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沒注意到章邯所說雙馬趕路的細節,隻是點了點頭:“馮劫、公子嬰留下,其他諸卿可按剛才所議即刻著手進行。召衛尉卿入殿。”
董翳進來後,胡亥要他們三個人在郎中軍、衛尉和中尉軍中盡速選拔劍手三百到五百人,另再選拔熟悉市井並具近身搏擊力的人員五十至一百人,要求三代老秦人絕對忠誠,以替代準備從郎中軍調出、去關中各郡縣以及築關刑徒中進行兵訓的軍郎。由於中尉司馬欣在藍田大營,趕不及參加朝議,讓馮劫代轉詔命。
這一通折騰,時間已到申正二刻了(16點半)。胡亥捶了捶自己的小腰兒,命內侍傳膳,同時賜晚食與側殿中尚待傳召的頓弱、姚賈。
頓弱、姚賈搞不清小皇帝單獨並最後召見他們的用意,尤其是姚賈,從廷尉轉為典客,更有點摸不著頭腦。適才側殿中候召的人多,也不好說什麽。等就剩兩人時,才簡單的交換了一下意見。雖然已經有個模糊的思路,但是也不是,兩人也不確定。
到底皇帝想讓他們做什麽呢?
頓弱和姚賈進殿時,胡亥吃飽了正在殿內遛彎兒。看到他們進來施禮,抬手讓他們落座,把殿內宮人和內侍除韓談之外的都轟了出去,然後自己繼續轉著圈的溜達著。
頓弱和姚賈的目光追隨著轉圈的胡亥,一會自己都覺得要頭暈了。姚賈首先忍不住叫了一聲,“陛下……”
“嗯……”胡亥停止亂轉,站定轉身,笑吟吟的看著姚賈:“姚賈,你大概不明白我讓你轉任典客的意思吧?”
“臣魯鈍。典客負責諸侯和番外部族首領相關事宜,臣不知陛下需要臣做些什麽。”
胡亥向前走了兩步,“卿等二人,在先皇帝一統天下時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你們的作用並不止是遊說六國助先皇父謀國,想要遊說,也需要知曉各國的情況並且順勢而為,就是所謂的用間。我之所以最後召見爾等,實是因為卿二人皆為用間之高手。”
頓弱和姚賈互相對望了一眼,剛才的模糊思路似乎猜準了。
“那麽二卿,誰能給我說說用間的方法呢?”
“陛下,”姚賈說,“用間之道,不一而足,孫子兵法用間篇,所列舉的就有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五種。因間是利用敵國鄉裏的普通人做間諜,又稱作鄉間。內間則是收買敵國的官吏做間諜。而反間,或是直接收買對方細作,或是知道對方細作後向其傳遞假消息,利用其為我效力。死間則是指故意散布虛假消息給我方細作然後告知敵方,一旦對方發覺上當我方細作必死,因而稱作死間。反過來生間就是細作能夠安然返迴帶迴消息的細作。無論哪種,都必須先由我方布設細作到對方領地,才能因勢而發展。”
“陛下,”姚賈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當下大秦的敵方,應該隻有北疆的匈奴、月氏、東胡等外族,草原遊牧,用間極難,我方細作與夷族人差異甚大,很易暴露,所以也很難進行。”
“哦?”胡亥看著姚賈,“卿不認為山東如果作亂,是很需要用間嗎?”
“陛下,臣大膽。臣以為,陛下過於謹慎。以我大秦橫掃天下的雄威,山東宵小作亂似無需太過擔憂。先皇帝當年兵鋒所向,無不披靡。雖然天下一統已有十年,但大秦悍卒北逐胡虜,南掃百越,戰力不減。陛下才又未雨綢繆備兵整訓,以解兵力不足之憂,山東六國,疥癬之患也。”
“嗯~~~~~~”,胡亥慢慢的又踱了幾步,“剛才太尉劫和少府邯,也都說過類似卿言之意。看來,大臣當中,持卿等想法的人,應該還有很多。頓弱,你的看法呢?”
