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你拜在一個敗家子的門下?你豈不是自毀前程?
說好敗家子,比朕都有錢? 作者:漫步風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冬日在不知不覺之中,就逐漸過去。
當冰雪消融,萬物複蘇,野外綠草生長,料峭的春風迎麵吹來,雖然帶著冬日的寒冷,卻又帶著春日的清新。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麵不寒楊柳風。”
林塵看著院子裏假山附近的綠意,不由感慨起來。
“少爺,您抓緊看書吧,科舉迫在眉睫了,這一次科舉,可是至關重要,神仙釀那些有我和青兒在幫您看著,不會出問題,您就專心看書,也好讓老爺高興高興。”
鶯兒開口。
林塵有氣無力:“你家少爺一碰到書本,就昏昏欲睡,哎,這真不是人看的,正常人怎麽會看這種東西?”
“那少爺你看什麽?”
林塵想了想,嘿嘿一笑:“我看春秋的。”
“春秋?”
鶯兒有些好奇:“有這本書嗎?”
“當然有了,看了這本書,臉紅脖子粗。”
鶯兒啐了一口:“少爺,您看的不是春秋,您看的肯定是春宮。”
“嘿,鶯兒你倒是很懂了啊。”
鶯兒放下食物,一邊說道:“對了,還有兩年半縣那邊,也是來報,說是之前那一批士子,今天下午就要來拜訪你。”
林塵拿起一塊點心扔進口中:“除了他們之外,其餘來參加科舉的士子,差不多也準備好了吧?”
“那肯定啊,各大客棧甚至掛起了紅榜呢,猜誰能高中,還有一些聰明的小二,收集了各大士子的籍貫、作品,做成小冊子在售賣,也是非常火爆。”
林塵點點頭:“那想必向朝中各大臣投遞關節的士子,應當不少吧?”
所謂的關節,就是在參加科舉考試前,通過行賄考官或其他有權勢的人物,以求得在考試中給予特殊照顧。
畢竟數千甚至上萬人參加科舉,最終隻錄用上百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都不為過。
“這是自然了少爺,又不是每一個人都像少爺你一樣,出生就是國公之子,他們要想博取功名,隻能想盡一切辦法,其實少爺,鶯兒覺得你可以不用參加這個科舉的,直接讓老爺退下來,你繼承那個位置,不就行了吧,其餘勳貴之子都是這麽幹的,也是祖上恩蔭。”
“鶯兒啊,我倒是想啊,但你去問問朝中那些臣子,看看他們答不答應?”
林塵笑道:“本公子要做的事,可是要掘了他們的墳,到時候他們自然會找各種方法各種角度來攻訐我,若是我不參加科舉,理所當然成為文官體係的一份子,那到時候陛下下達的命令,他們直接由門下省審核駁斥,拒不執行,陷入皇帝與群臣的對峙,你說怎麽辦?”
這種例子,林塵在中國曆史上,看得可太多了,明朝就是如此,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可到了明朝中後期,那些皇帝一個個都是大權旁落,實際上都已經被架空了。
比如說張居正說過一句話,吾非相,乃攝也,不可謂不狂妄。
再說明朝皇帝,就拿正德皇帝朱厚照來說,他登基時也是被架空了權利,但朱厚照極為聰明,直接自封將軍,然後跑邊關去打蒙古韃靼人,大勝後,直接將邊軍調到了京師,這樣一來就掌握了軍權,然後又建立豹房,不見臣子,扶植太監掌權,這就是八虎的由來,用太監打擊臣子,等到太監除掉臣子後,他便準備除掉八虎,親自掌權。
然後,正德皇帝溺水了。
不僅僅是正德皇帝,朱由校也是落水。
堂堂皇帝,直接因為落水而亡?
這說出去誰信啊。
大奉朝也是一樣,現在任天鼎的皇權有些岌岌可危,群臣擁有的權利太大了,不先按朝中的規矩來辦事,這幫臣子肯定會掀桌子。
林塵內心閃過這些思緒,江廣榮和朱能他們卻是來了。
“塵哥。”
朱能滿是歡喜喊了一聲。
林塵轉過頭去:“咋了?”
“馬上就要科舉了,我爹讓我來給你送點好東西,補補身體,送的老母雞已經交給你府邸仆人了,等迴頭燉湯。”
江廣榮也是道:“林兄,科舉我不擅長,但我有一句至理明言要教給你。”
林塵似笑非笑:“江兄有何明言?”
