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時空這邊,年齡沒有變化,也是有壞處的,外貌要是一直沒有太大變化的話,時間短了沒什麽問題,一二十年二三十年或許還沒有什麽,要是等將來時間久了,那就不好解釋了。


    這也是陳平安打算讓陳知行盡快參與到龍國的事務中來的原因。


    陳平安想盡快把陳知行給培養起來接班,等把全球殖民的差不多後,陳平安就打算趕緊的功成身退。


    當然,還有一個辦法,在征服全球的過程中,搞一場找到了長生不老藥的把戲。


    在這個思想還很是愚昧的時代,長生不老藥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借口。


    .......


    吃過年夜飯後,眾人一同來到宮殿外,觀賞漫天煙花。


    五彩斑斕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將皇宮映照得如夢如幻。


    陳平安望著身邊的家人,心中滿是幸福與滿足,在這新年的夜晚,皇宮內洋溢著濃濃的溫情,也承載著對新一年的美好憧憬。


    大年初一,陳平安好不容易在紫禁城過年,按照習俗,文武百官和高級地方官是需要上朝給皇帝拜年的。


    陳平安也沒有拒絕禮部的安排,決定在大年初一這天,接受百官的朝拜。


    初一的寅時(早晨4點),就有人開始在奉天殿布置會場。


    尚寶司和錦衣衛的人員負責設立皇帝的禦座、明扇、香案、鹵薄等。


    教坊司負責安放演奏中和韶樂的樂器,這些陳設都要求坐南朝北。


    儀式上還有鳴鞭者4人,左右各2人,北向而立,手持丈餘長的鞭子。


    另外,皇帝的儀仗隊還會把豢養的駿馬、犀牛和大象準備好,以壯聲勢。


    官員們天不亮時就沐浴更衣,身著朝服,提前趕到皇宮外等候。


    卯時(早晨6點)儀式正式開始,會有4個專門負責糾查百官造型和言辭的禦史,在百官中穿行,檢查官員們的儀容儀表。


    教坊司用打擊樂的鼓聲作為朝會的序曲,鼓聲一響,早已等候在午門外的百官們,按照官職的大小,列隊由左、右掖門走到殿前台階左右,皆麵北而立。


    等官員們都到位後,音樂變為中和韶樂,穿著袞服龍冕的陳平安隆重登場。


    在陳平安的前方是負責保管玉璽的尚寶司,端端正正捧著皇帝的玉璽走在前方,尚寶司前方,則是一名導駕官。


    陳平安坐上寶座後,明扇打開,玉璽陳設於寶案之上,待一切有條不紊地完成後,音樂停止。


    儀仗隊鳴鞭手揚鞭兩次,百官朝拜,然後,宣讀官員大聲誦讀皇帝的新年致辭,殿堂中的百官都要跪拜著聆聽。


    致辭完畢後,百官再拜行禮四次,才能起身。


    整個朝會的禮儀很是繁瑣,完成後,鳴鞭三次,陳平安就可以起駕迴宮了,百官待皇帝起駕迴宮後才能退下。


    明代時期,朝廷的春節假期是從臘月二十開始,到正月二十正式上班。


    龍國也是延續了大明朝時期的放假時間,年初一的這套一禮完成之後,百官也就可以各迴各家,繼續享受漫長的年假去了。


    陳平安也是老老實實宅在紫禁城裏,陪陪老婆孩子們。


    新年過後就是元宵節,皇宮慶也是按照前朝的習俗,搞了一些祝活動。


    搭建高達9層甚至13層的鼇山燈棚,用彩色絲綢結成山形,上麵懸掛樣式各異、大小不同的花燈。


    內府提供蠟燭,太監準備各種的煙花,煙花種類繁多,奇花、火炮、巧線、盒子、煙火、火人、火馬之類,在元宵節當晚燃放,增添喜慶氛圍。


    還有表演百戲,包括舞獅子、扮戲文、雜技表演等。演員們騎著道具“竹馬燈”演繹《三英戰呂布》等故事,還有鑽圈、魔術、倒立、頂竿、蹬車輪等雜技,旁邊有專門樂隊敲鑼打鼓助興。


    還有一套集市體驗的活動,將民間的街市場景引入宮中,貨郎的車上掛著各色彩燈,擺滿玩具和零食,皇子、公主們可以從貨郎手中購買各式燈籠以及糖果蜜餞。


    皇宮裏有自己的慶祝活動,皇宮外自然也有,自從新朝建立以來,外部沒有了韃子的南下侵擾,內部沒有了農民起義,百姓一下子也是安穩富足了下來。


    每年的元宵節,京城裏也是熱鬧非凡。


    逛燈市,燈市在東安門外迤北,從正月初八開始,到十七日結束。做燈者會到燈市出售花燈,四方商賈雲集,珠石奇巧,羅綺綢緞,古今異物畢至,現場還有技藝百戲演出。


    燃放煙花,煙花種類繁多,有響炮、起火、三級浪、地老鼠、花盆、花筒等數百種,有的煙火架高一丈,盒分五層,各處燃放,通宵不盡。


    雜耍娛樂,燈市上有蹬壇子、翻筋鬥、打碟子等雜耍表演,還有《撼東山》《海青》《十番》等器樂演奏,少年會擂《太平鼓》,孩子們還會玩“跳百索(跳繩)”“摸瞎魚”和“打鬼”等遊戲。


    婦女們梳妝打扮約夥結隊走街過橋,名曰“走百病”,希望通過走橋、摸釘等行為祛除百病。


    體驗過宮中的熱鬧之後,陳平安也是帶著老婆孩子們到宮外微服私訪,體驗了一下民間的元宵節歡樂。


    元宵節過後的第二天,陳平安便送兒子陳知行離開皇宮。


    陳知行和他的一百四十六人的小夥伴團,以及一萬精銳騎兵,在北京城外整裝待發。


    陳知行的這一百四十六人的小夥伴團,可都是陳平安手底下各個將領們,跟陳知行年歲差不多大的嫡係子孫。


    這些孩童被集中起來之後,一直都在陪伴著陳知行一起學習,一起訓練,一起成長。


    這些人,就是陳知行將來的班底。


    能跟著陳平安這個皇帝的長子一起成長,這代表著什麽,就不言而喻了。


    這代表著陳平安手底下的那些個武將們,不僅他們在世時可以權力在手,坐鎮一方。


    等將來陳知行登基之後,眾人家族的榮華富貴,同樣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這一世有高官厚祿,後世同樣也有高官厚祿,陳平安對手下重要將領們的拉攏,從來都是不遺餘力的。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奮鬥的蝸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奮鬥的蝸牛並收藏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