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文自行帶人查訪去了。
不過,李部童沒有告訴他另外一條辦案思路。
因為這條思路,牽涉到太子。
據太子迴憶說,當年,槐花巷葉娘子的家裏,有兩個人會常年待在府上。
一個是葉娘子的貼身女使,葉娘子叫她海棠。
另外一個是廚娘,喚作孫春娘。
大火之後,太子找人查訪了當時的廢墟,並沒有發現多餘的屍體。
因此,或許這兩個人還幸存於世。或許他們會知道一些什麽內情。
多年來,太子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他一直不願意再想起關於葉娘子的往事,因此也並沒有主動去找過這兩個人的下落。
有了這些線索,比起大海撈針來,似乎是事半功倍。
因此,真金的任務是沿著這兩條線索查下去,不過前提是,一切保密。
孫春娘年紀不小了,不過在太子的印象中,她依然堪稱是汴梁一流的廚娘。
趙桓吃多了宮內的千珍百味,但覺得什麽佳肴都比不過孫春娘的麵。
平日裏葉舒黎比較忙,忙著東跑西跑出入場合展示茶藝,都是孫春娘負責她的飯食。
孫春娘擅長麵食,如羊肉燴麵,麵湯用羊骨高湯煮製而成,之後熬上薄薄的麵片,出鍋之後撒上羊肉片與黃花菜,香氣四溢。
羊肉最是暖身,寒冬臘月裏,一碗下肚,通體生暖。
除此之外還有水麵,剛煮好的麵用清涼的井水過一下,麵條變得筋道可口,之後用蒜齏、芝麻醬佐食,美味可口。尤其是炎熱的夏天,這樣一碗麵吃下去,涼快又飽肚。
到了春天,收集各類新鮮的野菜青菜,孫春娘又可以做上一碗素菜臊子麵。
總之,一年四季,簡單的麵食在孫春娘的手下可以變出無數花樣。
至於海棠,太子倒是了解並不多。
汴梁居,大不易。真金分析,孫春娘如今若是還在汴梁,那麽或許還是在做廚娘,畢竟手藝傍身,混口飯吃起碼比轉行要容易得多吧。
開封府的百姓名錄上,發現了兩個叫孫春娘的人。
不過一個方才八歲,另一個年方十八,汴梁大火時,一個沒出生,一個還在玩磨喝樂的年紀,明顯是牛頭不對馬嘴。
孫春娘興許已經改名換姓,但就算如此,恐怕也會在鄰裏間留下痕跡。
要尋一個廚娘,照例沒有好的辦法,隻有挨個打探。
望火樓之上,可以了望全城。
張擇端很快吩咐下去,各處望火樓士兵負責勘察記錄各自區域的大小腳店酒樓。
之後由救火營的士兵一一探查。
另一邊,還要打聽一個叫海棠的娘子,如今應該是二十五歲左右的年紀,興許已經嫁了出去。
不過兩天下來,沒有任何線索。
真金腿都跑細了,肚子每天餓得咕咕叫,來不及吃上口熱飯。
他幾次路過家門口,便是遠遠望了一眼,也沒來得及和娘親妹妹見上一麵。
這天,真金又路過家門口,正看見了娘親,水柳娘子此時提了一桶鹵梅水,正準備出門。
“兒啊,你去哪裏?”
“娘,你要去哪裏?不是說不再去賣鹵梅水了嗎?”真金驚詫道。
自從真金做了潛火軍指揮官,薪餉又漲了不少,他再三勸了娘親,讓她不要再出去賣鹵梅水了,好好修養身體,以免累到了腿,腿傷再發,娘親答應了。
可誰知她又悄悄出去賣水。
真金歎道:“說了不去賣了,就不去賣了。娘啊,你要聽話才好。”
水柳娘子被抓了個現形,又道:“好好好,聽話聽話。”
真金扶著娘親迴了院子坐下,之後又提著那桶鹵梅水出去,對張擇端說道:“張大哥,把這些鹵梅水分與兄弟們喝了,正好忙活了半天。”
正午頭上,太陽很毒,一碗鹵梅水,正好解渴又解乏。
親隨的潛火兵們喝了之後,不禁交口稱讚。
“真是清涼啊。”
“指揮使,太夫人的手藝當真是汴梁一絕啊,我看不做神仙逍遙,也要下凡喝上這一晚鹵梅水。”包三將又道,他的額頭上滿是汗珠。
遠二郎又道:“好喝,我還要再喝一碗。”
於是遠二郎便又纏著水柳娘子又討了一碗來喝。
水柳娘子看兒子與屬下們奔波勞累,二話不說,連忙又去後廚忙活了。
等到一萬鹵梅水喝完,水柳娘子已經把麵下鍋了。
“還沒吃飯吧,你們這些後生先填飽肚子,再去當差不遲。”盡管大家紛紛客套勸阻,水柳娘子還是把麵做好了。
看著娘親做麵,真金反倒是有些想念環餅了。
不知道他一個人在城外過得怎麽樣?