“陛下,臣與廷尉….哦,是典客,的看法略有不同。”頓弱看了一眼姚賈,“臣雖深信我大秦的虎狼之軍,但臣認為,必要的防備還是很有必要的,應該選出一些精幹之人,現在就派往山東,想辦法落地生根,然後滲入六國遺族中。即使亂局很快即為我掃平,這些耳目也可留作日後禦史府暗中考察郡縣官員之用。”
“禦史大夫之論,乃長久之謀。”胡亥向丹陛走過去,“我在考慮山東亂起時不進行持久的強力鎮壓,原因一是現在山東已如架好了柴薪的銅鼎,一個火花就會沸燃,且為全麵沸燃。無論我大秦有多少軍隊,必將疲於奔命。老秦士卒也是人,也會疲累。既然山東可能全麵陷入亂局,不妨就讓他亂一陣子,虛浮的柴薪燒盡,還在頑強燃燒的巨木就露出來了。”
胡亥站到丹陛上迴過身:“不過話題帶遠了,還是繼續說迴來。剛才說對外部用間,現在你們說說,如何防範對方用間?我覺得如果六國遺族想要興風做浪,必早有禍亂之心,在關中暗設耳目。一旦亂起,將朝堂的言論、決定、軍力調動、帶兵將帥、關中兵力配備等,通報亂匪,使我等平亂增加變數。”
姚賈迴答道:“伏埋關中的耳目,可由幾等人組成。先皇帝遷天下富戶於鹹陽,山東富戶必有腹誹者,也會有與六國遺族關係親密者,此一等人。山東士子,遊曆天下,其中也不乏對大秦律政不滿者,此又一等人,此等人中是否包含朝堂博士,臣不敢妄言。六國遺族借助商賈在關中設點,監視並與山東聯絡,也是一等人。”
“那麽,如何能夠把關中的耳目挖出來?”
“這個需要很大的人力。先要在戶籍中排查先皇帝遷入鹹陽富戶,有多少人時常前往山東,或有多少人常有山東來人相訪。另還要檢查城門登記和客棧登記,有多少士子經常往來關中。更重要也更麻煩的,是要對最具嫌疑的人員進行長期監視。”姚賈答道。
“典客所議戶籍查核和登記查勘均善,”頓弱說,“但設專人進行廣泛監視,則人力耗費甚為巨大。臣有一議,即利用城狐社鼠、雞鳴狗盜、市井之徒,這些人終日遊走市井之間,消息甚廣。隻是這些遊民名聲不佳,陛下……”
“又不是我用,不會與我有礙,”胡亥似笑非笑的看著兩人,“這些都是你們兩位的事情了。”
“姚賈,”胡亥不再踱步,走迴禦案後正襟危坐,“任你為典客,並不與外番部族事務相關,相反,西南部族事務我準備繼續由巴瀾執掌,並任其為巴郡郡守假郡尉(假,臨時兼任)。因此明裏你負責典客所屬事務……”
“暗裏”,胡亥稍稍放低聲音說,“我要你立即著手,在山東各郡縣布置細作。按我目前的推斷,山東在一兩個月內,很可能生亂!一旦亂起,六國遺族定然興風作浪,所以,你的時間並不多。”
“如此,”頓弱說,“臣可舉一人,能協助姚賈。”
“哦?卿欲舉何人?”胡亥轉臉望著頓弱。
“臣舉之人名王敖,乃先皇帝時,國尉繚的門生。”
“尉繚尚在人世否?”胡亥眼中露出期冀的目光。
“臣不知尉繚是否尚在,但臣知王敖目下正在鹹陽。尉繚離開朝堂後,王敖一直在山東和關中遊曆,應該更熟悉山東情況。”
“好,你去跟王敖談談,看看他是否有意再助我大秦。”胡亥沒有得到尉繚的消息有點失望,話鋒一轉,“頓弱,讓你做禦史大夫,我會頒詔讓你把監禦史也管起來,並在關中各郡同樣安排耳目。禦史監察百官,你明裏監察官吏,暗裏要做的事情,就是防範六國遺族的細作。如果山東生亂,誰又敢保證關中沒有一群蚤類呢?”
