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她也沒辦法了
村裏發夫君?我一文錢買了個攝政王 作者:易小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喜喜口中荔枝核差點滑進喉嚨。
她看著安慶和,表情不亞於一個理解不了孩子為何作妖的老木愛你
“哈?!”
安慶和熱切地抒發著雄心壯誌:
“我跟你們說,別看荔枝果現在不咋好看,不起眼。”
“這是因為它放一天就開始變顏色。”
“本來是紅彤彤的,很漂亮!”
“果肉是不是甜潤多汁,一口驚豔?”
“為何咱們西北的人吃不到荔枝呢!”
呂晶、張嬸都點點頭,驚豔……倒是沒錯。
老郎中則含著荔枝核咂摸味道,沉浸去了自己的醫藥世界。
這荔枝果既然寫進了本草,那荔枝皮、荔枝核是不是另有藥性?
老郎中要了所有人攥著的荔枝皮,轉身就走,邊走還邊說:
“你們吃完的核別扔,都給我留著啊,有用!”
張嬸搖頭嗔道,“這老薑頭!吃個果子也要當成藥材搗鼓!真是魔怔了。”
顧喜喜默默看向對麵,真正魔怔的人在這兒呢!
安慶和還在滔滔不絕:“我們的頻婆果雖然好吃,在大業境內也算比較少見。”
“但要論新奇、稀罕、驚豔,還得是這個荔枝。”
“隻要咱們把荔枝樹種到西北來,以後要代表青田縣送選貢果,還不十拿九穩?”
“我知道你投茶園,銀錢緊張。到時候你選地方,我出錢就行,你說……”
安慶和如此的激情澎湃。
盡管顧喜喜很不忍心往一爐熱炭上潑冷水,但她還是不得不打斷安慶和的幻想。
“不行。”
“荔枝樹無法移栽到西北。就算是我也找不到任何辦法。”
安慶和驀然地呆住了。
他整個人僵直了片刻,才找迴自己的聲音。
“沒辦法?茶樹都可以種在西北,為何荔枝樹不能?”
顧喜喜說,“西北種茶樹,是因為我找到了本地的野生茶樹,可耐寒,且適應水土。”
“荔枝卻不同。”
“你可曾聽過橘生淮南的典故?”
安慶和點點頭。
顧喜喜接著道,“莫說西北一年中有四五個月苦寒冰封。”
“就是在往南的地方,隻要沒越過大業的那道分水嶺,移栽的柑橘樹要麽不結果,就算有少量樹木結了果子,也是果小而酸苦。”
“而荔枝樹比柑橘更甚,到了北方別說開花結果,就是落地成活也絕無可能。”
安慶和沉默了,他低垂著頭,看上去似是黯然神傷。
顧喜喜等人都有些心疼他,正想著如何開口安慰。
安慶和突然抬起頭,大笑著說,“原來是根本辦不到的事啊!哈哈哈……”
“天時、水土、氣候,這都是老天爺管的事嘛,有時候沒辦法就是沒辦法。”
“不過,不能在西北種,我可以在蜀地種啊,正好江南富庶,有錢人多。”
“將來我把荔枝果賣到江南去,一樣大賺特賺!”
顧喜喜有些好笑地與呂晶交換個眼色。
能這麽快重新揚起鬥誌,還一並想到了新的事業規劃。
不愧是她們認識的那個安老板。
安慶和臉龐放光地轉向顧喜喜,“荔枝樹如何培育、養護,如何種植。”
“喜喜,你可知道?”
這一次,沒有讓安慶和失望。
顧喜喜微笑頷首,“你要想在蜀地種荔枝,我或許可以幫上你的忙。”
“除了種植、養護全程期間諸多要領,還可附贈品種改良方法。”
“不過可不是免費的啊。”
安慶和笑逐顏開,“懂!懂!”
“你肯幫我,我這心裏就穩了!無論你提出啥條件,我都山盟海誓,絕不反悔!”
這次就連沒讀過書的張嬸都聽出錯誤了,不確定地問:
“這詞兒是不是沒用對地方啊?”
山盟海誓,戲台子上總能聽見,都是些才子佳人的唱段。
安慶和還有些懵然,“不對嗎?不就是發的誓言像山和海一樣永久?”
