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兵命令下達之後,這27.5萬大軍有條不紊的開始往山東集結。


    陳平安這次調兵,基本上都調的是一些原本不是陳家軍的非嫡係軍。


    這些軍隊,你要是不拉著出去打一仗,終歸是少一些歸屬感的。


    這次正好拉著他們出一趟國門,這些人隻要是到了日本,那都是龍國人。


    倭寇對大明朝的影響可是非常深遠的,這些人到了倭國,體驗過在倭國攆著小倭寇打,而且還可以在倭國當大爺的感覺後,這些人就會建立起一種對龍國這個新建王朝的濃濃歸屬感。


    有了這種歸屬感的兵,以後無論是怎麽用,這些兵都是最好用的。


    完成了調兵遣將之後的陳平安,帶著手中僅剩的12萬大軍,離開湖廣,進入南直隸。


    南直隸在明末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經濟方麵


    農業發達:南直隸地處長江中下遊平原和江淮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重要的糧食產區,素有“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


    手工業繁榮:以紡織業為代表,蘇州、鬆江等地是全國的紡織業中心,產品質量精良,遠銷國內外,同時,南京的印刷業、蕪湖的漿染業等也聞名全國。


    商業興盛:揚州、南京、蘇州等城市商業發達,是全國的商業中心之一,商品交易頻繁,商業稅收在國家財政收入中占比頗高。


    文化方麵


    教育資源豐富:南直隸擁有眾多著名學府和書院,如南京國子監是全國最高學府之一,為國家培養了大量人才。


    文化名人輩出:此地文化氛圍濃厚,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思想家等,如施耐庵、吳承恩、董其昌等,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科舉優勢明顯:南直隸在科舉考試中成績斐然,錄取人數眾多,在朝廷中擔任重要官職的官員也多來自此地,對國家政治有著重要影響力。


    政治方麵


    留都所在:南京是明朝的留都,設有一套完整的中央機構,雖然權力不及北京,但在政治上仍具有重要象征意義,是明朝在南方的政治中心。


    戰略要地:南直隸地理位置重要,是拱衛京師的重要屏障,同時也是控製江南地區的關鍵所在,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人口方麵


    南直隸是人口密集地區,人口數量眾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也使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促進了城市的繁榮。


    隻要南直隸再被陳平安給順利拿下,那麽文官集團們的基本盤,也就算是沒了。


    就在陳平安一邊繼續偽裝,跟南直隸的文人士紳集團們虛與委蛇,一邊重新整編著南直隸的軍權的時候,趙大牛和李水生帶領的十一萬大軍正迅速通過海路,花了一天半時間,成功在日本的甲賀郡登陸。


    大軍登陸後,櫻井信夫帶領一萬騎兵,穿越甲賀郡,直奔京都而去。


    明正天皇則是留在大軍之中,打著天皇的名號,隨著十萬大軍,從登陸的甲賀郡沿海開始,一路平推,開始占領整個甲賀郡。


    甲賀郡與京都所在的城山郡相鄰,早晚也是明正天皇需要攻略的目標。


    因此,眾人在討論製定計劃的時候,就做出了騎兵快速奇襲,拿下京都城,大軍則是不著急趕路,一路從甲賀郡平推到京都城下的計劃。


    甲賀地區在令製國時代屬於近江國甲賀郡。


    江戶時代,其行政區劃基本延續了令製國的體係,所以仍被稱為甲賀郡。


    當時的甲賀郡就是現在的滋賀縣南部,是與伊賀流相抗衡的甲賀流忍術的中心。


    甲賀郡是甲賀流忍者的發源地。甲賀忍者早期為京都附近的諸侯,如六角氏等服務,後來臣服於織田信長。


    在織田信長事業輝煌的1572年-1582年間,甲賀依托信長迅速發展。雖然後來因信長之死發展停滯,但在德川幕府時代,甲賀忍者依然能與伊賀忍者分庭抗禮。


    江戶時代,“忍者”這一稱謂正式確立。當時忍者不僅要執行秘密任務,還承擔起江戶城的警衛工作,以及在各藩國維持治安的職責。


    甲賀忍者是德川幕府的忠實走狗,作為甲賀忍者的發源地,明正天皇的名號其實並不怎麽好使,各個忍者家族並不買明正天皇的賬。


    名號不管用,那就隻能用槍炮了,真理隻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麵對這些喜歡偽裝埋伏加偷襲的老鼠忍者們,龍國軍隊的熱成像無人機發揮了強大的作用。


    在熱成像麵前,無論那些所謂的忍者們躲藏的多麽隱秘,都逃不過熱成像的偵查。


    龍國大軍,帶領著明正天皇,一路摧枯拉朽,橫推而過。


    所過之處,所有城池都被龍國軍隊給輕易攻破。


    被打疼了的甲賀郡各大忍者家族們,不得不在龍國軍隊的槍炮下,開始正視明正天皇的權威。


    逐漸的,有一些忍者家族向明正天皇臣服。


    跟隨櫻井信夫的一萬龍國騎兵,從甲賀郡海岸線,一路奔馳,花費了兩天時間,很快就到達了京都城附近。


    此次帶領一萬騎兵發動突襲的是趙大牛手下參謀部裏一名叫做劉浩的參謀。


    這個劉浩,是一名童生出身,一開始是在陳平安帳下效命,因為劉浩平時的表現不錯,被陳平安給發到了趙大牛手下。


    當初趙大牛帶兵深入韃子腹地劫掠,劉浩就作為隨軍參謀,全程參與。


    以後的各種大戰中,劉浩也都親身參與。


    這一次因為陸軍需要兵分兩路,趙大牛需要帶著大軍一路打到京都,奇襲京都城的任務就交給了劉浩。


    京都城外,劉浩帶領五千士卒,隨櫻井信夫從暗道進入了京都城內。


    京都城作為日本名義上的首都,在日本具有重要地位。


    從794年到1868年,京都一直是日本名義上的首都。


    雖然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後,實際政治中心移至江戶,但京都作為天皇所在地,在名義和象征意義上仍是國家首都,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奮鬥的蝸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奮鬥的蝸牛並收藏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