胡亥又站起來活動活動腰腿,這古人跪坐還真的累啊:“你鋪設耳目的目的,當下不針對秦人,而是要盯緊山東富戶、商賈、士子、流民和六國遺族在關中的活動。姚賈和王敖對山東用間,打探訊息以助日後平亂。你對內監察,現在是防範山東居心不良的故六國人,日後一旦亂起,則要防範山東滲入細作,打探我朝動向,甚至散布流言擾亂民心。我不管你用什麽人,怎麽用。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胡亥稍停了,讓兩人消化一下自己的話,“頓弱,你按朕詔把禦史集中一下,山東各郡禦史一律調迴,關中各郡禦史匯合鹹陽禦史,按前所說,全麵查核鹹陽及關中各郡戶籍和城門及客棧登記。另外,與丞相去疾協商新的鹹陽令人選,然後通過鹹陽縣府那些差役,去招攬市井社鼠。”
“陛下,招攬城狐社鼠一事臣自會去做,隻是這些人恐怕多少都有些不法,臣請陛下與臣決斷專權。”
“可。隻要不是傷命、反叛、搶盜大罪,卿可與鹹陽令及廷尉決斷寬赦。”胡亥果斷的說道。
頓弱的臉上鬆弛下來,“如此,臣奉詔。”
“二卿可密設兩府,稱為閣吧。典客設聽風閣,專司探聽山東風色。禦史設捕影閣,專門捕捉關內那些鬼鬼祟祟的影子。此事,卿等一定要秘密進行,所需財帛皆從內庫支付不經丞相府。”
胡亥嚴肅的說:“此等事往往為士子所鄙薄,若為外朝所知,必起波瀾。王敖之事也需隱秘,如果他願再助大秦,頓弱你可將他悄悄引入宮中讓我見見。”
“另外,”胡亥凝思了一下,“有細作,還需有刺客。無論對關中還是山東,那些關鍵性的作亂者,需要有一個強力以鎮之。你們另外聯手設立一閣,就叫西歸閣。”
駕鶴西歸這個詞眼下還沒有吧,他在心裏偷笑,讓他倆猜吧。
“動用此閣需持我符信,我會令少府打造一批專屬西歸閣的符信。你們可以先自行搜尋,有合適人選推薦與我。我已命在郎中、衛尉、中尉軍中,遴選劍手和熟悉市井並善近身搏擊者,為我的貼身侍衛,你們可以在其中協助我進行挑選。”
“陛下,用間需慎重,用刺客則需慎之又慎。”姚賈有點憂慮的說。
“刺客非必要不遣之,此事由我親自把握。”胡亥堅定地說,“以往刺客都赫赫有名啊,專諸、要離、聶政、荊軻,有名的刺客都是死間,用送命為代價。從這一點說,我倒是很欣賞博浪沙的故韓張良,全身而退到現在都沒抓住。”
“所以,我要的刺客也是這種有頭腦能預留退路的,而不是為達目的舍生成事的。當然,在非常必要的情況下,舍生成事者也需要。”胡亥的話音漸漸低落下來,“不過像荊軻那種空有一腔壯誌,劍術還不如先皇父的廢柴,我不需要!”
“姚賈,”胡亥的聲音又提高了,“我剛才說,山東一到兩月內極可能生亂,這時候你鋪排細作循正途入山東定居,很容易因為生麵孔而矚目。卿等可知,楚地一直傳謠‘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所以我認為,山東之亂很可能由故楚地引發,然後必將欲攻關內,即從泗水郡到穎川郡再到三川郡一線。所以你盡可能快的組織部分細作,在一月內遷往這一線。一旦亂起,細作們四處逃避戰亂,就不顯山不露水了。”
姚賈對皇帝堅持認為山東近期必亂的說法實在難以相信,但也沒法、或不敢反駁,施禮領命。
“聽風閣、捕影閣,兩方麵的耳目細作這麽少的時間去遴選,都很難啊,二卿盡力而為吧”。胡亥特別又叮囑道:“此事唯二卿知,切勿泄露。”
待二人施禮準備退出大殿時,胡亥突然又把頓弱叫住。
看著姚賈走出殿門,胡亥對頓弱漫不經意的說:“現今朝堂,馮去疾為丞相、馮劫為太尉,一文一武,盡出馮家。馮家忠貞,但如此也難免會有一些中傷之言。你這個禦使大夫,要時刻了解馮氏父子的情況,這樣也可在有事的時候,還丞相和太尉的清白。我的意思你可明白?”
