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了無畏旗艦之後,艦隊繼續航行。


    這一次一共建造了五艘無畏旗艦,黎信和高冰彥各帶走一艘。


    接著,黎信安排了一艘前往艾哈邁德戰鬥群支援。


    有了這一艘無畏旗艦,艾哈邁德在應對坦尼帝國的威脅的時候,也能更加得心應手。


    另外的兩艘,則被黎信安排去支援納爾博星堡的翁華。


    艦船分配完畢之後,黎信和高冰彥繼續朝著星圖中所記載的生命星球所在的星係前進著。


    他們來的時候,從貫索四的防線來這邊,中途有通過一個天然蟲洞,這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這個蟲洞位於一個資源星係之內,黎信先是安排了一艘高速艦船前往查看,看看這裏的亞空間風暴是否散去。


    接著,艦隊的主力才向著已經沒有風暴的位置前進。


    ……


    斯圖五星係。


    這是一個擁有一顆恆星,以及十三顆行星的星係。


    在星係內的第七顆行星,這裏是一顆生命星球。


    從星球的大小來看,要比銀河防務集團的首都聯合要小上一圈。


    亞空間風暴,已經在一年多以前,從這裏慢慢的消散。


    斯圖行星之上,這裏生活著數量眾多的人類。


    行星之上,被分為了數十個勢力和國家,他們之間的領土犬牙交錯。


    這種局勢形成的主要原因,和最初的開拓者是脫不開關係的。


    人類開拓行星的工作,比如藍圖生物科技,羅德動力,或者是其他什麽勢力。


    他們會將已經發現的生命星球列為殖民星,隨後招募人手,降落行星進行開拓任務。


    當前哨基地完成之後,會運送大約上千萬的人口抵達這個行星進行正式的開拓任務。


    宇宙之中,星係很多,能夠適宜人類,或者改造之後,適宜人類生存的行星,也有很多。


    在這種開拓行星的時候,大家信奉的都是野蠻開拓,誰發現,誰建立了殖民地,誰建立了開拓基地,最終運送來大批的殖民者,這個星球就是誰的。


    所以有些時候,一個行星上,甚至擁有不止一個統治者。


    如果兩方勢力的殖民進度差不多,到最後的話,要麽就是會合作開發行星。


    要麽就是進行置換,將這個行星的所有權,與其他有爭論的行星所有權進行置換。


    所以,在越靠外的殖民星,他們之間的所屬權關係就越混亂。


    一個生命星球,往往可能會有三四個勢力宣稱對其有所有權。


    而越往人類星域的內部前進,這裏的行星所有權就越確定。


    因為這些已經開發完畢的星球,都已經是經過了置換的,所有權確定了下來。


    一個勢力的大多數星球,都會在臨近的位置,方便經營,統治,以及征稅和作戰。


    但是在外圍,這種所有權混亂是常有的事情。


    每一顆生命星球,能不能改造成功,能不能殖民成功,都是未知數。


    開發,殖民一個生命星球,周期是很漫長的。


    這就像藍星時代進行創業,開一個初創公司一般。


    行星就是這個初創公司,每一批的開拓者的前哨基地,都是這個公司的桌椅板凳。


    每一次運輸來的殖民者,都是投資公司對這個初創公司進行融資。


    當一個生命星球最終開發完畢,擁有數億的人口,並且開始對外產出資源的時候。


    就是這個公司上市的時候。


    而這個時候,也是一些諸如藍圖,羅德動力這些大企業,將這些行星的最終所有權確定下來的時候。


    如果這個星球,靠近羅德動力的勢力範圍,那麽他們就擁有優先的競價權。


    付出各種驚人數字的資源和代價之後,將這個星球所有的股份收到手中,徹底的統治這個星球。


    這樣的操作,也就導致了行星之上擁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勢力在進行開拓。


    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一些投機客,他們借助著這次的開拓行星,想要翻身。


    行星在開拓的初期,這裏危機四伏,但是也遍地都是機會。


    隻要來的夠早,獲得的利益也就更大。


    一個開發完畢之後的行星,至少有一半的高層,是來自於最初的行星開拓者。


    其他沒有當成高層的開拓者,也會在行星開發的過程中,賺的盆滿缽滿。


    往往可以奠定一個在行星上,屬於富人的階級。


    而這是原本順利的情況下。


    當亞空間風暴席卷這片星域之後,情況就大有不同。


    行星之上,眾多的開拓者沒有了頭頂上的領導。


    他們隻能夠依靠自己。


    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


    漫長的時間過去,一個行星之上的數個大的開拓勢力,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分裂為十幾個,甚至幾十個。


    可能是內訌,可能是外力因素。


    一些原本就有幾十個大中小型的行星開拓者的行星,這下子就變得更加的混亂了。


    人口會在漫長的歲月之中繁衍生息,數量會不斷的增加。


    有些開拓勢力消失在了歲月長河之中。


    有些大的勢力跌入塵埃。


    有些小的勢力,反而憑借著運氣與實力,最終成為一個星球上某個國家和勢力的統治者。


    斯圖行星就是一個這樣的生命星球。


    行星上的國家和勢力很多,數百年的時間裏,人口繁衍了很多。


    有些開拓勢力被吞並,有些開拓勢力變得更加強大。


    有人的地方就有衝突,這點在任何地方都是這樣。


    行星開拓者之中,大多數也都不是什麽和善的人,敢於離開原本生存的母星,前往數十光年,甚至數百光年之外的星球開拓。


    這不下於站在母星時代,第一批航海的殖民者的冒險程度。


    這種人互相之間起衝突可再正常不過了。


    他們建立的勢力,國家,也會繼承這樣的風格。


    斯圖行星上,有曆史記載的,至少已經進行了三次席卷全球的大型戰爭。


    中小型的戰爭,更是在近一百年的時間裏,從來沒有中斷過。


    這也導致了這個星球的人口,始終沒有突破過二十億。


    要知道這個星球的生存環境,可是要比貫索四要強得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開機甲到星海艦隊,我統禦群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帝國具裝騎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帝國具裝騎兵並收藏從開機甲到星海艦隊,我統禦群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