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滅清之戰、龍國軍的新裝備
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 作者:奮鬥的蝸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朝的那幫辮子們,一個個的可都不是什麽好東西。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之屠,南昌之屠,廣州之屠......
清軍製造的屠城事件數不勝數,
一些曆史學家根據曆史文獻和人口統計數據估算,中國漢人的平民被清軍肆意屠殺數量可能在1000萬到2000萬之間。也有學者認為,死於清軍屠殺的人口至少在4000萬以上,甚至可能達到8000萬或者更多。
不管清軍到底有沒有屠殺過8000萬漢人這麽多,但有一點那絕對是無可爭議的,那就是清軍確實是屠殺過大量的漢人。
現代時空,很多一些辮子劇裏都存在著從不同角度美化滿清,宣揚清朝的偉大,導致一些缺乏曆史知識的人形成了扭曲的曆史觀,把清朝的那些皇帝都吹噓的多麽偉大,多麽正麵,甚至把康熙吹捧成了千古一帝。
但曆史上真實的清朝皇帝們都是怎樣的呢?他們其實都是一些虛偽的暴君,就比如康熙,平定三番之亂後,對當地百姓進行了殘忍的屠殺,原本人口密集的四川被屠殺到不足兩萬人。
下令屠殺平民的皇帝,不是暴君又是什麽?
當然,清朝作為少數民族政權,要統治人口眾多的漢族地區,麵臨巨大挑戰。通過屠殺可以威懾反抗力量,消除反清勢力,以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
但風水輪流轉,陳平安既然迴到了這個時代,就必須得讓清朝付出足夠的代價。
神武七年(1643年)七月初五,陳平安坐船來到了北汛口城。
為了一舉滅掉大清,陳平安此次一共集結了66萬兵力,兵分三路,同時發動進攻。
第一路大軍,由關寧錦防線的錦州城出發,一路往北,直取滿清控製的義州城,廣寧城,西平堡,逼近滿清盛京沈陽城。
這一路軍隊由張石頭統領,由15萬龍國軍和7萬島省軍組成。
張石頭是當年跟著陳平安第一次參加運輸隊的那18人中的一個,陳平安自從拿下關寧錦防線後,張石頭一直都是關寧錦防線的最高守將,替陳平安駐守關寧錦防線多年。
第二路大軍則是由陳平安親自率領,同樣由15萬龍國軍和7萬島省軍組成。
從北汛口出發,北上進攻複州,永寧,蓋州,耀州,海州,直取滿清盛京。
第三路則是由趙大牛統領,由15萬龍國軍和7萬島省軍組成。
從紅嘴堡出兵,一路北上,配合陳平安先拿下整個遼東半島,然後再一路直取滿清盛京。
陳知行在北海道訓練的二十萬島省大軍,被陳平安平均分配到了三路大軍之中,接下來的大戰,攻堅任務都將由島省大軍當先鋒。
島省如今雖然已經成了龍國的一個省,但島省軍隊終歸不是龍國的嫡係部隊。
攻堅先鋒這種傷亡率高的部隊,當然還是島省原住民先上最合適了。
就算這二十萬島省大軍都死光了,陳平安也不心疼。
要是真死完了,大不了再去島省招一批就是了。
反正島省招募原住民軍隊死了也沒有撫恤金,而且島省招募原住民軍隊,月俸成本也要低上一些,可謂是最劃算的炮灰部隊。
北上滅清的三路大軍,在陳平安到來之前早就已經是集結整訓完畢,隻等陳平安這個皇帝到來。
到達北汛口城後的陳平安,先是視察了一圈北汛口這邊的軍隊情況,見各軍戰士個個精氣神十足,軍械武器,糧草甲胄也都準備的很是完善之後,陳平安便通過電報聯係了張石頭和趙大牛,約定了明日一早,三路大軍一同出兵。
神武七年(1643年)七月初七,北汛口城外旌旗蔽日,陳平安站在城頭,身披玄鐵魚鱗甲,腰間懸掛的斬馬刀折射著冷冽寒光。
人數上萬,無邊無際,由15萬龍國軍和7萬島省軍組成的大軍,更是看不到邊際了。
不過有一個部隊卻很是好辨認,島省軍士兵頭頂纏著寫有“死戰”二字的白布,這是島國的土著們在向陳平安表忠心,願為陳平安這個皇帝死戰到底。
“龍國的將士們,今日隨朕出征,踏平滿清。”
“龍國萬勝!”“龍國萬勝!”“龍國萬勝!”