頓弱瞳孔一縮:“陛下之意,臣已了然。”
_
頓弱走出殿門時,發現姚賈在殿外正等著他。看到他出來姚賈就說:“到我那兒去坐坐?”
兩人出宮後驅車來到廷尉府,走入姚賈的小書房,仆人奉上一壇酒後退下。那個時代尚無飲茶之風,多以度數很低的米酒相待。
姚賈用酒勺為頓弱注滿酒碗,也為自己注滿酒。兩人端起酒碗各自喝了一口,似乎都想說話,又都不知道如何說起。
最後還是姚賈先開口:“你覺得,陛下這次突然迴返鹹陽宮,有什麽不同嗎?”
頓弱神色猶豫:“陛下似乎換了個人。”
他稍帶緊張的四周環視了一下,“會不會是陛下被調換了?”
姚賈苦笑了一下:“怎麽可能?相貌音調書法……”
他指了指案上胡亥的詔令,“完全無異不說,宮禁森嚴,皇帝原來又完全被趙高瞞哄,周邊盡是趙高手腳。而且,趙高會換上這麽個把他貶去做郡守的人嗎?”
頓弱苦笑著搖搖頭。
“今日皇帝景象,頗似登基之初,而從東巡到迴至今日前的景象,又似皇帝為公子時的樣子,難道是來來迴迴換過幾次?”姚賈跟著搖頭。
“這……”頓弱本想捋一下白須,不想手勁大了些,給揪下了幾根,不由得咧了咧嘴,“皇帝不過總角之齡,為公子時遊樂嬉戲為快,登基時有所收斂專心理政,想必是東巡時又被趙高喚起嘻樂之心而隔絕我等麵君之途。可你看今日朝議,皇帝思慮周詳,排布細致,這像這個年齡的人所能有的思維嗎?”
他似乎在看案側堆放的書簡,但兩眼明顯是失焦的狀態。
姚賈也陷入沉思。良久,說道:“我等本意是讓皇帝逐步接觸政事,體會先皇帝大合天下的威勢,把皇帝作為贏姓子孫的血脈傳承激發出來,遠小人,近君子,勵精為治。丞相斯等在皇帝登基後不久便伴駕東巡,正是出於此意,惜乎東巡時事情就發生了變化。趙高一直為皇帝講席,皇帝對趙高信賴深厚。皇帝性好嬉玩,你看今天皇帝還是說喜歡做昏君……我倒是很擔心皇帝今日的奮發,不要又是登基之初那樣靈光偶現。”
頓弱喝了一口酒,頗有感慨的說:“你啊,還真無需為此憂慮。你看陛下今日之詔命,都是預備山東生亂的得力之舉措,雖然尚不如始皇帝的決斷大氣磅礴,但已經比大公子扶蘇顯得果決霸氣。陛下已經顯露出憂天下之患,今日大任忠賢,如果今後能不斷匡正先皇帝過嚴之法……大秦萬世有望矣。”
他望了望屋頂:“或許,我等之前私下所以為陛下是由李斯和趙高矯詔繼位的妄議,是錯的。先皇帝慧眼,必然看到了陛下所具備而我等看不到的特質。”
把碗中的酒一口飲幹,頓弱話語中帶出了決絕之氣:“不管怎麽說,現今陛下已絕不昏聵,所以,交與你我的事情也絕不能敷衍。典客,我的事情相對還有眉目,你的事情要如何著手呢?”
