吃,我剛才正好碰到了何師傅,就邀請他們一家今晚過來吃飯,我這兒還有一隻全聚德烤鴨,咱們今晚一起品嚐一下這全聚德烤鴨和金陵鹽水鴨、板鴨、香肚到底是哪一種好吃,何師傅就讓我把這個食盒帶迴來添道菜。”
蘇玉蘭沒有再說話,拎著食盒趕緊走進了廚房,開始準備起來,畢竟待會兒何家要過來吃飯。
過了不一會兒,何大清一家都走進了東跨院,於林笑著把何家三口迎進了餐廳,此時餐桌上已經擺滿了各種菜肴,除了金陵鹽水鴨、板鴨和香肚,全聚德烤鴨,還有鹵鹿肉、醬牛肉,至於素菜隻有一個土豆絲和涼拌木耳,最後當然少不了何大清燉的老母雞湯。
於林熱情地邀請何家三口入座,然後指著旁邊櫥櫃裏的各種白酒,笑著說道:“何師傅,想喝什麽酒,自己選吧,到了這裏就不要客氣。”
何大清還是有些拘束,笑著說:“於少東家,我喝什麽酒都行,咱客隨主便。”
於林也沒有再客氣,於是伸手拿起一壇賴茅酒,然後打開給何大清跟前的酒杯倒起酒來,在何大清驚異地眼神中,一道酒線準確地落在小小的酒杯裏,竟然沒有灑出一滴。
何大清年輕的時候也曾經在天橋一帶跟著一些練習摔跤的師傅廝混過,自己多少跟著學習了幾手,不然後來也不會把兒子傻柱送過去跟著摔跤師傅學習摔跤,耳聞目染之下也算是有點兒見識,因此看到於林這倒酒的一幕,當然能夠看得出來,光是這份手上的力道控製,足以證明人家於少東家這是有真功夫,再想到剛才老婆告訴他,於夫人讓於少東家過兩年傳授兒子點功夫,而且於少東家也答應了,當即心頭一陣火熱,隻要今後兩家經常走動,那關係不就熟絡起來了嗎?
於林微笑著端起酒杯:“何師傅、何夫人,還有柱子,歡迎你們光臨寒舍,今兒個時間倉促,粗茶淡飯大夥兒多包涵,來,何師傅咱們喝酒。”
何大清趕緊笑著說道:“於少東家太客氣了,我先幹為敬。”說完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蘇玉蘭則是招唿著何柳氏母子吃菜,小丫頭今兒個待在牛大娘的懷裏,小嘴一直沒有停下咀嚼,反正她是對於各種好吃的肉肉來者不拒。
隨著幾杯白酒下肚,何大清也漸漸放鬆了下來,開始對桌上的各種菜肴一一點評起來,當然了何大清可不會提及那兩道素菜,其他的菜肴大都是成品,也隻有這兩個菜是於家自己做的。
何大清可是對餐桌上鹵鹿肉和醬牛肉的味道讚不絕口,甚至還能夠如數家珍一般列舉出自己在品嚐這兩道菜肴時,嚐出來鹵料包裏的十一味調味料和中草藥,並坦然承認其他四五種藥材就連他也無法確認,而且於林所使用的鹵料包、鹵製出來的鹵肉絕對要遠遠超過那些所謂的老字號鹵肉店鋪。
就連於林聽後也不由暗自佩服,何大清能夠嚐出來鹵料包裏的十六種配料中的十一種,這已經是相當了不得,怪不得何大清的廚藝在四九城勤行裏也是名氣不小。
現在於林鹵製各種肉類所使用的鹵料包,都是他在青山堂拿的藥材,迴來後按照原本三清觀流傳下來的秘方自己動手配製而成,當然十分清楚其中所使用的藥材品名和具體數量,他也沒有敝帚自珍,起身去了一趟正屋,迴來後就丟給何大清將近半斤重的一包已經配製好的鹵料。
雖然三清觀流傳下來的秘方自己不好直接教給何大清,不過於林送給他一包配製好的鹵料包,讓他自己迴去慢慢摸索、研究吧,至於是否能夠全部搞清楚,那就得看他何大清自己的本事了。
對於一個廚藝不錯的廚師而言,能夠得到這樣一個機會,也是相當難得。要知道在當時那個時代,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的事情屢見不鮮,因此一些老師傅對於自己的看家本領都是秘而不宣,隻有自己的直係親屬或者親傳弟子才能夠得到師傅的真傳,甚至還有一些老師傅動輒還會藏一手,直到自己臨終之時才會告訴徒弟。