顧喜喜、呂晶忍俊不禁地笑出了聲。
顧喜喜眼下要優先將茶園做好,避免貪多嚼不爛,蜀地荔枝園她並不打算牽涉太多。
安慶和也是茶園的大股東之一。
他手頭本就沒剩下多少錢了,加上茶園未來的商路需要他幫忙管理。
所以他也無法獨自在蜀地建荔枝園。
兩人商量之後,決定還是由安慶和先試著說服雲嶺苗木商會。
顧喜喜作為技術指導,此次卻不收現錢,而轉為入股的方式。
等將來有了收益,按比例分紅即可。
如此對投資的胡商們而言,既能增進信心,又在初期省了一筆成本。
當然,這後續的一切,還得看雲嶺苗木商會對荔枝樹有沒有興趣了。
說完了荔枝的事,還有茶園。
顧喜喜、何景蘭、安慶和三方投資,衙門出土地。
算是四方合作。
其中投資占比最大的事顧喜喜,何景蘭、安慶和次之。
何景蘭遠在京城,早就打定主意當個甩手股東。
留下安慶和,就要聽從顧喜喜的指揮了。
最新的任務是,采買嫁接茶樹所需的砧木。
因為用量頗大,必須去東南更遠的地方,找貨源、砍價、再找運輸隊。
這一去恐怕得半個多月才能迴來。
安慶和笑道,“放心吧,這事兒包在我身上了。”
“保證速去速迴,不誤了你這邊的時日。”
之前整體規劃時,顧喜喜就提過此事。
所以安慶和很清楚,茶樹栽種時不能太熱。
但還得趕在秋季轉冷之前,讓所有茶樹紮根成活。
所以最遲不能超過立秋後五日。
於是,安慶和在家吃了張嬸做的一桌子好菜,歇了一晚上。
次日清晨在村口與顧喜喜、呂晶在道了別,兩邊各奔東西。
邊境,眷屬村。
如今不到農忙時候,各家基本在午時之前就做完了當日那點農活。
呂晶駕車進村,一路上陸續遇到了好些熟人。
顧喜喜坐在車上一一應和,寒暄說笑。
棗花扛著鋤頭,跟著車走了一截,“我婆婆每次做飯都做得多。”
“今兒好像吃疙瘩湯,等會兒我給你倆送去。”
眷屬村的姐妹們早已親如一家。
顧喜喜笑眯眯的沒推辭。“替我們謝謝大娘。”
上次離開時,灶房的櫥櫃裏還有存糧。
顧喜喜打算等棗花送飯時,迴贈一些粳米,就說是給老人孩子熬粥吃。
迴到小院。
呂晶先去灶房找黑豆給來福混著草料吃。
顧喜喜拿著包袱正要進屋,就聽外麵一陣奔跑聲。
她看著安慶和,表情不亞於一個理解不了孩子為何作妖的老木愛你
“哈?!”
安慶和熱切地抒發著雄心壯誌:
“我跟你們說,別看荔枝果現在不咋好看,不起眼。”
“這是因為它放一天就開始變顏色。”
“本來是紅彤彤的,很漂亮!”
“果肉是不是甜潤多汁,一口驚豔?”
“為何咱們西北的人吃不到荔枝呢!”
呂晶、張嬸都點點頭,驚豔……倒是沒錯。
老郎中則含著荔枝核咂摸味道,沉浸去了自己的醫藥世界。
這荔枝果既然寫進了本草,那荔枝皮、荔枝核是不是另有藥性?
老郎中要了所有人攥著的荔枝皮,轉身就走,邊走還邊說:
“你們吃完的核別扔,都給我留著啊,有用!”
張嬸搖頭嗔道,“這老薑頭!吃個果子也要當成藥材搗鼓!真是魔怔了。”
顧喜喜默默看向對麵,真正魔怔的人在這兒呢!
安慶和還在滔滔不絕:“我們的頻婆果雖然好吃,在大業境內也算比較少見。”
“但要論新奇、稀罕、驚豔,還得是這個荔枝。”
“隻要咱們把荔枝樹種到西北來,以後要代表青田縣送選貢果,還不十拿九穩?”
“我知道你投茶園,銀錢緊張。到時候你選地方,我出錢就行,你說……”
安慶和如此的激情澎湃。
盡管顧喜喜很不忍心往一爐熱炭上潑冷水,但她還是不得不打斷安慶和的幻想。
“不行。”
“荔枝樹無法移栽到西北。就算是我也找不到任何辦法。”
安慶和驀然地呆住了。
他整個人僵直了片刻,才找迴自己的聲音。
“沒辦法?茶樹都可以種在西北,為何荔枝樹不能?”
顧喜喜說,“西北種茶樹,是因為我找到了本地的野生茶樹,可耐寒,且適應水土。”
“荔枝卻不同。”
“你可曾聽過橘生淮南的典故?”