“林兄,從現在開始,到科舉的這半個月時間裏,你絕對不能碰女人。”
江廣榮一臉鄭重:“否則會影響學習,聖人有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
“行了行了,我知道了。”
陳英哈哈一笑:“林兄,我們祝你馬到成功,這段時間白虎營的事,我和朱能就先幫你代管了,白虎營擴招我們來辦,保證辦得穩妥。”
朱能也是道:“火藥坊那邊,我也會去催,讓他們按照你的圖紙去做,保證將大炮和那什麽燧發槍給弄出來。”
江廣榮想了想:“那我就去盯著紅袖招吧。”
“你盯紅袖招做什麽?”
林塵都有些詫異。
“若是紅袖招今年有什麽比較好的花魁,或者還沒有出閣的清倌人,我直接去紅袖招幫林兄拿下,送給林兄。”
林塵真是哭笑不得:“不用,烈士陵園快落成了吧?”
江廣榮點點頭。
“等到時候,你讓你爹出場就行,你要出的錢,我替你出了。”
“放心吧林兄,沒有問題。”
一番閑聊之後,朱能三人便是離去,畢竟林塵現在還在備考科舉,他們也不能過多打擾。
而京師裏,各客棧和破廟裏的一些士子,也是開始活躍起來,大街各處都能見到他們讀書的身影。
當然,有錢的一些書生,則是在客棧裏看書,沒錢的,隻能選個安靜一些的地方,可畢竟是初春,像湖邊又太冷了,所以隻能是在客棧邊上看書。
與此同時,魏書明和廖常誌等在兩年半縣幹文書的書生,也是在白虎營士兵的護送下,進入了京師。
他們從馬車上下來,朝那些白虎營士兵道謝。
隨後,魏書明他們看著這從寒冬之中恢複活力的京師,不由深吸了一口氣。
“科舉就在半月之後了。”
魏書明道:“走吧,我們去拜訪一下林公子,林公子雖然什麽都沒說,但在兩年半縣的這段經曆,的確教會了我們許多。”
廖常誌也是點點頭:“百姓不易,若此次高中後,我必會追隨林公子。”
身後足足三十多名士子,也有十幾名士子點頭。
正在前往英國公府的路上,魏書明他們遇到了另外一群書生。
“魏兄?”
那群書生領頭的認出了魏書明,當即笑臉過來。
魏書明拱手還禮:“方兄,方兄這是去做什麽?”
“不做什麽,就是剛打聽到,這一次科舉主考官,乃是李守大儒啊,這位李大人,目前是翰林院的掌院學士,他的出題風格,可是極難啊,今年科舉,肯定是血流成河。”
這位書生說了一番,隨後這才說出目的:“這不,我們就打算前往禮部尚書大人的家中,前往一敘,郭大人他是禮部尚書,若是能得郭大人的賞識,對我們進行一番指點,或許我們高中的機會也能多一些。”
另外的書生道:“沒錯,郭大人是禮部尚書,與李院長的關係極好,若是能成,必然有不小幫助。”
魏書明幾人也是微微頷首,這種做法在當下太常見了,但得到這些朝廷大官的迴複,概率比較渺茫。
而對方又是問道:“魏兄,你們這是要去哪位大人的府上投名?”
魏書明道:“我們不是去投名的,我們是去英國公府上,感謝林塵林公子,給我們提供了兩年半縣的文書差事,這一個冬日,我們收獲良多,並且有所感悟。”
對方睜大眼睛:“魏兄,你瘋了?你拜在一個敗家子的門下??”
在大奉科舉,這個書生來到京師後,選擇一位官員去投遞關節,去拜訪,那麽考上後,朝中就基本會將此人綁定為該官員的關係。
書生可以得到官員在官場的點撥和扶持,而官員又培育出了屬於自己的勢力,書生成官後可以幫自己做事,這就是個中訣竅和關係,所以這也是為何書生參加科舉,第一件事就是要先投遞拜帖,打通關節。
當然,對這些書生來說,選人也是需要有訣竅的,不能選那些官場上落魄的官員,否則投了也沒用,而尚書、侍郎,甚至三省的官員,這些都是大熱,給他們投遞關節的書生太多了,競爭太大,很難有被選上的概率。
可是,再怎麽難,也不至於去選這麽一位聲名狼藉的敗家子吧?
不僅僅是那個姓方的書生,他身後的其餘人,也是忍不住道。
“魏兄,你們這是不是選錯了路?”
“是啊魏兄,這位敗家子,可是在朝中處處受排擠呢,你是沒聽到傳言嗎,說他和朝中的六位尚書、三省的三位丞相,都不相符啊,這要是進了他的門下,以後在朝中,可就是處處受排擠。”
“你們這豈不是自毀前程?”
“魏兄,我還是勸你們,換一個人吧,再說了,他與我們一同參加科舉,就他一個敗家子,紈絝子弟二世祖,你覺得他能考上科舉?他在朝堂,是寸步難行的,怎麽可能比得上那些尚書丞相?”