二十二萬大軍的高唿聲如山唿如海嘯,響徹雲霄。
“將士們,隨朕出征!”
陳平安一聲令下,三通戰鼓擂響。
第一波出發的先鋒軍隊是五萬龍國騎兵。
五萬龍國騎兵同時摘下腰間青銅號角。蒼涼悠長的號聲撕破晨霧,戰馬昂首嘶鳴,鐵蹄不安地刨動著被露水浸濕的土地。
隨著猩紅令旗的揮動,刹那間,馬蹄聲如春潮奔湧,大地在千萬馬蹄的踐踏下發出震顫。
五萬龍國騎兵清一色的都是輕騎兵,龍國的騎兵雖然都是輕騎兵,但其攻擊力,可比重騎兵強了無數倍。
98k,六連發左輪,鎖子甲,斬馬刀是每一名龍國騎兵的標配。
沒錯,就是六連發左輪手槍。
隨著平安城科學研究所那邊工業技術水平的突破,已經能夠實現98k量產的龍國,對於技術水平更加簡單一些的六連發左輪手槍,自然也能實現量產。
雖然由於技術依舊不太成熟的原因,可以實現量產的六連發左輪手槍的製造成本也比較高,大規模裝備步兵並不劃算,但用來裝備騎兵可就太劃算了。
養一個騎兵的價格真的是太貴了,就算陳平安一直都在大力培育戰馬,如今整個龍國,戰馬的數量也不過才20萬稍多一點。
戰馬培育的成本大不說,騎兵的培養也非常的困難。
想要培養出一名可以在馬背上開槍精準打擊敵人騎兵的騎手,需要付出的成本那也是絕對巨大的。
因此,為了更好的保護騎兵,不讓自己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騎兵成為跟敵方騎兵對衝的消耗品,陳平安把量產價格相對昂貴的98k和六連發左輪,全部裝備給了騎兵。
遠距離,有隻需要拉槍栓就能實現五連發的98k,近距離有六連發的左輪手槍,在這個時代,龍國的騎兵軍團,基本上就是無敵的。
...............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之屠,南昌之屠,廣州之屠......
清軍製造的屠城事件數不勝數,
一些曆史學家根據曆史文獻和人口統計數據估算,中國漢人的平民被清軍肆意屠殺數量可能在1000萬到2000萬之間。也有學者認為,死於清軍屠殺的人口至少在4000萬以上,甚至可能達到8000萬或者更多。
不管清軍到底有沒有屠殺過8000萬漢人這麽多,但有一點那絕對是無可爭議的,那就是清軍確實是屠殺過大量的漢人。
現代時空,很多一些辮子劇裏都存在著從不同角度美化滿清,宣揚清朝的偉大,導致一些缺乏曆史知識的人形成了扭曲的曆史觀,把清朝的那些皇帝都吹噓的多麽偉大,多麽正麵,甚至把康熙吹捧成了千古一帝。
但曆史上真實的清朝皇帝們都是怎樣的呢?他們其實都是一些虛偽的暴君,就比如康熙,平定三番之亂後,對當地百姓進行了殘忍的屠殺,原本人口密集的四川被屠殺到不足兩萬人。
下令屠殺平民的皇帝,不是暴君又是什麽?