姚賈露出了神秘的笑容:“陛下還是年少。要說陛下的鋪陳細作的方法確是良法,但一個月內又讓我去何處選拔足夠人手?你這邊,陛下讓你集中禦史做文案,再招攬城狐社鼠做耳目,確實要比我容易。我這邊其實還有一些人手,都是當初先皇帝統合六國時安插到山東各國的。天下一統之後,那些人都遣散歸農了。”
董翳進來後,胡亥要他們三個人在郎中軍、衛尉和中尉軍中盡速選拔劍手三百到五百人,另再選拔熟悉市井並具近身搏擊力的人員五十至一百人,要求三代老秦人絕對忠誠,以替代準備從郎中軍調出、去關中各郡縣以及築關刑徒中進行兵訓的軍郎。由於中尉司馬欣在藍田大營,趕不及參加朝議,讓馮劫代轉詔命。
這一通折騰,時間已到申正二刻了(16點半)。胡亥捶了捶自己的小腰兒,命內侍傳膳,同時賜晚食與側殿中尚待傳召的頓弱、姚賈。
頓弱、姚賈搞不清小皇帝單獨並最後召見他們的用意,尤其是姚賈,從廷尉轉為典客,更有點摸不著頭腦。適才側殿中候召的人多,也不好說什麽。等就剩兩人時,才簡單的交換了一下意見。雖然已經有個模糊的思路,但是也不是,兩人也不確定。
到底皇帝想讓他們做什麽呢?
頓弱和姚賈進殿時,胡亥吃飽了正在殿內遛彎兒。看到他們進來施禮,抬手讓他們落座,把殿內宮人和內侍除韓談之外的都轟了出去,然後自己繼續轉著圈的溜達著。
頓弱和姚賈的目光追隨著轉圈的胡亥,一會自己都覺得要頭暈了。姚賈首先忍不住叫了一聲,“陛下……”
“嗯……”胡亥停止亂轉,站定轉身,笑吟吟的看著姚賈:“姚賈,你大概不明白我讓你轉任典客的意思吧?”
“臣魯鈍。典客負責諸侯和番外部族首領相關事宜,臣不知陛下需要臣做些什麽。”
胡亥向前走了兩步,“卿等二人,在先皇帝一統天下時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你們的作用並不止是遊說六國助先皇父謀國,想要遊說,也需要知曉各國的情況並且順勢而為,就是所謂的用間。我之所以最後召見爾等,實是因為卿二人皆為用間之高手。”
頓弱和姚賈互相對望了一眼,剛才的模糊思路似乎猜準了。
“那麽二卿,誰能給我說說用間的方法呢?”
“陛下,”姚賈說,“用間之道,不一而足,孫子兵法用間篇,所列舉的就有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五種。因間是利用敵國鄉裏的普通人做間諜,又稱作鄉間。內間則是收買敵國的官吏做間諜。而反間,或是直接收買對方細作,或是知道對方細作後向其傳遞假消息,利用其為我效力。死間則是指故意散布虛假消息給我方細作然後告知敵方,一旦對方發覺上當我方細作必死,因而稱作死間。反過來生間就是細作能夠安然返迴帶迴消息的細作。無論哪種,都必須先由我方布設細作到對方領地,才能因勢而發展。”
“陛下,”姚賈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當下大秦的敵方,應該隻有北疆的匈奴、月氏、東胡等外族,草原遊牧,用間極難,我方細作與夷族人差異甚大,很易暴露,所以也很難進行。”
“哦?”胡亥看著姚賈,“卿不認為山東如果作亂,是很需要用間嗎?”
“陛下,臣大膽。臣以為,陛下過於謹慎。以我大秦橫掃天下的雄威,山東宵小作亂似無需太過擔憂。先皇帝當年兵鋒所向,無不披靡。雖然天下一統已有十年,但大秦悍卒北逐胡虜,南掃百越,戰力不減。陛下才又未雨綢繆備兵整訓,以解兵力不足之憂,山東六國,疥癬之患也。”
“嗯~~~~~~”,胡亥慢慢的又踱了幾步,“剛才太尉劫和少府邯,也都說過類似卿言之意。看來,大臣當中,持卿等想法的人,應該還有很多。頓弱,你的看法呢?”
