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晚,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王清兒早早地便吩咐廚房的廚娘精心燉煮了肥美的羊肉。


    濃鬱的香氣彌漫在整個宅院中,令人垂涎欲滴。


    待到夜色漸深,一輪明月高懸天際時,一家人陸陸續續來到寬敞明亮的飯廳裏。


    隻見飯廳中央擺放著三張巨大的圓桌,每張桌子旁都圍坐著十幾個人,歡聲笑語不斷傳來。


    眾人一邊品嚐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鍋,一邊暢談著家長裏短,氣氛溫馨而融洽。


    與此同時,廚房裏也是熱鬧非凡。


    所有的下人們同樣圍坐在一起,開心地享用著美味的羊肉。


    桌上擺滿了各種豐盛的配菜,不僅有新鮮的蘿卜、脆嫩爽口的白菜、碧綠鮮嫩的豌豆尖,還有切成薄片的土豆,以及那色澤誘人的鹵下水。


    跟福香樓的鹵肉生意已經徹底停止了,家裏也好久沒有吃鹵肉了,所以今天特地鹵製了一些豬下水來犒勞大家。


    這些時日以來,家中除了那些年老的長輩以及婦人、兒童之外,其他的男丁們都是每日不辭辛勞地忙碌著,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


    盡管目前的生活還算安穩,但接下來等待他們的任務將會更加艱巨。


    不過,此刻的眾人並沒有過多去擔憂未來的艱難險阻,而是盡情享受著眼前這難得的歡樂時光。


    第二天清晨,當第一縷溫暖的晨光輕輕地灑向大地之時,王清兒緩緩地走出房間,來到庭院中的走廊之上。


    她身著一襲粉色的長裙,亭亭玉立,宛如一朵盛開的蓮花。


    隻見她微微抬起頭,伸出那雙如雪般潔白的玉手,透過手指間的縫隙,靜靜地凝視著那許久未見的燦爛陽光。


    陽光柔和地映照在她嬌美的臉龐上,勾勒出一幅絕美的畫麵。


    “久違了,太陽!”


    王清兒朱唇輕啟,嘴裏輕輕地呢喃著這句話。


    仿佛是在與久別重逢的老友訴說著心中的思念之情。


    此時的她,眼神中流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喜悅和滿足,整個人都沐浴在金色的光輝之中,顯得格外美麗動人。


    在村口的打穀場上,難民們也紛紛將自己隨身帶來的糧食和衣物拿出來晾曬。


    盡管那些糧食都是用油布袋子小心翼翼地包裹著,但經過漫長艱辛的旅途跋涉,還是不可避免地被雨水浸濕了些許。


    值得慶幸的是,這些時日草棚內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始終燃燒著熊熊的火堆,使得存放在裏麵的糧食得以保持幹燥,並未受到潮氣的侵蝕而黴變。


    趁著陽光明媚的好天氣,各家各戶紛紛將自家的糧食與衣物拿出來晾曬。


    另外,村長也有條不紊地安排了一部分村民,帶領著那些難民一同前往山中砍伐樹木。


    村子裏突然間湧入如此多的人,原本家家戶戶儲備用於過冬取暖的柴火,如今大都被分配出去供難民使用,剩餘的數量已然寥寥無幾。


    因此,當務之急便是要妥善地安排人手前去砍柴。


    原本沐家的柴火堆積如山,可以燒很長時間的,這些時日拿出來分給難民用,也已消耗殆盡。


    這不,天剛蒙蒙亮,沐老爹便心急火燎地領著一群人出發去砍柴了。


    浩浩蕩蕩的砍柴隊伍有十幾人,大家手持斧頭,精神抖擻地向著山林進發。


    沐楠則獨自一人走進深山之中,他此番前行的目的是查看那些無患子的情況。


    要知道,這無患子可是王清兒朝思暮想許久之物,更是家中最為重要且盈利豐厚的營生之一。


    雖說目前手頭掌握的銀兩足以確保一家人豐衣足食地過上一輩子,但試問世間之人,又有誰會嫌自己擁有的錢財太多呢?


    沐家的女人們,自然也不會閑著。


    她們正圍在一起,精心地挑選著紅薯、蘿卜以及白菜等各類食材。


    好的紅薯、蘿卜、白菜都放置在院中晾幹水分,有腐爛的都拿去煮熟喂豬。


    一時間,整個村莊呈現出一片繁忙卻又井然有序的景象。


    還好沐家開荒的幾十畝地都在村裏麵,並且都在房前屋後,


    所以還有許多菜不用收迴來,可以吃的時候再去摘。


    在這裏紅薯產量是最高的農作物,一畝地能產一千多斤,王家據說種了十幾畝,隔壁鄰居家也有好幾畝。


    沐家在村外也種了幾畝,後來買的地裏也種了十幾畝。


    三家的紅薯堆了滿了院子的空地。


    大白菜和蘿卜也有不少。


    蘿卜的嫩葉拿來醃製,老的就拿來喂雞鴨鵝這些。


    蘿卜和白菜也拿一部分用來醃製,剩下的都放進冰窖最外圍也能保存很長一段時間。


    至於紅薯她打算等明天就開始做紅薯澱粉以及粉條。


    雖然下了這麽久的大雨,還好山裏的無患子並沒有收到損失。


    沐楠帶著人把發現的那幾片無患子都收了迴來。


    王清兒看著院子裏曬幹後一顆顆黃澄澄的無患子,心裏暢快了不少。


    這次收獲的無患子比今年撿的多了好幾倍,開春後去山裏應該還能找到不少。


    這樣看來明年可以實現香胰子自由了。


    院子裏的紅薯的都被做成了澱粉。


    王翠英又去村裏紅薯種得多的人家收了幾萬斤迴來,繼續做澱粉。


    鎮上糧食漲價了,所以王清兒也把紅薯價格漲到五文三斤。


    一些家裏銀錢不充裕的村民,都賣了些紅薯給沐家。


    此外,沐家把村裏那些地裏的紅薯都收了,前山桃林那一片的紅薯個頭比地裏種的個頭還大。


    沐老爹就把這些紅薯都放入了地窖留種。


    接下來又是連著忙碌了好幾天,把地重新整好,種甘蔗,種小麥。


    甘蔗就種在桃林裏,種了兩畝多,剩下的都種上了小麥。


    天氣冷得不正常,王清兒把油菜種留了一部分,種了一部分,以防萬一。


    地裏的辣椒無論大小全部都采收迴來,辣椒樹也都拔掉,整好地後,種了幾畝大葉青菜。


    沐家雖然早就已經種了兩畝地的這個大葉青菜。


    可王清兒還覺著不夠,這種青菜不僅耐寒,還很好打理,最關鍵是可以泡酸菜。


    泡好的酸菜比其它的菜做的都好吃,再說災難過去後,福香樓的生意還得接著做。


    酸菜魚福香樓一直賣得不錯,酸菜必須多備些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到山裏悶聲發大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曾在的筆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曾在的筆芯並收藏穿越到山裏悶聲發大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