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敲詐李倧
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 作者:奮鬥的蝸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45章 敲詐李倧
隻不過,還沒等李倧開口,陳平安又開口了。
“殿下,還有這是我陳家軍此次出征朝鮮的一應軍械損耗,等明日我軍迴師之時,還請陛下一同給我軍處理結清一下。”
李倧:“......”
朝鮮王一臉的無語,還有軍械損耗?
好吧,大明軍隊在朝鮮的一切開支以及消耗,都得需要朝鮮自己承擔,這都是求援之時就商量好的,朝鮮王也不好意思賴賬。
於是,接過賬單看了一眼,就這麽一眼,李倧的眼珠子瞬間瞪大。
532萬兩白銀。
這尼瑪,啥情況。
《承政院日記》中有上疏文提到,1636年時朝鮮王朝一年的經費大概為40萬石糧食,包括百官廩料、進上貢物、藥材等價以及諸道常用、倭館所結等費用。
明末時期,一兩銀子能夠購買大約五十斤的稻米,一石約為120斤。那麽,40萬石糧食換算成銀兩約為:x120÷50 = 兩銀子。
這就是這個時期朝鮮王朝一年的支出經費,大約100萬兩白銀。
陳平安直接跟朝鮮王要500多萬兩白銀,這可是相當於朝鮮王朝五年多的支出啊,簡直就是在要他老命啊。
李倧:“這...這...這,陳將軍,這會不會太多了?”
陳平安:“殿下,這其實一點都不多,我陳家軍的裝備都是以火器為主,殿下您也是知道的,火器這種東西,打個一兩次大戰下來,基本上都是快要報廢的。”
“這次大戰,我陳家軍一共使用了10萬支火銃,1000多門火炮,一把火銃的造價需要二三十兩銀子,一門火炮的造價更貴,至少需要兩三千兩銀子。”
“再加上大戰之時的彈藥消耗,還有這次為了幫朝鮮趕走韃子,我陳家軍光是陣亡的將士就有七八萬,500多萬兩真不多。”
“殿下,我給殿下把零頭去一下,殿下隻需要給我500萬兩白銀即可。”
李倧:“......”
瑪德,雖然你陳家軍是來了十萬大軍,雖然陳家軍也確實都是人手一杆火銃,但一開始的時候,也就四萬大軍在戰鬥好吧?
再加上後麵兩萬去追擊皇太極的騎兵,算六萬,也才6萬火銃?你哪有臉說十萬?
至於說1000門大炮,他們朝鮮這邊可沒去仔細統計過,具體多少還不是隨便你說的?
最後就是一把火銃,一門大炮值多少錢的事情了。
據說,陳家軍的火銃和大炮確實很厲害,陳平安報的價格朝鮮王也能接受。
當然,接受的前提是他們朝鮮可以從陳家軍手裏買到這些裝備,而且還得是新的。
但尼瑪,你一句大戰之後就報廢了,瑪德,就這一句話,你就讓我買單,你這不就是坑人嗎?
最離譜的是,陳平安竟然還說陣亡了七八萬大明士兵?
這尼瑪,就更離譜了吧?
據李允謙雖說,大明士兵剛來那會兒,夜襲戰基本上都是沒有傷亡的。
第二天的營寨防守戰,具體過程雖然李允謙被看管起來,沒有允許觀戰,但據李允謙的戰後觀察,第一批上岸的四萬大軍,也是沒有太大傷亡的。
後麵北上追趕韃子,先鋒軍也就2萬騎兵。
就這兩萬騎兵,已經是把韃子給趕出去了,後麵的步兵根本就是在打醬油的。
就算那2萬先鋒騎兵全部陣亡了,也湊不出七八萬陣亡士兵來啊!
況且,根據朝鮮帶路黨士兵們傳迴來的消息,陳家軍的那兩萬騎兵根本就沒有多少損失。
好吧,李倧算是明白了,陳平安這就是在明著敲詐啊!
李倧:“這...這...這,陳將軍,這實在是太多了,我朝鮮王朝一年支出也不到百萬兩白銀,500萬兩太多了,可否再少一些,100萬兩如何?”
麵對陳平安的敲詐,李倧知道反駁根本沒用,現在的李倧隻想討價還價一番,希望能少被大明這邊坑一點。
陳平安麵無表情:“殿下要是沒錢的話,那我軍隻好就地自行籌集了!”
