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權利爭鬥
異界:從小兵開始崛起 作者:逍遙春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將軍容稟,下官等人一行,乃是奉旨前來接任西城府知府以及各縣知縣的,鑒於途中不安全,這才選擇隱藏身份,小心而行。”
“果然如此。”
田文境這話一出口,葉白、戲誌才還有顧雍三人眼中都閃過一抹恍然,這倒是符合他們之前的猜測,畢竟有了陳家人的那封信,有些東西其實已經早有預料。
“除了你前來接任顧雍的知府一職,其他人都是擔任縣令的?”
“除了三人要與下官一同留在府衙,擔任同知、通判經曆之外,其他幾人都是吏部選定的縣令人選,這些人與下官一般,都是在一年前從各地調任郡衙任職的。”
“嗯?田知府,你的意思是說你們這些人都是半年前才被調到武安郡的?”
“戲先生所言不錯。”
戲誌才眼中精光閃爍,繼續追問道;“類似你等這般官吏,可還有其他人?”
“有,而且人數不少,據下官所知,至少有200餘人,品軼最高者甚至有從五品。”
“你等的調令到底是吏部行文還是陛下的聖旨?”
“兩者都有,不過大體而言,陛下的聖旨居多,吏部行文較少。”
耳聽著戲誌才與田文境兩人一問一答,葉白感覺自己眼前的迷霧更濃了幾分,好像越發有些看不太清楚了。
好在戲誌才不是一個賣關子的人,在詢問了幾句之後,就轉頭說道:“將軍可還記得,璿璣衛在一年前也曾經發生過人員調動的事情,整個武安郡各地璿璣衛的首領幾乎都被調離了原地,是從其他郡乃至京師派來的人員接任的。”
“本將當然記得這事,等等,你的意思是說璿璣衛的人員變動與田文境這批官吏調動有所關聯?”
“將軍英明,屬下猜測此事應該還是皇帝陛下與朝堂官員們有關,璿璣衛直屬陛下,唯有陛下有權利調動,各地官員則受吏部統轄,田知府等人的調動,應該是陛下和吏部共同發力的結果。”
“剛剛田知府也說了,他們的調任既有陛下的聖旨,也有吏部行文,說明他們並非全部都是由陛下下旨調動的,這是有人要 與陛下在武安郡鬥法啊。”
經過戲誌才這般一說,葉白也慢慢有些迴過味來,先是調整各地璿璣衛,繼而又從各地調動了新的官員,擺明了是要接任某些職務的,隻不過還沒有來得及動手而已,看樣子皇帝陛下是要在武安郡下一盤大棋。
皇帝如此作為,無非是為了加強皇權,要拿將門家族和世家門閥開刀,動他們的利益和蛋糕,這兩方自然不會選擇坐以待斃,肯定是要有所動作,不想讓皇帝的計劃順利得逞。
四處收購糧食的商家還有各地府庫的空虛,極有可能就是將門家族與世家門閥動的手,隻是勾連蜀國,使得武安郡爆發戰亂又是何人的手筆,目前還不清楚。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皇帝是最有可能的,畢竟從頭到尾,直屬於皇帝的璿璣衛都沒有傳遞出任何情報,若非是被人給一鍋端了,那就是被刻意隱瞞了,除了皇帝,無人有這般能力。
隻是作為皇帝,武安郡也是大秦的國土,郡內百姓都是他的子民,舍棄一郡國土和百姓,損失太大了,那位皇帝會選擇這等兩敗俱傷的做法嗎?
搖了搖頭,葉白再一次將這個疑問放在了一邊,還是那句話,朝堂爭鬥離他有些遠,可以關注,卻不需要時時掌握,當前的重心還是要放在西城府或者武安郡。
“田文境,你等前來接任,可還有其他使命?”