當然,清朝作為少數民族政權,要統治人口眾多的漢族地區,麵臨巨大挑戰。通過屠殺可以威懾反抗力量,消除反清勢力,以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
但風水輪流轉,陳平安既然迴到了這個時代,就必須得讓清朝付出足夠的代價。
神武七年(1643年)七月初五,陳平安坐船來到了北汛口城。
為了一舉滅掉大清,陳平安此次一共集結了66萬兵力,兵分三路,同時發動進攻。
第一路大軍,由關寧錦防線的錦州城出發,一路往北,直取滿清控製的義州城,廣寧城,西平堡,逼近滿清盛京沈陽城。
這一路軍隊由張石頭統領,由15萬龍國軍和7萬島省軍組成。
張石頭是當年跟著陳平安第一次參加運輸隊的那18人中的一個,陳平安自從拿下關寧錦防線後,張石頭一直都是關寧錦防線的最高守將,替陳平安駐守關寧錦防線多年。
第二路大軍則是由陳平安親自率領,同樣由15萬龍國軍和7萬島省軍組成。
從北汛口出發,北上進攻複州,永寧,蓋州,耀州,海州,直取滿清盛京。
第三路則是由趙大牛統領,由15萬龍國軍和7萬島省軍組成。
從紅嘴堡出兵,一路北上,配合陳平安先拿下整個遼東半島,然後再一路直取滿清盛京。
陳知行在北海道訓練的二十萬島省大軍,被陳平安平均分配到了三路大軍之中,接下來的大戰,攻堅任務都將由島省大軍當先鋒。
島省如今雖然已經成了龍國的一個省,但島省軍隊終歸不是龍國的嫡係部隊。
攻堅先鋒這種傷亡率高的部隊,當然還是島省原住民先上最合適了。
就算這二十萬島省大軍都死光了,陳平安也不心疼。
要是真死完了,大不了再去島省招一批就是了。
反正島省招募原住民軍隊死了也沒有撫恤金,而且島省招募原住民軍隊,月俸成本也要低上一些,可謂是最劃算的炮灰部隊。
北上滅清的三路大軍,在陳平安到來之前早就已經是集結整訓完畢,隻等陳平安這個皇帝到來。
到達北汛口城後的陳平安,先是視察了一圈北汛口這邊的軍隊情況,見各軍戰士個個精氣神十足,軍械武器,糧草甲胄也都準備的很是完善之後,陳平安便通過電報聯係了張石頭和趙大牛,約定了明日一早,三路大軍一同出兵。
神武七年(1643年)七月初七,北汛口城外旌旗蔽日,陳平安站在城頭,身披玄鐵魚鱗甲,腰間懸掛的斬馬刀折射著冷冽寒光。
人數上萬,無邊無際,由15萬龍國軍和7萬島省軍組成的大軍,更是看不到邊際了。
不過有一個部隊卻很是好辨認,島省軍士兵頭頂纏著寫有“死戰”二字的白布,這是島國的土著們在向陳平安表忠心,願為陳平安這個皇帝死戰到底。
“龍國的將士們,今日隨朕出征,踏平滿清。”
“龍國萬勝!”“龍國萬勝!”“龍國萬勝!”
二十二萬大軍的高唿聲如山唿如海嘯,響徹雲霄。
“將士們,隨朕出征!”
陳平安一聲令下,三通戰鼓擂響。
第一波出發的先鋒軍隊是五萬龍國騎兵。
五萬龍國騎兵同時摘下腰間青銅號角。蒼涼悠長的號聲撕破晨霧,戰馬昂首嘶鳴,鐵蹄不安地刨動著被露水浸濕的土地。
隨著猩紅令旗的揮動,刹那間,馬蹄聲如春潮奔湧,大地在千萬馬蹄的踐踏下發出震顫。
五萬龍國騎兵清一色的都是輕騎兵,龍國的騎兵雖然都是輕騎兵,但其攻擊力,可比重騎兵強了無數倍。
98k,六連發左輪,鎖子甲,斬馬刀是每一名龍國騎兵的標配。
沒錯,就是六連發左輪手槍。
隨著平安城科學研究所那邊工業技術水平的突破,已經能夠實現98k量產的龍國,對於技術水平更加簡單一些的六連發左輪手槍,自然也能實現量產。
雖然由於技術依舊不太成熟的原因,可以實現量產的六連發左輪手槍的製造成本也比較高,大規模裝備步兵並不劃算,但用來裝備騎兵可就太劃算了。
養一個騎兵的價格真的是太貴了,就算陳平安一直都在大力培育戰馬,如今整個龍國,戰馬的數量也不過才20萬稍多一點。
戰馬培育的成本大不說,騎兵的培養也非常的困難。
想要培養出一名可以在馬背上開槍精準打擊敵人騎兵的騎手,需要付出的成本那也是絕對巨大的。
因此,為了更好的保護騎兵,不讓自己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騎兵成為跟敵方騎兵對衝的消耗品,陳平安把量產價格相對昂貴的98k和六連發左輪,全部裝備給了騎兵。
遠距離,有隻需要拉槍栓就能實現五連發的98k,近距離有六連發的左輪手槍,在這個時代,龍國的騎兵軍團,基本上就是無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