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咱們放下歐洲那邊的情況不說,先來說一說咱們華夏這邊的農民起義。”


    “知行你有沒有發現,華夏這邊每一次的農民起義,雖然一開始總是會聲勢浩大,但最終的結果基本上都會是失敗?”


    陳知行點點頭。


    陳平安:“知行,那你知道,為什麽歐洲那邊的新興資產階級眼看就要成功了,但咱們華夏這邊的農民起義,卻總是會失敗呢?”


    陳知行隻是想了一下,就立馬迴答道:“因為咱們華夏這邊的農民起義基本上都沒有根基,歐洲那邊的新興資產階級有自己的產業,他們有錢也有根基。”


    陳平安哈哈一笑,拍了拍陳知行的肩膀:“沒錯,打仗最終說白了就一個字:錢!打仗其實就是在打錢。”


    “沒有穩定的資金來源,農民起義能成功那才叫怪了。”


    陳知行一副我明白了的樣子,很是認真的點點頭。


    陳平安:“皇家商行的這些產業,就是朕能夠建立龍國的重要原因。”


    “朕建立龍國的過程,跟歐洲那邊新興資產階級的反抗舊有統治階級壓迫和不滿的過程也是有一些相似之處的。”


    “朕當初建立肥皂工坊那會兒,從捕快,到師爺,再到縣令縣丞,方方麵麵都都靠銀子打點關係。”


    “除了得靠銀子把一些小鬼們給先要喂飽了,還得拿出一大部分的利益來給自己找個靠得住的靠山。”


    “當初咱家的肥皂生意,一開始可是和山東布政使劉融嗣五五分賬的。”


    “這要是不找個能鎮的住的大員一起合作,咱家的生意指不定就得被誰給奪了去了呢。”


    “但明明是自家的生意,朕還得給不相幹的人分出去一半的利潤,朕也不甘心啊。”


    “從那時起,朕就一邊跟覬覦咱家錢財的人虛與委蛇,一邊積蓄實力。”


    陳平安詳細的給陳知行講述了一番自己如何一邊在朝廷之中鑽營,一邊又不斷積蓄實力的過程。


    陳平安:“也是該大明的氣數已盡,內有農民起義不斷,外又有滿清時常南下劫掠,虎視眈眈,這才有了龍國的順利建國。”


    “大明的氣數斷絕,其實還是一個字:錢!”


    “偌大一個大明朝,每年的田賦商稅才不過兩千萬兩。”


    “比朕當時一年所賺到的銀子也多不了多少。”


    “就那點銀子,朕都覺得不夠用,偌大一個大明,那點銀子能幹什麽?”


    “沒錢鎮壓國內的農民起義,也沒錢鎮壓滿清的虎視眈眈,大明不滅那才叫怪呢。”


    陳平安這麽一說,陳知行就越發明白了錢的重要性。


    陳平安:“咱們龍國要想長治久安,說白了還是得靠一個錢字。”


    “這個錢字,要一分為二,一是皇家要有錢,二是國家要有錢,二者缺一不可。”


    “皇家要是沒錢了,這就說明了皇家衰弱,會被朝廷所節製。”


    “這天下就是我們陳家的,要是皇家還會被朝廷所節製,那還談什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朝廷要是沒錢了,這就說明國家有了蛀蟲。”


    “國家有了蛀蟲,蛀蟲你要是解決不了,龍國也會像大明一樣,逐漸被蛀空,等到有了農民起義的那一天,龍國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給一個國家找蛀蟲的辦法其實也很簡單,看錢都到了誰手中就行了。”


    “拿大明朝來講,大明朝的蛀蟲就是士紳階層,士紳不交田賦,士紳壟斷商業,財富流向了士紳階層,朝廷收不上賦稅,朝廷沒了錢,還拿什麽治理國家?”


    “明白了誰是國家的蛀蟲,就要想辦法解決這些蛀蟲。”


    陳平安把自己處理士紳階層的過程,又給陳知行講了一遍。


    首先要控製住兵權,當然,兵權的關鍵還是得有錢,然後就是輿論。


    當然了,治理這些蛀蟲,也是要溫水煮青蛙,慢慢來的。


    一點點的慢慢來,士紳階層就算是想反抗也無能為力了。


    “重新丈量田畝,按照田畝數量收稅,再改革了商稅,一係列的改革下來,現在的龍國朝廷一下子就有錢了。”


    “龍國朝廷有錢了,無論是興修水利道路,救濟賑災,還是出兵打仗,國家都有錢。”


    “朝廷有錢了,才有能力把國家給朝好的方向去治理。”


    “稅收,是讓朝廷不缺錢的最重要手段,但這個稅收,一定不要去一味的逼迫農民,要看錢流向誰,誰就是國家的蛀蟲。”


    “然後再用合理合法的稅收手段,及時的去限製這些蛀蟲,不能讓這些蛀蟲有做大的機會,這就是讓國家可以一直都能保持有錢的辦法。”


    陳知行點點頭,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原來,治理國家,隻要看錢就好了。


    陳平安:“國家有錢了,隻是一點,最重要的還是得咱們皇室自己也要有錢。”


    “皇室沒錢,國家有錢的話,就會跟我一開始說的那樣,皇室暗弱,天下就會逐漸變成朝廷的天下,而不再是咱們陳家的天下。”


    陳知行點點頭,繼續傾聽父皇的教誨。


    陳平安:“皇家想要有錢,辦法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商業。”


    “儒家思想重農抑商,但這個觀點其實是錯誤的。”


    “重農抑商隻會保一個國家一段時間的安寧。”


    “商業,才是財富的風向標,隻有掌握了商業,才能掌握錢流向了哪個地方。”


    “國家富靠稅收,咱們皇家富,則是需要靠商業。”


    “這肥皂工坊,棉紡織工坊,等等等等,隻要是可以賺錢的方方麵麵,咱們皇家的商行都必須得參與。”


    “隻有不斷深入到商業交流之中,咱們皇家才會不斷了解到社會財富的流向。”


    “知行,關於商業,在這裏我需要給你說一個新名詞:資本家。”


    “所謂資本家,就是指在一些手工工場中,擁有資金、原料的工場主,雇傭大量雇工,為市場的需要進行生產的人。”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奮鬥的蝸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奮鬥的蝸牛並收藏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