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對付文官集團的輿論陣地
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 作者:奮鬥的蝸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與此同時,文官們還熱衷於興辦書院,東林書院便是典型代表,顧憲成等東林黨人在此講學論道,吸引了眾多學子前來求學。
他們通過書院這一平台,傳播自己的政治主張,抨擊時政,在社會上形成了廣泛的輿論影響力,使得東林黨的觀點和理念在知識分子群體中迅速傳播。
借助科舉製度,構建輿論“同盟軍”
科舉製度是明代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而文官集團在科舉的各個環節都擁有極大的話語權。
從考試內容的設定,到考官的選派,再到試卷的評判,文官們都發揮著主導作用。
他們將儒家經典中的某些觀點進行闡釋和發揮,引導考生按照自己的思路答題。
通過科舉進入官場的官員,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和地位,自然會與文官集團保持一致,形成一個龐大的利益共同體。
這些官員在任職期間,利用自己的職權和影響力,在各自的轄區內傳播文官集團的輿論觀點,使得文官集團的輿論影響力得以在全國範圍內迅速擴散。
利用奏疏諫言,引導朝堂輿論走向
在朝堂之上,奏疏是文官們表達政治觀點和訴求的重要工具。文官們憑借深厚的文化素養和豐富的政治經驗,精心撰寫奏疏,通過對時事的分析和評論,引導皇帝和其他官員的思想。
他們善於運用儒家經典中的理論和典故,為自己的觀點披上一層神聖的外衣,增強說服力。
同時,文官集團還會通過集體上書的方式,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迫使皇帝接受自己的建議。
在“爭國本”事件中,眾多文官紛紛上疏,力諫皇帝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最終迫使萬曆皇帝妥協。這一事件充分展示了文官集團通過奏疏諫言引導朝堂輿論走向的強大能力。
把控邸報發行,主導官方輿論傳播
邸報是明代官方的新聞傳播媒介,文官集團在邸報的編輯和發行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
他們通過篩選和編輯邸報內容,將有利於自己的信息廣泛傳播,同時對不利於自己的信息進行封鎖或歪曲。
例如,在對邊疆戰事的報道中,文官們會根據自己的政治需要,誇大或縮小戰果,引導社會輿論對局勢的看法。此外,文官們還會在邸報上發表評論文章,對朝政進行點評和分析,引導讀者的思想和行為。
借助民間輿論,擴大輿論影響力。
除了在官方層麵掌控輿論,文官集團還善於借助民間輿論的力量。
他們通過與士紳階層的緊密聯係,將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傳播到民間。
士紳階層在地方社會擁有較高的威望和影響力,他們通過舉辦鄉約、講學等活動,將文官集團的輿論觀點傳遞給普通百姓。
同時,文官們還會利用民間的戲曲、小說等文藝形式,將自己的政治理念和價值觀念融入其中,通過藝術的感染力,潛移默化地影響百姓的思想和行為。
正是通過以上多種方式,明末文官集團成功掌握了輿論的話語權,並將其作為維護自身利益、推行政治主張的重要工具。
陳平安要想對文官集團們動手,自然不可能隻是單純的肉體上的消滅,而是從輿論上,從大義上,徹底掀翻整個文官集團的根基。
《龍國日報》將是陳平安未來對付整個文官集團的輿論陣地。
就好比如今陳平安正在大力宣傳的高薪養廉,通過《龍國日報》這麽一宣傳,全國的老百姓都認為官員,小吏們以後再也不需要去貪汙了。
因為皇帝給他們的待遇已經是夠好了,你們要是再貪汙,還要不要臉了?
大力宣傳高薪養廉,為接下來陳平安要展開的對付士紳階層的行動,奠定了強大的輿論基礎。
..............