這個問題一出,戲誌才和顧雍兩人都把目光放在了田文境的身上,顯然是對他的迴答相當感興趣。
“將軍,其他人如何,下官不甚清楚,不過下官接到的命令乃是暗中考察將軍的為人、秉性,是否對朝廷忠心耿耿,若是,則全力協助將軍收複失地,若不是……”
“哼,看樣子上麵的人是擔心本將居心叵測啊。”
田文境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葉白一聲冷哼打斷了,雖然說在他的內心裏麵,的確對秦國沒有多少忠誠,一切的行為都是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已,並不是真的要為了秦國打生打死。
可就這一係列戰爭來說,葉白的所作所為,對於大秦來說,都是好事,收複失地、擊敗蜀軍,可以說是對秦國立下了赫赫之功,結果竟然還被人無端端地懷疑,這自然讓他有些不好受。
人嘛,就是如此,不管內心的想法如何,在沒有光明正大地造反之前,別人的不信任與懷疑都會深深地刺激到他。
書房中幾人彼此對視一眼,都沒有接過這個話茬,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心,就好像什麽都沒有聽到一般。
葉白的這股怨氣來得快,去得也快,畢竟他本就不是什麽忠臣良將,也根本不在乎上麵的人如何看待於他,情緒很快就恢複了穩定。
“田知府,你接著往下說。”
“將軍,下官接到的命令中,若是發現將軍野心勃勃、不受控製,那就要拉攏將軍麾下的將校們,分化將軍兵馬。”
“哼,這應該隻是第一步吧,接下來應該還會派出將領前來將軍麾下任職,進一步摻沙子,爭奪兵權,架空將軍吧。”
“戲先生大才,下官也是這般想的,而且執行這個任務的,並非隻有下官一人,其他人中,應該也有身負特殊使命之人,外圍還有璿璣衛的協助。”
葉白麵上露出一抹冷笑,冷冷地說道:“好啊,這是兩手準備,準備有夠充分的,在暗中保護你們的那些人就是璿璣衛吧?”
“是的,將軍,下官等人從郡城出發的時候,璿璣衛就隱藏在暗中,既是保護下官等人,同時也是監視下官等人。”
田文境臉上閃過一抹思索,略微頓了頓,這才繼續說道:“將軍有所不知,原本與下官一樣,要到府衙任職的官員可不是4人,而是7人,隻是在途中有幾次與亂軍遭遇,這3人不幸罹難了,隻剩下了下官等4人而已。”
“當初下官還沒有太多懷疑,畢竟兵兇戰危的,發生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的,但是如今仔細想來,這其中卻是有些蹊蹺,遇難的幾名官員,與下官等人甚少接觸,交流不多,最關鍵的是,他們都是世家子弟。”
“世家子弟嗎?這是陛下和世家將武安郡當做了棋盤,咱們都是他們手中的棋子而已。”
一直沒有說話的顧雍,臉上閃過一抹落寞的神情,突然開口說了這麽一句,同樣是世家出身,還曾經擔任過多年丞相的他,對於朝堂上的權力爭鬥,再熟悉不過了。
田文境剛剛所說起的事情,讓他感覺到了熟悉,這等事情,他曾經雖然沒有做過,卻是見過太多了,一聽就知道怎麽迴事了。
“讓他們鬥吧,正所謂河蚌相爭漁翁得利,掌握了璿璣衛這把刀,陛下明顯是占據著上風的,那些世家門閥算盤打得叮當響,可想要實現,也沒有那麽容易。”
“將軍,我等此刻不應該摻和進去,反倒是要利用兩方爭鬥的良機,趁機擴充實力,隻要掌握了強大的勢力,不管他們雙方誰勝誰敗,都不會影響到將軍的安全。”
點了點,葉白輕聲說道:“戲先生所言甚是,他們要鬥就讓他們鬥吧,咱們就隻管看戲即可,想要分化本將的兵馬哪有那麽容易。”
葉白的臉上閃過一抹不屑,若是單純的政治鬥爭,就他這點水平,根本不可能是那群老狐狸的對手,估計被人給賣了都還在給人數錢呢。
可有著兵將卡牌係統在,他可是底氣十足,手下的所有將領、士卒,都對他忠心耿耿,不會被任何拉攏收買,也不會出賣他。
有兵權在手,他可就立於不敗之地,玩弄政治手段,他的確不是那些久經戰陣的朝堂老狐狸們的對手,可逼急了他,大不了就掀桌子不玩,如今這念頭,手段隻是小道,歸根結底還是要看拳頭的,誰的拳頭大,誰才能夠掌握真理。
就在此時,毛驤突然推開書房大門走了進來,手裏拿著一疊紙放在了桌上,附在葉白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麵上神情一動,蘇乾有些好奇地拿起桌上的紙,仔細看了一遍。
紙上記錄的文字可不少,葉白花了不短的時間才全部看完,之後就讓旁邊的毛驤將紙遞給戲誌才等三人傳閱。
一時間,書房中陷入了沉寂之中,隻有紙張翻動的沙沙聲。
都是飽讀詩書的才華之士,紙上的內容雖然有些直白,並不華麗,也沒有過多的修飾,不過落在幾人眼中,倒是省了點事,看得很快。
“田文境,還是你先說說吧。”
“將軍,下官也沒有想到,還有這等事情,當初在離開郡城的時候,璿璣衛的人隻是告訴下官,為了避免身份暴露,聖旨、官牒等等一切能夠證實身份的東西,都交由璿璣衛保管,用他們的渠道隱秘地送到西城府,到了府城再進行交接。”
“可是下官並不知曉,璿璣衛竟然還會攜帶給將軍的聖旨,還有另外一批人員趕到府城,他們動手實在是太快了,連下官等人都被蒙在鼓裏。”
“果然如此。”
田文境這話一出口,葉白、戲誌才還有顧雍三人眼中都閃過一抹恍然,這倒是符合他們之前的猜測,畢竟有了陳家人的那封信,有些東西其實已經早有預料。
“除了你前來接任顧雍的知府一職,其他人都是擔任縣令的?”
