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排重騎躍入第一層重盾身後時,第二排重騎已然擊破第一層重盾。
然後第三排重騎就會突入長槍陣中,兵器一輪揮動,打開突破口。
第四排重騎根本就不減速,直接躍入第二層重盾的身後,順著第一排重騎破開的盾陣缺口,撥開再來的長槍,直接殺入第三層長槍兵陣之中。
這就是“推山師”三年多,不斷在訓練的內容。
這也就是叛軍隻布置了三層盾陣。
如果他們布置四層盾陣,以此連續衝陣之法,按推山師訓練時的成果,他們可以連破五層重盾之陣。
三年多,蔡成要求推山師不斷訓練衝陣,戰馬衝累了,騎兵就下馬練習神弩。
推山師騎的都特等戰馬,馬背上都是可以舞動五十斤重兵器的大力士。
戰馬的衝擊力量,加上重兵器的重量,再加上大力士舞動的力量,測試下來,足有將近三千斤。
隻要兵器砸到重盾之上,重盾之後的士卒,用手臂撐著重盾,手臂瞬間碎裂;用肩膀頂著重盾,肩膀碎裂。
何況,重騎身上的甲胄,說是重甲,實則重量並沒有那麽重。
那是蔡成給兵器工坊的工藝,以鋼鋁合金煉製而成,不僅堅韌,重量隻有同等大小鐵甲的一半。
甲胄輕,戰馬奔馳的速度就會更快,衝擊力就會更強。
三萬步卒,何時看過如此衝陣戰術?還沒等反應過來,五千重騎就已經衝入押後的刀兵之中。
屠殺,單純的、一麵倒的屠殺。
重騎手中兵器舞動開後,其次不用耗費太大的力氣,隻需要利用慣性,就可以讓周邊再無站立之人。
前軍連半刻鍾都沒有堅持住,就直接潰散。
中軍在重盾之後,拚命大聲唿叫:“兩邊跑,不要衝擊盾陣!兩邊跑,不要衝擊盾陣!”
可已經膽寒的步卒,哪裏還聽到得到這些人的唿喊,他們隻想著跑快一點。
這些重騎的兵器太厲害了,隻要擦著一點邊,就是皮開肉綻、骨斷筋折。
將台上,王國、韓遂、李相如、黃衍四人,同樣已經膽寒。
他們經曆過太多廝殺,可從來沒見過如此兇猛的衝陣重騎。
哪怕倒在地上的刀兵拚力揮刀,卻連馬腿都砍不斷。
原來,馬上的甲胄不僅把馬頭、馬身包裹的嚴嚴實實,就連馬腿都被保護的極好,除非陰差陽錯,能夠砍到馬蹄與馬腿相連的那不到半寸之處。
中軍的盾陣,還沒等重騎衝過來,就已經被潰兵給衝垮了。
然後,王國、韓遂等人,就聽到又是一陣軍號響起。
然後就看到那些重騎開始突進,直接殺向中軍。
王國、韓遂等人,此時才發現,遠處敵軍,已經搭起一個小房子,兩員戰將和一些號兵,正站在房頂。
那些號兵吹得那個起勁,而且還在不斷變幻著號音的曲調。
管亥站立的那裏是房頂。那是蔡成讓木工作坊特製的指揮軍。
指揮車不算高,隻有將近兩丈,比一般五丈以上的將台矮了很多。
可用蔡成的話來說,看得清敵陣便好,要那麽高幹嘛。
就在王國、韓遂、李相如、黃衍四人逃下將台,想逃迴大營之時,他們才看到,兩翼的騎兵,也在潰敗。
王國等四人,之前的注意力都被正麵的推山師所吸引,竟然忽略了觀察兩翼的情況。
不過,也怪不得他們。
正麵重騎的衝擊太過震懾人心,而且破陣的速度又極快,他們根本就沒時間觀察兩翼,中軍就開始潰散了。
可兩翼叛軍是如何潰敗的呢?
要知道,兩邊各有三萬多西涼精騎,一旦廝殺起來,同樣如下山猛虎,所向披靡的。
其實很簡單。
飛虎騎就在他們眼前兩百步左右的距離,一邊橫向衝擊,一邊端著神弩,不斷射殺著叛軍精騎。
叛軍精騎哪裏受得了這個?
什麽時候聽說西涼鐵騎停在原地,靜靜地等著被射殺了?
既然敵軍是橫向奔馳,那西涼精騎如果開始衝鋒,豈不是可以直接將對方的陣形斬斷?