他一直替幹爹張頭守孝,自從張頭去世,真金還沒有見過環餅。
不過,環餅來看望了一次水柳娘子,還帶來了一些新鮮的瓜果,這都是環餅親自種下的。
水柳娘子說道:“環餅這孩子靈了,能養活自己了。”
傷感之餘,真金隻能大口地吃麵,掩蓋悲傷。
等到一人一碗端了過來,真金突然發現這麵十分新奇,吃上一口,清爽特異。
真金又嚐了嚐,麵裏分明是加了蒜和芝麻醬。
“這麵好像是很熟悉……”
“是孫春娘的手藝,水麵。”遠二郎這時接茬道。
“沒錯,是水麵。”
真金又問娘親:“這麵是不是叫水麵?哪裏學來的,怎麽之前沒見你做過。”
“水麵?這個名字聽著好生奇怪,我不知道。我隻聽說四娘管這麵叫做水飯。”
“四娘?四娘是誰。”真金忙問道,問完之後他又特別收斂了一下驚訝的表情,以免讓娘親擔心。
“四娘便是在橋頭賣水飯的娘子,我在橋頭賣鹵梅水,時常能夠碰到她,她是個善心的人啊。”水柳娘子又道。
水飯,原來水麵也可以叫水飯。
真金恍然大悟。
至於娘親所說的橋頭,應該是太平橋。
不過,李部童沒有告訴他另外一條辦案思路。
因為這條思路,牽涉到太子。
據太子迴憶說,當年,槐花巷葉娘子的家裏,有兩個人會常年待在府上。
一個是葉娘子的貼身女使,葉娘子叫她海棠。
另外一個是廚娘,喚作孫春娘。
大火之後,太子找人查訪了當時的廢墟,並沒有發現多餘的屍體。
因此,或許這兩個人還幸存於世。或許他們會知道一些什麽內情。
多年來,太子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他一直不願意再想起關於葉娘子的往事,因此也並沒有主動去找過這兩個人的下落。
有了這些線索,比起大海撈針來,似乎是事半功倍。
因此,真金的任務是沿著這兩條線索查下去,不過前提是,一切保密。
孫春娘年紀不小了,不過在太子的印象中,她依然堪稱是汴梁一流的廚娘。
趙桓吃多了宮內的千珍百味,但覺得什麽佳肴都比不過孫春娘的麵。
平日裏葉舒黎比較忙,忙著東跑西跑出入場合展示茶藝,都是孫春娘負責她的飯食。
孫春娘擅長麵食,如羊肉燴麵,麵湯用羊骨高湯煮製而成,之後熬上薄薄的麵片,出鍋之後撒上羊肉片與黃花菜,香氣四溢。
羊肉最是暖身,寒冬臘月裏,一碗下肚,通體生暖。
除此之外還有水麵,剛煮好的麵用清涼的井水過一下,麵條變得筋道可口,之後用蒜齏、芝麻醬佐食,美味可口。尤其是炎熱的夏天,這樣一碗麵吃下去,涼快又飽肚。
到了春天,收集各類新鮮的野菜青菜,孫春娘又可以做上一碗素菜臊子麵。
總之,一年四季,簡單的麵食在孫春娘的手下可以變出無數花樣。
至於海棠,太子倒是了解並不多。
汴梁居,大不易。真金分析,孫春娘如今若是還在汴梁,那麽或許還是在做廚娘,畢竟手藝傍身,混口飯吃起碼比轉行要容易得多吧。
開封府的百姓名錄上,發現了兩個叫孫春娘的人。
不過一個方才八歲,另一個年方十八,汴梁大火時,一個沒出生,一個還在玩磨喝樂的年紀,明顯是牛頭不對馬嘴。
孫春娘興許已經改名換姓,但就算如此,恐怕也會在鄰裏間留下痕跡。
要尋一個廚娘,照例沒有好的辦法,隻有挨個打探。
望火樓之上,可以了望全城。
張擇端很快吩咐下去,各處望火樓士兵負責勘察記錄各自區域的大小腳店酒樓。
之後由救火營的士兵一一探查。
另一邊,還要打聽一個叫海棠的娘子,如今應該是二十五歲左右的年紀,興許已經嫁了出去。
不過兩天下來,沒有任何線索。
真金腿都跑細了,肚子每天餓得咕咕叫,來不及吃上口熱飯。
他幾次路過家門口,便是遠遠望了一眼,也沒來得及和娘親妹妹見上一麵。
這天,真金又路過家門口,正看見了娘親,水柳娘子此時提了一桶鹵梅水,正準備出門。
“兒啊,你去哪裏?”
