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皇太極忙活著收兵防禦,準備和龍國決一死戰的時候,陳平安也沒有閑著。


    投降的多爾袞等滿清降臣,在龍國騎兵的帶領下,開始了四處勸降之路。


    永寧城,蓋州城,耀州城,以及跟趙大牛的軍隊匯合之後,黃骨堡、岫岩城、旋城,這些個城池,城中本來就沒有多少守軍,再加上有多爾袞等滿清高層的勸說遊說,一座座城市迅速改旗易幟。


    遼東半島整個區域迅速的被龍國軍隊所占領。


    當然,也有比較硬氣不肯投降的城市,這些比較硬氣的,等到龍國後續的大軍一到,根本就沒有多少守衛力量的城市瞬間而破。


    對於冥頑不靈的抵抗者,陳平安的命令隻有一個字,殺!


    陳平安趙大牛這邊一路收降碾壓過來的時候,張石頭帶領的西路軍,遇到的情況也是差不多。


    義州城那邊,阿巴泰和濟爾哈朗對滿清的最後貢獻就是給盛京發了一份八百裏加急。


    然後就是在龍國二十萬多大軍的猛烈炮火下,僅僅堅持了半天,也就投降了。


    沒辦法不投降啊,龍國人的火力實在是太猛了,人家還給了勸降書,在投降不殺的誘惑之下,阿巴泰和濟爾哈朗一致決定給龍國皇帝當奴才。


    當奴才有什麽不好的,大清的老祖宗們,以前不也是給大明當奴才的嗎?


    後來大明還不是不行了。


    現在自己再給龍國當奴才,沒什麽好丟臉的。


    指不定熬一熬,也能把龍國給熬不行了呢。


    於是,東路大軍的張石頭,有了阿巴泰和濟爾哈朗這幫子滿清貴族帶路黨,大軍推進的速度也是超快的。


    對於軍事占領區,龍國這邊早就有了一套行之有序的占領方案。


    呂宋,印尼,島國,但凡是被龍國軍給占領了的地方,就沒有一個能繼續翻出什麽浪花來的。


    三路大軍,一路輕鬆平推,滅國之戰進行的簡直就像是在郊遊。


    盛京城中,得知多爾袞,阿巴泰和濟爾哈朗都率軍投降了龍國消息的皇太極,直接被氣得吐血三升,臥床不起,眼看就要不活了。


    曆史上,皇太極於1643年農曆八月初九,猝死於盛京(今沈陽)後宮,年52歲。


    陳平安出兵的神武七年,剛好就是1643年。


    曆史上關於皇太極的死因,有觀點認為他是因多年勞累、政務繁忙,加上宸妃海蘭珠去世帶來的精神打擊,導致突發心腦血管疾病而亡;不過史料中缺乏確切記載,具體死因至今尚無定論。


    這一世,皇太極估計是要被多爾袞,阿巴泰和濟爾哈朗給氣死了。


    三人的投降,直接就斷了大清最後一搏的籌碼。


    整個大清的全部兵力,幾乎就是全在三人手中的。


    雖然皇太極在全國下達了緊急征兵令,此時此刻的盛京城中也組織起來了近十萬大軍在忙活著守城,但這近十萬大軍,僅僅有一萬才是大清的正規軍,剩下的都是一些刀劍兵甲都湊不齊的滿族青壯。


    就憑這十萬雜牌軍,還怎麽跟龍國進行最後一搏?


    盛京皇宮內,藥香與血腥氣交織。


    皇太極斜倚在龍榻上,指尖死死攥著染血的絲帕,雙眼渾濁卻死死盯著殿外飄搖的明黃龍旗。


    豪格跪在榻前,握著父親枯瘦的手,耳邊傳來遠處斷斷續續的夯土聲——那是百姓在加固城牆,每一聲悶響都像敲在他心頭。


    \"傳...代善...\"皇太極突然劇烈嗆咳,指節因用力而泛白。


    禮親王代善佝僂著背疾步而入,白發淩亂,臉上還沾著指揮城防時的塵土。


    皇太極:“現在龍國軍到哪了?”


    \"陛下,龍國西路軍已經拿下了西平堡,中路軍剛拿下鞍山城,東路軍抵達了甜水站。\"代善聲音發顫,\"最多半月,龍國三路大軍便可兵臨我盛京城。\"


    \"嗬嗬,好一個龍國聖主陳平安啊!\"皇太極慘笑一聲,喉間湧上的鮮血順著嘴角蜿蜒,\"把...把筆墨給我拿來,我要寫投誠詔書。\"


    殿內眾人聞言,皆是震驚。


    當然,除了震驚,還有終於可以繼續苟活的竊喜。


    以如今龍國大軍之勢,大家都明白,大清根本打不過。


    龍國皇帝在不斷蠶食大清城池期間,也是有送過招降書給盛京的。


    獻國歸降,可保滿八旗將士周全,保愛新覺羅氏不滅的承諾,讓所有人都心動。


    大家其實都明白,沒有了多爾袞,阿巴泰和濟爾哈朗的十二萬大軍,盛京根本守不住。


    當然,大家也可以繼續往北逃,逃到西海女真,野人女真那些苦寒之地,貓起來繼續過日子。


    跑到遙遠的苦寒之地,龍國大軍總不能也跟著追過來吧?


    除了往苦寒之地跑,還可以往草原跑,跑去蒙古大草原,天高皇帝遠,龍國大軍總不能一直追著跑吧?


    好吧,大清確實還有後路,但是吧,習慣了在遼東定居的大清,又有幾個人願意跑的?


    就算有戰士願意跑,大清的老弱婦孺們怎麽辦?他們能跑得過龍國的騎兵嗎?


    後路確實是有,但龍國這次可是出動了15萬騎兵的,想要帶著老弱婦孺們逃跑這條路,真的千難萬難。


    與其不切實際的逃跑,大家其實更願意投降。


    不管怎麽說,大清跟龍國又沒有什麽解不開的仇怨,人家都來勸降了,那還不如在龍國的懷抱中安穩過日子呢。


    “罪人皇太極,承列祖列宗之基業,本欲保境安民,然遇龍國之雄師,方知天下大勢,不可逆也。”


    “龍國聖主陳平安,英明神武,治國有方,麾下將士,英勇善戰,所到之處,勢如破竹。罪人皇太極,雖竭盡全力,卻難擋其鋒芒。今龍國大軍壓境,三路並進,盛京上下震怖。”


    “罪臣皇太極,深思熟慮,為保我大清子民之安危,護我愛新覺羅氏之血脈,特率舉國上下,向龍國聖主皇帝陳平安投誠歸降。”


    “自即日起,大清國不複存在,所有城池、土地、百姓,盡歸龍國版圖。望龍國聖主念及罪臣一片赤誠之心,信守承諾,保我滿八旗將士周全,護我愛新覺羅氏不滅,使我大清子民,皆能安居樂業,共享太平。”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奮鬥的蝸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奮鬥的蝸牛並收藏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