而且,對方都是騎射,並沒有強力衝陣騎兵。
兩翼的西門鐵騎都看出便宜了。
於是,不約而同地下令前衝。
可西涼鐵騎的速度剛剛提升起來,卻發現對方的騎射之兵已經調轉馬頭,向身後逃去。
關鍵是,西涼戰馬乃是大漢最精良的戰馬,馬身高大,腿壯蹄闊,遠不是草原戰馬可比的。
然而,西涼鐵騎卻發現,敵軍戰馬的速度,竟然不比他們慢。
敵軍一邊奔逃,一邊還倒騎馬背,掛起神弩,摘下長弓,對著他們開始了精準點射。
大漢何時有如此精湛馬術的精騎了?
這樣的場景,不是應該隻是草原鐵騎才精通的嗎?
草原民族,馬背上長大,可以在馬背上擺出各種姿勢。倒騎戰馬,是草原民族阻擋追兵的拿手好戲。
可大漢何時神不知鬼不覺地,訓練出如此精銳鐵騎?
可叛軍精騎,已經沒有時間思考了。
他們本是被布置於叛軍兩翼。
就在他們開始衝擊之後,在他們的外側,突然響起了震耳欲聾的馬蹄聲。
聲如奔雷,“轟隆隆”地,直奔他們側麵而來。
騎兵最怕什麽?
最怕在疾馳之時,受橫向被衝擊。
戰馬速度快,無法瞬間調轉奔馳方向,此時他們的側麵,就是他們最弱的存在麵。
十幾萬人的戰場,叛軍大敗。
逃迴大營的王國、韓遂等四人,就馬上下令各營清點折損,同時開始部署大營的防禦。
一個時辰後,各營來報,十三萬兵馬,一戰折損三萬餘,其中步卒近兩萬,精騎一萬三千。
此時,坐於軍帳之中的四人,個個呆坐那裏,驚魂未定。
漢軍太兇猛了,兇猛到他們已經膽寒。
這損失太大了,大到已經讓他們四人,無人敢提“戰”字。
不知過了多久,天已經黑了下來。
“將軍,怎麽辦?”韓遂突兀地開口,詢問王國。
王國為他們三人共推為主之人,並打算在王國的率領下,合四家兵馬,攻略三輔之地。
然後第三排重騎就會突入長槍陣中,兵器一輪揮動,打開突破口。
第四排重騎根本就不減速,直接躍入第二層重盾的身後,順著第一排重騎破開的盾陣缺口,撥開再來的長槍,直接殺入第三層長槍兵陣之中。
這就是“推山師”三年多,不斷在訓練的內容。
這也就是叛軍隻布置了三層盾陣。
如果他們布置四層盾陣,以此連續衝陣之法,按推山師訓練時的成果,他們可以連破五層重盾之陣。
三年多,蔡成要求推山師不斷訓練衝陣,戰馬衝累了,騎兵就下馬練習神弩。
推山師騎的都特等戰馬,馬背上都是可以舞動五十斤重兵器的大力士。
戰馬的衝擊力量,加上重兵器的重量,再加上大力士舞動的力量,測試下來,足有將近三千斤。
隻要兵器砸到重盾之上,重盾之後的士卒,用手臂撐著重盾,手臂瞬間碎裂;用肩膀頂著重盾,肩膀碎裂。
何況,重騎身上的甲胄,說是重甲,實則重量並沒有那麽重。
那是蔡成給兵器工坊的工藝,以鋼鋁合金煉製而成,不僅堅韌,重量隻有同等大小鐵甲的一半。
甲胄輕,戰馬奔馳的速度就會更快,衝擊力就會更強。
三萬步卒,何時看過如此衝陣戰術?還沒等反應過來,五千重騎就已經衝入押後的刀兵之中。
屠殺,單純的、一麵倒的屠殺。
重騎手中兵器舞動開後,其次不用耗費太大的力氣,隻需要利用慣性,就可以讓周邊再無站立之人。
前軍連半刻鍾都沒有堅持住,就直接潰散。
中軍在重盾之後,拚命大聲唿叫:“兩邊跑,不要衝擊盾陣!兩邊跑,不要衝擊盾陣!”