明代管理官員俸祿發放的部門主要是戶部。
戶部會根據官員的品級、職位等確定其俸祿標準,並安排相應的發放事宜。
因此,想要統計這次高薪養廉政策,每年需要耗費多少銀兩,其實也很簡單,隻需要根據以往發放俸祿的名單來進行統計即可。
於是,用了十來天的功夫,一份名單新鮮出爐。
基於這份名單,神武五年(1641年)二月初八,下午,申時,陳平安召開了他迴京以來的第二次朝會。
朝會一開始,陳平安坐在龍椅上就開口道:“諸位愛卿,可知朕為何又在申時舉行朝會?”
朝堂上一片靜謐,百官麵麵相覷,無人率先應答。
片刻後,禮部尚書徐階出列,雙手將笏板舉至胸前,恭敬說道:“陛下聖意高深,臣等不敢妄自揣測。還望陛下明示,以解臣等疑惑。”
陳平安微微一笑,目光如炬,緩緩掃過殿下群臣,開口道:“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句話是魏征在勸諫唐太宗李世民要重視民生,善待百姓,因為百姓的支持是政權穩定的基礎。”
“在朕看來,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是人的精力最為充沛,頭腦最為清醒的時刻,既然百姓如此重要,上午頭腦最為清晰的時刻,百官就應該用來處理政務,為百姓做實事。”
“上朝嘛,咱們可以放在下午來,正好可以總結一下每天所忙碌之政務。”
“所以,朕決定了,以後早朝取消,往後的朝會就定在申時好了。”
“當然,若是有緊急事物,朝會還是隨時可以開的,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朝廷諸公們還能說啥?你都把百姓給搬出來了,誰敢反對?
誰要是敢反對,還不得被扣一頂不以百姓為重的帽子?
你是皇帝,愛咋滴就咋滴吧。
餘大成:“陛下聖明。”
隨著餘大成這句“陛下聖明”出口,朝堂上瞬間響起此起彼伏的附和聲,“陛下聖明”的高唿在太和殿內久久迴蕩。
陳平安微微頷首,臉上浮現出一絲滿意的笑容。
“賀愛卿,周愛卿,全國官吏所需俸祿名單不是都統計出來了嗎?你們誰來公布一下?”
.................
他們通過書院這一平台,傳播自己的政治主張,抨擊時政,在社會上形成了廣泛的輿論影響力,使得東林黨的觀點和理念在知識分子群體中迅速傳播。
借助科舉製度,構建輿論“同盟軍”
科舉製度是明代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而文官集團在科舉的各個環節都擁有極大的話語權。
從考試內容的設定,到考官的選派,再到試卷的評判,文官們都發揮著主導作用。
他們將儒家經典中的某些觀點進行闡釋和發揮,引導考生按照自己的思路答題。
通過科舉進入官場的官員,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和地位,自然會與文官集團保持一致,形成一個龐大的利益共同體。
這些官員在任職期間,利用自己的職權和影響力,在各自的轄區內傳播文官集團的輿論觀點,使得文官集團的輿論影響力得以在全國範圍內迅速擴散。
利用奏疏諫言,引導朝堂輿論走向
在朝堂之上,奏疏是文官們表達政治觀點和訴求的重要工具。文官們憑借深厚的文化素養和豐富的政治經驗,精心撰寫奏疏,通過對時事的分析和評論,引導皇帝和其他官員的思想。
他們善於運用儒家經典中的理論和典故,為自己的觀點披上一層神聖的外衣,增強說服力。
同時,文官集團還會通過集體上書的方式,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迫使皇帝接受自己的建議。
在“爭國本”事件中,眾多文官紛紛上疏,力諫皇帝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最終迫使萬曆皇帝妥協。這一事件充分展示了文官集團通過奏疏諫言引導朝堂輿論走向的強大能力。
把控邸報發行,主導官方輿論傳播