“陛下,臣與廷尉….哦,是典客,的看法略有不同。”頓弱看了一眼姚賈,“臣雖深信我大秦的虎狼之軍,但臣認為,必要的防備還是很有必要的,應該選出一些精幹之人,現在就派往山東,想辦法落地生根,然後滲入六國遺族中。即使亂局很快即為我掃平,這些耳目也可留作日後禦史府暗中考察郡縣官員之用。”
“禦史大夫之論,乃長久之謀。”胡亥向丹陛走過去,“我在考慮山東亂起時不進行持久的強力鎮壓,原因一是現在山東已如架好了柴薪的銅鼎,一個火花就會沸燃,且為全麵沸燃。無論我大秦有多少軍隊,必將疲於奔命。老秦士卒也是人,也會疲累。既然山東可能全麵陷入亂局,不妨就讓他亂一陣子,虛浮的柴薪燒盡,還在頑強燃燒的巨木就露出來了。”
胡亥站到丹陛上迴過身:“不過話題帶遠了,還是繼續說迴來。剛才說對外部用間,現在你們說說,如何防範對方用間?我覺得如果六國遺族想要興風做浪,必早有禍亂之心,在關中暗設耳目。一旦亂起,將朝堂的言論、決定、軍力調動、帶兵將帥、關中兵力配備等,通報亂匪,使我等平亂增加變數。”
姚賈迴答道:“伏埋關中的耳目,可由幾等人組成。先皇帝遷天下富戶於鹹陽,山東富戶必有腹誹者,也會有與六國遺族關係親密者,此一等人。山東士子,遊曆天下,其中也不乏對大秦律政不滿者,此又一等人,此等人中是否包含朝堂博士,臣不敢妄言。六國遺族借助商賈在關中設點,監視並與山東聯絡,也是一等人。”
“那麽,如何能夠把關中的耳目挖出來?”
“這個需要很大的人力。先要在戶籍中排查先皇帝遷入鹹陽富戶,有多少人時常前往山東,或有多少人常有山東來人相訪。另還要檢查城門登記和客棧登記,有多少士子經常往來關中。更重要也更麻煩的,是要對最具嫌疑的人員進行長期監視。”姚賈答道。
“典客所議戶籍查核和登記查勘均善,”頓弱說,“但設專人進行廣泛監視,則人力耗費甚為巨大。臣有一議,即利用城狐社鼠、雞鳴狗盜、市井之徒,這些人終日遊走市井之間,消息甚廣。隻是這些遊民名聲不佳,陛下……”
“又不是我用,不會與我有礙,”胡亥似笑非笑的看著兩人,“這些都是你們兩位的事情了。”
“姚賈,”胡亥不再踱步,走迴禦案後正襟危坐,“任你為典客,並不與外番部族事務相關,相反,西南部族事務我準備繼續由巴瀾執掌,並任其為巴郡郡守假郡尉(假,臨時兼任)。因此明裏你負責典客所屬事務……”
“暗裏”,胡亥稍稍放低聲音說,“我要你立即著手,在山東各郡縣布置細作。按我目前的推斷,山東在一兩個月內,很可能生亂!一旦亂起,六國遺族定然興風作浪,所以,你的時間並不多。”
“如此,”頓弱說,“臣可舉一人,能協助姚賈。”
“哦?卿欲舉何人?”胡亥轉臉望著頓弱。
“臣舉之人名王敖,乃先皇帝時,國尉繚的門生。”
“尉繚尚在人世否?”胡亥眼中露出期冀的目光。
“臣不知尉繚是否尚在,但臣知王敖目下正在鹹陽。尉繚離開朝堂後,王敖一直在山東和關中遊曆,應該更熟悉山東情況。”
“好,你去跟王敖談談,看看他是否有意再助我大秦。”胡亥沒有得到尉繚的消息有點失望,話鋒一轉,“頓弱,讓你做禦史大夫,我會頒詔讓你把監禦史也管起來,並在關中各郡同樣安排耳目。禦史監察百官,你明裏監察官吏,暗裏要做的事情,就是防範六國遺族的細作。如果山東生亂,誰又敢保證關中沒有一群蚤類呢?”