安慶和點點頭。
顧喜喜接著道,“莫說西北一年中有四五個月苦寒冰封。”
“就是在往南的地方,隻要沒越過大業的那道分水嶺,移栽的柑橘樹要麽不結果,就算有少量樹木結了果子,也是果小而酸苦。”
“而荔枝樹比柑橘更甚,到了北方別說開花結果,就是落地成活也絕無可能。”
安慶和沉默了,他低垂著頭,看上去似是黯然神傷。
顧喜喜等人都有些心疼他,正想著如何開口安慰。
安慶和突然抬起頭,大笑著說,“原來是根本辦不到的事啊!哈哈哈……”
“天時、水土、氣候,這都是老天爺管的事嘛,有時候沒辦法就是沒辦法。”
“不過,不能在西北種,我可以在蜀地種啊,正好江南富庶,有錢人多。”
“將來我把荔枝果賣到江南去,一樣大賺特賺!”
顧喜喜有些好笑地與呂晶交換個眼色。
能這麽快重新揚起鬥誌,還一並想到了新的事業規劃。
不愧是她們認識的那個安老板。
安慶和臉龐放光地轉向顧喜喜,“荔枝樹如何培育、養護,如何種植。”
“喜喜,你可知道?”
這一次,沒有讓安慶和失望。
顧喜喜微笑頷首,“你要想在蜀地種荔枝,我或許可以幫上你的忙。”
“除了種植、養護全程期間諸多要領,還可附贈品種改良方法。”
“不過可不是免費的啊。”
安慶和笑逐顏開,“懂!懂!”
“你肯幫我,我這心裏就穩了!無論你提出啥條件,我都山盟海誓,絕不反悔!”
這次就連沒讀過書的張嬸都聽出錯誤了,不確定地問:
“這詞兒是不是沒用對地方啊?”
山盟海誓,戲台子上總能聽見,都是些才子佳人的唱段。
安慶和還有些懵然,“不對嗎?不就是發的誓言像山和海一樣永久?”
顧喜喜、呂晶忍俊不禁地笑出了聲。
顧喜喜眼下要優先將茶園做好,避免貪多嚼不爛,蜀地荔枝園她並不打算牽涉太多。
安慶和也是茶園的大股東之一。
他手頭本就沒剩下多少錢了,加上茶園未來的商路需要他幫忙管理。
所以他也無法獨自在蜀地建荔枝園。
兩人商量之後,決定還是由安慶和先試著說服雲嶺苗木商會。
顧喜喜作為技術指導,此次卻不收現錢,而轉為入股的方式。
等將來有了收益,按比例分紅即可。
如此對投資的胡商們而言,既能增進信心,又在初期省了一筆成本。
當然,這後續的一切,還得看雲嶺苗木商會對荔枝樹有沒有興趣了。
說完了荔枝的事,還有茶園。
顧喜喜、何景蘭、安慶和三方投資,衙門出土地。
算是四方合作。
其中投資占比最大的事顧喜喜,何景蘭、安慶和次之。
何景蘭遠在京城,早就打定主意當個甩手股東。
留下安慶和,就要聽從顧喜喜的指揮了。
最新的任務是,采買嫁接茶樹所需的砧木。
因為用量頗大,必須去東南更遠的地方,找貨源、砍價、再找運輸隊。
這一去恐怕得半個多月才能迴來。
安慶和笑道,“放心吧,這事兒包在我身上了。”
“保證速去速迴,不誤了你這邊的時日。”
之前整體規劃時,顧喜喜就提過此事。
所以安慶和很清楚,茶樹栽種時不能太熱。
但還得趕在秋季轉冷之前,讓所有茶樹紮根成活。
所以最遲不能超過立秋後五日。
於是,安慶和在家吃了張嬸做的一桌子好菜,歇了一晚上。
次日清晨在村口與顧喜喜、呂晶在道了別,兩邊各奔東西。
邊境,眷屬村。
如今不到農忙時候,各家基本在午時之前就做完了當日那點農活。
呂晶駕車進村,一路上陸續遇到了好些熟人。
顧喜喜坐在車上一一應和,寒暄說笑。
棗花扛著鋤頭,跟著車走了一截,“我婆婆每次做飯都做得多。”
“今兒好像吃疙瘩湯,等會兒我給你倆送去。”
眷屬村的姐妹們早已親如一家。
顧喜喜笑眯眯的沒推辭。“替我們謝謝大娘。”
上次離開時,灶房的櫥櫃裏還有存糧。
顧喜喜打算等棗花送飯時,迴贈一些粳米,就說是給老人孩子熬粥吃。
迴到小院。
呂晶先去灶房找黑豆給來福混著草料吃。
顧喜喜拿著包袱正要進屋,就聽外麵一陣奔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