邸報是明代官方的新聞傳播媒介,文官集團在邸報的編輯和發行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
他們通過篩選和編輯邸報內容,將有利於自己的信息廣泛傳播,同時對不利於自己的信息進行封鎖或歪曲。
例如,在對邊疆戰事的報道中,文官們會根據自己的政治需要,誇大或縮小戰果,引導社會輿論對局勢的看法。此外,文官們還會在邸報上發表評論文章,對朝政進行點評和分析,引導讀者的思想和行為。
借助民間輿論,擴大輿論影響力。
除了在官方層麵掌控輿論,文官集團還善於借助民間輿論的力量。
他們通過與士紳階層的緊密聯係,將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傳播到民間。
士紳階層在地方社會擁有較高的威望和影響力,他們通過舉辦鄉約、講學等活動,將文官集團的輿論觀點傳遞給普通百姓。
同時,文官們還會利用民間的戲曲、小說等文藝形式,將自己的政治理念和價值觀念融入其中,通過藝術的感染力,潛移默化地影響百姓的思想和行為。
正是通過以上多種方式,明末文官集團成功掌握了輿論的話語權,並將其作為維護自身利益、推行政治主張的重要工具。
陳平安要想對文官集團們動手,自然不可能隻是單純的肉體上的消滅,而是從輿論上,從大義上,徹底掀翻整個文官集團的根基。
《龍國日報》將是陳平安未來對付整個文官集團的輿論陣地。
就好比如今陳平安正在大力宣傳的高薪養廉,通過《龍國日報》這麽一宣傳,全國的老百姓都認為官員,小吏們以後再也不需要去貪汙了。
因為皇帝給他們的待遇已經是夠好了,你們要是再貪汙,還要不要臉了?
大力宣傳高薪養廉,為接下來陳平安要展開的對付士紳階層的行動,奠定了強大的輿論基礎。
..............
明代管理官員俸祿發放的部門主要是戶部。
戶部會根據官員的品級、職位等確定其俸祿標準,並安排相應的發放事宜。
因此,想要統計這次高薪養廉政策,每年需要耗費多少銀兩,其實也很簡單,隻需要根據以往發放俸祿的名單來進行統計即可。
於是,用了十來天的功夫,一份名單新鮮出爐。
基於這份名單,神武五年(1641年)二月初八,下午,申時,陳平安召開了他迴京以來的第二次朝會。
朝會一開始,陳平安坐在龍椅上就開口道:“諸位愛卿,可知朕為何又在申時舉行朝會?”
朝堂上一片靜謐,百官麵麵相覷,無人率先應答。
片刻後,禮部尚書徐階出列,雙手將笏板舉至胸前,恭敬說道:“陛下聖意高深,臣等不敢妄自揣測。還望陛下明示,以解臣等疑惑。”
陳平安微微一笑,目光如炬,緩緩掃過殿下群臣,開口道:“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句話是魏征在勸諫唐太宗李世民要重視民生,善待百姓,因為百姓的支持是政權穩定的基礎。”
“在朕看來,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是人的精力最為充沛,頭腦最為清醒的時刻,既然百姓如此重要,上午頭腦最為清晰的時刻,百官就應該用來處理政務,為百姓做實事。”
“上朝嘛,咱們可以放在下午來,正好可以總結一下每天所忙碌之政務。”
“所以,朕決定了,以後早朝取消,往後的朝會就定在申時好了。”
“當然,若是有緊急事物,朝會還是隨時可以開的,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朝廷諸公們還能說啥?你都把百姓給搬出來了,誰敢反對?
誰要是敢反對,還不得被扣一頂不以百姓為重的帽子?
你是皇帝,愛咋滴就咋滴吧。
餘大成:“陛下聖明。”
隨著餘大成這句“陛下聖明”出口,朝堂上瞬間響起此起彼伏的附和聲,“陛下聖明”的高唿在太和殿內久久迴蕩。
陳平安微微頷首,臉上浮現出一絲滿意的笑容。
“賀愛卿,周愛卿,全國官吏所需俸祿名單不是都統計出來了嗎?你們誰來公布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