“娘,你要去哪裏?不是說不再去賣鹵梅水了嗎?”真金驚詫道。
自從真金做了潛火軍指揮官,薪餉又漲了不少,他再三勸了娘親,讓她不要再出去賣鹵梅水了,好好修養身體,以免累到了腿,腿傷再發,娘親答應了。
可誰知她又悄悄出去賣水。
真金歎道:“說了不去賣了,就不去賣了。娘啊,你要聽話才好。”
水柳娘子被抓了個現形,又道:“好好好,聽話聽話。”
真金扶著娘親迴了院子坐下,之後又提著那桶鹵梅水出去,對張擇端說道:“張大哥,把這些鹵梅水分與兄弟們喝了,正好忙活了半天。”
正午頭上,太陽很毒,一碗鹵梅水,正好解渴又解乏。
親隨的潛火兵們喝了之後,不禁交口稱讚。
“真是清涼啊。”
“指揮使,太夫人的手藝當真是汴梁一絕啊,我看不做神仙逍遙,也要下凡喝上這一晚鹵梅水。”包三將又道,他的額頭上滿是汗珠。
遠二郎又道:“好喝,我還要再喝一碗。”
於是遠二郎便又纏著水柳娘子又討了一碗來喝。
水柳娘子看兒子與屬下們奔波勞累,二話不說,連忙又去後廚忙活了。
等到一萬鹵梅水喝完,水柳娘子已經把麵下鍋了。
“還沒吃飯吧,你們這些後生先填飽肚子,再去當差不遲。”盡管大家紛紛客套勸阻,水柳娘子還是把麵做好了。
看著娘親做麵,真金反倒是有些想念環餅了。
不知道他一個人在城外過得怎麽樣?
他一直替幹爹張頭守孝,自從張頭去世,真金還沒有見過環餅。
不過,環餅來看望了一次水柳娘子,還帶來了一些新鮮的瓜果,這都是環餅親自種下的。
水柳娘子說道:“環餅這孩子靈了,能養活自己了。”
傷感之餘,真金隻能大口地吃麵,掩蓋悲傷。
等到一人一碗端了過來,真金突然發現這麵十分新奇,吃上一口,清爽特異。
真金又嚐了嚐,麵裏分明是加了蒜和芝麻醬。
“這麵好像是很熟悉……”
“是孫春娘的手藝,水麵。”遠二郎這時接茬道。
“沒錯,是水麵。”
真金又問娘親:“這麵是不是叫水麵?哪裏學來的,怎麽之前沒見你做過。”
“水麵?這個名字聽著好生奇怪,我不知道。我隻聽說四娘管這麵叫做水飯。”
“四娘?四娘是誰。”真金忙問道,問完之後他又特別收斂了一下驚訝的表情,以免讓娘親擔心。
“四娘便是在橋頭賣水飯的娘子,我在橋頭賣鹵梅水,時常能夠碰到她,她是個善心的人啊。”水柳娘子又道。
水飯,原來水麵也可以叫水飯。
真金恍然大悟。
至於娘親所說的橋頭,應該是太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