李倧:“這...這...這,不可。”
李倧哪裏敢讓陳家軍自行籌集,李倧可是知道,現在朝鮮的不少大城裏都有陳家軍在駐紮的,十萬大軍真要是在朝鮮境內鬧騰起來,那可就是天大的禍亂了。
“陳將軍寬限孤幾日,孤召集群臣,好好商議一番可好?”
陳平安:“一日,最多一日,後日我需要朝鮮王的答複。”
李倧點點頭。
本來是歡天喜地的一場慶功宴,陳平安的一個軍費賬單,把李倧給整得鬱悶不已。
陳平安倒是很開心,雖然按照道德標準來說,陳平安的這個勒索行為,確實是有些不講道義了。
但是吧,國與國之間,從來就不會有什麽道義可言。
這要是講道義的話,老子帶十萬人過來給你幹活,還是打生打死的那種,朝鮮這邊卻隻想著管點吃喝,朝鮮這邊就講道義了?
除了提供糧草,朝鮮這邊壓根就沒提一句給點雇傭費之類的事情。
說白了,朝鮮這邊其實也就是想用最小的代價白嫖大明而已。
真要是算起來,其實還是朝鮮這邊先不講道義在先,陳平安才跟著不講道義的。
對於李倧來說,慶功宴是不歡而散的,李倧迴到寢宮,一夜未眠,天剛蒙蒙亮,他便緊急召集眾臣入宮商議。
大殿之上,李倧將陳平安索要軍費之事告知眾人,群臣頓時炸開了鍋。
老臣樸成武率先出列,滿臉愁容道:“陛下,500萬兩白銀,這簡直是天文數字!我朝鮮百姓本就曆經戰亂,生活困苦,如此巨額賠款,實在難以承受。”
年輕的大臣金尚武也激動地說:“那陳平安分明是趁火打劫,我們怎能任他宰割!”
李允謙:“如今十萬陳家軍在朝鮮這邊駐紮,陳家軍的戰鬥力如何,大家也是看到了的,我們不任人宰割又能如何?”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表達著不滿與擔憂。
...........
隻不過,還沒等李倧開口,陳平安又開口了。
“殿下,還有這是我陳家軍此次出征朝鮮的一應軍械損耗,等明日我軍迴師之時,還請陛下一同給我軍處理結清一下。”
李倧:“......”
朝鮮王一臉的無語,還有軍械損耗?
好吧,大明軍隊在朝鮮的一切開支以及消耗,都得需要朝鮮自己承擔,這都是求援之時就商量好的,朝鮮王也不好意思賴賬。
於是,接過賬單看了一眼,就這麽一眼,李倧的眼珠子瞬間瞪大。
532萬兩白銀。
這尼瑪,啥情況。
《承政院日記》中有上疏文提到,1636年時朝鮮王朝一年的經費大概為40萬石糧食,包括百官廩料、進上貢物、藥材等價以及諸道常用、倭館所結等費用。
明末時期,一兩銀子能夠購買大約五十斤的稻米,一石約為120斤。那麽,40萬石糧食換算成銀兩約為:x120÷50 = 兩銀子。
這就是這個時期朝鮮王朝一年的支出經費,大約100萬兩白銀。
陳平安直接跟朝鮮王要500多萬兩白銀,這可是相當於朝鮮王朝五年多的支出啊,簡直就是在要他老命啊。
李倧:“這...這...這,陳將軍,這會不會太多了?”
陳平安:“殿下,這其實一點都不多,我陳家軍的裝備都是以火器為主,殿下您也是知道的,火器這種東西,打個一兩次大戰下來,基本上都是快要報廢的。”
“這次大戰,我陳家軍一共使用了10萬支火銃,1000多門火炮,一把火銃的造價需要二三十兩銀子,一門火炮的造價更貴,至少需要兩三千兩銀子。”
“再加上大戰之時的彈藥消耗,還有這次為了幫朝鮮趕走韃子,我陳家軍光是陣亡的將士就有七八萬,500多萬兩真不多。”
“殿下,我給殿下把零頭去一下,殿下隻需要給我500萬兩白銀即可。”
李倧:“......”
