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荀彧見完禮後,蔡成又看向右邊一個十來歲的小孩。
“你就是大司農郭大人的孫兒郭淮吧?”
“郭淮見過行知公子。吾奉並州牧劉使君之令,前來向行知公子匯報並州之局勢,並期待能留在行知公子身邊,跟隨行知公子學習。”
說著,小模小樣的,學著荀彧,對蔡成拱手為禮。
這一幕恰好被跑出來的諸葛亮看到,馬上叫道:“見我師尊不跪拜,不可留在我師尊身邊。”
郭淮毫不示弱。“行知公子尚未收我為徒,自然不能跪拜。”
“哈哈哈哈——”諸葛亮與郭淮之間的對話,把所有人都逗笑了。
蔡成當然知道,這肯定是郭全的主意,讓郭淮來拜自己為師的。
不過,暫時還不是說這些的時候。
蔡成讓諸葛亮帶郭淮一行人進府,還叮囑諸葛亮說:“郭淮來了,你就有了小夥伴。正好你昭姬姐姐帶著你們一起讀書學習。”
諸葛亮驚訝地看著蔡成。“師尊,他剛來,你還不了解,就要收他為徒?”
神情之中,頗有一些不忿。
“是否收他為徒,為師要考校之後再說。你先帶他進府安頓。”
“我來安頓吧。”蔡琰走出門來,脆聲說道。
荀彧看著蔡琰、輕風、細雨、諸葛亮和郭淮五人,麵露詫異。
這行知公子身邊,怎麽跟著的都是一些孩子?
再看府門前佇立的兩個衛士,竟然也是孩子。
荀彧不解。
這行知公子是個孩子王嗎?
或者是因為自己也年紀不大,需要有一些孩子陪著自己一起玩?
不過,荀彧並沒有唐突地詢問。
下車伊始,不可輕下結論。
看到蔡琰把郭淮帶進府內,蔡成笑著對荀彧說道:“文若遠來辛苦,是否需要先小憩一番,然後你我再來交流?”
“一路坐在馬車上,除稍有腿麻外,倒不是很辛苦。”
“那好。我正與稚叔商討河套地區之事,文若如若有興趣,可以同議。”
說著,蔡成便把張楊介紹給荀彧。
荀彧與張楊見過禮後,三人便漫步走向作戰室。
漆垣根本就沒有什麽大的府邸。
本來張楊想為蔡成征辟一座府邸,可被蔡成攔住了。
以蔡成的說法,護民軍從不擾民。哪怕是豪族世家,也是民。
所以,他們就在漆垣縣城中,找了個幾乎廢棄的府邸。
這個府邸至少已被廢棄數年之久,已經破爛得不成樣子了。
之所以沒人占據,是在傷寒大疫之年,這府邸的主家,全部感染傷寒而亡。別人不敢住,不吉利。
如若不是如此,估計蔡成在漆垣城中,根本找不到可以居住的府邸,隻能和特戰隊、童子軍一樣,自建簡易住房來居住了。
荀彧看到蔡成所居府邸如此破爛,心中更是疑惑。
不過,這個可以開口詢問。
“行知公子,漆垣沒有更好的宅院嗎,為何住如此破爛的府邸?”
“公子說了,護民軍不得擾民。這座府邸,已經廢棄很多年了,沒人居住,公子這才住了進來。
“半年時間,經過仔細修繕,現在除房屋顯得破舊之外,所有的房險均已消除,文若盡可安心。”
張楊以為荀彧是擔心房屋破舊,入房會有房倒屋塌的危險。
張楊雖然這半年才讀了很多書,而且其中半數以上是兵書,可他同樣知道“君子不立危牆”的道理,故而安慰荀彧。
“說笑了。成公子敢去之地,我荀文若如何不敢去?”荀彧被誤會,有點尷尬。
不過,他內心中也對蔡成不擾民之舉措,倒是極為敬服,也說明行知公子身上,沒有絲毫奢靡之風。
蔡成三人剛剛進入作戰室,就見申金風風火火地跑了進來。
“主公,主公,聽說你與稚叔在作戰室,我也來摻和摻和。”
然後,申金才看到除張楊外,作戰室中還有一個陌生人,頓時有些尷尬。
蔡成笑著給荀彧和申金作了介紹。
荀彧這才知道,這個看起來有些毛躁的少年,竟然就是率領特戰隊截冀民、搗王帳、設伏盧龍塞,來迴奔襲數千裏,以五千之眾,殲敵數萬,立下平叛首功的申金申致遠。
突然,荀彧似乎明白了蔡成身邊為什麽都是孩子。
行知公子這是在為自己培養人才呀。
他在青州時就聽說過,護民軍特戰隊,就是行知公子從童子軍開始一手帶出來的。
這行知公子目光有多深遠,竟然自己培養人才?