如此一說,在魏書明身後有一些書生,倒是有些動搖。
而魏書明則是堅定道:“方兄,多謝好意,我意已決。”
當冰雪消融,萬物複蘇,野外綠草生長,料峭的春風迎麵吹來,雖然帶著冬日的寒冷,卻又帶著春日的清新。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麵不寒楊柳風。”
林塵看著院子裏假山附近的綠意,不由感慨起來。
“少爺,您抓緊看書吧,科舉迫在眉睫了,這一次科舉,可是至關重要,神仙釀那些有我和青兒在幫您看著,不會出問題,您就專心看書,也好讓老爺高興高興。”
鶯兒開口。
林塵有氣無力:“你家少爺一碰到書本,就昏昏欲睡,哎,這真不是人看的,正常人怎麽會看這種東西?”
“那少爺你看什麽?”
林塵想了想,嘿嘿一笑:“我看春秋的。”
“春秋?”
鶯兒有些好奇:“有這本書嗎?”
“當然有了,看了這本書,臉紅脖子粗。”
鶯兒啐了一口:“少爺,您看的不是春秋,您看的肯定是春宮。”
“嘿,鶯兒你倒是很懂了啊。”
鶯兒放下食物,一邊說道:“對了,還有兩年半縣那邊,也是來報,說是之前那一批士子,今天下午就要來拜訪你。”
林塵拿起一塊點心扔進口中:“除了他們之外,其餘來參加科舉的士子,差不多也準備好了吧?”
“那肯定啊,各大客棧甚至掛起了紅榜呢,猜誰能高中,還有一些聰明的小二,收集了各大士子的籍貫、作品,做成小冊子在售賣,也是非常火爆。”
林塵點點頭:“那想必向朝中各大臣投遞關節的士子,應當不少吧?”
所謂的關節,就是在參加科舉考試前,通過行賄考官或其他有權勢的人物,以求得在考試中給予特殊照顧。
畢竟數千甚至上萬人參加科舉,最終隻錄用上百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都不為過。
“這是自然了少爺,又不是每一個人都像少爺你一樣,出生就是國公之子,他們要想博取功名,隻能想盡一切辦法,其實少爺,鶯兒覺得你可以不用參加這個科舉的,直接讓老爺退下來,你繼承那個位置,不就行了吧,其餘勳貴之子都是這麽幹的,也是祖上恩蔭。”
“鶯兒啊,我倒是想啊,但你去問問朝中那些臣子,看看他們答不答應?”
林塵笑道:“本公子要做的事,可是要掘了他們的墳,到時候他們自然會找各種方法各種角度來攻訐我,若是我不參加科舉,理所當然成為文官體係的一份子,那到時候陛下下達的命令,他們直接由門下省審核駁斥,拒不執行,陷入皇帝與群臣的對峙,你說怎麽辦?”
這種例子,林塵在中國曆史上,看得可太多了,明朝就是如此,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可到了明朝中後期,那些皇帝一個個都是大權旁落,實際上都已經被架空了。
比如說張居正說過一句話,吾非相,乃攝也,不可謂不狂妄。
再說明朝皇帝,就拿正德皇帝朱厚照來說,他登基時也是被架空了權利,但朱厚照極為聰明,直接自封將軍,然後跑邊關去打蒙古韃靼人,大勝後,直接將邊軍調到了京師,這樣一來就掌握了軍權,然後又建立豹房,不見臣子,扶植太監掌權,這就是八虎的由來,用太監打擊臣子,等到太監除掉臣子後,他便準備除掉八虎,親自掌權。
然後,正德皇帝溺水了。
不僅僅是正德皇帝,朱由校也是落水。
堂堂皇帝,直接因為落水而亡?
這說出去誰信啊。
大奉朝也是一樣,現在任天鼎的皇權有些岌岌可危,群臣擁有的權利太大了,不先按朝中的規矩來辦事,這幫臣子肯定會掀桌子。
林塵內心閃過這些思緒,江廣榮和朱能他們卻是來了。
“塵哥。”
朱能滿是歡喜喊了一聲。
林塵轉過頭去:“咋了?”
“馬上就要科舉了,我爹讓我來給你送點好東西,補補身體,送的老母雞已經交給你府邸仆人了,等迴頭燉湯。”
江廣榮也是道:“林兄,科舉我不擅長,但我有一句至理明言要教給你。”
林塵似笑非笑:“江兄有何明言?”
“林兄,從現在開始,到科舉的這半個月時間裏,你絕對不能碰女人。”
江廣榮一臉鄭重:“否則會影響學習,聖人有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
“行了行了,我知道了。”
陳英哈哈一笑:“林兄,我們祝你馬到成功,這段時間白虎營的事,我和朱能就先幫你代管了,白虎營擴招我們來辦,保證辦得穩妥。”
朱能也是道:“火藥坊那邊,我也會去催,讓他們按照你的圖紙去做,保證將大炮和那什麽燧發槍給弄出來。”
江廣榮想了想:“那我就去盯著紅袖招吧。”
“你盯紅袖招做什麽?”