瑪德,雖然你陳家軍是來了十萬大軍,雖然陳家軍也確實都是人手一杆火銃,但一開始的時候,也就四萬大軍在戰鬥好吧?
再加上後麵兩萬去追擊皇太極的騎兵,算六萬,也才6萬火銃?你哪有臉說十萬?
至於說1000門大炮,他們朝鮮這邊可沒去仔細統計過,具體多少還不是隨便你說的?
最後就是一把火銃,一門大炮值多少錢的事情了。
據說,陳家軍的火銃和大炮確實很厲害,陳平安報的價格朝鮮王也能接受。
當然,接受的前提是他們朝鮮可以從陳家軍手裏買到這些裝備,而且還得是新的。
但尼瑪,你一句大戰之後就報廢了,瑪德,就這一句話,你就讓我買單,你這不就是坑人嗎?
最離譜的是,陳平安竟然還說陣亡了七八萬大明士兵?
這尼瑪,就更離譜了吧?
據李允謙雖說,大明士兵剛來那會兒,夜襲戰基本上都是沒有傷亡的。
第二天的營寨防守戰,具體過程雖然李允謙被看管起來,沒有允許觀戰,但據李允謙的戰後觀察,第一批上岸的四萬大軍,也是沒有太大傷亡的。
後麵北上追趕韃子,先鋒軍也就2萬騎兵。
就這兩萬騎兵,已經是把韃子給趕出去了,後麵的步兵根本就是在打醬油的。
就算那2萬先鋒騎兵全部陣亡了,也湊不出七八萬陣亡士兵來啊!
況且,根據朝鮮帶路黨士兵們傳迴來的消息,陳家軍的那兩萬騎兵根本就沒有多少損失。
好吧,李倧算是明白了,陳平安這就是在明著敲詐啊!
李倧:“這...這...這,陳將軍,這實在是太多了,我朝鮮王朝一年支出也不到百萬兩白銀,500萬兩太多了,可否再少一些,100萬兩如何?”
麵對陳平安的敲詐,李倧知道反駁根本沒用,現在的李倧隻想討價還價一番,希望能少被大明這邊坑一點。
陳平安麵無表情:“殿下要是沒錢的話,那我軍隻好就地自行籌集了!”
李倧:“這...這...這,不可。”
李倧哪裏敢讓陳家軍自行籌集,李倧可是知道,現在朝鮮的不少大城裏都有陳家軍在駐紮的,十萬大軍真要是在朝鮮境內鬧騰起來,那可就是天大的禍亂了。
“陳將軍寬限孤幾日,孤召集群臣,好好商議一番可好?”
陳平安:“一日,最多一日,後日我需要朝鮮王的答複。”
李倧點點頭。
本來是歡天喜地的一場慶功宴,陳平安的一個軍費賬單,把李倧給整得鬱悶不已。
陳平安倒是很開心,雖然按照道德標準來說,陳平安的這個勒索行為,確實是有些不講道義了。
但是吧,國與國之間,從來就不會有什麽道義可言。
這要是講道義的話,老子帶十萬人過來給你幹活,還是打生打死的那種,朝鮮這邊卻隻想著管點吃喝,朝鮮這邊就講道義了?
除了提供糧草,朝鮮這邊壓根就沒提一句給點雇傭費之類的事情。
說白了,朝鮮這邊其實也就是想用最小的代價白嫖大明而已。
真要是算起來,其實還是朝鮮這邊先不講道義在先,陳平安才跟著不講道義的。
對於李倧來說,慶功宴是不歡而散的,李倧迴到寢宮,一夜未眠,天剛蒙蒙亮,他便緊急召集眾臣入宮商議。
大殿之上,李倧將陳平安索要軍費之事告知眾人,群臣頓時炸開了鍋。
老臣樸成武率先出列,滿臉愁容道:“陛下,500萬兩白銀,這簡直是天文數字!我朝鮮百姓本就曆經戰亂,生活困苦,如此巨額賠款,實在難以承受。”
年輕的大臣金尚武也激動地說:“那陳平安分明是趁火打劫,我們怎能任他宰割!”
李允謙:“如今十萬陳家軍在朝鮮這邊駐紮,陳家軍的戰鬥力如何,大家也是看到了的,我們不任人宰割又能如何?”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表達著不滿與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