很多時候由於特殊情況或者老師傅出現意外,這也就造成了許多傳承都出現了失傳或者斷檔現象。
對於一個廚藝大師而言,其自己所使用的調料秘方,絕對算得上是相當重要了。當時很少有成品的味精,雞精更是還沒有問世,好廚師們使用的調料,都是自己親手配製而成,由於秘製調料秘方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廚師就連購買配製調料秘方所需的材料,也大都是親自去專門出售調味材料的店鋪選購。
何大清萬萬沒想到今天晚上來於家吃飯,竟然還能夠得到這樣的意外之喜,他小心翼翼的把裝著鹵肉調料的布袋直接裝進了自己的口袋裏,然後才向於林連連道謝。
後世在小視頻裏,許多廚藝高超的廚師,為了點擊率和流量,都會把自己擅長烹飪的菜肴,仔細地對觀眾進行介紹,從選材、切菜到烹飪,所有的過程、事無巨細地教授給觀看視頻的觀眾。
因此在於林的心目中,對於一份鹵肉調料秘方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如果說以前還沒有想通,為什麽那些廚師並不擔心自己的本事被別人通過視頻學去,如今於林也才明白過來,雖然看上去那些廚師事無巨細地給大家教授烹飪方法和步驟,可是對於那些門外漢或者初學者而言,光是看看視頻就想完美烹製出那些廚師教授的菜肴,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光是在對於做菜時對火候的把控,就需要經過長年累月的親手鍛煉,才能夠真正掌握。
有了這個小插曲後,大家的交流也就更加隨意起來。
當何柳氏提起今天下午的時候,於林曾經說過請何大清幫忙處理幾個鮮熊掌後,他立刻一口答應了下來,還開始對於林講述處理鮮熊掌的幾種常用方法。
根據何大清的介紹,一般處理鮮熊掌的方法不外乎三種:一種是將砍下來的鮮熊掌用泥漿包裹,然後掛起來晾幹;也可以用小火烘幹。第二種則是采用煙熏的方法,不過對於煙熏時使用的木材,一般最好是果木枝或者果木炭,也可以使用鬆樹枝。第三種方法是先把經過處理的鮮熊掌塊進行醃製,再把醃製好的熊掌懸掛在通風處進行晾曬。
說起了跟廚藝相關的事情,何大清也是談性大起,接下來開始給在坐的幾個大人大體介紹起了關於烹飪熊掌的過程和方法。
在烹飪熊掌之前首先要發製熊掌,而一般情況下發製熊掌的方法不外乎兩種:第一種是水發,先用溫水把熊掌浸泡七天,在此期間必須保持水溫適宜,這樣才能確保熊掌充分泡透;把熊掌泡透後,先用堿水刷去熊掌表麵上的汙物,然後換水使用小火燜煮;煮到熊掌上的毛能夠拔掉後,先去除大毛,再用鑷子拔去小毛,搓去黑皮,再揭去腳掌上的硬皮,之後再用開水煮;煮到掌殼翹起時,把殼爪去除幹淨,剔出骨頭備用。
第二種則是火發:先把熊掌上的長毛稍微剪斷,用溫水泡軟;用黏土混合碎麥秸加入適量的水,和成不軟不硬的泥,把熊掌完全用泥包裹起來;將木炭燃燒後,在中心扒一個坑,然後把用泥包裹好的熊掌放入其中,再用燃燒的木炭蓋嚴,燃燒兩個小時左右,等到泥發紅。晾涼後去掉泥,放進熱堿水裏洗幹淨,再用熱水浸泡,隨後用小火燜煮幾個小時。
等熊掌泡軟後從熱水裏撈出來,拔淨殘留的毛,揭盡掌心的硬皮,搓去黑皮,繼續放進熱水裏發製,等掌殼翹起來後就撬掉,再用開水汆煮幾次,直到聞不到贓味為之。
當熊掌再次迴軟膨脹起來後,把骨頭剔出備用。
聽完何大清的介紹,蘇玉蘭輕輕歎了口氣:“沒有想到光是發製熊掌就這麽麻煩,估計一般的廚師恐怕光是發製熊掌都不一定能夠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