荀彧聯想到青州大學堂,聯想到青州大醫堂,聯想到遍布整個青州的各種作坊,內心極度震驚。
按行知公子如此作為,用不了十年,他手下必然是將星雲集、謀士如沙。那時,天下誰能與行知公子爭鋒?
荀彧先去的是青州。
他在老農潁川,聽聞成公子之名,聽聞青州之富,就以去青州大學堂求學為名,跑到青州,並且在青州大學堂中,藏匿了半年之久。
直到田奇發現此人不凡,告知蔡立和謝方,才算把他給揪了出來。
這時,荀彧對青州了解的已經很透徹了,直接向蔡立、謝方、田奇表明,他要投效蔡成。
然後蔡立才派治安軍護送他前來並州漆垣,與蔡成相會。
此時,荀彧發現蔡成無時無刻都在培養人才,更是覺得他謀略高深,誌向宏遠。
這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事情。
荀彧腦中千迴百轉,瞬間想到了所有曆史名人,隻有孔聖弟子最多,七十二人。
但孔聖也沒有把所有弟子隨時帶在身邊,時時言傳身教。
當然,他理解孔聖,他帶太多的弟子,根本就養不起。
可行知公子有多少弟子?
正式拜師的諸葛亮不說,僅僅特戰隊和他的童子軍親衛,就高達六千人。
如果再算上青、冀、幽、並四州大學堂中的學童,行知公子門下弟子,豈不是能高達百萬?
別說大學堂中的學童不是行知公子的門下弟子,在大學堂中,荀彧早就摸清楚了。
大學堂中所有的教材,都是出自行知公子之手。
大學堂的第一批新學先生,就是行知公子親自培養出來的。
“你就是大司農郭大人的孫兒郭淮吧?”
“郭淮見過行知公子。吾奉並州牧劉使君之令,前來向行知公子匯報並州之局勢,並期待能留在行知公子身邊,跟隨行知公子學習。”
說著,小模小樣的,學著荀彧,對蔡成拱手為禮。
這一幕恰好被跑出來的諸葛亮看到,馬上叫道:“見我師尊不跪拜,不可留在我師尊身邊。”
郭淮毫不示弱。“行知公子尚未收我為徒,自然不能跪拜。”
“哈哈哈哈——”諸葛亮與郭淮之間的對話,把所有人都逗笑了。
蔡成當然知道,這肯定是郭全的主意,讓郭淮來拜自己為師的。
不過,暫時還不是說這些的時候。
蔡成讓諸葛亮帶郭淮一行人進府,還叮囑諸葛亮說:“郭淮來了,你就有了小夥伴。正好你昭姬姐姐帶著你們一起讀書學習。”
諸葛亮驚訝地看著蔡成。“師尊,他剛來,你還不了解,就要收他為徒?”
神情之中,頗有一些不忿。
“是否收他為徒,為師要考校之後再說。你先帶他進府安頓。”
“我來安頓吧。”蔡琰走出門來,脆聲說道。
荀彧看著蔡琰、輕風、細雨、諸葛亮和郭淮五人,麵露詫異。
這行知公子身邊,怎麽跟著的都是一些孩子?
再看府門前佇立的兩個衛士,竟然也是孩子。
荀彧不解。
這行知公子是個孩子王嗎?
或者是因為自己也年紀不大,需要有一些孩子陪著自己一起玩?
不過,荀彧並沒有唐突地詢問。
下車伊始,不可輕下結論。
看到蔡琰把郭淮帶進府內,蔡成笑著對荀彧說道:“文若遠來辛苦,是否需要先小憩一番,然後你我再來交流?”