可已經膽寒的步卒,哪裏還聽到得到這些人的唿喊,他們隻想著跑快一點。
這些重騎的兵器太厲害了,隻要擦著一點邊,就是皮開肉綻、骨斷筋折。
將台上,王國、韓遂、李相如、黃衍四人,同樣已經膽寒。
他們經曆過太多廝殺,可從來沒見過如此兇猛的衝陣重騎。
哪怕倒在地上的刀兵拚力揮刀,卻連馬腿都砍不斷。
原來,馬上的甲胄不僅把馬頭、馬身包裹的嚴嚴實實,就連馬腿都被保護的極好,除非陰差陽錯,能夠砍到馬蹄與馬腿相連的那不到半寸之處。
中軍的盾陣,還沒等重騎衝過來,就已經被潰兵給衝垮了。
然後,王國、韓遂等人,就聽到又是一陣軍號響起。
然後就看到那些重騎開始突進,直接殺向中軍。
王國、韓遂等人,此時才發現,遠處敵軍,已經搭起一個小房子,兩員戰將和一些號兵,正站在房頂。
那些號兵吹得那個起勁,而且還在不斷變幻著號音的曲調。
管亥站立的那裏是房頂。那是蔡成讓木工作坊特製的指揮軍。
指揮車不算高,隻有將近兩丈,比一般五丈以上的將台矮了很多。
可用蔡成的話來說,看得清敵陣便好,要那麽高幹嘛。
就在王國、韓遂、李相如、黃衍四人逃下將台,想逃迴大營之時,他們才看到,兩翼的騎兵,也在潰敗。
王國等四人,之前的注意力都被正麵的推山師所吸引,竟然忽略了觀察兩翼的情況。
不過,也怪不得他們。
正麵重騎的衝擊太過震懾人心,而且破陣的速度又極快,他們根本就沒時間觀察兩翼,中軍就開始潰散了。
可兩翼叛軍是如何潰敗的呢?
要知道,兩邊各有三萬多西涼精騎,一旦廝殺起來,同樣如下山猛虎,所向披靡的。
其實很簡單。
飛虎騎就在他們眼前兩百步左右的距離,一邊橫向衝擊,一邊端著神弩,不斷射殺著叛軍精騎。
叛軍精騎哪裏受得了這個?
什麽時候聽說西涼鐵騎停在原地,靜靜地等著被射殺了?
既然敵軍是橫向奔馳,那西涼精騎如果開始衝鋒,豈不是可以直接將對方的陣形斬斷?
而且,對方都是騎射,並沒有強力衝陣騎兵。
兩翼的西門鐵騎都看出便宜了。
於是,不約而同地下令前衝。
可西涼鐵騎的速度剛剛提升起來,卻發現對方的騎射之兵已經調轉馬頭,向身後逃去。
關鍵是,西涼戰馬乃是大漢最精良的戰馬,馬身高大,腿壯蹄闊,遠不是草原戰馬可比的。
然而,西涼鐵騎卻發現,敵軍戰馬的速度,竟然不比他們慢。
敵軍一邊奔逃,一邊還倒騎馬背,掛起神弩,摘下長弓,對著他們開始了精準點射。
大漢何時有如此精湛馬術的精騎了?
這樣的場景,不是應該隻是草原鐵騎才精通的嗎?
草原民族,馬背上長大,可以在馬背上擺出各種姿勢。倒騎戰馬,是草原民族阻擋追兵的拿手好戲。
可大漢何時神不知鬼不覺地,訓練出如此精銳鐵騎?
可叛軍精騎,已經沒有時間思考了。
他們本是被布置於叛軍兩翼。
就在他們開始衝擊之後,在他們的外側,突然響起了震耳欲聾的馬蹄聲。
聲如奔雷,“轟隆隆”地,直奔他們側麵而來。
騎兵最怕什麽?
最怕在疾馳之時,受橫向被衝擊。
戰馬速度快,無法瞬間調轉奔馳方向,此時他們的側麵,就是他們最弱的存在麵。
十幾萬人的戰場,叛軍大敗。
逃迴大營的王國、韓遂等四人,就馬上下令各營清點折損,同時開始部署大營的防禦。
一個時辰後,各營來報,十三萬兵馬,一戰折損三萬餘,其中步卒近兩萬,精騎一萬三千。
此時,坐於軍帳之中的四人,個個呆坐那裏,驚魂未定。
漢軍太兇猛了,兇猛到他們已經膽寒。
這損失太大了,大到已經讓他們四人,無人敢提“戰”字。
不知過了多久,天已經黑了下來。
“將軍,怎麽辦?”韓遂突兀地開口,詢問王國。
王國為他們三人共推為主之人,並打算在王國的率領下,合四家兵馬,攻略三輔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