“除了三人要與下官一同留在府衙,擔任同知、通判經曆之外,其他幾人都是吏部選定的縣令人選,這些人與下官一般,都是在一年前從各地調任郡衙任職的。”
“嗯?田知府,你的意思是說你們這些人都是半年前才被調到武安郡的?”
“戲先生所言不錯。”
戲誌才眼中精光閃爍,繼續追問道;“類似你等這般官吏,可還有其他人?”
“有,而且人數不少,據下官所知,至少有200餘人,品軼最高者甚至有從五品。”
“你等的調令到底是吏部行文還是陛下的聖旨?”
“兩者都有,不過大體而言,陛下的聖旨居多,吏部行文較少。”
耳聽著戲誌才與田文境兩人一問一答,葉白感覺自己眼前的迷霧更濃了幾分,好像越發有些看不太清楚了。
好在戲誌才不是一個賣關子的人,在詢問了幾句之後,就轉頭說道:“將軍可還記得,璿璣衛在一年前也曾經發生過人員調動的事情,整個武安郡各地璿璣衛的首領幾乎都被調離了原地,是從其他郡乃至京師派來的人員接任的。”
“本將當然記得這事,等等,你的意思是說璿璣衛的人員變動與田文境這批官吏調動有所關聯?”
“將軍英明,屬下猜測此事應該還是皇帝陛下與朝堂官員們有關,璿璣衛直屬陛下,唯有陛下有權利調動,各地官員則受吏部統轄,田知府等人的調動,應該是陛下和吏部共同發力的結果。”
“剛剛田知府也說了,他們的調任既有陛下的聖旨,也有吏部行文,說明他們並非全部都是由陛下下旨調動的,這是有人要 與陛下在武安郡鬥法啊。”
經過戲誌才這般一說,葉白也慢慢有些迴過味來,先是調整各地璿璣衛,繼而又從各地調動了新的官員,擺明了是要接任某些職務的,隻不過還沒有來得及動手而已,看樣子皇帝陛下是要在武安郡下一盤大棋。
皇帝如此作為,無非是為了加強皇權,要拿將門家族和世家門閥開刀,動他們的利益和蛋糕,這兩方自然不會選擇坐以待斃,肯定是要有所動作,不想讓皇帝的計劃順利得逞。
四處收購糧食的商家還有各地府庫的空虛,極有可能就是將門家族與世家門閥動的手,隻是勾連蜀國,使得武安郡爆發戰亂又是何人的手筆,目前還不清楚。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皇帝是最有可能的,畢竟從頭到尾,直屬於皇帝的璿璣衛都沒有傳遞出任何情報,若非是被人給一鍋端了,那就是被刻意隱瞞了,除了皇帝,無人有這般能力。
隻是作為皇帝,武安郡也是大秦的國土,郡內百姓都是他的子民,舍棄一郡國土和百姓,損失太大了,那位皇帝會選擇這等兩敗俱傷的做法嗎?
搖了搖頭,葉白再一次將這個疑問放在了一邊,還是那句話,朝堂爭鬥離他有些遠,可以關注,卻不需要時時掌握,當前的重心還是要放在西城府或者武安郡。
“田文境,你等前來接任,可還有其他使命?”
這個問題一出,戲誌才和顧雍兩人都把目光放在了田文境的身上,顯然是對他的迴答相當感興趣。
“將軍,其他人如何,下官不甚清楚,不過下官接到的命令乃是暗中考察將軍的為人、秉性,是否對朝廷忠心耿耿,若是,則全力協助將軍收複失地,若不是……”
“哼,看樣子上麵的人是擔心本將居心叵測啊。”
田文境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葉白一聲冷哼打斷了,雖然說在他的內心裏麵,的確對秦國沒有多少忠誠,一切的行為都是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已,並不是真的要為了秦國打生打死。
可就這一係列戰爭來說,葉白的所作所為,對於大秦來說,都是好事,收複失地、擊敗蜀軍,可以說是對秦國立下了赫赫之功,結果竟然還被人無端端地懷疑,這自然讓他有些不好受。
人嘛,就是如此,不管內心的想法如何,在沒有光明正大地造反之前,別人的不信任與懷疑都會深深地刺激到他。
書房中幾人彼此對視一眼,都沒有接過這個話茬,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心,就好像什麽都沒有聽到一般。
葉白的這股怨氣來得快,去得也快,畢竟他本就不是什麽忠臣良將,也根本不在乎上麵的人如何看待於他,情緒很快就恢複了穩定。
“田知府,你接著往下說。”
“將軍,下官接到的命令中,若是發現將軍野心勃勃、不受控製,那就要拉攏將軍麾下的將校們,分化將軍兵馬。”
“哼,這應該隻是第一步吧,接下來應該還會派出將領前來將軍麾下任職,進一步摻沙子,爭奪兵權,架空將軍吧。”
“戲先生大才,下官也是這般想的,而且執行這個任務的,並非隻有下官一人,其他人中,應該也有身負特殊使命之人,外圍還有璿璣衛的協助。”
葉白麵上露出一抹冷笑,冷冷地說道:“好啊,這是兩手準備,準備有夠充分的,在暗中保護你們的那些人就是璿璣衛吧?”