“一路坐在馬車上,除稍有腿麻外,倒不是很辛苦。”
“那好。我正與稚叔商討河套地區之事,文若如若有興趣,可以同議。”
說著,蔡成便把張楊介紹給荀彧。
荀彧與張楊見過禮後,三人便漫步走向作戰室。
漆垣根本就沒有什麽大的府邸。
本來張楊想為蔡成征辟一座府邸,可被蔡成攔住了。
以蔡成的說法,護民軍從不擾民。哪怕是豪族世家,也是民。
所以,他們就在漆垣縣城中,找了個幾乎廢棄的府邸。
這個府邸至少已被廢棄數年之久,已經破爛得不成樣子了。
之所以沒人占據,是在傷寒大疫之年,這府邸的主家,全部感染傷寒而亡。別人不敢住,不吉利。
如若不是如此,估計蔡成在漆垣城中,根本找不到可以居住的府邸,隻能和特戰隊、童子軍一樣,自建簡易住房來居住了。
荀彧看到蔡成所居府邸如此破爛,心中更是疑惑。
不過,這個可以開口詢問。
“行知公子,漆垣沒有更好的宅院嗎,為何住如此破爛的府邸?”
“公子說了,護民軍不得擾民。這座府邸,已經廢棄很多年了,沒人居住,公子這才住了進來。
“半年時間,經過仔細修繕,現在除房屋顯得破舊之外,所有的房險均已消除,文若盡可安心。”
張楊以為荀彧是擔心房屋破舊,入房會有房倒屋塌的危險。
張楊雖然這半年才讀了很多書,而且其中半數以上是兵書,可他同樣知道“君子不立危牆”的道理,故而安慰荀彧。
“說笑了。成公子敢去之地,我荀文若如何不敢去?”荀彧被誤會,有點尷尬。
不過,他內心中也對蔡成不擾民之舉措,倒是極為敬服,也說明行知公子身上,沒有絲毫奢靡之風。
蔡成三人剛剛進入作戰室,就見申金風風火火地跑了進來。
“主公,主公,聽說你與稚叔在作戰室,我也來摻和摻和。”
然後,申金才看到除張楊外,作戰室中還有一個陌生人,頓時有些尷尬。
蔡成笑著給荀彧和申金作了介紹。
荀彧這才知道,這個看起來有些毛躁的少年,竟然就是率領特戰隊截冀民、搗王帳、設伏盧龍塞,來迴奔襲數千裏,以五千之眾,殲敵數萬,立下平叛首功的申金申致遠。
突然,荀彧似乎明白了蔡成身邊為什麽都是孩子。
行知公子這是在為自己培養人才呀。
他在青州時就聽說過,護民軍特戰隊,就是行知公子從童子軍開始一手帶出來的。
這行知公子目光有多深遠,竟然自己培養人才?
荀彧聯想到青州大學堂,聯想到青州大醫堂,聯想到遍布整個青州的各種作坊,內心極度震驚。
按行知公子如此作為,用不了十年,他手下必然是將星雲集、謀士如沙。那時,天下誰能與行知公子爭鋒?
荀彧先去的是青州。
他在老農潁川,聽聞成公子之名,聽聞青州之富,就以去青州大學堂求學為名,跑到青州,並且在青州大學堂中,藏匿了半年之久。
直到田奇發現此人不凡,告知蔡立和謝方,才算把他給揪了出來。
這時,荀彧對青州了解的已經很透徹了,直接向蔡立、謝方、田奇表明,他要投效蔡成。
然後蔡立才派治安軍護送他前來並州漆垣,與蔡成相會。
此時,荀彧發現蔡成無時無刻都在培養人才,更是覺得他謀略高深,誌向宏遠。
這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事情。
荀彧腦中千迴百轉,瞬間想到了所有曆史名人,隻有孔聖弟子最多,七十二人。
但孔聖也沒有把所有弟子隨時帶在身邊,時時言傳身教。
當然,他理解孔聖,他帶太多的弟子,根本就養不起。
可行知公子有多少弟子?
正式拜師的諸葛亮不說,僅僅特戰隊和他的童子軍親衛,就高達六千人。
如果再算上青、冀、幽、並四州大學堂中的學童,行知公子門下弟子,豈不是能高達百萬?
別說大學堂中的學童不是行知公子的門下弟子,在大學堂中,荀彧早就摸清楚了。
大學堂中所有的教材,都是出自行知公子之手。
大學堂的第一批新學先生,就是行知公子親自培養出來的。