胡亥又站起來活動活動腰腿,這古人跪坐還真的累啊:“你鋪設耳目的目的,當下不針對秦人,而是要盯緊山東富戶、商賈、士子、流民和六國遺族在關中的活動。姚賈和王敖對山東用間,打探訊息以助日後平亂。你對內監察,現在是防範山東居心不良的故六國人,日後一旦亂起,則要防範山東滲入細作,打探我朝動向,甚至散布流言擾亂民心。我不管你用什麽人,怎麽用。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胡亥稍停了,讓兩人消化一下自己的話,“頓弱,你按朕詔把禦史集中一下,山東各郡禦史一律調迴,關中各郡禦史匯合鹹陽禦史,按前所說,全麵查核鹹陽及關中各郡戶籍和城門及客棧登記。另外,與丞相去疾協商新的鹹陽令人選,然後通過鹹陽縣府那些差役,去招攬市井社鼠。”
“陛下,招攬城狐社鼠一事臣自會去做,隻是這些人恐怕多少都有些不法,臣請陛下與臣決斷專權。”
“可。隻要不是傷命、反叛、搶盜大罪,卿可與鹹陽令及廷尉決斷寬赦。”胡亥果斷的說道。
頓弱的臉上鬆弛下來,“如此,臣奉詔。”
“二卿可密設兩府,稱為閣吧。典客設聽風閣,專司探聽山東風色。禦史設捕影閣,專門捕捉關內那些鬼鬼祟祟的影子。此事,卿等一定要秘密進行,所需財帛皆從內庫支付不經丞相府。”
胡亥嚴肅的說:“此等事往往為士子所鄙薄,若為外朝所知,必起波瀾。王敖之事也需隱秘,如果他願再助大秦,頓弱你可將他悄悄引入宮中讓我見見。”
“另外,”胡亥凝思了一下,“有細作,還需有刺客。無論對關中還是山東,那些關鍵性的作亂者,需要有一個強力以鎮之。你們另外聯手設立一閣,就叫西歸閣。”
駕鶴西歸這個詞眼下還沒有吧,他在心裏偷笑,讓他倆猜吧。
“動用此閣需持我符信,我會令少府打造一批專屬西歸閣的符信。你們可以先自行搜尋,有合適人選推薦與我。我已命在郎中、衛尉、中尉軍中,遴選劍手和熟悉市井並善近身搏擊者,為我的貼身侍衛,你們可以在其中協助我進行挑選。”
“陛下,用間需慎重,用刺客則需慎之又慎。”姚賈有點憂慮的說。
“刺客非必要不遣之,此事由我親自把握。”胡亥堅定地說,“以往刺客都赫赫有名啊,專諸、要離、聶政、荊軻,有名的刺客都是死間,用送命為代價。從這一點說,我倒是很欣賞博浪沙的故韓張良,全身而退到現在都沒抓住。”
“所以,我要的刺客也是這種有頭腦能預留退路的,而不是為達目的舍生成事的。當然,在非常必要的情況下,舍生成事者也需要。”胡亥的話音漸漸低落下來,“不過像荊軻那種空有一腔壯誌,劍術還不如先皇父的廢柴,我不需要!”
“姚賈,”胡亥的聲音又提高了,“我剛才說,山東一到兩月內極可能生亂,這時候你鋪排細作循正途入山東定居,很容易因為生麵孔而矚目。卿等可知,楚地一直傳謠‘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所以我認為,山東之亂很可能由故楚地引發,然後必將欲攻關內,即從泗水郡到穎川郡再到三川郡一線。所以你盡可能快的組織部分細作,在一月內遷往這一線。一旦亂起,細作們四處逃避戰亂,就不顯山不露水了。”
姚賈對皇帝堅持認為山東近期必亂的說法實在難以相信,但也沒法、或不敢反駁,施禮領命。
“聽風閣、捕影閣,兩方麵的耳目細作這麽少的時間去遴選,都很難啊,二卿盡力而為吧”。胡亥特別又叮囑道:“此事唯二卿知,切勿泄露。”
待二人施禮準備退出大殿時,胡亥突然又把頓弱叫住。
看著姚賈走出殿門,胡亥對頓弱漫不經意的說:“現今朝堂,馮去疾為丞相、馮劫為太尉,一文一武,盡出馮家。馮家忠貞,但如此也難免會有一些中傷之言。你這個禦使大夫,要時刻了解馮氏父子的情況,這樣也可在有事的時候,還丞相和太尉的清白。我的意思你可明白?”
