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指著圓形物調侃道:“這是什麽?看起來像個乒乓球拍。


    難道古人早在秦朝就發明乒乓球了?”


    我製止了他,並暗示這件物品肯定有其他意義。


    阿強摸了摸圓形物,“我覺得這是麵銅鏡。


    雖然已經鏽跡斑斑、不夠平滑,但這的確是銅鏡。”


    說著,他用手電照亮銅鏡與燈奴臉龐交界處。


    我們都一愣:燈奴的臉是空白的,而在銅鏡上,卻刻著一張笑臉,詭異得讓人汗毛直立。


    阿強大聲問道,“你們來看!這個……”


    我們湊過去,隻見鏡中的笑臉與無麵燈奴構成的場景讓人無法理解。


    顯然這些物品有著深層的文化背景,但目前我們無從得知。


    “這些都不像是秦朝墓裏的物件。”


    阿強指了指燈奴的服飾,“這裏的衣飾更符合胡服特點,造型也是胡人風格。


    還有這種沒麵孔的形象也不像中原文化。”


    我若有所思地迴答:“所以你是說,這可能是被胡族占據的墓?”


    阿強搖搖頭,“這隻是猜測,沒有十足把握。”


    李華又問道:“那您是說秦朝皇陵最後被北方遊牧民族侵占了?”


    “隻是我的一種假設。


    我曾在蒙古邊境見過類似的雕像。


    它們有的缺失耳朵,唯一的大石像有大耳朵。


    傳說那是崇拜闊耳神的結果。


    為了表達對闊耳神的敬畏,所有陪葬塑像都沒有耳朵。


    這裏無麵的燈奴或許也象征了某種信仰。”


    聽完,我開始懷疑這些沒有五官的人像究竟代表了什麽信仰。


    如果按照闊耳神的邏輯,這些人造像應該意味著某種超自然現象?


    正當我陷入沉思時,李華一聲低唿,“咦,這地上什麽東西!”


    我低下頭,看見地上散落著一些碎骨。


    “這些是什麽骨頭?是人類嗎?”


    趙成拿起來一塊仔細端詳,不確定地說:“不知道。


    至少是大型動物。”


    李華翻看著地上的骨頭,“或許是祭祀遺物?古墓常常會有供奉室。”


    我點頭同意,轉頭看文遠的目光有些不安。


    文遠皺眉的樣子讓我的心懸了起來。


    輕聲詢問阿強,“發現了什麽不對勁的嗎?”


    阿強低聲叮囑我們緊跟他行動,留意四周動靜。


    趙成和我也隨之緊張起來,緊跟著二叔的步伐。


    文遠和趙成繼續警戒地張望四周。


    走到第二個石柱和另一個燈奴旁時,我們仍感心悸。


    為了盡快到達中心,我們加快步伐。


    希望在那裏能找到些解釋和答案。


    我們都陷入了困惑,步伐也因此停頓下來。


    我們好像穿過了這龐大墓室的 ** ,但一切顯得過於簡單:僅有一些石柱和照明用的小人偶,別無他物。


    這不合情理。


    我們在柱子周圍仔細尋找,在地麵上發現了更多的碎骨。


    我再次打亮手電,觀察那些雕刻著圖案的石柱。


    我覺得這些雕刻有些詭異——似乎想傳達某種信息,可又捉摸不透,這種似曾相識卻又道不明的感覺讓人心生煩躁。


    “難道是我們的路徑走錯了?”


    大叔嘀咕道。


    我們改變了方向繼續前行。


    然而,再次抵達墓牆邊緣時,發現還是毫無新的線索。


    小明不解地說:“這座墓真的是一直空置嗎?它並非被敵對部落占據,就像大叔所說那樣?”


    我搖了搖頭:“不管怎樣,秦王給扶蘇修造陵寢時肯定不會使用帶有遊牧民族風格的小型雕像!這是個荒唐的說法。”


    小明指著雕像說:“荒唐的事物現在活生生呈現在麵前,你怎麽解釋?”


    這讓人無所適從的情景令我愈加暴躁;麵對他無禮的態度,我不由得生氣起來。


    我對他說:“既然它們出現在此地,則說明剛才大叔分析正確,扶蘇死後確實可能被北方族群占用。


    畢竟他曾率兵抵禦他們。”


    小明反駁道:“就算被匈奴所占也該留下物品呀!他們怎麽可能連個罐壇都找不到呢?這不是胡說八道麽?”


    我也火了,“誰知道呢?也許他們是盜墓賊。”


    “那更不合理啊!”


    小明爭執說。


    “為什麽他們會在此放置一些燈具?難道來盜寶還要放幾盞油燈示好麽?”


    我怒極反問:“你罵誰呢!你自己問問自己。”


    見形勢升級,陳成介入平息:“別吵啦,大家都不好過。”


    大家望向經驗豐富的叔叔和學者老劉,希望他們的指示。


    劉老師沉思不語,隻是專心研究周圍狀況;而大叔迴答我們的疑問前先嚴厲指責幾句。


    “怎麽?都鬥累了?”


    叔父掃視一眼,“吵鬧能解決問題嗎?”


    我低頭不語,他也批評小明一番,並且命令我們要用心思考而不是爭論。


    最後陳成發表意見稱這個地方可能存在設計導致情緒變化的現象,並指出了九個支柱的位置不同尋常的問題。


    我恍然悟出:原來是因為柱子與牆壁間存在角度,從而造成誤導的錯覺——我們以為在直行卻偏離原定軌道。


    實驗心理學中就描述了相似的情況,當環境改變人的參照對象便會導致感知失誤和負麵情緒增加。


    我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元宵終於點了點頭,笑著迴應道: “我才不像你說的心理承受力差”。


    我說,“別狡辯了!”


    為了不再受到誤導的影響,我們轉而依據指南針和羅盤來定位自己的路線。


    可是盡管如此找到的中心處依舊一無所獲,這一現象讓人十分失望。


    元宵質問道:難道是指南針也失靈了麽?


    就在這刻老文突然看向頂部並照射了一番然後大聲喊道,“東西在這裏!”


    我們仰頭看去:上方吊掛著一個裝飾華麗的鼎、平台以及石碑。


    眼前的景象令人震驚——原本那些古怪事物已讓人匪夷所思,但這迴卻是將核心物件掛到天花板上更是超乎想象,宛如懸空般神秘。


    大家紛紛議論是否要上去查看。


    二叔迴應道:“這樣異常的事必須去看看”


    ,於是安排了一個計劃利用攀爬器具接近上麵的東西。


    二叔指著高台上的物件說:“這是祭壇常見的組合:石碑紀念功德;銅鼎用於供奉食物,象征永恆的生命力量,以及雲紋裝飾平台以顯示高貴身份。”


    但結合墓內奇怪元素——特別是異域裝扮塑像來看,此處的確非一般漢地古製。


    身旁的文某開口道:“感覺這些建築經過後期調整才形成了現在的奇特結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我無敵,誰都別惹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餘雁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餘雁娜並收藏四合院,我無敵,誰都別惹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