“是的,將軍,下官等人從郡城出發的時候,璿璣衛就隱藏在暗中,既是保護下官等人,同時也是監視下官等人。”
田文境臉上閃過一抹思索,略微頓了頓,這才繼續說道:“將軍有所不知,原本與下官一樣,要到府衙任職的官員可不是4人,而是7人,隻是在途中有幾次與亂軍遭遇,這3人不幸罹難了,隻剩下了下官等4人而已。”
“當初下官還沒有太多懷疑,畢竟兵兇戰危的,發生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的,但是如今仔細想來,這其中卻是有些蹊蹺,遇難的幾名官員,與下官等人甚少接觸,交流不多,最關鍵的是,他們都是世家子弟。”
“世家子弟嗎?這是陛下和世家將武安郡當做了棋盤,咱們都是他們手中的棋子而已。”
一直沒有說話的顧雍,臉上閃過一抹落寞的神情,突然開口說了這麽一句,同樣是世家出身,還曾經擔任過多年丞相的他,對於朝堂上的權力爭鬥,再熟悉不過了。
田文境剛剛所說起的事情,讓他感覺到了熟悉,這等事情,他曾經雖然沒有做過,卻是見過太多了,一聽就知道怎麽迴事了。
“讓他們鬥吧,正所謂河蚌相爭漁翁得利,掌握了璿璣衛這把刀,陛下明顯是占據著上風的,那些世家門閥算盤打得叮當響,可想要實現,也沒有那麽容易。”
“將軍,我等此刻不應該摻和進去,反倒是要利用兩方爭鬥的良機,趁機擴充實力,隻要掌握了強大的勢力,不管他們雙方誰勝誰敗,都不會影響到將軍的安全。”
點了點,葉白輕聲說道:“戲先生所言甚是,他們要鬥就讓他們鬥吧,咱們就隻管看戲即可,想要分化本將的兵馬哪有那麽容易。”
葉白的臉上閃過一抹不屑,若是單純的政治鬥爭,就他這點水平,根本不可能是那群老狐狸的對手,估計被人給賣了都還在給人數錢呢。
可有著兵將卡牌係統在,他可是底氣十足,手下的所有將領、士卒,都對他忠心耿耿,不會被任何拉攏收買,也不會出賣他。
有兵權在手,他可就立於不敗之地,玩弄政治手段,他的確不是那些久經戰陣的朝堂老狐狸們的對手,可逼急了他,大不了就掀桌子不玩,如今這念頭,手段隻是小道,歸根結底還是要看拳頭的,誰的拳頭大,誰才能夠掌握真理。
就在此時,毛驤突然推開書房大門走了進來,手裏拿著一疊紙放在了桌上,附在葉白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麵上神情一動,蘇乾有些好奇地拿起桌上的紙,仔細看了一遍。
紙上記錄的文字可不少,葉白花了不短的時間才全部看完,之後就讓旁邊的毛驤將紙遞給戲誌才等三人傳閱。
一時間,書房中陷入了沉寂之中,隻有紙張翻動的沙沙聲。
都是飽讀詩書的才華之士,紙上的內容雖然有些直白,並不華麗,也沒有過多的修飾,不過落在幾人眼中,倒是省了點事,看得很快。
“田文境,還是你先說說吧。”
“將軍,下官也沒有想到,還有這等事情,當初在離開郡城的時候,璿璣衛的人隻是告訴下官,為了避免身份暴露,聖旨、官牒等等一切能夠證實身份的東西,都交由璿璣衛保管,用他們的渠道隱秘地送到西城府,到了府城再進行交接。”
“可是下官並不知曉,璿璣衛竟然還會攜帶給將軍的聖旨,還有另外一批人員趕到府城,他們動手實在是太快了,連下官等人都被蒙在鼓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