頓弱瞳孔一縮:“陛下之意,臣已了然。”
_
頓弱走出殿門時,發現姚賈在殿外正等著他。看到他出來姚賈就說:“到我那兒去坐坐?”
兩人出宮後驅車來到廷尉府,走入姚賈的小書房,仆人奉上一壇酒後退下。那個時代尚無飲茶之風,多以度數很低的米酒相待。
姚賈用酒勺為頓弱注滿酒碗,也為自己注滿酒。兩人端起酒碗各自喝了一口,似乎都想說話,又都不知道如何說起。
最後還是姚賈先開口:“你覺得,陛下這次突然迴返鹹陽宮,有什麽不同嗎?”
頓弱神色猶豫:“陛下似乎換了個人。”
他稍帶緊張的四周環視了一下,“會不會是陛下被調換了?”
姚賈苦笑了一下:“怎麽可能?相貌音調書法……”
他指了指案上胡亥的詔令,“完全無異不說,宮禁森嚴,皇帝原來又完全被趙高瞞哄,周邊盡是趙高手腳。而且,趙高會換上這麽個把他貶去做郡守的人嗎?”
頓弱苦笑著搖搖頭。
“今日皇帝景象,頗似登基之初,而從東巡到迴至今日前的景象,又似皇帝為公子時的樣子,難道是來來迴迴換過幾次?”姚賈跟著搖頭。
“這……”頓弱本想捋一下白須,不想手勁大了些,給揪下了幾根,不由得咧了咧嘴,“皇帝不過總角之齡,為公子時遊樂嬉戲為快,登基時有所收斂專心理政,想必是東巡時又被趙高喚起嘻樂之心而隔絕我等麵君之途。可你看今日朝議,皇帝思慮周詳,排布細致,這像這個年齡的人所能有的思維嗎?”
他似乎在看案側堆放的書簡,但兩眼明顯是失焦的狀態。
姚賈也陷入沉思。良久,說道:“我等本意是讓皇帝逐步接觸政事,體會先皇帝大合天下的威勢,把皇帝作為贏姓子孫的血脈傳承激發出來,遠小人,近君子,勵精為治。丞相斯等在皇帝登基後不久便伴駕東巡,正是出於此意,惜乎東巡時事情就發生了變化。趙高一直為皇帝講席,皇帝對趙高信賴深厚。皇帝性好嬉玩,你看今天皇帝還是說喜歡做昏君……我倒是很擔心皇帝今日的奮發,不要又是登基之初那樣靈光偶現。”
頓弱喝了一口酒,頗有感慨的說:“你啊,還真無需為此憂慮。你看陛下今日之詔命,都是預備山東生亂的得力之舉措,雖然尚不如始皇帝的決斷大氣磅礴,但已經比大公子扶蘇顯得果決霸氣。陛下已經顯露出憂天下之患,今日大任忠賢,如果今後能不斷匡正先皇帝過嚴之法……大秦萬世有望矣。”
他望了望屋頂:“或許,我等之前私下所以為陛下是由李斯和趙高矯詔繼位的妄議,是錯的。先皇帝慧眼,必然看到了陛下所具備而我等看不到的特質。”
把碗中的酒一口飲幹,頓弱話語中帶出了決絕之氣:“不管怎麽說,現今陛下已絕不昏聵,所以,交與你我的事情也絕不能敷衍。典客,我的事情相對還有眉目,你的事情要如何著手呢?”
姚賈露出了神秘的笑容:“陛下還是年少。要說陛下的鋪陳細作的方法確是良法,但一個月內又讓我去何處選拔足夠人手?你這邊,陛下讓你集中禦史做文案,再招攬城狐社鼠做耳目,確實要比我容易。我這邊其實還有一些人手,都是當初先皇帝統合六國時安插到山東各國的。天下一統之後,那些人都遣散歸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