林塵都有些詫異。
“若是紅袖招今年有什麽比較好的花魁,或者還沒有出閣的清倌人,我直接去紅袖招幫林兄拿下,送給林兄。”
林塵真是哭笑不得:“不用,烈士陵園快落成了吧?”
江廣榮點點頭。
“等到時候,你讓你爹出場就行,你要出的錢,我替你出了。”
“放心吧林兄,沒有問題。”
一番閑聊之後,朱能三人便是離去,畢竟林塵現在還在備考科舉,他們也不能過多打擾。
而京師裏,各客棧和破廟裏的一些士子,也是開始活躍起來,大街各處都能見到他們讀書的身影。
當然,有錢的一些書生,則是在客棧裏看書,沒錢的,隻能選個安靜一些的地方,可畢竟是初春,像湖邊又太冷了,所以隻能是在客棧邊上看書。
與此同時,魏書明和廖常誌等在兩年半縣幹文書的書生,也是在白虎營士兵的護送下,進入了京師。
他們從馬車上下來,朝那些白虎營士兵道謝。
隨後,魏書明他們看著這從寒冬之中恢複活力的京師,不由深吸了一口氣。
“科舉就在半月之後了。”
魏書明道:“走吧,我們去拜訪一下林公子,林公子雖然什麽都沒說,但在兩年半縣的這段經曆,的確教會了我們許多。”
廖常誌也是點點頭:“百姓不易,若此次高中後,我必會追隨林公子。”
身後足足三十多名士子,也有十幾名士子點頭。
正在前往英國公府的路上,魏書明他們遇到了另外一群書生。
“魏兄?”
那群書生領頭的認出了魏書明,當即笑臉過來。
魏書明拱手還禮:“方兄,方兄這是去做什麽?”
“不做什麽,就是剛打聽到,這一次科舉主考官,乃是李守大儒啊,這位李大人,目前是翰林院的掌院學士,他的出題風格,可是極難啊,今年科舉,肯定是血流成河。”
這位書生說了一番,隨後這才說出目的:“這不,我們就打算前往禮部尚書大人的家中,前往一敘,郭大人他是禮部尚書,若是能得郭大人的賞識,對我們進行一番指點,或許我們高中的機會也能多一些。”
另外的書生道:“沒錯,郭大人是禮部尚書,與李院長的關係極好,若是能成,必然有不小幫助。”
魏書明幾人也是微微頷首,這種做法在當下太常見了,但得到這些朝廷大官的迴複,概率比較渺茫。
而對方又是問道:“魏兄,你們這是要去哪位大人的府上投名?”
魏書明道:“我們不是去投名的,我們是去英國公府上,感謝林塵林公子,給我們提供了兩年半縣的文書差事,這一個冬日,我們收獲良多,並且有所感悟。”
對方睜大眼睛:“魏兄,你瘋了?你拜在一個敗家子的門下??”
在大奉科舉,這個書生來到京師後,選擇一位官員去投遞關節,去拜訪,那麽考上後,朝中就基本會將此人綁定為該官員的關係。
書生可以得到官員在官場的點撥和扶持,而官員又培育出了屬於自己的勢力,書生成官後可以幫自己做事,這就是個中訣竅和關係,所以這也是為何書生參加科舉,第一件事就是要先投遞拜帖,打通關節。
當然,對這些書生來說,選人也是需要有訣竅的,不能選那些官場上落魄的官員,否則投了也沒用,而尚書、侍郎,甚至三省的官員,這些都是大熱,給他們投遞關節的書生太多了,競爭太大,很難有被選上的概率。
可是,再怎麽難,也不至於去選這麽一位聲名狼藉的敗家子吧?
不僅僅是那個姓方的書生,他身後的其餘人,也是忍不住道。
“魏兄,你們這是不是選錯了路?”
“是啊魏兄,這位敗家子,可是在朝中處處受排擠呢,你是沒聽到傳言嗎,說他和朝中的六位尚書、三省的三位丞相,都不相符啊,這要是進了他的門下,以後在朝中,可就是處處受排擠。”
“你們這豈不是自毀前程?”
“魏兄,我還是勸你們,換一個人吧,再說了,他與我們一同參加科舉,就他一個敗家子,紈絝子弟二世祖,你覺得他能考上科舉?他在朝堂,是寸步難行的,怎麽可能比得上那些尚書丞相?”
如此一說,在魏書明身後有一些書生,倒是有些動搖。
而魏書明則是堅定道:“方兄,多謝好意,我意已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